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电骨皮质切开术加速正畸牙移动的临床效果研究

来源 :中国美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ing100606510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压电骨皮质切开术即Piezocision技术在解除下牙列拥挤病例中的疗效。方法:选择需减数四颗第一前磨牙进行矫正治疗的错牙合畸形患者20例,平均分为Piezocision组10例和传统正畸组10例,对两组下牙列拥挤的排齐时间、牙根吸收及术后的疼痛不适进行对比,使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Piezocision组下牙列拥挤解除所需时间(93.10±10.20)d较传统矫正疗程(120.30±8.01)d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列排齐前后两组
其他文献
采用二硫化四甲基秋兰姆(TMTD)/二硫化苯并噻唑(DM)作再生剂在开炼机中对废旧轮胎胶粉进行再生,考察了胶粉与芳烃油混合温度对再生效果和再生硫化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MTD/DM对废
采用L-赖氨酸三异氰酸酯与端羟基聚丁二烯发生逐步聚合反应制备了丁羟型聚氨酯弹性体,通过动态热机械分析法研究了产物交联网络的均匀性,探讨了其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
采用溶胀法测定了丁基橡胶(IIR)、氯化丁基橡胶(CIIR)和溴化丁基橡胶(BIIR)的一维溶度参数(δ),通过Flory–Rehner方程和交联点之间的平均摩尔质量计算了橡胶与溶剂的相互作用参数χ
首先采用细乳液聚合工艺合成了聚乙酸乙烯酯种子微球,继续滴加单体和交联剂获得核壳不同交联度的聚乙酸乙烯酯微球,经皂化反应后制备了生物相容性的双层结构聚乙烯醇微凝胶;以水
以自制的纤维状海泡石为填料刺备氟橡胶复合材料,在分析海泡石纤维束形貌和化学成分的基础上,采用无转子硫化仪表征纤维状海泡石/氟橡胶复合材料的硫化历程,研究了橡胶复配体系的
[摘要]目的:研究腭部軟硬组织厚度,并初步探讨年龄因素对腭部组织厚度的影响,为腭部植入微种植体提供参考。方法:选取青少年、青年、中年患者各30例,共90例患者的CBCT资料,测量腭中缝处及腭中缝旁各区域的骨质厚度、皮质骨厚度和黏膜厚度,将各组的测量值进行比较,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腭部骨质厚度测量结果显示:青年组与中年组均值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青少年组均值较其他两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
[摘要]目的:分析数字化技术辅助下颌骨修复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笔者科室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15例下颌骨缺损患者,术前选择螺旋cT扫描下颌骨,经计算机辅助手术设计,3D打印技术得到个体化模型及手术导板,利用模型及手术导板,根据手术方案制备游离腓骨瓣并切除病变下颌骨,将腓骨瓣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记录手术时间、创面愈合、并发症、面部外形恢复情况。结果:15例患者依据术前三维图像及数
[摘要]目的:探究数字化外科技术辅助下的块状骨移植治疗牙槽嵴裂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1月笔者科室收治的64例接受过唇裂、腭裂修复的单侧完全性牙槽嵴裂患者,分别接受数字化外科技术辅助下的块状骨移植和传统的泥沙状骨移植修复牙槽嵴裂,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术后6个月时,研究组的植骨成活率为93.75%,而对照组仅为87.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