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物理教学不能只重视知识的教学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还应重视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初中物理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素材。初中物理教学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学科德育;实验;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3-006
引言
现今各学科课程担负培养学生科学能力的重要任务的同时,还要兼具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初中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主,涉及力、热、电、光等领域的基础自然科学。学生在建构物理知识、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唯物主义世界观,掌握科学方法,内化科学精神,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漫长过程。笔者尝试从物理学史、物理实验、师生关系、教师示范四个维度来论述初中物理教学中在育人方面的实施策略,以供广大物理教师加以思考和借鉴。
一、利用物理学史进行德育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物理教学中,教师不能只重视知识的教学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还应重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3个方面的课程目标。相应地,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应该设计这3个方面的教学目标。其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就要求教师针对教学内容,挖掘其中蕴含的德育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强调这些重大成就都是科学家们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相互协作共同取得的。因为初中物理课程内容大多数隶属于经典物理学,例如牛顿第一定律、欧姆定律、焦耳定律等都是以物理学家的名字命名,学生容易误认为这些辉煌的物理成就是科学家们独立完成。
二、在实验教学中渗透德育
物理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对培养学生扎实的实验技能、严密的思维逻辑、严谨的科学态度等心理品质,有着无法取代的优势。一堂好的实验课,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培养他们观察能力、实验技能和探究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学生经历实验过程,领悟科学研究的客观性与真实性,形成扎实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从而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也会表现出认真仔细、扎实严谨的作风。例如,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一节中,“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小”这一规律的建构过程是渗透学科德育的良好契机。利用吸管向两个乒乓球之间吹气之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猜想乒乓球会发生什么现象,然后学生观察到“两个乒乓球均向中间靠拢”。
学生可能经历认知冲突,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推理可得,乒乓球受到的内外两侧压力不同,向中间吹气导致乒乓球内侧所受的压力变小,压强变小。随后引导学生思考“流动的液体”是否也有类似的规律,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选择水槽箱、小船等器材,再次实验,分析论证,仍得出相同的结论。最后,老师再利用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演示仪,进一步通过实验现象“流速大的位置所支持的水柱短”,验证所得规律的正确性。此过程中,学生经历多个相关实验的设计、操作和分析推理过程,物理观察能力、物理思维能力、探究实验能力得到提升;同时学生间的合作交流的团队意识得到加强。
三、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德育教育
自然科学与哲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它的发展促进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诞生。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物质的结构、相互作用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物质及其运动。无论是对物质的研究,还是对运动规律的研究,其中都蕴含着许许多多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因此,物理学科体系中包含大量的唯物主义思想。
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世界是物质的观点。所有物体,大到天体,小到微观粒子,都是由物质构成。物质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既有具体的实物,也有看不见的各种场,如电场、磁场。同一种物质的不同形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如水的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转化。在绪论,“电与磁”“物态变化”等章节的教学时,向学生渗透世界是物质的观点,可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的世界,从而使学生正确地认识世界,养成实事求是、正确对待客观事物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物理学中许多的原理、定律,都是科学家在观察、实验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事实进行分析归纳、概括总结得出的,其中蕴含着认识来源于实践的哲学观点。在教学中,应结合相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认识来源于实践的观点的教育。通过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过程,使学生认识到:认识来源于实践,又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对事物的认识要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反复过程,从而使学生养成注重实践的意识和行动。在学习中,科学规范地做实验,把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学以致用,提高学习质量。
四、教师的言传身教深化德育
物理学科德育不是说理,而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精神面貌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以美的感染,陶冶学生的情操。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师表,而且是整个社會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因此,教师要恪守师德、严于律己,处处作学生的表率。教师在教学中,应表现出对教育事业的热忱和对教育工作的责任心。首先,教师要认真、充分地备课并利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让物理课堂生动有趣,教学语言清晰流畅。其次,在演示实验过程中教师要保证每一个步骤都科学规范,身先垂范;最后,在板书以及作业的批改等方面也要坚持一丝不苟,处处表现出教育工作者应有的严谨治学态度,从而有效地影响、教育学生。
结语
在物理教学中,还有许多其他的德育教育方面的内容,如对学生进行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精神的培养。教师要有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意识,勤于钻研,深入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将知识传授与德育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史爱华.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物理学科德育实施课堂教学实践——以“平面镜成像”为例[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8,47(17):25-27.
[2]南海波.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方法[J].科技视界,2015(20):217.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学科德育;实验;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3-006
引言
现今各学科课程担负培养学生科学能力的重要任务的同时,还要兼具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初中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主,涉及力、热、电、光等领域的基础自然科学。学生在建构物理知识、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唯物主义世界观,掌握科学方法,内化科学精神,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漫长过程。笔者尝试从物理学史、物理实验、师生关系、教师示范四个维度来论述初中物理教学中在育人方面的实施策略,以供广大物理教师加以思考和借鉴。
一、利用物理学史进行德育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物理教学中,教师不能只重视知识的教学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还应重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3个方面的课程目标。相应地,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应该设计这3个方面的教学目标。其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就要求教师针对教学内容,挖掘其中蕴含的德育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强调这些重大成就都是科学家们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相互协作共同取得的。因为初中物理课程内容大多数隶属于经典物理学,例如牛顿第一定律、欧姆定律、焦耳定律等都是以物理学家的名字命名,学生容易误认为这些辉煌的物理成就是科学家们独立完成。
二、在实验教学中渗透德育
物理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对培养学生扎实的实验技能、严密的思维逻辑、严谨的科学态度等心理品质,有着无法取代的优势。一堂好的实验课,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培养他们观察能力、实验技能和探究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学生经历实验过程,领悟科学研究的客观性与真实性,形成扎实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从而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也会表现出认真仔细、扎实严谨的作风。例如,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一节中,“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小”这一规律的建构过程是渗透学科德育的良好契机。利用吸管向两个乒乓球之间吹气之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猜想乒乓球会发生什么现象,然后学生观察到“两个乒乓球均向中间靠拢”。
学生可能经历认知冲突,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推理可得,乒乓球受到的内外两侧压力不同,向中间吹气导致乒乓球内侧所受的压力变小,压强变小。随后引导学生思考“流动的液体”是否也有类似的规律,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选择水槽箱、小船等器材,再次实验,分析论证,仍得出相同的结论。最后,老师再利用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演示仪,进一步通过实验现象“流速大的位置所支持的水柱短”,验证所得规律的正确性。此过程中,学生经历多个相关实验的设计、操作和分析推理过程,物理观察能力、物理思维能力、探究实验能力得到提升;同时学生间的合作交流的团队意识得到加强。
三、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德育教育
自然科学与哲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它的发展促进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诞生。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物质的结构、相互作用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物质及其运动。无论是对物质的研究,还是对运动规律的研究,其中都蕴含着许许多多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因此,物理学科体系中包含大量的唯物主义思想。
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世界是物质的观点。所有物体,大到天体,小到微观粒子,都是由物质构成。物质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既有具体的实物,也有看不见的各种场,如电场、磁场。同一种物质的不同形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如水的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转化。在绪论,“电与磁”“物态变化”等章节的教学时,向学生渗透世界是物质的观点,可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的世界,从而使学生正确地认识世界,养成实事求是、正确对待客观事物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物理学中许多的原理、定律,都是科学家在观察、实验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事实进行分析归纳、概括总结得出的,其中蕴含着认识来源于实践的哲学观点。在教学中,应结合相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认识来源于实践的观点的教育。通过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过程,使学生认识到:认识来源于实践,又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对事物的认识要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反复过程,从而使学生养成注重实践的意识和行动。在学习中,科学规范地做实验,把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学以致用,提高学习质量。
四、教师的言传身教深化德育
物理学科德育不是说理,而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精神面貌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以美的感染,陶冶学生的情操。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师表,而且是整个社會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因此,教师要恪守师德、严于律己,处处作学生的表率。教师在教学中,应表现出对教育事业的热忱和对教育工作的责任心。首先,教师要认真、充分地备课并利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让物理课堂生动有趣,教学语言清晰流畅。其次,在演示实验过程中教师要保证每一个步骤都科学规范,身先垂范;最后,在板书以及作业的批改等方面也要坚持一丝不苟,处处表现出教育工作者应有的严谨治学态度,从而有效地影响、教育学生。
结语
在物理教学中,还有许多其他的德育教育方面的内容,如对学生进行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精神的培养。教师要有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意识,勤于钻研,深入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将知识传授与德育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史爱华.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物理学科德育实施课堂教学实践——以“平面镜成像”为例[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8,47(17):25-27.
[2]南海波.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方法[J].科技视界,2015(2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