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之缘,今生怀念

来源 :散文诗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p19861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穿过林间的时候,我觉得麻雀的死亡给我一些启示,我们虽然在尘网中生活,但永远不要失去想飞的心,不要忘记飞翔的姿势。”这是2019年1月22日上午9时许,著名作家林清玄发的最后一条微博。这条微博也成了林先生跟这个世界最后的告别。1月23日,林清玄突发疾病去世。
  当从网络中得知林先生病故消息的那一刻,我的心蓦然间收紧了,呆呆地坐在电脑前,不停地滑动手中的鼠标,将网络中传播的相关消息看了一遍又一遍,脑海里思绪翻滚。就这样不知所措地看了许久,想了许久,坐了许久,我的心情越发伤悲起来。于是,我打开文档,轻轻地敲击着“一面之缘,今生怀念”几个字,瞬间,一种酸涩涌上心头,眼就湿润了!
  可以说,当我的生活开始忙绿得让人心神不定时,我便会随手拿来枕边的书籍翻阅。在近段时间,林先生撰写的《不争,是一种慈悲》《不辩,是一种智慧》《不闻,是一种清净》《不看,是一种自在》成了枕边书。每每翻看书中的文字时,我的心都会被林先生的故事与智慧表达深深地感染。身为华语知名的散文大家,林清玄在作品中总是把禅理写进生活,又会把生活中品出的禅机融进作品。那清雅温馨的文风,宛如春雨滋润万物,在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的或深或浅的哲理启迪着众生,感悟着世人。读林先生的故事,如同嗅着一炷点燃的佛香看世事,眼越发清亮,心会蓦然地沉静。
  2018年11月4日,正值宁波书展。关于这个消息,我早已耳闻,但由于妻子正在厦门出差,我还要照顾女儿,因此,也没打算去书展凑热闹。可是,我无意间从网络直播平台看到了林清玄先生的讲座,心便激动起来。那个曾经用文字和故事鼓励我不断奔跑的大作家,如今就在距离自己仅有20分钟车程的宁波国际会展中心讲座,岂有不去聆听的道理?当我怀着兴奋的心情把要去宁波书展的想法告诉了女儿时,女儿这个小书虫连蹦带跳地飞舞起来,那激动的神情一点儿也不亚于获奖的时刻。
  就这样,我们立马开着车奔赴宁波国际会展中心,就是要与林清玄先生有个近距离的接触,感受大师的智慧与温情。
  来到人山人海的书展,看到了排成长龙一样的购买林先生新作的顾客,在工作人员的组织、引导下,有序地等待他洋洋洒洒地签名。那场景,真“壮观”。这景象,充分证明了林先生是深得广大读者喜爱的!这景象,也从另一个层面反映了人们对于优秀文艺作品的渴望与孜孜不倦地追求。虽然看到那长长的等待签售的队伍心里會产生一些畏惧感,但对于林先生的仰慕之情仍然坚决地告诉我:“要立刻排队!”于是,我带着女儿排到了人群之中,向前慢慢地挪移着,等待着先生亲笔签名,等待着与林先生近距离接触的那一刻,等待着与先生眼神间的短暂交流,尽管茫茫人海中的眼神交流,先生一定不会记得,但这对于一个忠实的仰慕者来说,就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前行的队伍慢慢地挪移着,一步一步地,一步一步地前行,队伍如同遇到了巨大的阻力一样,时间也似乎停滞了一样的缓慢,等待着的心如同爬上了虫子一样不安……每向前一步,心就激动一分。就在排队等待的时候,我看到了林先生对每一位读者的慈爱与尊重,他郑重地为读者签上自己的名字,脸上露着慈祥的笑,尽管这签售的过程中非常辛苦,但他却始终充满热情地重复着签名的动作。林先生在面对众多仰慕者所展现出的温和,使我的心怦然一震:“正是因为先生心中有众生,才会如此禅定吧!”终于,我们挪到了签售的舞台,与先生同在一个台子上了,内心里感到无比激动与兴奋。
  这是一种难以表达的复杂的心情。要知道,林先生给予我的精神鼓舞是深远的。如今,能够那么近距离地与先生见面,内心又怎能不激动呢?作为父亲的我,带着心爱的女儿来见一位文学大家,感受林先生潜心修炼的文化气息,希望通过这样的经历,给原本就非常热爱文学的女儿留存下一笔非常珍贵的精神财富,我的内心又怎能不兴奋呢?这种种的思绪,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等待的无限价值与意义。
  在先生给女儿的书签售的时候,女儿的脸上流露着激动的神色,我立马抓拍了林先生签售时的照片。也许是慈爱的林先生看到了女儿的乖巧,或是出于对喜爱他的读者的尊重,他看懂了我们真诚地求拍合影的神情,签上名字后,非常得体而文雅地挺了挺腰背,非常友好地给了女儿与先生合影的机会。整个过程是那样谦和,那样慈悲,那样温情!直到今日,依然能非常清晰地看到他那慈祥的眼神中流露出的慈爱之光。
  如今,先生虽已离世,但先生的著作将继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尽管与林清玄先生只有一面之缘,但这足以让我回味一生。我相信:林先生那极其温暖而有力的文字,一定会默默地熏陶着读者的心,丰盈着每一个读者的精神世界。
其他文献
我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追随生活  初春,我喜欢在晨曦微露之时上山漫步  这时候阳光骨瘦如柴,斜着身子挤进密林  路边的微风轻抚着不知名的野花  草叶上的露珠剔透,映着人间景色  侧身之时,与我临近的两棵柳樹相互对望  从山顶向下望去,家乡就是一幅水彩画  青嫩的庄稼苗提着身子,潺潺的小溪  滋润着村庄,如今,树大不再招风  招的是大好光阴,那曲径的小路  就是自然给村庄装裱的一个画框  不惑之年,我总
期刊
你总是抱着苦涩站在废楼里  生活需要,可以成为任何人,唯独  自我融进水泥,齿轮,一瓶酒  和诸神站在对角线两端  离婚破产,你的叹息粘在巨额账单上  你用极简省略自我,好像没有你  那些文字也能活  你是雪消之后显出的冻土,形状固定  握著冰块写作,留下面容乌青的一张纸  喷涌着你梦想的女人房子汽车  你的路上只剩狂欢后被遗忘的篝火  如俄勒冈州的屁股般无意义  我和乌鸦睡着,两片黑云,两团薄雾
期刊
小时候,我老家屋门前有一口小塘,塘里零星地浮着些荷花,但那叶子并不茂盛,倒像一朵朵的浮萍,任凭鱼戏鸭啄,风吹雨打。入冬时,竟不见了一丝踪影。  年稍长,看了电影《洪湖赤卫队》,被一首“洪湖水浪打浪”的甜美歌曲和一湖“莲叶何田田”的绚丽景象所吸引:赤卫队队员摇着船、唱着歌、捕着鱼、采着莲……在荷海中,漫溯徐行;在夕阳下,满载而归。于是,我惊叹起洪湖荷花的娇容和美好,怜惜着屋前小塘稀疏荷叶的凋零了;理
期刊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很早的时候我就向往这样一种空灵飘逸的意境。那些回归自然的隐者们袖袂飘飘的身影常常幻现在我的眼前。竹林七贤聚清风明月于酒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种从容,淡泊与宁静,无不令我梦魂飞渡,涉过茫茫时空神游在那虚构而又美妙的境界之中。  曾经这样设想,筑兩三间茅庐,前为清泉,后为菜地,可卧读唐宋诗词,可闲植芭蕉笪竹,可观天上云聚云散,可听耳边鸟鸣虫唱,可阅读诗书呤阳春白
期刊
阿菁  我今天又到了太白湖  还是没见到你  有几条鱼跃到水面  红色鳞片的那条  看着我十分深情  我还偷采了一朵莲花  献给了文成公主  那年,我们曾给这尊神秘的石头  磕过三个头  在这里  你还买了几条红鳞的小鱼放生  我笑着说:  阿菁,你那么像文成公主  芒 種     二十岁的那个芒种  生活的麦田  让我体验锐利的锋芒  它们刺破梦幻的皮肤  一个上午  写照着一生的青春  现实的
期刊
小时候,喜欢听妈妈唱歌。印象最深的是家里有一本电影插曲本,妈妈常常一首接一首唱给我们听,就连院子里桑树上的小鸟也站在枝头细细品味。最爱那一首《牡丹之歌》。  “啊牡丹,百花丛中最鲜艳,啊牡丹,众香国里最壮观。有人说你娇媚,娇媚的生命哪有这样丰满,有人说你富贵,哪知道你曾历尽贫寒……”这一曲道尽了牡丹的国色天香,也在我心里种下牡丹的身影。  传说,有一年冬天,武则天到后花园逛。只见花园内一片凋零肃杀
期刊
母亲今年已经八十又五,身体还算硬朗。身在京城的儿子很惭愧,一直没能给个舒适一点的地方容她老人家安度晚年,所以母亲一直在我江苏老家妹妹那里居住。  从妹妹家到我何氏老宅居,约有四五里路,如果是现在的我,要走这么一趟,颇感腿累,所以一般回家总是由妹妹用车接送。但母亲不,她坚持自己走,十几年如初。她八十多岁后,我们几个子女都站出来反对母亲再靠双腿走回家了。母亲提出要辆电瓶车,妹妹拗不过老人家,便给她配买
期刊
袅袅炊烟,弥漫着清晨的天空。当晨曦来临的时候,东方飘着淡淡的浮云,由灰暗渐渐变成淡紫色。不多时,喷薄欲出的朝阳,光芒四射,映照在天空中,与清晨袅袅的炊烟遥相呼应,异常美丽。  每当日落西山的时候,家家厨房灶火通红,户户烟囱烟雾缭绕,飘浮在夜空。此时,已夜幕降临,眺望远方,星光灿烂,袅袅炊烟好像腾云驾雾的条条青龙,在星空漫游,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炊烟时时不有处处有。不论严寒,还是酷暑,进出戈
期刊
茅茅草:爷爷志  在铜瓦厢,能称得上爷爷的,下巴上都种着茅茅草。  春天是捋着茅茅草睡醒的。  醒来就把铜瓦厢的河坝和土地,涂满各式各样的绿,让你无从察觉这么稚嫩的绿色,是怎样敲响爷爷的老态龙钟的。  不要看夏天的担忧长满了坟头,就觉得那是爷爷郁葱的头发,实际上每一根茅茅草都是铜瓦厢,在坎坷的土壤里种下的追忆。  骑马路过的人,自然喊不出茅草的姓氏。  一块石头被撕碎,会有几亿年的疼痛和烦恼被释放
期刊
我爱失手打碎的茶杯  爱干净的床单上两朵盛开的野菊  爱深夜的月色和蟋蟀的轻吟  我坐拥两棵酸枣,一块菜地  爱上一小段时光的空白  等我走后  请你拣起我遗留在屋子里的格言  那是未来的、书本的  请擦去我的偏执和多余的话  然后,请把灯移到靠窗的地方  请推开窗户告诉所有的人  因为我,整个屋子曾经是诗意的  哆嗦的和形而上学的  墓志铭  当我死了,请葬我在向阳的山坡  别给我高大的坟墓 ,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