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当今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想要求生存、求发展,必须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向管理要效益。然而,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将阻碍上市公司的发展。为此,论文以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围绕内部控制展开了研究。论文首先阐述了内部控制的概念,然后结合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实践,研究发现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内部控制环境差、内控制度与实践脱节、风险意识薄弱、风险评估机制欠缺、监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论文对于提高上市公司管理水平,促进上市公司健康稳定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内部控制;上市公司;治理结构;风险评估
有效的内部控制是保障上市公司经营目标如期实现的关键所在。采取有力措施识别风险、预防和控制风险,对于提升上市公司管理水平,保证其长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不断探究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出现的各种问题,挖掘产生问题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企业稳步持久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
企业的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目标。上市公司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领军作用,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为保护上市公司全体股东利益及财产安全,内部控制尤其重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内部监督五要素中内部环境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基础,而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成本效益五原则中全面性原则要求内控是全员控制并贯穿企业管理的全过程,我国的资本市场刚起步,在结构与功能方面都存在问题,股权融资是我国上市公司主要的资金来源,而国有股在上市公司中占比很大,导致股东结构极不稳定,股市的巨大风险带来市场波动,从而国有资产贬值与流失的风险巨增。安然、世通等事件表明,企业内部控制一旦松懈与失控,哪怕是跻身世界顶尖企业都将摔得粉身碎骨。完善的内部控制是上市公司成长、发展、壮大强有力的支柱。
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的腾飞促使上市公司规模和数量与日俱增,然而公司内部控制等管理制度与管理水平并没有得到同步提高和发展,严重影响了上市公司的竞争能力。在此背景下,只有深入探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
(1)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第一,内部控制环境不佳.内部控制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基础和核心支柱,包括治理结构、内部审计机制、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内容。由于治理结构和人力资源政策是内部控制环境的基础,故本文着重从这两方面分析上市公司内部环境存在的问题。首先,部分上市公司没有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母公司对子公司过度管理,损害子公司利益。如母公司借加强内部控制的名义,为获取不合理(甚至是不合法)的利益,强行干预子公司正常生产经营管理。某公司自成立以来十年间生产经营都很顺利,按照母公司制定的规章制度进行内控,该公司依托某高校强大的技术团队,研究开发的产品国内领先,部分特殊技术在国际领先,但由于母公司对该公司进行不正当的干预,短短两三年就把该公司搞得人心涣散,高管不能行使职责,最终导致公司破产。可见建立规范的治理结构极为重要。
其次,一些上市公司对人力资源建设重视程度不够。未把人才培养列入内部控制管理中,缺乏对员工综合素质的培训,对公司财务及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知识的培训缺失,影响了公司内部控制的设计和实施,还有部分上市公司激励机制不健全,严重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了工作效率和质量,使内部控制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二,重规章制度建立,轻实际运用效果。企业内部控制是否得到有效实施,直接反映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执行情况和管理水平。当今有较多上市公司只注重制订、修订各种不同版本的内部控制规章制度,以应付证监会及会计师事務所的审计检查,然而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不与实践相结合,生
搬硬套,导致规章制度与实际运行脱离,内部控制与企业初始理念及经营目标背道而驰,反而阻碍了企业的良性发展。
第三,风险意识薄弱,缺少风险评估工作。目前不少上市公司风险意识薄弱,明知有风险却视而不见,强行为之。如大额支付不按规定权限、程序审批或联签制度给企业带来的决策失误风险;对重大信息披露瞒报隐报、避重就轻,从而给企业带来欺诈风险;已存在的信用问题将引起的法律诉讼风险;未按会计准则确认收入、计提存货减值准备等所带来的营运风险等。在风险评估方面,由于我国缺少强有力的风险评估标准和方法,导致一些公司高管用不切实际的方法评估风险,还有不少上市公司高管只重视财务报告,忽视内部控制报告,从而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由此导致许多上市公司抗风险能力和应变能力较差,有的上市公司表面上每年都做内控审计,但因高管操纵性太强,审计很难具有独立性,很难保证风险评估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致使企业不能稳步发展,最终衰退至死亡。
第四,监督机制不健全,外部审计力量不强。不少上市公司忽视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为节省成本将一些必要机构合并。有的企业即便设置内部监管机构,实际工作中还是受控于高管和经理层,无法正常开展工作,不能有效发挥其监督职能。还有些企业会计或审计岗位人员身兼数职,违背了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原则,无法起到互相牵制作用,内部审计形同虚设。
对于外部审计,目前随着上市公司增加,会计师事务所增加迅猛,但事务所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良莠不齐,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也令人担忧,无法推动上市公司的内部管理工作。 (2)原因分析
基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可分为外部和内部两大类。
第一,外部因素。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处于建设和发展阶段,企业内部控制起步较晚,相关法律不完善。直到1997年中国银行才颁布《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接着财政部等相关部门出台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等相关制度,制度最初阶段对高管越权、大股东侵占等问题规定很少,企业执行内控与政府制度及指引有漫长的磨合期,期间制度在实践检验过程中表现出了与中国国情不完全吻合之处,因此有企业钻制度的空子,一些上市公司发现内控制度与其局部利益不符就另辟经途,致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财务报告造假等财务舞弊现象出现,损害投资者利益,影响极其恶劣。此外,外部审计不足也是导致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出现问题的原因,目前我国还没有完善的审计准则指导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业务,会计师事务所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报告审计标准较为混乱,所出具的审计结论通常为无保留意见,外部审计作用得不到发挥。
第二,内部因素。源于人性的贪婪和自身素质,许多企业经营者表现出对不合理利润的过度追求。我国许多上市公司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公司治理的重要性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内控的评价方法偏向主观性,机构重叠、职能交叉,为遇事互相推诿创造了条件。有些公司高管不了解或不懂得如何进行内部控制和风险预测、风险管理。还有一些企业从高管到经理层乃至部分员工诚信道德缺失,目光短浅、为财务舞弊行为提供了机会,有些上市公司为避免被“*ST”,虚增收入、虚增存货。某公司为虚增利润,高管授意相关人员蒙蔽外部审计人员,将空箱包装封号贴上与收入对应的存货名称,编制虚假的存货盘点报告,事情败露之后导致当年该事务所未能给上市公司出具审计报告,投资者无法了解其真实的具有说服力的审计报告。最终导致企业经营失败,难以实现发展战略。
三、完善内部控制的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采取应对措施。
(1)改善内部控制环境
健全公司内部组织结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权限,使各部门、各机构之间能够真正实现相互协调、相互制衡。有条件的企业应设置专门委员会对董事会进行监督,以保障股东利益,遏制高管滥用职权带来的风险。在人力资源建设方面,企业应建立有效的吸引人才、激励人才机制,发现和挖掘人才,加强后续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员工业务能力,提高公司整体素质。公司想留住人才需大力发展企业文化建设,通过良好文化氛围让员工对企业有归宿感,从而提升员工对本职工作的热情度,增强企业凝聚力。
(2)内部控制制度与实践相结合
内部控制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得以顺利实施。譬如对于上市公司企业层面控制涉及的组织架构控制,理论上董事会职责对股东大会负责,要依法行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权,实际运行过程中不能是董事长或者其中一人决定,也不能只顾大股东的利益,应股东大会集体表决通过。决定公司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公司基本制度的批准、及聘任或解聘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部门负责人等重要决定都要在股东大会法定人数通过的情况下才能执行。企业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金额支付即“三重一大”应当按照规定权限和程序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任何个人不能独自进行决策。
(3)强化风险意识、健全风险评估体系
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的保障,因此,企业要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不仅要在董事会、监事会及经理层对风险管理引起高度重视,而且应通过各种途径强化全体员工的风险意识,提高对风险的防范能力,确定企业风险管理目标,做到事前预防预测风险并控制风险,事中识别风险与风险应对,事后风险分担与风险降低,尽可能将损失降到最低。
建议有条件的企业建立风险控制部门,负责搜集、分析与风险相关的各种数据与信息,科学的评估各种风险并对风险提出科学合理的应对策略。风险控制部门应对风险信息进行分类,如有关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及自由现金流量规模与速度方面应归集到财务风险。如市场产品营销、行业竞争等风险应归集到运营风险。预测企业将会遇到的各方面诉讼纠纷应归集到法律风险。对风险信息分類管理能帮助企业有的放矢,将风险予以控制、化解或降低。
(4)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加强内部监督
企业应成立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赋予审计独立操作及行驶权力的空间。审计机构能及时的直接的向董事会、监事会汇报,同时接受监事会的监督管理,作为监事会和审计人员需不断提高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充分了解并持续关注上市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和已经发生或即将发生的重大事件及其影响,应当积极主动调查、反复询问,获取决策所需资料,独立发表专业意见和专业判断,确保公司所披露的信息真实、准确、完整。要真正对股东大会负责,有效监督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确保内部审计工作有质有量的顺利开展。
四、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内部控制作用日益凸显。然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针对当今我国上市公司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公司自身实际情况,及时修订相适应的控制对策,使得内控制度在实际运行中不断完善,从而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保证企业更健康更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信敏.上市公司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J].企业管理,2017(05):10-11
[2]王慧君.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问题探析[J].老区建设,2017(22):64-66
[3]曹晓光.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剖析[J].农家参谋,2018(15):246
[4]于雨禾.财务舞弊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2018(09):121-123
关键词:内部控制;上市公司;治理结构;风险评估
有效的内部控制是保障上市公司经营目标如期实现的关键所在。采取有力措施识别风险、预防和控制风险,对于提升上市公司管理水平,保证其长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不断探究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出现的各种问题,挖掘产生问题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企业稳步持久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
企业的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目标。上市公司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领军作用,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为保护上市公司全体股东利益及财产安全,内部控制尤其重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内部监督五要素中内部环境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基础,而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成本效益五原则中全面性原则要求内控是全员控制并贯穿企业管理的全过程,我国的资本市场刚起步,在结构与功能方面都存在问题,股权融资是我国上市公司主要的资金来源,而国有股在上市公司中占比很大,导致股东结构极不稳定,股市的巨大风险带来市场波动,从而国有资产贬值与流失的风险巨增。安然、世通等事件表明,企业内部控制一旦松懈与失控,哪怕是跻身世界顶尖企业都将摔得粉身碎骨。完善的内部控制是上市公司成长、发展、壮大强有力的支柱。
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的腾飞促使上市公司规模和数量与日俱增,然而公司内部控制等管理制度与管理水平并没有得到同步提高和发展,严重影响了上市公司的竞争能力。在此背景下,只有深入探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
(1)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第一,内部控制环境不佳.内部控制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基础和核心支柱,包括治理结构、内部审计机制、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内容。由于治理结构和人力资源政策是内部控制环境的基础,故本文着重从这两方面分析上市公司内部环境存在的问题。首先,部分上市公司没有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母公司对子公司过度管理,损害子公司利益。如母公司借加强内部控制的名义,为获取不合理(甚至是不合法)的利益,强行干预子公司正常生产经营管理。某公司自成立以来十年间生产经营都很顺利,按照母公司制定的规章制度进行内控,该公司依托某高校强大的技术团队,研究开发的产品国内领先,部分特殊技术在国际领先,但由于母公司对该公司进行不正当的干预,短短两三年就把该公司搞得人心涣散,高管不能行使职责,最终导致公司破产。可见建立规范的治理结构极为重要。
其次,一些上市公司对人力资源建设重视程度不够。未把人才培养列入内部控制管理中,缺乏对员工综合素质的培训,对公司财务及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知识的培训缺失,影响了公司内部控制的设计和实施,还有部分上市公司激励机制不健全,严重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了工作效率和质量,使内部控制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二,重规章制度建立,轻实际运用效果。企业内部控制是否得到有效实施,直接反映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执行情况和管理水平。当今有较多上市公司只注重制订、修订各种不同版本的内部控制规章制度,以应付证监会及会计师事務所的审计检查,然而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不与实践相结合,生
搬硬套,导致规章制度与实际运行脱离,内部控制与企业初始理念及经营目标背道而驰,反而阻碍了企业的良性发展。
第三,风险意识薄弱,缺少风险评估工作。目前不少上市公司风险意识薄弱,明知有风险却视而不见,强行为之。如大额支付不按规定权限、程序审批或联签制度给企业带来的决策失误风险;对重大信息披露瞒报隐报、避重就轻,从而给企业带来欺诈风险;已存在的信用问题将引起的法律诉讼风险;未按会计准则确认收入、计提存货减值准备等所带来的营运风险等。在风险评估方面,由于我国缺少强有力的风险评估标准和方法,导致一些公司高管用不切实际的方法评估风险,还有不少上市公司高管只重视财务报告,忽视内部控制报告,从而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由此导致许多上市公司抗风险能力和应变能力较差,有的上市公司表面上每年都做内控审计,但因高管操纵性太强,审计很难具有独立性,很难保证风险评估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致使企业不能稳步发展,最终衰退至死亡。
第四,监督机制不健全,外部审计力量不强。不少上市公司忽视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为节省成本将一些必要机构合并。有的企业即便设置内部监管机构,实际工作中还是受控于高管和经理层,无法正常开展工作,不能有效发挥其监督职能。还有些企业会计或审计岗位人员身兼数职,违背了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原则,无法起到互相牵制作用,内部审计形同虚设。
对于外部审计,目前随着上市公司增加,会计师事务所增加迅猛,但事务所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良莠不齐,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也令人担忧,无法推动上市公司的内部管理工作。 (2)原因分析
基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可分为外部和内部两大类。
第一,外部因素。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处于建设和发展阶段,企业内部控制起步较晚,相关法律不完善。直到1997年中国银行才颁布《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接着财政部等相关部门出台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等相关制度,制度最初阶段对高管越权、大股东侵占等问题规定很少,企业执行内控与政府制度及指引有漫长的磨合期,期间制度在实践检验过程中表现出了与中国国情不完全吻合之处,因此有企业钻制度的空子,一些上市公司发现内控制度与其局部利益不符就另辟经途,致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财务报告造假等财务舞弊现象出现,损害投资者利益,影响极其恶劣。此外,外部审计不足也是导致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出现问题的原因,目前我国还没有完善的审计准则指导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业务,会计师事务所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报告审计标准较为混乱,所出具的审计结论通常为无保留意见,外部审计作用得不到发挥。
第二,内部因素。源于人性的贪婪和自身素质,许多企业经营者表现出对不合理利润的过度追求。我国许多上市公司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公司治理的重要性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内控的评价方法偏向主观性,机构重叠、职能交叉,为遇事互相推诿创造了条件。有些公司高管不了解或不懂得如何进行内部控制和风险预测、风险管理。还有一些企业从高管到经理层乃至部分员工诚信道德缺失,目光短浅、为财务舞弊行为提供了机会,有些上市公司为避免被“*ST”,虚增收入、虚增存货。某公司为虚增利润,高管授意相关人员蒙蔽外部审计人员,将空箱包装封号贴上与收入对应的存货名称,编制虚假的存货盘点报告,事情败露之后导致当年该事务所未能给上市公司出具审计报告,投资者无法了解其真实的具有说服力的审计报告。最终导致企业经营失败,难以实现发展战略。
三、完善内部控制的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采取应对措施。
(1)改善内部控制环境
健全公司内部组织结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权限,使各部门、各机构之间能够真正实现相互协调、相互制衡。有条件的企业应设置专门委员会对董事会进行监督,以保障股东利益,遏制高管滥用职权带来的风险。在人力资源建设方面,企业应建立有效的吸引人才、激励人才机制,发现和挖掘人才,加强后续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员工业务能力,提高公司整体素质。公司想留住人才需大力发展企业文化建设,通过良好文化氛围让员工对企业有归宿感,从而提升员工对本职工作的热情度,增强企业凝聚力。
(2)内部控制制度与实践相结合
内部控制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得以顺利实施。譬如对于上市公司企业层面控制涉及的组织架构控制,理论上董事会职责对股东大会负责,要依法行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权,实际运行过程中不能是董事长或者其中一人决定,也不能只顾大股东的利益,应股东大会集体表决通过。决定公司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公司基本制度的批准、及聘任或解聘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部门负责人等重要决定都要在股东大会法定人数通过的情况下才能执行。企业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金额支付即“三重一大”应当按照规定权限和程序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任何个人不能独自进行决策。
(3)强化风险意识、健全风险评估体系
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的保障,因此,企业要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不仅要在董事会、监事会及经理层对风险管理引起高度重视,而且应通过各种途径强化全体员工的风险意识,提高对风险的防范能力,确定企业风险管理目标,做到事前预防预测风险并控制风险,事中识别风险与风险应对,事后风险分担与风险降低,尽可能将损失降到最低。
建议有条件的企业建立风险控制部门,负责搜集、分析与风险相关的各种数据与信息,科学的评估各种风险并对风险提出科学合理的应对策略。风险控制部门应对风险信息进行分类,如有关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及自由现金流量规模与速度方面应归集到财务风险。如市场产品营销、行业竞争等风险应归集到运营风险。预测企业将会遇到的各方面诉讼纠纷应归集到法律风险。对风险信息分類管理能帮助企业有的放矢,将风险予以控制、化解或降低。
(4)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加强内部监督
企业应成立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赋予审计独立操作及行驶权力的空间。审计机构能及时的直接的向董事会、监事会汇报,同时接受监事会的监督管理,作为监事会和审计人员需不断提高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充分了解并持续关注上市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和已经发生或即将发生的重大事件及其影响,应当积极主动调查、反复询问,获取决策所需资料,独立发表专业意见和专业判断,确保公司所披露的信息真实、准确、完整。要真正对股东大会负责,有效监督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确保内部审计工作有质有量的顺利开展。
四、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内部控制作用日益凸显。然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针对当今我国上市公司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公司自身实际情况,及时修订相适应的控制对策,使得内控制度在实际运行中不断完善,从而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保证企业更健康更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信敏.上市公司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J].企业管理,2017(05):10-11
[2]王慧君.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问题探析[J].老区建设,2017(22):64-66
[3]曹晓光.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剖析[J].农家参谋,2018(15):246
[4]于雨禾.财务舞弊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2018(09):1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