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必完美等

来源 :中学文科·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rgebo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作家哈罗德·斯·库辛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因为在孩子面前犯下了一个错误,他感到非常内疚。他思忖自己在孩子们心目中的美好形象从此被毁,怕孩子们不再爱戴他,所以他不愿意主动认错。在内心的煎熬下。他艰难地过着每一天。终于有一天,他主动给孩子们道歉,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却惊喜地发现,孩子们比以前更爱他了。他由此发出感叹:人犯错是在所难免的,往往那个经常会有些过失的人是可爱的,没有人期待你是圣人。
  一个完美的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也是一个可怜的人,他体会不到生活里有所追求,有所希冀的感觉。正因为完美,他也无法体会到当自己得到了一直追求却又无法得到的那种喜悦的感觉。
  所以,我们不必苛求完美。
  下下荐自《中国国门时报》
  
  最离奇的新闻
  邓 笛
  
  1994年美国报界评出十大最离奇的新闻。其中一条新闻是这样的:
  这一年的3月23日,纽约警察总局的法医检查了一具尸体,得出结论:此人死于头部枪击。
  死者名叫罗纳德·奥普斯,从他留下的遗书中得知,他本来是想从一幢十层高的楼顶跳下自杀的。然而,当他跳楼后身子经过第九层楼前时,一颗子弹从窗户里射出,将他当场打死。
  警方经过调查发现,死者和开枪的人都不知道一个情况——当时八楼正在施工,工人们在那里刚装了一张安全网,也就是说如果罗纳德·奥普斯不是被枪击而亡,那他的自杀计划其实是不能如愿的。
  然而,根据法律,一般说来,一个人如果实施有计划的自杀并且最终身亡了,即使自杀过程发生变化未能如自杀者所愿,那么依法也应该认定这个人是自杀。
  可是,当警方对九楼射出的子弹进行调查后,案子的性质又有了变化。当时,九楼的一对老夫妻发生了口角,正在吵架,老先生拿出了一把枪恐吓老太太,后来又扣动了扳机,但是子弹没有打中老太太,而是从窗户飞了出去击中了罗纳德·奥普斯。根据法律,一个人如果想杀甲,却错杀了乙,那么仍然应该判这个人对乙犯了杀人罪。因此,此案应该是一桩凶杀案。
  当老先生面临杀人罪的指控时,老先生和老太太都一致表示,他们俩当时都以为枪里面是没有子弹的。老先生解释说,用没有装子弹的枪恐吓老太太,是他许多年以来与老伴争吵时一直有的一种做法。他没有杀害老伴的意图。如果老两口的话属实,那么这就是一起误杀的案子。
  问题的关键就是子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由什么人装进去的。警方在调查中找到了一名证人,这名证人证明在案发六周之前亲眼看到这对老夫妻的儿子往
  这把枪里面装了子弹。警方从更深入的调查中得知,因为老太太决定停止给成年的儿子经济支持,这个儿子怀恨在心,起了杀意。他知道他的父亲有用枪恐吓母亲的习惯,所以就给枪装了子弹,希望借父亲之手杀了母亲。既然这个儿子明知给枪装子弹会有什么样的后果,那么即使他没有亲自扣动扳机,他也应该被指控犯了杀人罪。所以,此案就成了老夫妻的儿子对罗纳德·奥普斯犯下了杀人罪。
  但是,峰回路转,警方在进一步调查后发现,这对老夫妻的儿子其实就是死者罗纳德·奥普斯本人。他由于借刀杀人之计一直没有得逞,心生沮丧,于是,在1994年3月23日这一天他决定从十层高的楼顶跳楼自杀,然而却被从九楼窗户射出的子弹打死了。也就是说,罗纳德·奥普斯自己杀了自己,所以此案最后仍被认定为是一桩自杀案件。
  这则新闻听起来确实离奇,可是故事中一件又一件初看起来十分偶然的事情,如果我们认真地想一想,就会发现它们实际上是必然发生的,而决定必然结果的,正是罗纳德·奥普斯自己。人的命运也是如此,我们是将它向好的方面发展还是坏的方面发展,某种程度上还是取决于我们自己。
  王小林选自《羊城晚报》
其他文献
我已经到了这样一个年龄:我开始看着我的长辈们离我而去,他们得癌症,或者……他们需要独自承担他们的命运,我爱他们,但是,除了祷告,无能为力。我的导师许志英先生过世,我也看得见,看见他做这样的选择,但是,无能为力。  我还看见我的晚辈。他们青春勃发,但是,他们找了另一半,开始放弃,文章不写了,博士不考了,他们被他们的生活压垮,早早地颓唐了。但是。我不能提醒他们,我只能在路边看着他们,看他们往那个深渊滑
期刊
我曾经出去  到世界上寻找光明  爱着那儿的一切  为一个警察殴打小偷伤心  为一片云的逝世哭泣  我曾经出去  在广阔的世界中挥霍时光  朋友们我到过西藏  把酋长的女儿别在腰间  一打马飞过高原  有一天我从湄公河的支流下水  黎明时到了哥本哈根  我也遇见了你  每个人一生注定要遇见这一位  都是老地方在一个小车站  春天的巨云  挺着乳房飞跑  哦伊正眺望白杨  然后各自东西心怀遗憾  每
期刊
有一位顶尖级的杂技高手,参加一个极具挑战的演出,这次演出的主题是在两座山之间的悬崖上架一条钢丝,而他的表演节目是从钢丝的这边走到另一边。演出就要开始了,山头上聚满了观众,人们屏住呼吸在观看一场惊险的表演。杂技高手慢慢地但终于顺利地走了过去,人们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杂技高手说:“我要再表演一次。这次我要绑住我的双手走到另一边,你们相信我可以做到吗?”  大家都说:“我们相信你的,你是最棒的
期刊
9岁的洛亚和父母居住在意大利北部的一个小城,洛亚的一条腿有先天残疾,他常常站在路边眼巴巴地看着小伙伴从身边跑过,他却只能一步步吃力地挪回家。有时那些男孩会故意绊倒他,或者呼喊洛亚的外号“蜗牛脚”,嘲笑他比蜗牛还慢。  洛亚和小伙伴们越来越疏远。一天,洛亚放学后走在回家的路上。他经过充满草莓酱香味的蛋糕房,最后,洛亚在街角发现了一个有趣的店子。那家店子里堆满了木头。洛亚好奇地踮起脚朝里看了看,只见一
期刊
有时候,我真的怀疑我的父母间是否有爱情。每天,他们为了生计,为了我和哥哥的学费努力挣钱。我从没见他们之间发生过什么浪漫的事儿。对他们来说,说出“我爱你”这句话是非常奢侈的,情人节送花的事更不可能发生。而且,父亲还经常发脾气。  一天,母亲在缝被子,我在她身边坐下。“妈妈,我有一个问题。”“什么?”母亲没有抬头,继续缝被子。“你和爸爸之间有爱情吗?”我问,声音小得像蚊子叫。母亲停下手中的活儿,抬起头
期刊
忙也读书,闲也读书。能自由与平静地读书,是幸福的。  时值礼拜日,上午翻书,下午翻书。翻到微妙处,也就耐不住寂寞,想写点什么了。  鲁迅与王国维的书,是常读的。鲁迅生于1881年,属蛇;王国维生于1877年,属牛;鲁迅1936年病逝,活了55岁;王国维1927年辞世,活了50岁。读他们的书,不时看到神来之笔,学问到了那种境界。已是出神入化了。  1934年冬天的一个下午,郁达夫和刘大杰去看鲁迅。刘
期刊
2000多年前,苏格拉底宣称唯一真正的知识就是知道自己无知;400多年前,培根警告:当心我们被自己思想的丝线丝丝束缚;40多年前,哈耶克告诫:人类应认识到自身知识的局限性。但人类并未在大师们的呼吁中,变得谦虚起来,反而自以为掌握了越来越多的知识而日趋自负。塔勒布的《黑天鹅》一书,再次深刻警示了人们如何受害于自己的无知,以及如何受害于对自己无知的无知。  许多人认为世上诸事的状态服从正态分布,我们只
期刊
贫穷,像是烈阳下的影子,无比清晰地而又无比鲜明地盘踞在我童年的记忆里。  那时,父亲是个吃力不讨好的文化人,在怡保办一份曲高和寡的报纸《迅报》,我们一家子就住在一所简陋的木屋里,名副其实的家徒四壁。然而,这“一无所有”的屋子,却同时又是“无所不有”的;日子看似苍白,整间屋子偏又闪着黄金般的璀璨亮光。  为日子镀上金光的,是爱。  鱼翅和龙虾是我们生活的“绝缘体”,可是,我们却有着比这更丰盛的东西,
期刊
在一位教授的讲座上,展出了一张幻灯片,是两幅物质结构图片,教授问台下的同学:“同学们,能看出这两幅图中的物质结构有什么区别吗?”这两个物质的结构相似,同学们看了一会儿才发现有所不同。教授接着讲道:“看来大家已经发现不同了,这两个物质中一个是冰毒,另一个是麻黄。”  麻黄是一种能治哮喘、感冒等多种疾病的药物,而冰毒则是让人走向毁灭的毒品,谁会想到麻黄竟是冰毒的前身?它们的结构只有微小的区别,功效却有
期刊
成功的秘诀有千千万万,有人依赖背景,有人凭靠天赋,有人借助机遇……而他却凭着一种“熬”的韧性,二十年来潜心做了一件事,最终由一个几乎被所有人认为“很一般”的平常人,以一本小说在一夜之间窜红网络,红透大江南北,获得巨大的成功。  他叫石悦,今年28岁,以前是广东某地海关的一名小公务员,出名后被借调到北京海关总署下属杂志《金钥匙》任编辑。帮助他迅速成名的正是那本由他撰写、目前在读者中引起巨大轰动的历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