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着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应有剪纸的机会。”他认为剪纸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是可以养成独自消遣的好习惯,二是可以练习手筋。”也就是说,剪纸可以使孩子安静下来,专心致志地干一件事;还可以使他们练出一双灵巧的手,而手巧往往意味着心灵,这是因为手部肌肉群的训练有利于大脑的开发-。前苏联着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也曾说過:“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一、教学民间剪纸过程中,从剪纸的基本符号学起,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剪纸符号是剪纸中不可或缺的修饰手法,用来表现作品的完美气韵。当我们掌握了剪纸符号的剪法以后,就可以设计构图,进行剪纸的完美画面创作,这就等于给学生开了一扇窗。所以我首先在对民间剪纸的历史分类,风格特征等相关文化背景进行了相应简洁的追溯介绍之后,就直接从民间剪纸的基本语言(符号),即圆形、水滴形弯月牙形,锯齿纹、花瓣形,细长线、逗点形、叶子形等教学开始,让学生临摹仔细画好并且牢记几种基本形,同时掌握他们的剪制方法,这些剪纸的基本符号的造型,非常简练,对每一位学生造不成任何压力,学生很容易掌握,这就很好的激发了学生剪纸的兴趣。
二、激发幼儿的剪纸兴趣
孩子在生活中也许接触最多的剪纸就是在嫁娶时看到的各种各样的“喜”字,有圆形的,方形的,心状的,他们也特别感兴趣。因此刚开始我就收集了这些“喜”字,并展示给幼儿看。幼儿看后,都要求我能够教他们剪这些“喜”字,我便让他们跟我学习了一种最简单的双喜剪法。活动后,每个幼儿都拿着他们的作品,脸上洋溢着愉悦的笑容。从这开始,他们便对剪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常常在区角内剪各种各样的窗花或其他作品。
三、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在剪纸的教学中
孩子们在小班、中班这两年的教学中对剪纸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会剪一些最基本的线条,所以我就让他们在这基础上学习剪图形。在剪的过程中,我逐渐教授一些技巧。例如在剪圆的时候可以将正方形的纸对折,然后剪出半圆,打开后即成为一个圆形。通过多次的折纸,剪一刀就可以成为五角星等。整个教学进程的难度逐渐增加,十分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通过一段时间下来,幼儿已经能够在已有的基础上自己进行创作出各种有趣的作品了。
四、先剪后画
即结合美术教学进行画剪,穿插进行绘画造型的引申教学,将美术的学习方法予以渗透融合,比如用简笔画为载体,引导学生,大处落笔,细心收拾,引导学生用比例线和辅助线进行造型的方法,此时的学生因为希望自己具备抓住形象特征的能力,有学习准确造型的迫切心理,所以非常容易接受这美术专业领域的知识,这为造型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而求在无形的激发着学生自主的创造力。从生活中最常见的静物,花卉、景物开始临摹剪、写生剪。对于更复杂的纹样,如十二生肖动物及经典民间剪纸纹样的剪制,都让学生先画出比例,画出草稿再剪,通过这样的大量练习,学生们打下了坚实的造型基础,后面的教学内容非常容易深入开展,学生能够余出精力关注到民间剪纸新奇的构图和丰富的内涵,更深的领悟民间剪纸的审美韵味。
五、剪纸可以锻炼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
孩子面对自己已完成的剪纸作品,在作品前往往好好欣赏一番,在欣赏过程中还会产生丰富的想象,“我剪的作品像什么?它可以贴在什么地方?”这就是孩子们完成作品后经常交流和探讨的话题,大部分孩子会认为自己的作品是一个精彩的故事,比如他们完成小狗、小鸭等动物的形象作品后会把它们装饰起来,订在一起。“快乐的动物园”“我们都是好伙伴”等故事就由此产生了。剪纸还可以锻炼身体的协调能力。剪纸过程中要求眼准手稳,左手拿着纸转,右手拿着剪刀剪,要让纸和剪刀协调的转起来,在这过程就要求孩子看和手动的频率保持一致,才能灵活自如的剪裁,这样一来,可以训练孩子的手、眼、脑协调并用的能力,发展了孩子手指肌肉的灵活性,让幼儿的小肌肉群被发展。
六、剪纸中渗透教育法
多种教育渗透在剪纸教学中任何一种教育方法都不是孤立的,都有其内在的联系。在每次剪纸前,我都要求他们先想好自己需要剪什么,用什么方法剪比较合适,可以添加一些什么?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思维建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并且学会在做任何事情前都有一个目的性。当他们在剪的过程中,有时也往往会出现败笔,剪出的形象没有达到他所期望的,这时我会让他来想象此时剪出的形状像什么,从而再来根据这个已有的成品进行创作,完成另一幅作品。这样既没有造成幼儿的失败感,还有助于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在完成一幅作品后,我请所有的幼儿都来做小老师,一起来评价他们的作品,从而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每到一些季节或节日,我还让幼儿剪一些有关这些主题的作品,增加他们对季节、节日的认识。
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瑰宝,它渊源于民间的美术活动,具有特殊的审美情趣和魅力,以及很强的动手操作性和创新表现力。我国当代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可见,幼儿极富创造力,若能将剪纸活动融入到幼儿的学习生活中,便能激发幼儿创新的无限可能性。
作者简介:
陈丽霞,内蒙古巴彦淖尔五原县幼儿园语言教师,职称:小教高级。
一、教学民间剪纸过程中,从剪纸的基本符号学起,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剪纸符号是剪纸中不可或缺的修饰手法,用来表现作品的完美气韵。当我们掌握了剪纸符号的剪法以后,就可以设计构图,进行剪纸的完美画面创作,这就等于给学生开了一扇窗。所以我首先在对民间剪纸的历史分类,风格特征等相关文化背景进行了相应简洁的追溯介绍之后,就直接从民间剪纸的基本语言(符号),即圆形、水滴形弯月牙形,锯齿纹、花瓣形,细长线、逗点形、叶子形等教学开始,让学生临摹仔细画好并且牢记几种基本形,同时掌握他们的剪制方法,这些剪纸的基本符号的造型,非常简练,对每一位学生造不成任何压力,学生很容易掌握,这就很好的激发了学生剪纸的兴趣。
二、激发幼儿的剪纸兴趣
孩子在生活中也许接触最多的剪纸就是在嫁娶时看到的各种各样的“喜”字,有圆形的,方形的,心状的,他们也特别感兴趣。因此刚开始我就收集了这些“喜”字,并展示给幼儿看。幼儿看后,都要求我能够教他们剪这些“喜”字,我便让他们跟我学习了一种最简单的双喜剪法。活动后,每个幼儿都拿着他们的作品,脸上洋溢着愉悦的笑容。从这开始,他们便对剪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常常在区角内剪各种各样的窗花或其他作品。
三、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在剪纸的教学中
孩子们在小班、中班这两年的教学中对剪纸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会剪一些最基本的线条,所以我就让他们在这基础上学习剪图形。在剪的过程中,我逐渐教授一些技巧。例如在剪圆的时候可以将正方形的纸对折,然后剪出半圆,打开后即成为一个圆形。通过多次的折纸,剪一刀就可以成为五角星等。整个教学进程的难度逐渐增加,十分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通过一段时间下来,幼儿已经能够在已有的基础上自己进行创作出各种有趣的作品了。
四、先剪后画
即结合美术教学进行画剪,穿插进行绘画造型的引申教学,将美术的学习方法予以渗透融合,比如用简笔画为载体,引导学生,大处落笔,细心收拾,引导学生用比例线和辅助线进行造型的方法,此时的学生因为希望自己具备抓住形象特征的能力,有学习准确造型的迫切心理,所以非常容易接受这美术专业领域的知识,这为造型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而求在无形的激发着学生自主的创造力。从生活中最常见的静物,花卉、景物开始临摹剪、写生剪。对于更复杂的纹样,如十二生肖动物及经典民间剪纸纹样的剪制,都让学生先画出比例,画出草稿再剪,通过这样的大量练习,学生们打下了坚实的造型基础,后面的教学内容非常容易深入开展,学生能够余出精力关注到民间剪纸新奇的构图和丰富的内涵,更深的领悟民间剪纸的审美韵味。
五、剪纸可以锻炼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
孩子面对自己已完成的剪纸作品,在作品前往往好好欣赏一番,在欣赏过程中还会产生丰富的想象,“我剪的作品像什么?它可以贴在什么地方?”这就是孩子们完成作品后经常交流和探讨的话题,大部分孩子会认为自己的作品是一个精彩的故事,比如他们完成小狗、小鸭等动物的形象作品后会把它们装饰起来,订在一起。“快乐的动物园”“我们都是好伙伴”等故事就由此产生了。剪纸还可以锻炼身体的协调能力。剪纸过程中要求眼准手稳,左手拿着纸转,右手拿着剪刀剪,要让纸和剪刀协调的转起来,在这过程就要求孩子看和手动的频率保持一致,才能灵活自如的剪裁,这样一来,可以训练孩子的手、眼、脑协调并用的能力,发展了孩子手指肌肉的灵活性,让幼儿的小肌肉群被发展。
六、剪纸中渗透教育法
多种教育渗透在剪纸教学中任何一种教育方法都不是孤立的,都有其内在的联系。在每次剪纸前,我都要求他们先想好自己需要剪什么,用什么方法剪比较合适,可以添加一些什么?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思维建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并且学会在做任何事情前都有一个目的性。当他们在剪的过程中,有时也往往会出现败笔,剪出的形象没有达到他所期望的,这时我会让他来想象此时剪出的形状像什么,从而再来根据这个已有的成品进行创作,完成另一幅作品。这样既没有造成幼儿的失败感,还有助于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在完成一幅作品后,我请所有的幼儿都来做小老师,一起来评价他们的作品,从而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每到一些季节或节日,我还让幼儿剪一些有关这些主题的作品,增加他们对季节、节日的认识。
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瑰宝,它渊源于民间的美术活动,具有特殊的审美情趣和魅力,以及很强的动手操作性和创新表现力。我国当代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可见,幼儿极富创造力,若能将剪纸活动融入到幼儿的学习生活中,便能激发幼儿创新的无限可能性。
作者简介:
陈丽霞,内蒙古巴彦淖尔五原县幼儿园语言教师,职称:小教高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