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保险
保监会提醒投保人注意投资型保险风险
为防止保险公司营销员和银行代理机构的销售人员通过夸大收益率,套用"本金"、"利率"等概念混淆新型人身保险产品和银行理财产品,误导保险消费者。日前,保监会公告提醒,投资类保险不同于在资本市场和银行的投资,投保人应注意潜在的风险。保监会指出,新型人身保险产品兼具保险保障功能和投资功能,按照产品性质的不同,对于保障功能和投资功能具有不同的偏重,但本质上均属于保险产品。不宜将兼具保险保障和投资功能的新型人身保险产品与银行存款、银行理财产品、基金等金融产品的收益进行片面比较,更不要把保险产品混同于银行存款或者基金。
除此之外,在保监会风险提示公告中指出,对于投资连结保险产品,投保人将承担全部的投资风险。投资连结保险产品一般分设多个账户,由于投资目标及相应资产配置策略的不同,每个账户的风险、收益也不尽相同,因此投保人要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在各投资账户之间的资金分配。
并且,消费者还需注意各项费用水平是否为确定的,若不确定,还应注意费用收取的最高水平或在合同条款中约定变更收费水平的方法。
同时,保监会提醒消费者:在投保之前要关注保险销售人员的销售资格,同时消费者有权利要求销售人员出示《保险代理从业人员展业证书》; 在投保前考虑好自己的缴费能力;在填写保单时要实事求是,以免日后产生不必要的麻烦;要慎重考虑退保,不要将可能要用的资金用于购买保险,避免以后因退保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热钱不会造成房价暴涨
热钱是难以捉摸的以盈利为目的的短期投机性资本,在持续的人民币升值及加息周期等背景下,流入我国的热钱规模迅速扩大,各种有关外资抄底楼市的报道蜂拥而至,社会各界担忧以本币标价的房产会成为热钱的宠儿,造成新一轮房价暴涨。对此,虽然不无道理,但也不必过于担忧,热钱并不会造成房价暴涨。
尽管以人民币计价的房产具有保值功能,但在目前楼市持续高位滞胀的情况下,相比其他投资途径而言,楼市不具备吸引力。投资楼市,无外乎参与开发和购买已建成项目两种方式。由于参与开发投资量大、周期也长,风险较大,热钱通过此方式进入楼市的可能性较小;而购买已建成项目、把价格炒高之后转手的模式,在目前政府打击楼市投机、市场因价高出现滞胀的环境下,盈利空间很小,而且退出机制不够灵活,同样是非常不明智的选择,抄底后反而可能被套。反观其他投资方式,比如存银行,人民币升值与银行利息带来的年利润率已超10%,安全系数高,退出方便;至于资本市场,如股市等,对于非常注重短期流动性的热钱来说,同样比楼市更具吸引力。
此外,从细分的物业类型来看,热钱即使大举进入楼市,主要对象将是高档公寓及商业项目,同样不会引起房价全面暴涨。大规模抄底住宅项目,再散售给购房者,回款速度较慢,同时容易因为价格过高、市场持续观望导致撤退困难,相比之下,高档公寓及商业项目的接盘者主要是资金实力更为雄厚的机构,热钱退出容易一些。
房产
购房者要为“断供”付出罚息
媒体报道深圳出现的断供事件,令断供这个本来很陌生的词汇,被人们越来越多地提起。然而,断供并非只要不再交钱就可以了,购房者要为断供付出罚息。目前根据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银行将采取在贷款合同的执行年利率基础上加收30%—50%的罚息。
深圳银监局回应:“断供”是极少数现象
针对外界“深圳不良房贷过千亿”的说法,深圳银监局25日回应:截至今年6月末,深圳中资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不良余额为13.85亿元人民币,风险处于可控状态,而购房者“断供”是极少数现象。
深圳银监局局长刘元说,截至今年6月末,深圳中资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2198.72亿元。按五级分类口径统计,不良贷款余额为13.85亿元,比年初减少0.73亿元;不良贷款率0.63%,比年初下降0.02%。按更审慎标准统计(逾期90天以上贷款对应的全部贷款余额),不良贷款余额为17.35亿元,比年初增加2.11亿元;不良贷款率0.79%,比年初上升0.11%。
深圳银监局根据日常监管和监测认为,深圳银行业个人房贷业务目前尚处于正常状态,风险可以有效控制,商业银行风险控制有力,不至于出现系统性风险。
针对购房者断供现象,刘元表示,深圳房价下跌幅度较大,负资产现象增加,个别投资者被迫放弃增值条件欠佳的房产,出现了断供。但并非所有负资产客户都选择断供,负资产与断供不能直接画等号,很多购房者尤其是自住购房者,即便房产成为负资产,鉴于自住房产属生活必需品以及对个人信用记录影响等诸多因素,一般不会轻易断供。
刘元说,2008年以来,深圳房地产市场出现较大波动,房价跌幅较深,直接影响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深圳银监局一直高度关注,年初以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防控风险:多次召集商业银行行长开会,提示风险,强调依法合规经营;对房地产贷款进行现场检查,督促商业银行严格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组织商业银行进行压力测试,对未来房价下跌可能导致的各种潜在风险形成专门预案;专门成立“房地产风险监测小组”,对深圳楼市的变化趋势及银行房贷风险保持长期关注;针对商业银行已经形成的断供房贷进行专项检查,逐笔逐户了解情况和原因。
保监会提醒投保人注意投资型保险风险
为防止保险公司营销员和银行代理机构的销售人员通过夸大收益率,套用"本金"、"利率"等概念混淆新型人身保险产品和银行理财产品,误导保险消费者。日前,保监会公告提醒,投资类保险不同于在资本市场和银行的投资,投保人应注意潜在的风险。保监会指出,新型人身保险产品兼具保险保障功能和投资功能,按照产品性质的不同,对于保障功能和投资功能具有不同的偏重,但本质上均属于保险产品。不宜将兼具保险保障和投资功能的新型人身保险产品与银行存款、银行理财产品、基金等金融产品的收益进行片面比较,更不要把保险产品混同于银行存款或者基金。
除此之外,在保监会风险提示公告中指出,对于投资连结保险产品,投保人将承担全部的投资风险。投资连结保险产品一般分设多个账户,由于投资目标及相应资产配置策略的不同,每个账户的风险、收益也不尽相同,因此投保人要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在各投资账户之间的资金分配。
并且,消费者还需注意各项费用水平是否为确定的,若不确定,还应注意费用收取的最高水平或在合同条款中约定变更收费水平的方法。
同时,保监会提醒消费者:在投保之前要关注保险销售人员的销售资格,同时消费者有权利要求销售人员出示《保险代理从业人员展业证书》; 在投保前考虑好自己的缴费能力;在填写保单时要实事求是,以免日后产生不必要的麻烦;要慎重考虑退保,不要将可能要用的资金用于购买保险,避免以后因退保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热钱不会造成房价暴涨
热钱是难以捉摸的以盈利为目的的短期投机性资本,在持续的人民币升值及加息周期等背景下,流入我国的热钱规模迅速扩大,各种有关外资抄底楼市的报道蜂拥而至,社会各界担忧以本币标价的房产会成为热钱的宠儿,造成新一轮房价暴涨。对此,虽然不无道理,但也不必过于担忧,热钱并不会造成房价暴涨。
尽管以人民币计价的房产具有保值功能,但在目前楼市持续高位滞胀的情况下,相比其他投资途径而言,楼市不具备吸引力。投资楼市,无外乎参与开发和购买已建成项目两种方式。由于参与开发投资量大、周期也长,风险较大,热钱通过此方式进入楼市的可能性较小;而购买已建成项目、把价格炒高之后转手的模式,在目前政府打击楼市投机、市场因价高出现滞胀的环境下,盈利空间很小,而且退出机制不够灵活,同样是非常不明智的选择,抄底后反而可能被套。反观其他投资方式,比如存银行,人民币升值与银行利息带来的年利润率已超10%,安全系数高,退出方便;至于资本市场,如股市等,对于非常注重短期流动性的热钱来说,同样比楼市更具吸引力。
此外,从细分的物业类型来看,热钱即使大举进入楼市,主要对象将是高档公寓及商业项目,同样不会引起房价全面暴涨。大规模抄底住宅项目,再散售给购房者,回款速度较慢,同时容易因为价格过高、市场持续观望导致撤退困难,相比之下,高档公寓及商业项目的接盘者主要是资金实力更为雄厚的机构,热钱退出容易一些。
房产
购房者要为“断供”付出罚息
媒体报道深圳出现的断供事件,令断供这个本来很陌生的词汇,被人们越来越多地提起。然而,断供并非只要不再交钱就可以了,购房者要为断供付出罚息。目前根据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银行将采取在贷款合同的执行年利率基础上加收30%—50%的罚息。
深圳银监局回应:“断供”是极少数现象
针对外界“深圳不良房贷过千亿”的说法,深圳银监局25日回应:截至今年6月末,深圳中资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不良余额为13.85亿元人民币,风险处于可控状态,而购房者“断供”是极少数现象。
深圳银监局局长刘元说,截至今年6月末,深圳中资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2198.72亿元。按五级分类口径统计,不良贷款余额为13.85亿元,比年初减少0.73亿元;不良贷款率0.63%,比年初下降0.02%。按更审慎标准统计(逾期90天以上贷款对应的全部贷款余额),不良贷款余额为17.35亿元,比年初增加2.11亿元;不良贷款率0.79%,比年初上升0.11%。
深圳银监局根据日常监管和监测认为,深圳银行业个人房贷业务目前尚处于正常状态,风险可以有效控制,商业银行风险控制有力,不至于出现系统性风险。
针对购房者断供现象,刘元表示,深圳房价下跌幅度较大,负资产现象增加,个别投资者被迫放弃增值条件欠佳的房产,出现了断供。但并非所有负资产客户都选择断供,负资产与断供不能直接画等号,很多购房者尤其是自住购房者,即便房产成为负资产,鉴于自住房产属生活必需品以及对个人信用记录影响等诸多因素,一般不会轻易断供。
刘元说,2008年以来,深圳房地产市场出现较大波动,房价跌幅较深,直接影响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深圳银监局一直高度关注,年初以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防控风险:多次召集商业银行行长开会,提示风险,强调依法合规经营;对房地产贷款进行现场检查,督促商业银行严格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组织商业银行进行压力测试,对未来房价下跌可能导致的各种潜在风险形成专门预案;专门成立“房地产风险监测小组”,对深圳楼市的变化趋势及银行房贷风险保持长期关注;针对商业银行已经形成的断供房贷进行专项检查,逐笔逐户了解情况和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