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的糖

来源 :辽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4033797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几天,我参加一个婚礼。双方都是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婚礼虽然简略,然而很温馨。男方是我的堂叔,退休职工,孤寡老人,女方也是个退休职工,前年老伴病逝,不过远在东北。二人因为都喜欢中国古典诗词,在网上认识,后又加手机微信,一来二去,两人聊得投机,视频聊天几次后,我堂叔去了一趟东北,女方也来过汉中看看,结果很满意,说我们这山清水秀、气候温怡,很适合养老,于是不远千里奔过来和我堂叔喜结连理。前前后后,也就半年时间。让我们这些晚辈不得不感慨,时代的发展真是快呀,物质丰富,婚姻自由。虽然也有人抱怨年轻人对待婚姻太轻率,动不动就离婚,导致离婚率比以前大大提升。但从另一方面,不也证明了时代的进步吗?
  婚姻是慎重选择,但不必是锁链,婚姻也应该有纠错,有它的适度。
  时代的自由,是一切自由的基础。我们衷心为两位老人高兴。酒席上,自然也备了喜糖,但碍于高脂肥胖,人们已经不爱吃糖了,只是看看精巧的糖包,又放在桌上。我自然对糖也不再感兴趣,但临走时,我还是拿了一个小礼包。毕竟,糖终究是甜的,而且于我还有一段刻骨铭心的回忆。
  在我小时的印象里,最好吃的东西便是糖了。糖,几乎就是甜蜜的代名词,往往意味着幸福。
  因为馋糖,我们对糖纸都崇拜起来。收藏糖纸,成了普遍的爱好,哪怕是捡来的糖纸,也仿佛是自己吃过的,可以炫耀,证明自己也拥有甜蜜和幸福。
  我吃过的糖里面,有一粒印象尤其深刻。那粒糖,是山槐嫂给我的。
  那年我还在上小学,学校作息是农村的那种三段制,早上起得很早,尤其冬天,上学时天还是黑的,伙伴们相互叫着结伴而行。
  有天早上,我刚从家里出来,猛然看见巷道里有个黑影,我打了个激灵,以为遇到了小偷。再仔细一看,是个女人,手里还提着一个包。这个女人,是老陈秃前段时间从秦岭深山里买来的媳妇。听我妈说,老陈秃买这个女人花了五百元钱哩。这女人口音和我们不一样,平时不怎么出门,也不与人交往,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女人发现有人,先是鬼鬼祟祟地跑了几步,看我背着书包顺着巷道走,她停下来,站在墙根处。我有些犹豫,不知道她想干什么。我打算去叫好伙伴刘枣和王安斌一块上学的,她堵在那里,巷道里又没有岔道,黑咕隆咚中我有些害怕。但想她也就是一个买来的媳妇,能把我怎么样。我鼓足勇气,朝巷道口走去,走到她身边时,我本想跑的,没想到她一把抓住我,吓得我“哎呀”一声叫了出来。她慌慌张张地说,莫叫莫叫,随即从兜里掏出一粒糖,递到我眼前。她的脸几乎凑到了我的脸上,用一种乞求的语气说:娃子,千万莫对别人说看到我了,行不?要是你答应,这糖就给你。
  我点头,接过了那粒糖。然后我就跑了。跑出巷道口,我看见她急急地朝北边镇上的方向去了。
  我吃着糖,犹豫着还要不要去叫刘枣和王安斌。就这一粒糖,如果他们问我,我该怎么说。于是我决定独自去上学。我刚走出村口,听到后面有脚步声,回头看,是老陈秃气急败坏地打着手电筒赶了过来。
  老陈秃用手电筒照了照我,凶巴巴地说:见到我媳妇了吗,娃子?
  我摇摇头,不说话。毕竟我答应了那个外地媳妇要保守秘密的。
  老陈秃跺跺脚,威胁说:娃子,我还欠你爸一百块钱哩,这媳妇是我花钱买来的,要是你不告诉我她去了哪里,找不到媳妇,我就不还你家钱了!
  当时我见过的最大的钱也就十元钱,一百元可不是小数目,我慌了,往女人逃去的方向指了指,然后飞快地跑了。
  晚上放学回来,我听我妈说,老陈秃的山里媳妇跑了,不過又被抓了回来,据说,马上就要跑到镇上汽车站了,就差几百米……
  我不吭声,仿佛与我无关似的,只是心里很不平静。
  后来,那个外地媳妇有了孩子,便不再跑了。我们称呼她为山槐嫂。因为她的老家在很远的秦岭深山里,反正是很穷很苦很闭塞的地方,另因她的名字里有一个槐字吧。
  山槐嫂个子不高,一年四季穿一身蓝布衣服,不太和人说话,只顾埋头干活,偶尔在巷道里走,也是顺着墙根,像一团潮湿的影子。因为那粒糖的缘故,我多少有些怕她,看见她会远远地躲开。
  后来,我们家修了新瓦房,搬走了。
  再后来,我去沈阳读书,回老家的次数也就少了。有年寒假,无意中从母亲嘴里得知,山槐嫂死了。据说,她得的并不是什么不治之症,只是住院需要花费五千多元,而老陈秃认为,当年的五百比现在的五千还值钱呢,这一下要为她花这么多钱,不值。结果,山槐嫂就无声无息地死在了家里。
  山槐嫂的荒坟就在村前的路口,每次回乡经过,我心里都不是滋味。甚至说是心存愧疚。因为我总是想起她给我的那粒糖。我常想,如果我当年能信守承诺,守住秘密,逃脱出去的山槐嫂又会度过一个怎样的人生?
其他文献
人间  继续往前走。风推着风  踉踉跄跄的是草木  它们如同行尸走肉  作妖人间  而我披着人间华丽的外衣  赶着瘦弱的牛羊  骗取羊身上的毛皮取暖  用它们的肉身  果腹我的肉身  施舍  那一年我去灵隐寺  跪拜、焚香、素斋、粉嘟嘟的花  满院满院的开  春天施舍了大地的芬芳和色泽  我像更多的施主一样  试图让摇摇晃晃的身体站稳  或是,能预知什么  或者能到达的地方万无一失  一条路能施舍
期刊
想写一些字在秋天,它像果实一样地急于暴露,急于定位它的雏形,它的果核和种子。本是要写诗的,急于行走的我总是忙得停不下来。诗总是每天要写的,形成于影子的跟随,只是长短不同,情感的介质也不同,构筑的层面也不同。只是今天要写一篇短篇,非要借助于我的嘴,我的心,再把这些话倒序出来。   冬天就要来了,冷也是在递加着一种秋天的镜像。树叶在路上卷起它的枯败,飘摇地落着,又成片地被扫走,燃成一片灰烬。我不会感
期刊
今天是父亲节。望着杨柳依依的熟悉老屋,仿佛枝条披拂的柳阴下,院中父亲就坐在小凳上悠闲地喝着香茶,冥冥之中,仿佛又听见那时而深沉、婉轉,时而轻盈、高亢的芦笙妙幻的乐曲。   父亲,生活在音乐世家,因祖父家业好,做生意,又是远近闻名的民间艺人,家中还组织了鼓乐班。姑姑和叔叔们又相继考上了大学。父亲也念些书,因父亲八岁时我的祖母就病逝了,所以父亲过早地承担了家务,还没读完初中就跟祖父去上活。那时,无论春
期刊
一滴泪就能把心海砸翻  泪水里洗了又洗,依然  不改初衷。泪水里洗过的亲情  总会把心情压痛  客车拉开的距离,被思念填满  呻吟的发动机,一路相伴  像姐姐的哭泣,忽近、忽远  ……  临江、沙河,两条长长的水线  流了百年,流了千年  也缝合不了姐弟分离的伤感,一滴泪  就能把心海砸翻  一约再约,都为这一世亲缘  一握再握,都渴望再次重逢  眼睛里盈满的期待,又一次次  ——被泪水染红  未
期刊
也许因为有过从军的经历,我一直欣赏极简主义的生活,喜欢整齐、干净、有序的生活环境。这是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需要日常的行为习惯养成,是素质素养的总和,是一种内涵,一种情怀。   其实,无论是什么人, 追求干净整洁的生活,都应该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朱子家训》开篇便是“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干净的环境往往能改变人的精神面貌,对自身健康也大有裨益。一间干净的安身立命之所是心灵栖息滋养之地。
期刊
三月,母亲  河流涌动,除非一只鸟的羽毛掉下  村庄,留置了那些生炊烟的人  他们一辈子与泥土弯腰说话  一生中承载命运的种子,云淡风轻  根必须抓住内心  不为瓦砾破碎,破损的墙体无从复原  因为,有人忘记了镜中飘落的毛发  无数春光透进格子窗来抚摸身体  柔软的一侧,一群蚂蚁在窥探自己  我积攒了太多的隐密与缺陷  是不是该从核桃的果仁中,忘记脆弱  其实,迷途知返的羔羊没有遇见狼群  而母亲
期刊
年近五十,向来不觉得自己老,忽然一段时间,任你怎样节食锻炼,收效甚微,大肚腩就像年少时的勇气,挡也挡不住,一路膨胀。耳边频闻故人死,眼前但见少年多。   年少时总以为时间大把,不信如来信未来,一晃儿白驹过隙,现在开始不信未来信如来了。从来不觉得时间会让人思想倒退,可思想进步的结果,却变成傻看云淡风轻了。越来越多的人在聊花开花落,云卷云舒,不过是理想没实现,给自己一个高尚的借口罢了。哪一个最终站在金
期刊
秋晨,  朝霞举着一枚红日的铜镜  水里,河醒了  美靠岸  一枚一枚树叶水中抚琴  成为色彩的知音  嘤嘤成韵  是鸟鸣的芳香  秋晨,朝霞举着一枚  红日的铜镜  悄悄,涂抹着这个黎明  性感丰厚的嘴唇  母牛哞哞地叫着,  声音热气腾腾  南风轻吹  屋后,那一片胡杨树  黄绿相间的花裙子  就哗啦哗啦地摆动  看上去脾气很好  锅台前的木墩子上  坐着烧火做饭的女人  火舌舔着锅底  像一
期刊
高作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历任辽宁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辽宁省作家协会理事、《辽河》文学期刊主编、营口市作家协会主席、营口市文联副主席。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大苇荡》《迷城》、中篇小说《闺逆》、短篇小说《带枪的人》、电视连续剧《杨运传奇》;另有专著《小说探秘》《百合斋集序》等9部。作品多次获奖,曾获文化部颁发的荣誉证书。  1  他接到了她的一封信,就再也坐不住了。他要去海州
期刊
五年前,叔父来雪峰山剿匪,却败在一群土匪手里,不仅丢了官,还莫名其妙失踪了。这是我们萧氏家族的奇耻大辱啊。我们家族世代习武,家族里的人要么驰骋沙场,要么除暴安良,靠一身武功和忠肝义胆为家族争得荣耀。   五年后,我受朝廷派遣来这里剿匪。三个月就剿灭了一股又一股土匪。我发誓,再坚持三个月,就能将土匪彻底剿灭,洗清叔父给家族带来的耻辱。   这天夜里,我刚入睡,就看见窗户外,忽地闪过一个人影。我大叫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