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中有时时离不开人服侍的先天性脑瘫的18岁女儿,妻子也在1994年下岗,他却一心扑在自己的岗位上,一干就是28年,2016年获得国家绿化先进工作者,他就是原州区彭堡镇林业站站长于勇。
“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把简单的事情干好就是不简单。”于勇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充分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迸发出的责任与担当。
2009年于勇从原州区清和镇峡口村林业站调到彭堡镇林业站担任站长。初来乍到,于勇首先从熟悉情况开始,查资料、看图纸,翻山越岭,进村入户,跑遍了全镇15个行政村90个村组的山山峁峁、沟沟岔岔,了解植树情况。
造林质量的优劣,国家验收是一杆秤。为了使彭堡镇3万多亩退耕还林补植补造工作能够顺利通过国家验收,于勇放弃了节假日和双休日的休息时间,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数据汇总、技术指导、检查验收、粮款兑现,他都亲自落实,一个多月下来,他的脸被烈日晒得黑黝黝的,人也瘦了不少,光球鞋就穿破了两双,同事们都戏称他为“黑张飞”。可于勇心里清楚,退耕还林牵涉到千家万户的吃饭问题,容不得半点的马虎,如果通不过国家验收,粮款兑现就成了大问题,老百姓就得受损失。就是凭着对人民群众的满腔热忱,凭着对工作的兢兢业业,彭堡镇退耕还林补植补造工作连续4年圆满通过了国家林业局的阶段验收。
封山禁牧工作难度大、任务重,人人不愿意干,于勇干起来却是得心应手。一次,在彭堡镇某村发现一老人在退耕地放牧,工作人员上去执行政策,与老人发生口角,看到这种情况,于勇就主动上去耐心细致地给这个老人讲解国家的退耕还林政策、自治区封山禁牧工作政策和封山禁牧的意义以及我区实行舍饲养殖的优惠政策,通过他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这个老人不但按规定交了罚款,表示今后自己不再放牧,还要劝阻其他人不能在林地放近年来,吴忠市利通区金星镇明珠社区妇联从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工作制度、提高队伍素质入手,创新搭建平台,落实精准服务,常态化开展“N”项载体活动,建立了多种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模式,为宁夏家庭教育工作探索出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模式和经验。
“567”模式:让教育触及社会各个角落
搭建“五大平台”。一是宣传平台。通过电子屏、彩图展板、滚动灯箱等宣传平台,大力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唤醒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和重视,让家长能够像孩子一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二是“衔接”课堂。针对幼儿园和三年级以下孩子放学早、父母下班迟的普遍现象,在社区设立“四点半”“衔接”课堂,开展课业辅导、特长培训等,让孩子放学有去处,空白时间增本领,让在岗的父母能够安心从业,感受到一份暖心。三是“智慧妈咪”学习沙龙。动员从事家庭教育的专家、老师、热爱家庭教育的父母积极参与家庭教育学习实践,组成讲师团、“育人经”分享团、互学互助小组,做到人人都是指导者、受益者、志愿者,形成线上线下,人人参与的家庭教育大网咖。四是家校合作一张网。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楼院为主阵地,充分调动学校和老师的积极性,建立社会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班级家委会,制定家庭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召开专题会议,定期开展家长培训会、沙龙亲子交流会、家教“照镜子”等等主题活动,发放家长“菜单式”家庭作业,建立起家长、学校、孩子合作一张网。五是开设百姓书场。在居民聚集、活动较频繁的地方,设立“百姓书场”,充分发动社会力量,挖掘身边优秀父母、“五老人员”,动员大家发挥余热,通过说唱、书唱的形式,定期不定期开展家风、家训、国学宣传、教育,以身说教、以事说教,达到自我教育、共同进步的目的。“百姓书场”设立以来,先后开展了50余期讲座,参与居民达2000余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立德育人效果。
推进家庭教育“六进”工程。社区妇联积极主动联系辖区共建单位、学校等社会力量,整合教育资源,共同搞好家庭教育工作,广泛宣传,推动家庭教育进社区、进楼宇、进商网、进企业、进万家、进清真寺活动。比如,家庭教育进樓宇即在辖区内的楼道中张贴家风、家训、家教的宣传画册,让所有居民潜移默化地进行学习,悬挂“助教口袋”,定期收集、整理居民在家庭教育方面的意见、建议和想法,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有目的地落实活动,做到“家长要什么、社区做什么”,使家庭教育不流于形式。让父辈们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在教育子女、树立社会新风尚等方面发挥“家长”的核心作用。
落实七项精准服务。一是阵地精准。在社区建成家庭教育指导站,通过定期开展培训、讲座、节目互动,使家长科学教育孩子能找到组织。二是队伍精准。引导建立了以家庭教育专家和教子有方的优秀家长为主体的家庭教育知识宣讲队伍,组建了一支以网格党员、大学生志愿者为骨干的家庭教育志愿者队伍,定期开展家教咨询指导、家教问题研究。三是形式精准。成立社区妇女儿童心理辅导中心,开通妇女儿童心理辅导热线,开通妇女维权热线,为单亲、孤残等特殊家庭的孩子开通“专线”,确保所有的家长寻求帮助有方向,所有的孩子都能敞开心扉。四是内容精准。由家长点题、社区妇联搜集,以月为单位,组织擅长家教的专家、志愿者开展订单式互动家教沙龙,面对面提问、答疑,面对面交流、受益;五是对象精准。积极对接妇幼保健所,建立孕妇和0~3岁儿童档案,开展“孕育”“早教”培训;针对爷爷奶奶教育存在“盲区”,开展“爷爷奶奶”培训;针对特殊、留守儿童落实“3+1”家教模式,一名儿童与3名社会爱心人士接对,让每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六是落实精准。制定详细的家庭教育活动计划,按照时间节点、具体内容逐条逐项完成,每项工作有责任人、进度表,确保有安排,有结果。七是机制精准。每月定期召开家庭教育工作研讨会,及时分析解决推进家庭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情况及时调整工作计划,组织开展以“智慧妈妈故事汇”“成功育儿经验交流会”等主题活动,实行家庭教育“积分制”,定期进行表彰奖励。
“431”模式:让教育渗透家庭每个细胞 面向母亲开展“三个一”活动。一是助力母亲“提素增能”。组织有工作意愿的妇女参加各种专业技能免费培训,开展“才艺我来秀”活动,让母亲展现自我风采,增强自信。二是“智慧妈咪”沙龙开辟家庭教育新天地。开通“悄悄话”热线,通过微信等引导妈妈们相互交流与子女沟通技巧等话题,提高妈妈们教育子女的能力。开办“智慧妈咪”沙龙,探讨家庭幸福和谐的真谛,共同经营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三是“巾帼建功”志愿活动。依托吴忠市“王兰花热心小组”公益品牌,引导妇女争当兰花志愿者,建立了5支120余人的志愿者队伍,朵朵“兰花”已成为社区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面向老人的“三个一”活动。一是感恩教育促亲子关系更融洽。利用“母亲节”、重阳节等“我们的节日”,组织开展“我为母亲洗洗脚”“我与父母共交流”等感恩活动,促使家庭亲情更深厚、亲子关系更融洽。二是“暖巢”行动让空巢老人不孤单。建立“网格暖心关爱圈”,由网格员带动志愿者走访空巢家庭,开展陪护、聊天、代做家务等志愿服务,为高龄独居老人提供物质关爱与精神抚慰。三是康乐活动让老人走出家门。开展社区趣味活动、书画展示、棋牌赛、广场舞等,引导老年人积极加入社区文体队伍,展现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目前,社区有5支文艺团队,总人数100多人,其中妇女占90%以上。
面向青少年的“三个一”活动。一是“蒲公英”行动呵护孩子健康成长。组织“爱心妈妈”和大学生志愿者每周一、三、五下午四点半到六点,对社区内留守儿童,免费开展作业辅导、手工制作兴趣班等活动。依托社区“亲子乐园”,制定“智慧宝贝成长计划”,每月确定一个活动主题,通过母子情景剧、趣味拼图、小制作等引导孩子快乐学习、幸福成长。二是“青春护航”情暖贫困学子。开展“大手牵小手、跟爱一起走”等爱心助学活动,为贫困家庭孩子捐献书包等学习用品,给家长及孩子鼓励与指导。三是社区实践活动为孩子引航指路。寒暑假组织青少年参与打扫楼道、清理草坪、花坛垃圾等公益实践活动;走访老革命、老领导,与红色老人同忆峥嵘往事,共话红色家风。
面向家庭的“三个一”活动。一是圍绕和谐家庭目标,打造家庭文化建设品牌。围绕“家”字中心,突出“教育”主题,做好“和谐”文章,坚持“一月一主题、一年一亮点”,开展各类家庭文化主题活动,形成了互帮互学,争当“五好文明家庭”的良好氛围。二是“最美家庭”评选促“家风家训”推广。深入推进“最美家庭”“最美利通人”创建活动,传递道德正能量。三是“草根讲师团”让家庭教育“本土化”。动员社区退休老教师、大学生志愿者组建了以8名优秀骨干为核心的“草根讲师团”,根据家长的需求,安排丰富的讲课内容,让传统文化、育人精粹、纯朴古风古训扎根寻常百姓家。通过活动中的分享、活动后的总结,让参与活动的家长、孩子从中感受“群团之家+草根讲师”的自我服务理念,分享获得的知识和快乐。G
(执笔人:周慧琴)
责任编辑:章 立牧。
2012年10月,杨忠堡村村民班连生因自家的羊跑出圈,吃了退耕地新植的苗木和户主在地里发生争执,于勇来到现场进行调解。在于勇的耐心说服下,班连生答应给户主补苗。户主当晚又将逮住的羊归还了主人。班连生逢人就说,他一定管护好自己的羊只,再也不会跑出圈外面啃吃树苗了。于勇说,处理群众事件,不是靠吓唬就能解决问题的,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正是凭借着他耐心精致的工作方法,感动数以千计的养羊农户放弃放牧的念头,实施舍饲养殖。
2013年秋季,自治区主干道大绿化工作全面启动,于勇负责全镇乡村道路绿化,那段时间,他忙得顾不上回家。100多公里乡村道路,哪段路面有几个坑,绕过几个弯,就连什么地方土质咋样他都清清楚楚。他手把手地指导工人挖坑整地。每次外出,他总是忙个不停,和他一起工作的干部都熬不住。正午天热,别人都劝他休息,他说干基层工作就是要多走路,多了解情况,宁可少睡觉,也要多走几道弯。每天收工以后,他还要巡山检查苗木,没有栽好的自己亲手扶正,对工人丢弃的苗子捡拾起来。有人嫌他“小家子气”,他却说:“培育一棵苗不容易,浪费苗木,就是浪费血汗,浪费资金”。为了保证苗木的成活率,他从源头上抓起,严把苗木质量关。一次,一车柳树苗因规格达不到标准被他挡了下来,苗木商家想给他好处通融,被他严词拒绝。他说:“你找错人了”,我不会放弃原则。最后在他的坚持下苗木商家无奈地把苗子拉走了。干部职工都为他竖起了大拇指,都说他是踏实干事的好干部。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从放线整地到栽植浇水、覆膜套秆,他都亲自过问,从不放过每一个细节。他凭着一股干劲、韧劲、苦劲,和全体干部职工保质保量地完成了100多公里的道路绿化造林和抚育任务,赢得了原州区委政府的肯定和上级领导的好评。
森林防火工作责任重大。细心大于粗心,防范重于救急。于勇非常明白这个道理。每到冬春季节,就是防火的重要时期。这时他即是护林员又是防火员,冲锋陷阵在第一线,哪里有危险、哪里有险情他就会出现在哪里,及时制止非法行为,果断处置险情。2014年的除夕,申庄村张玉峰上坟烧纸,由于风大,火星四溅,不一会便燃着了身边的野草,而不远处就是秋叶遍地的退耕地,放弃春节假日的于勇带着护林防火巡逻队发现火情后,立即组织工作人员上前灭火,当看到火势难以控制的时候,他打手机传来村上的护林员和村干部,经过大家奋力与火舌搏斗,终于遏止了火势的蔓延,避免了重大经济损失。张玉峰歉疚地对于勇说:“大过年的,多亏你的帮助,不然烧毁林地是犯法,我防范意识太差,今后一定注意。”
于勇经常对身边的同事说:“护林就是一份辛苦的工作,要多走、多看、多宣传,不但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还要有忘我的责任心。”几年来,在他的组织协调下,彭堡镇组建了森林防火应急分队,一些群众也自觉加入队伍行列中,无论是应急预案演练还是真实火情救援,都能做到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保证了区域内森林资源的安全,多年无一起森林火灾发生。
彭堡镇实施退耕还林地3万亩,主要以柠条、山桃、沙现生态林为主,为了兼顾生态与经济双重效益,于勇引导群众种植经济效益较好的红梅杏,3年来,彭堡镇栽植红梅杏1.2万亩,其中挂果1200亩,亩收入4000元以上。又动员积极性高的农民林下养鸡3000只。
不少人都知道,于勇是一个勤劳、踏实的绿色守护者。经历了太多的生活锤炼的他,更懂得责任和担当,就是在这种环境下,于勇在工作上是苦干实干、忘我奉献的林业人,在家做好丈夫、在女儿心中做好爸爸,他把一腔热血默默转化到工作和生活的细微之处。
今年,他被选为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他表示要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挥洒激情和汗水,展现新时期林业人的绿色情怀。
责任编辑:李百军
“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把简单的事情干好就是不简单。”于勇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充分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迸发出的责任与担当。
2009年于勇从原州区清和镇峡口村林业站调到彭堡镇林业站担任站长。初来乍到,于勇首先从熟悉情况开始,查资料、看图纸,翻山越岭,进村入户,跑遍了全镇15个行政村90个村组的山山峁峁、沟沟岔岔,了解植树情况。
造林质量的优劣,国家验收是一杆秤。为了使彭堡镇3万多亩退耕还林补植补造工作能够顺利通过国家验收,于勇放弃了节假日和双休日的休息时间,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数据汇总、技术指导、检查验收、粮款兑现,他都亲自落实,一个多月下来,他的脸被烈日晒得黑黝黝的,人也瘦了不少,光球鞋就穿破了两双,同事们都戏称他为“黑张飞”。可于勇心里清楚,退耕还林牵涉到千家万户的吃饭问题,容不得半点的马虎,如果通不过国家验收,粮款兑现就成了大问题,老百姓就得受损失。就是凭着对人民群众的满腔热忱,凭着对工作的兢兢业业,彭堡镇退耕还林补植补造工作连续4年圆满通过了国家林业局的阶段验收。
封山禁牧工作难度大、任务重,人人不愿意干,于勇干起来却是得心应手。一次,在彭堡镇某村发现一老人在退耕地放牧,工作人员上去执行政策,与老人发生口角,看到这种情况,于勇就主动上去耐心细致地给这个老人讲解国家的退耕还林政策、自治区封山禁牧工作政策和封山禁牧的意义以及我区实行舍饲养殖的优惠政策,通过他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这个老人不但按规定交了罚款,表示今后自己不再放牧,还要劝阻其他人不能在林地放近年来,吴忠市利通区金星镇明珠社区妇联从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工作制度、提高队伍素质入手,创新搭建平台,落实精准服务,常态化开展“N”项载体活动,建立了多种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模式,为宁夏家庭教育工作探索出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模式和经验。
“567”模式:让教育触及社会各个角落
搭建“五大平台”。一是宣传平台。通过电子屏、彩图展板、滚动灯箱等宣传平台,大力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唤醒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和重视,让家长能够像孩子一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二是“衔接”课堂。针对幼儿园和三年级以下孩子放学早、父母下班迟的普遍现象,在社区设立“四点半”“衔接”课堂,开展课业辅导、特长培训等,让孩子放学有去处,空白时间增本领,让在岗的父母能够安心从业,感受到一份暖心。三是“智慧妈咪”学习沙龙。动员从事家庭教育的专家、老师、热爱家庭教育的父母积极参与家庭教育学习实践,组成讲师团、“育人经”分享团、互学互助小组,做到人人都是指导者、受益者、志愿者,形成线上线下,人人参与的家庭教育大网咖。四是家校合作一张网。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楼院为主阵地,充分调动学校和老师的积极性,建立社会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班级家委会,制定家庭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召开专题会议,定期开展家长培训会、沙龙亲子交流会、家教“照镜子”等等主题活动,发放家长“菜单式”家庭作业,建立起家长、学校、孩子合作一张网。五是开设百姓书场。在居民聚集、活动较频繁的地方,设立“百姓书场”,充分发动社会力量,挖掘身边优秀父母、“五老人员”,动员大家发挥余热,通过说唱、书唱的形式,定期不定期开展家风、家训、国学宣传、教育,以身说教、以事说教,达到自我教育、共同进步的目的。“百姓书场”设立以来,先后开展了50余期讲座,参与居民达2000余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立德育人效果。
推进家庭教育“六进”工程。社区妇联积极主动联系辖区共建单位、学校等社会力量,整合教育资源,共同搞好家庭教育工作,广泛宣传,推动家庭教育进社区、进楼宇、进商网、进企业、进万家、进清真寺活动。比如,家庭教育进樓宇即在辖区内的楼道中张贴家风、家训、家教的宣传画册,让所有居民潜移默化地进行学习,悬挂“助教口袋”,定期收集、整理居民在家庭教育方面的意见、建议和想法,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有目的地落实活动,做到“家长要什么、社区做什么”,使家庭教育不流于形式。让父辈们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在教育子女、树立社会新风尚等方面发挥“家长”的核心作用。
落实七项精准服务。一是阵地精准。在社区建成家庭教育指导站,通过定期开展培训、讲座、节目互动,使家长科学教育孩子能找到组织。二是队伍精准。引导建立了以家庭教育专家和教子有方的优秀家长为主体的家庭教育知识宣讲队伍,组建了一支以网格党员、大学生志愿者为骨干的家庭教育志愿者队伍,定期开展家教咨询指导、家教问题研究。三是形式精准。成立社区妇女儿童心理辅导中心,开通妇女儿童心理辅导热线,开通妇女维权热线,为单亲、孤残等特殊家庭的孩子开通“专线”,确保所有的家长寻求帮助有方向,所有的孩子都能敞开心扉。四是内容精准。由家长点题、社区妇联搜集,以月为单位,组织擅长家教的专家、志愿者开展订单式互动家教沙龙,面对面提问、答疑,面对面交流、受益;五是对象精准。积极对接妇幼保健所,建立孕妇和0~3岁儿童档案,开展“孕育”“早教”培训;针对爷爷奶奶教育存在“盲区”,开展“爷爷奶奶”培训;针对特殊、留守儿童落实“3+1”家教模式,一名儿童与3名社会爱心人士接对,让每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六是落实精准。制定详细的家庭教育活动计划,按照时间节点、具体内容逐条逐项完成,每项工作有责任人、进度表,确保有安排,有结果。七是机制精准。每月定期召开家庭教育工作研讨会,及时分析解决推进家庭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情况及时调整工作计划,组织开展以“智慧妈妈故事汇”“成功育儿经验交流会”等主题活动,实行家庭教育“积分制”,定期进行表彰奖励。
“431”模式:让教育渗透家庭每个细胞 面向母亲开展“三个一”活动。一是助力母亲“提素增能”。组织有工作意愿的妇女参加各种专业技能免费培训,开展“才艺我来秀”活动,让母亲展现自我风采,增强自信。二是“智慧妈咪”沙龙开辟家庭教育新天地。开通“悄悄话”热线,通过微信等引导妈妈们相互交流与子女沟通技巧等话题,提高妈妈们教育子女的能力。开办“智慧妈咪”沙龙,探讨家庭幸福和谐的真谛,共同经营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三是“巾帼建功”志愿活动。依托吴忠市“王兰花热心小组”公益品牌,引导妇女争当兰花志愿者,建立了5支120余人的志愿者队伍,朵朵“兰花”已成为社区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面向老人的“三个一”活动。一是感恩教育促亲子关系更融洽。利用“母亲节”、重阳节等“我们的节日”,组织开展“我为母亲洗洗脚”“我与父母共交流”等感恩活动,促使家庭亲情更深厚、亲子关系更融洽。二是“暖巢”行动让空巢老人不孤单。建立“网格暖心关爱圈”,由网格员带动志愿者走访空巢家庭,开展陪护、聊天、代做家务等志愿服务,为高龄独居老人提供物质关爱与精神抚慰。三是康乐活动让老人走出家门。开展社区趣味活动、书画展示、棋牌赛、广场舞等,引导老年人积极加入社区文体队伍,展现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目前,社区有5支文艺团队,总人数100多人,其中妇女占90%以上。
面向青少年的“三个一”活动。一是“蒲公英”行动呵护孩子健康成长。组织“爱心妈妈”和大学生志愿者每周一、三、五下午四点半到六点,对社区内留守儿童,免费开展作业辅导、手工制作兴趣班等活动。依托社区“亲子乐园”,制定“智慧宝贝成长计划”,每月确定一个活动主题,通过母子情景剧、趣味拼图、小制作等引导孩子快乐学习、幸福成长。二是“青春护航”情暖贫困学子。开展“大手牵小手、跟爱一起走”等爱心助学活动,为贫困家庭孩子捐献书包等学习用品,给家长及孩子鼓励与指导。三是社区实践活动为孩子引航指路。寒暑假组织青少年参与打扫楼道、清理草坪、花坛垃圾等公益实践活动;走访老革命、老领导,与红色老人同忆峥嵘往事,共话红色家风。
面向家庭的“三个一”活动。一是圍绕和谐家庭目标,打造家庭文化建设品牌。围绕“家”字中心,突出“教育”主题,做好“和谐”文章,坚持“一月一主题、一年一亮点”,开展各类家庭文化主题活动,形成了互帮互学,争当“五好文明家庭”的良好氛围。二是“最美家庭”评选促“家风家训”推广。深入推进“最美家庭”“最美利通人”创建活动,传递道德正能量。三是“草根讲师团”让家庭教育“本土化”。动员社区退休老教师、大学生志愿者组建了以8名优秀骨干为核心的“草根讲师团”,根据家长的需求,安排丰富的讲课内容,让传统文化、育人精粹、纯朴古风古训扎根寻常百姓家。通过活动中的分享、活动后的总结,让参与活动的家长、孩子从中感受“群团之家+草根讲师”的自我服务理念,分享获得的知识和快乐。G
(执笔人:周慧琴)
责任编辑:章 立牧。
2012年10月,杨忠堡村村民班连生因自家的羊跑出圈,吃了退耕地新植的苗木和户主在地里发生争执,于勇来到现场进行调解。在于勇的耐心说服下,班连生答应给户主补苗。户主当晚又将逮住的羊归还了主人。班连生逢人就说,他一定管护好自己的羊只,再也不会跑出圈外面啃吃树苗了。于勇说,处理群众事件,不是靠吓唬就能解决问题的,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正是凭借着他耐心精致的工作方法,感动数以千计的养羊农户放弃放牧的念头,实施舍饲养殖。
2013年秋季,自治区主干道大绿化工作全面启动,于勇负责全镇乡村道路绿化,那段时间,他忙得顾不上回家。100多公里乡村道路,哪段路面有几个坑,绕过几个弯,就连什么地方土质咋样他都清清楚楚。他手把手地指导工人挖坑整地。每次外出,他总是忙个不停,和他一起工作的干部都熬不住。正午天热,别人都劝他休息,他说干基层工作就是要多走路,多了解情况,宁可少睡觉,也要多走几道弯。每天收工以后,他还要巡山检查苗木,没有栽好的自己亲手扶正,对工人丢弃的苗子捡拾起来。有人嫌他“小家子气”,他却说:“培育一棵苗不容易,浪费苗木,就是浪费血汗,浪费资金”。为了保证苗木的成活率,他从源头上抓起,严把苗木质量关。一次,一车柳树苗因规格达不到标准被他挡了下来,苗木商家想给他好处通融,被他严词拒绝。他说:“你找错人了”,我不会放弃原则。最后在他的坚持下苗木商家无奈地把苗子拉走了。干部职工都为他竖起了大拇指,都说他是踏实干事的好干部。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从放线整地到栽植浇水、覆膜套秆,他都亲自过问,从不放过每一个细节。他凭着一股干劲、韧劲、苦劲,和全体干部职工保质保量地完成了100多公里的道路绿化造林和抚育任务,赢得了原州区委政府的肯定和上级领导的好评。
森林防火工作责任重大。细心大于粗心,防范重于救急。于勇非常明白这个道理。每到冬春季节,就是防火的重要时期。这时他即是护林员又是防火员,冲锋陷阵在第一线,哪里有危险、哪里有险情他就会出现在哪里,及时制止非法行为,果断处置险情。2014年的除夕,申庄村张玉峰上坟烧纸,由于风大,火星四溅,不一会便燃着了身边的野草,而不远处就是秋叶遍地的退耕地,放弃春节假日的于勇带着护林防火巡逻队发现火情后,立即组织工作人员上前灭火,当看到火势难以控制的时候,他打手机传来村上的护林员和村干部,经过大家奋力与火舌搏斗,终于遏止了火势的蔓延,避免了重大经济损失。张玉峰歉疚地对于勇说:“大过年的,多亏你的帮助,不然烧毁林地是犯法,我防范意识太差,今后一定注意。”
于勇经常对身边的同事说:“护林就是一份辛苦的工作,要多走、多看、多宣传,不但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还要有忘我的责任心。”几年来,在他的组织协调下,彭堡镇组建了森林防火应急分队,一些群众也自觉加入队伍行列中,无论是应急预案演练还是真实火情救援,都能做到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保证了区域内森林资源的安全,多年无一起森林火灾发生。
彭堡镇实施退耕还林地3万亩,主要以柠条、山桃、沙现生态林为主,为了兼顾生态与经济双重效益,于勇引导群众种植经济效益较好的红梅杏,3年来,彭堡镇栽植红梅杏1.2万亩,其中挂果1200亩,亩收入4000元以上。又动员积极性高的农民林下养鸡3000只。
不少人都知道,于勇是一个勤劳、踏实的绿色守护者。经历了太多的生活锤炼的他,更懂得责任和担当,就是在这种环境下,于勇在工作上是苦干实干、忘我奉献的林业人,在家做好丈夫、在女儿心中做好爸爸,他把一腔热血默默转化到工作和生活的细微之处。
今年,他被选为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他表示要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挥洒激情和汗水,展现新时期林业人的绿色情怀。
责任编辑:李百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