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子今年四岁半,从未兴起过讨要手机或笔记本电脑的念头,偶尔被身旁一些玩手机游戏的孩子吸引,我们也总会想一些主意把他重新吸引过来。为此,我给儿子购买了许许多多能供亲子或伙伴共玩的指画、沙画、橡皮泥等手工产品和棋类玩具等。为了能给儿子做个好榜样,在我们家里根本找不出iPad,我们也从不在儿子面前用手机玩游戏。为了保护儿子的视力,我们家的笔记本是连接电视屏幕做多媒体工具使用的。电脑是打字的工具,全家人手机上的唯一奢华功能就是“幼儿谜语和幼儿故事”。
儿子接触电子产品少,但并不意味着我们杜绝让他接触。在有大人陪同的前提下,我们会用电脑让他使用一些学习软件和选播动画片,即便是简单的幼儿园里订阅幼儿类杂志,我们也会先行在电脑上进行搜索比对,通过视频展示的形式让儿子自己选择。这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走近童心世界,也是一个加强亲子关系的好时机。
就拿陪儿子看动画片来说吧。儿子喜欢看动画片,但更喜欢我陪他一起看动画片,因为我会帮他把喜欢看的《巧虎》《朵拉历险记》《蓝猫淘气三千问之恐龙时代》等动画片借助天猫魔盒的功能搬到47寸的大屏幕上,更因为我们所共同看过的一系列画面,都会在之后的亲子交流中有所体现。在公园游戏的跷跷板上:你说一个蛇颈龙,我说一个梁龙;你说一个霸王龙,我说一个三角龙……在睡前故事的床上:从前有一个叫开心的小朋友,来到了青青草原,突然发现,灰太狼练成了忍者秘籍……此外,儿子喜欢我陪他看动画片,也因为我一般不会在欣赏的时候提出所谓的思考性问题,陪伴只是陪伴,除非孩子问我,我才说出自己的想法。一般来说,我的存在只是为了帮孩子把关动画片的可看性,以及思考这本动画片可以给我们父子带来什么样的探讨话题。
儿子喜欢看书,对识字有非常大的兴趣。除了经常带他去图书馆看书识字外,我还网购了一套认字教材,通过动画教程让他识字,并通过轮流玩游戏的方式巩固认知,也自然减弱了教化的痕迹,可以让彼此乐在其中却又不会沉迷。
其实我也明白,在本已忙碌的工作生活之余,全身心地投入到无限的“为小屁孩服务的事业中去”,对于绝大多数的家长而言都是一种苛求,但我依然坚决反对:为了解放自己而把手机或iPad径自交到孩子手中,还美其名曰“提前开发幼儿动手能力和游戏思维能力”的自我逃避意识。
诚然,我并不否认电子产品的强大功能能够引领孩子进入一个丰饶的认知世界,部分教学类游戏也确实能提高孩子们对于规则意识的培养和对于特定知识的掌握。但是,就因缺乏必要引导而导致的游戏成瘾和视力下降、群体交际能力薄弱等综合因素而言,让自我管理能力本就匮乏的儿童过早盲目接触电子产品总体上是弊大于利的。
确切来说,我所坚决反对的,并非电子产品本身,而是那种把幼儿交托给电子产品的不负责任的育儿态度。我认为:只有在家长的有效陪伴之下,电子产品才能发挥其应有的魅力。
儿子接触电子产品少,但并不意味着我们杜绝让他接触。在有大人陪同的前提下,我们会用电脑让他使用一些学习软件和选播动画片,即便是简单的幼儿园里订阅幼儿类杂志,我们也会先行在电脑上进行搜索比对,通过视频展示的形式让儿子自己选择。这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走近童心世界,也是一个加强亲子关系的好时机。
就拿陪儿子看动画片来说吧。儿子喜欢看动画片,但更喜欢我陪他一起看动画片,因为我会帮他把喜欢看的《巧虎》《朵拉历险记》《蓝猫淘气三千问之恐龙时代》等动画片借助天猫魔盒的功能搬到47寸的大屏幕上,更因为我们所共同看过的一系列画面,都会在之后的亲子交流中有所体现。在公园游戏的跷跷板上:你说一个蛇颈龙,我说一个梁龙;你说一个霸王龙,我说一个三角龙……在睡前故事的床上:从前有一个叫开心的小朋友,来到了青青草原,突然发现,灰太狼练成了忍者秘籍……此外,儿子喜欢我陪他看动画片,也因为我一般不会在欣赏的时候提出所谓的思考性问题,陪伴只是陪伴,除非孩子问我,我才说出自己的想法。一般来说,我的存在只是为了帮孩子把关动画片的可看性,以及思考这本动画片可以给我们父子带来什么样的探讨话题。
儿子喜欢看书,对识字有非常大的兴趣。除了经常带他去图书馆看书识字外,我还网购了一套认字教材,通过动画教程让他识字,并通过轮流玩游戏的方式巩固认知,也自然减弱了教化的痕迹,可以让彼此乐在其中却又不会沉迷。
其实我也明白,在本已忙碌的工作生活之余,全身心地投入到无限的“为小屁孩服务的事业中去”,对于绝大多数的家长而言都是一种苛求,但我依然坚决反对:为了解放自己而把手机或iPad径自交到孩子手中,还美其名曰“提前开发幼儿动手能力和游戏思维能力”的自我逃避意识。
诚然,我并不否认电子产品的强大功能能够引领孩子进入一个丰饶的认知世界,部分教学类游戏也确实能提高孩子们对于规则意识的培养和对于特定知识的掌握。但是,就因缺乏必要引导而导致的游戏成瘾和视力下降、群体交际能力薄弱等综合因素而言,让自我管理能力本就匮乏的儿童过早盲目接触电子产品总体上是弊大于利的。
确切来说,我所坚决反对的,并非电子产品本身,而是那种把幼儿交托给电子产品的不负责任的育儿态度。我认为:只有在家长的有效陪伴之下,电子产品才能发挥其应有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