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数学是高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有助于帮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目前,我国主要实行素质教育,该教育模式的改革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为目的。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按照一定规律认识事物,是一种积极、有价值的思维形式,有助于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本文主要探讨了培养学生高中数学创新思维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高中数学;创新思维;学习兴趣;培养
数学是高中课程基础学科,主要向学生传授前人发现、研究、积累的科学结果,具有逻辑性和抽象性,但缺乏一定的创新性,所以,素质教育改革要求高中数学应以培养学生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为目标,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能力主要以发散思维为核心,具有独特性、求异性、创造性等特点,学生思考问题时,打破常规方式,采用新颖独特的方式,是创造性思维的具体体现。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加强创造性思维培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不断提高其思维能力。
一、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时,鼓励学生多想、善想,可以解放大脑,发挥想象力,进而冲破思维固式,标新立异。思维是学习数学的良好基础,学生发挥创新思维可以有效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培养学生思维想象力上,数学具有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该学科不仅可以发展学生观察力,激发其好奇心,还能对学生的质疑精神进行培养,从而使学生全面、深入而正确地认识事物,增长一定知识。善于观察的人往往能观察到别人难以发现的新事物,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观察日常所见事物,能从中发现新东西,这样做不仅可以增强学生观察力,还能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与思维方式的理解与运用。
例如,教学《三角形的中位线》时,在学生明白证明定理后,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三角形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看是否能得出其他的证明方法,有学生说:“可以截取三角形第三边的中点,然后采取折半法。”这时候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去证明,若学生们都无法证明出来,他们就能明白只能用延长中位线法证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结合手和脑,使两者相辅相成,可以几乎同时活动大脑左右两侧,有助于激发学生主体能动性,有效培养其创新意识。该种方式的采用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常效率和质量。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营造和谐、平等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学生主体学习能动性,加强自主精神,是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有效途径。如果教师教学时正言厉色,学生就会循规蹈矩的学习,难以激发其创新勇气,也就不能迸发出创新火花。所以,教师教学时应用平等、民主的教学方式,构建和谐统一的师生关系,在师生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充分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潜能。
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给学生发表自身意见的时间与空间,可以使其勇于发表意见,有利于提高思考能力与探索能力。在愉悦、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感受情感交融的氛围,给每位学生创造表现机会,可以增强学生自信心,进而提高创新能力。教师在学生学习数学时,应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尽可能开发学生创新潜能,并在学生答问时,给予简短但有激励性的话语,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进而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三、加强培养学生观察力
加强培养学生观察力,可以激发其创新动机,发现新事物,并寻找出新的方式解决遇到的问题。不去观察就不会发现新事物,也就不会有所创造。数学是一门需要运用思维的学科,而观察是学生正确认识事物的根本,也是促发思维的有利条件,可以说一切发明创造来源于科学观察。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观察力时,应积极引导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对问题进行观察,并掌握事物的整体。即:
①教师在学生进行观察前,向其指出具体明确的任务、要求及目的。②教师在学生观察中,及时指导学生根据观察对象具体情况,采用适当的观察法有序观察。之后,指导学生对观察结果进行一定的分析总结。
③教师可采用现代教学技术与直观教学工具,改进传统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静动结合方式,展现抽象概念的真实感与立体感,如将抽象概念用形象、直观的三维动画表示,从而让学生真实的感受这一概念。这种方式不仅容易让学生接受,还能留下深刻印象。
例如,教师讲授《空间四边形》时,可以将复杂的图形简单化,利用多媒体技术直观地将图形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图形各元素位置关系。学生观察力的培养,需要后天通过不断观察有意培养,离开个体实际的抽象概念,往往无法有效培养观察力。因此,教师学采用一定措施有效培养学生观察力,实现创新教育目的,提高学生创新思维。
总之,数学是一门思维性很强的学科,适用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作为教学目标,有助于正确认识课程改革基本性质,理解课改的具体内容和意义。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应局限于教材内容,需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改进教学方式,引入新知识和新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探究、创新等方面能力。充分发挥学生思维主体能动性,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使其在观察事物时有新发现,不断提高数学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红婷.“数学创新教育中的教学原则探微”.《数学通报》,2001(3)
[2] 胡勇健.“高中数学学生自主探索法”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实践.《中学数学》,2000(4)
[3] 刘邦耀.浅谈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数学教学通讯》,2000(8)
[4] 张以鹏.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尝试.山东省荣成市第六中学论文集,2004
[5] 卡尔·罗杰斯(美).走向创造力的理论.淇丕熙译.外国教育资料,1984(3)
关键词: 高中数学;创新思维;学习兴趣;培养
数学是高中课程基础学科,主要向学生传授前人发现、研究、积累的科学结果,具有逻辑性和抽象性,但缺乏一定的创新性,所以,素质教育改革要求高中数学应以培养学生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为目标,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能力主要以发散思维为核心,具有独特性、求异性、创造性等特点,学生思考问题时,打破常规方式,采用新颖独特的方式,是创造性思维的具体体现。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加强创造性思维培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不断提高其思维能力。
一、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时,鼓励学生多想、善想,可以解放大脑,发挥想象力,进而冲破思维固式,标新立异。思维是学习数学的良好基础,学生发挥创新思维可以有效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培养学生思维想象力上,数学具有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该学科不仅可以发展学生观察力,激发其好奇心,还能对学生的质疑精神进行培养,从而使学生全面、深入而正确地认识事物,增长一定知识。善于观察的人往往能观察到别人难以发现的新事物,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观察日常所见事物,能从中发现新东西,这样做不仅可以增强学生观察力,还能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与思维方式的理解与运用。
例如,教学《三角形的中位线》时,在学生明白证明定理后,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三角形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看是否能得出其他的证明方法,有学生说:“可以截取三角形第三边的中点,然后采取折半法。”这时候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去证明,若学生们都无法证明出来,他们就能明白只能用延长中位线法证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结合手和脑,使两者相辅相成,可以几乎同时活动大脑左右两侧,有助于激发学生主体能动性,有效培养其创新意识。该种方式的采用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常效率和质量。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营造和谐、平等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学生主体学习能动性,加强自主精神,是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有效途径。如果教师教学时正言厉色,学生就会循规蹈矩的学习,难以激发其创新勇气,也就不能迸发出创新火花。所以,教师教学时应用平等、民主的教学方式,构建和谐统一的师生关系,在师生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充分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潜能。
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给学生发表自身意见的时间与空间,可以使其勇于发表意见,有利于提高思考能力与探索能力。在愉悦、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感受情感交融的氛围,给每位学生创造表现机会,可以增强学生自信心,进而提高创新能力。教师在学生学习数学时,应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尽可能开发学生创新潜能,并在学生答问时,给予简短但有激励性的话语,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进而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三、加强培养学生观察力
加强培养学生观察力,可以激发其创新动机,发现新事物,并寻找出新的方式解决遇到的问题。不去观察就不会发现新事物,也就不会有所创造。数学是一门需要运用思维的学科,而观察是学生正确认识事物的根本,也是促发思维的有利条件,可以说一切发明创造来源于科学观察。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观察力时,应积极引导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对问题进行观察,并掌握事物的整体。即:
①教师在学生进行观察前,向其指出具体明确的任务、要求及目的。②教师在学生观察中,及时指导学生根据观察对象具体情况,采用适当的观察法有序观察。之后,指导学生对观察结果进行一定的分析总结。
③教师可采用现代教学技术与直观教学工具,改进传统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静动结合方式,展现抽象概念的真实感与立体感,如将抽象概念用形象、直观的三维动画表示,从而让学生真实的感受这一概念。这种方式不仅容易让学生接受,还能留下深刻印象。
例如,教师讲授《空间四边形》时,可以将复杂的图形简单化,利用多媒体技术直观地将图形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图形各元素位置关系。学生观察力的培养,需要后天通过不断观察有意培养,离开个体实际的抽象概念,往往无法有效培养观察力。因此,教师学采用一定措施有效培养学生观察力,实现创新教育目的,提高学生创新思维。
总之,数学是一门思维性很强的学科,适用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作为教学目标,有助于正确认识课程改革基本性质,理解课改的具体内容和意义。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应局限于教材内容,需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改进教学方式,引入新知识和新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探究、创新等方面能力。充分发挥学生思维主体能动性,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使其在观察事物时有新发现,不断提高数学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红婷.“数学创新教育中的教学原则探微”.《数学通报》,2001(3)
[2] 胡勇健.“高中数学学生自主探索法”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实践.《中学数学》,2000(4)
[3] 刘邦耀.浅谈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数学教学通讯》,2000(8)
[4] 张以鹏.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尝试.山东省荣成市第六中学论文集,2004
[5] 卡尔·罗杰斯(美).走向创造力的理论.淇丕熙译.外国教育资料,19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