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高血压左心不同构型患者CYS-C、CRP、 BNP含量的变化情况。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高血压正常构型组、高血压向心性重构型组、高血压向心性肥厚型组、高血压离心性肥厚型组和健康体检组,每组30例,测定研究对象的CYS-C、CRP、BNP含量。结果:高血压正常构型组、高血压向心性重构型组、高血压向心性肥厚型组、高血压离心性肥厚型组CYS-C、CRP、 BNP含量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高血压不同左心室构型组间, 血清CYS-C、CRP、 BNP水平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 ,在离心性肥厚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 血清CYS-C、CRP、 BNP与左室质量指数、 左心室室壁相对厚度、 室间隔厚度和左室后壁厚度呈正相关。结论:血清CYS-C、CRP、 BNP水平升高均与高血压病左心室重构有关,有助于尽早发现高血压病左心室重构。
关键词:充血性心力衰竭;脑钠肽;左心室射血数;室壁应力;心室重构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5-0081-01
心室重构是心肌实质、间质重构及多种因素有关的复杂的病理过程,其影响心力衰竭的发展和预后。高血压引起心脏受损的根本机制是左心室重构, 高血压左室肥厚除心肌细胞代偿性肥大外, 还伴有心肌间质水肿、胶原代谢增强及心肌细胞坏死等导致的心肌间质纤维化[1],血浆脑钠肽的异常改变与心室重构有密切关系。本研究旨在初步了解高血压左心不同构型患者CYS-C、CRP、 BNP含量的变化情况,现将有关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0例未经正规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治疗的住院高血压患者, 以血压>140/90mmHg为高血压诊断标准,其中男68例, 女52例,年龄(59.24±9.13)岁,病程(8.71±2.26)年,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其他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以及肝、肾、肺、骨代谢性疾病。对照组30例,为健康体检者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56.97±8.62)岁。
1.2 超声心动图检查:
测定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 LVPWT )、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 ) 与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左室射血分数(LVEF)。 根据Devereux等公式:
左室心肌重量LVM =1.04[(IVST+LVPWT+LVEDd)3-LVEDd3]-13.6;
体表面积BSA=0.0061×身长(cm)+0.0128×体重(kg)-0.1529;
左室质量指数 LVMI=LVM/BSA;
左心室室壁相对厚度RWT=(IVST+LVPWT)/LVEDd。
LVM以男性>124g/m2、女性>110g/m2为肥厚标准;RWT>0.45 为增大标准[2、3、4]。
1.3 病例分组:
高血压组患者根据左室重构的不同构型分为4 个亚组:正常构型组: LVMI与 RWT均正常;向心性重构型组:LVMI正常, RWT增大;向心性肥厚型组:LVMI与RWT均增大;离心性肥厚型组: LVMI增大, RWT正常。
1. 4 血清CYS-C、CRP、 BNP含量水平测定:
禁食 1 夜后于清晨 抽静脉血2ml , CYS-C、CRP、 BNP含量。
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1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高血压组与对照组CYS-C、CRP、BNP含量水平比较:
高血压组各亚组的CYS-C、CRP、BNP含量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各亚组间CYS-C、CRP、BNP含量水平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组患者随着心室重构的恶化,CYS-C、CRP、BNP水平则逐级升高。(表1)
表1 高血压组与对照组CYS-C、CRP、BNP含量水平
组别 例数 CYS-C CRP BNP
高血压正常构型组 30 0.72±0.23 10.3±2.1 229±62
高血压向心性重构型组 30 1.12±0.27 12.5±3.4 347±74
高血压向心性肥厚型组 30 1.69±0.32 20.6±4.7 573±86
高血压离心性肥厚型组 30 2.18±0.42 30.6±5.6 705±93
健康體检组 30 0.47±0.06 5.6±2.2 132±31
3.2 高血压各组与对照组心肌重构指标比较:
高血压各组患者随着心室重构的恶化,LVEF逐渐降低 ,而LVMI、LVMWS则逐渐升高。高血压各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各组间进行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组患者根据左室重构的不同构型分为4 个亚组:正常构型组: LVMI与 RWT均正常;向心性重构型组:LVMI正常, RWT增大;向心性肥厚型组:LVMI与RWT均增大;离心性肥厚型组: LVMI增大, RWT正常。(表 2)
表2 高血压各组与对照组心肌重构指标
组别 例数 LVEF LVMWS
高血压正常构型组 30 67.2±5.9 96±17
高血压向心性重构型组 30 58.5±4.2 123±16
高血压向心性肥厚型组 30 55.1±3.5 158±18
高血压离心性肥厚型组 30 48.8±2.7. 197±21
健康体检组 30 70.1±6.1 84±14
3.3 高血压患者CYS-C、CRP、BNP和心肌重构指标的关系:
高血压患者中,CYS-C、CRP、BNP与LVEF和LVMWS 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 67、0.61、0.54、0.59、 0.56、0.63,呈正相关( r=0.68,P< P<0.01)。
4 讨论
在高血压病程的进展, 心血管系统会出现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主要表现为左室肥厚,为超负荷慢性压力、容量作用心脏而发生的病理性改变。心室构型变化类型不仅与血流动力学负荷及神经内分泌激素有关, 还与基因型、性别、个体大小、胰岛素抵抗和摄盐量等多种因素有关。左室重构 (left ventricul arremo deling),是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因此研究左室重构不仅对探寻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机制且对指导临床治疗、改善预后比单纯研究左室肥厚有更重要的意义。
本文结果显示 ,高血压病患者的BNP水平随着心室重构程度的加重及LVEF的降低而逐渐升高;同时,高血压组患者CYS-C、CRP、BNP、LVMI、LVMWS水平也 显著高于健康体检组。相关 分析 表 明 ,血清CYS-C、CRP、BNP水 平与LVMI 和 LVMWS均呈正相关,说明CYS-C、CRP、BNP水平升高与心室内压力及室壁张力和心室质量的增加有关。高血压的严重程度参与了心室重构的病理生理过 程。综上所述,高血压患者心室重构随血压的分级增加及病程延长而加重,加重心力衰竭程度,形成恶性循环。高血压在心室重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参考文献
[1] MANN DL inflammatory mediators and the failing heart: past,present, and the foreseeable future[J]. Circ Res,2002,91(11):988-998.
[2] Devereux R B , Re ichek N . Echocar diographic determination of left ventricular mass in man: A natomicvalidat ion of the method [J]. Circulation, 1977, 55( 4): 613.
[3] 王静, 段春林. 国人正常 左室质量指 数的探讨 [J]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1996, 2 4(3) : 233.
[4] Ganau A, Devereux RB, Ro man MJ, et al. Patterns of leftve ntricular hypertrophy and geometric remodeling in essentialhy pertension [J] . J Am CollCardiol, 1992, 19: 1550.
关键词:充血性心力衰竭;脑钠肽;左心室射血数;室壁应力;心室重构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5-0081-01
心室重构是心肌实质、间质重构及多种因素有关的复杂的病理过程,其影响心力衰竭的发展和预后。高血压引起心脏受损的根本机制是左心室重构, 高血压左室肥厚除心肌细胞代偿性肥大外, 还伴有心肌间质水肿、胶原代谢增强及心肌细胞坏死等导致的心肌间质纤维化[1],血浆脑钠肽的异常改变与心室重构有密切关系。本研究旨在初步了解高血压左心不同构型患者CYS-C、CRP、 BNP含量的变化情况,现将有关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0例未经正规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治疗的住院高血压患者, 以血压>140/90mmHg为高血压诊断标准,其中男68例, 女52例,年龄(59.24±9.13)岁,病程(8.71±2.26)年,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其他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以及肝、肾、肺、骨代谢性疾病。对照组30例,为健康体检者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56.97±8.62)岁。
1.2 超声心动图检查:
测定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 LVPWT )、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 ) 与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左室射血分数(LVEF)。 根据Devereux等公式:
左室心肌重量LVM =1.04[(IVST+LVPWT+LVEDd)3-LVEDd3]-13.6;
体表面积BSA=0.0061×身长(cm)+0.0128×体重(kg)-0.1529;
左室质量指数 LVMI=LVM/BSA;
左心室室壁相对厚度RWT=(IVST+LVPWT)/LVEDd。
LVM以男性>124g/m2、女性>110g/m2为肥厚标准;RWT>0.45 为增大标准[2、3、4]。
1.3 病例分组:
高血压组患者根据左室重构的不同构型分为4 个亚组:正常构型组: LVMI与 RWT均正常;向心性重构型组:LVMI正常, RWT增大;向心性肥厚型组:LVMI与RWT均增大;离心性肥厚型组: LVMI增大, RWT正常。
1. 4 血清CYS-C、CRP、 BNP含量水平测定:
禁食 1 夜后于清晨 抽静脉血2ml , CYS-C、CRP、 BNP含量。
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1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高血压组与对照组CYS-C、CRP、BNP含量水平比较:
高血压组各亚组的CYS-C、CRP、BNP含量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各亚组间CYS-C、CRP、BNP含量水平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组患者随着心室重构的恶化,CYS-C、CRP、BNP水平则逐级升高。(表1)
表1 高血压组与对照组CYS-C、CRP、BNP含量水平
组别 例数 CYS-C CRP BNP
高血压正常构型组 30 0.72±0.23 10.3±2.1 229±62
高血压向心性重构型组 30 1.12±0.27 12.5±3.4 347±74
高血压向心性肥厚型组 30 1.69±0.32 20.6±4.7 573±86
高血压离心性肥厚型组 30 2.18±0.42 30.6±5.6 705±93
健康體检组 30 0.47±0.06 5.6±2.2 132±31
3.2 高血压各组与对照组心肌重构指标比较:
高血压各组患者随着心室重构的恶化,LVEF逐渐降低 ,而LVMI、LVMWS则逐渐升高。高血压各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各组间进行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组患者根据左室重构的不同构型分为4 个亚组:正常构型组: LVMI与 RWT均正常;向心性重构型组:LVMI正常, RWT增大;向心性肥厚型组:LVMI与RWT均增大;离心性肥厚型组: LVMI增大, RWT正常。(表 2)
表2 高血压各组与对照组心肌重构指标
组别 例数 LVEF LVMWS
高血压正常构型组 30 67.2±5.9 96±17
高血压向心性重构型组 30 58.5±4.2 123±16
高血压向心性肥厚型组 30 55.1±3.5 158±18
高血压离心性肥厚型组 30 48.8±2.7. 197±21
健康体检组 30 70.1±6.1 84±14
3.3 高血压患者CYS-C、CRP、BNP和心肌重构指标的关系:
高血压患者中,CYS-C、CRP、BNP与LVEF和LVMWS 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 67、0.61、0.54、0.59、 0.56、0.63,呈正相关( r=0.68,P< P<0.01)。
4 讨论
在高血压病程的进展, 心血管系统会出现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主要表现为左室肥厚,为超负荷慢性压力、容量作用心脏而发生的病理性改变。心室构型变化类型不仅与血流动力学负荷及神经内分泌激素有关, 还与基因型、性别、个体大小、胰岛素抵抗和摄盐量等多种因素有关。左室重构 (left ventricul arremo deling),是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因此研究左室重构不仅对探寻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机制且对指导临床治疗、改善预后比单纯研究左室肥厚有更重要的意义。
本文结果显示 ,高血压病患者的BNP水平随着心室重构程度的加重及LVEF的降低而逐渐升高;同时,高血压组患者CYS-C、CRP、BNP、LVMI、LVMWS水平也 显著高于健康体检组。相关 分析 表 明 ,血清CYS-C、CRP、BNP水 平与LVMI 和 LVMWS均呈正相关,说明CYS-C、CRP、BNP水平升高与心室内压力及室壁张力和心室质量的增加有关。高血压的严重程度参与了心室重构的病理生理过 程。综上所述,高血压患者心室重构随血压的分级增加及病程延长而加重,加重心力衰竭程度,形成恶性循环。高血压在心室重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参考文献
[1] MANN DL inflammatory mediators and the failing heart: past,present, and the foreseeable future[J]. Circ Res,2002,91(11):988-998.
[2] Devereux R B , Re ichek N . Echocar diographic determination of left ventricular mass in man: A natomicvalidat ion of the method [J]. Circulation, 1977, 55( 4): 613.
[3] 王静, 段春林. 国人正常 左室质量指 数的探讨 [J]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1996, 2 4(3) : 233.
[4] Ganau A, Devereux RB, Ro man MJ, et al. Patterns of leftve ntricular hypertrophy and geometric remodeling in essentialhy pertension [J] . J Am CollCardiol, 1992, 19: 1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