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与建筑空间的探索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xiong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筑,建造于自然环境之中,与自然产生关联。建筑师人造的,自然是和人本身存在那样的生长着。要如何在人造物中让自然的元素‘自然’地存在,是建筑师、设计者应该关注的问题。本文几座优秀的建筑作品来分析来探索光与建筑空间的关联性,总结出一些将光线巧妙引入建筑空间内的设计手法,以及光对于建筑色彩、形体的重要性。
  关键词:光;建筑;影;色彩;空间
  建筑,建造于自然环境之中,与自然产生关联。建筑与自然的关系,本人很赞同隈研吾先生的观点:建筑是一种媒介,扮演着彰显大自然的角色。光是自然的要素之一,将光引入室内,满足了室内活动的照明需求,倘若光线在室内以一种‘自然’的状态存在,空间也就因为光而产生,场所也就相应的产生了,我想很早勒·柯布西耶先生的朗香教堂就已经证明了追求光线也能产生建筑空间这一点。光在这所教堂里的状态就是笔者做认为的‘自然’的状态。
  在建筑空间中,引入光照的方法一般为开孔来实现的,无论是开窗、开门,或是天井也都是在封闭的界面上作开孔处理。通过孔洞引入光线所带给笔者真正体验后的震撼是对鹿野苑石刻博物馆的参观。刘家琨先生在封闭的混凝土墙体上留取竖向组合窗和开天窗的方式来实现建筑空间与自然环境的互动,光线由此进入。通过大量昏暗空间强调了日然光的鲜明存在。
  这座建筑中光的存在方式与安藤忠雄先生的作品——“光的教堂”中的方式极为相似。安藤先生在评论光的教堂时这样说道:“光自身无法制造光,必须有黑暗的存在才成其为光,并显示出高贵和力量,是黑暗点亮了光的闪亮,表现光的力量。黑暗天生是光的一部分……”黑暗造就光亮,人造彰显自然,空强调有。鹿野苑石刻博物馆如此,光的教堂亦是如此。光的教堂中,光的十字架是空间的点睛之笔。教堂是用厚实混凝土墙所围合的一个“黑暗的构筑”,教堂正面的混凝土墙面上流出十字切口,呈现出光的十字架,神与信徒之间的对话由此传递。缝隙中的自然光在天花、墙面、地面之间碰撞,营造了整个空间,教堂就这样诞生来了。
  光的教堂被一些建筑家认为是继朗香教堂后的又一座里程碑。关于两所教堂在建筑史上的地位笔者这一初学者不敢妄加评论,但在两座教堂引入自然光的手法和场所传递的精神是一定有所传承的。
  朗香教堂除了建筑外形值得推敲外,建筑内自然光的引入方式也值得考究:塔楼式祈祷室顶端的窗户、屋顶与墙体之间40厘米的带状空隙、墙体中嵌入的大大小小的窗洞。三种方式的采光方式完美地诠释了空间的宗教性质,构成了教堂的场所精神——神性。朗香教堂的三个竖塔上开着高侧窗,天光从创空进去,循着井筒的曲面折射下来,照亮底部的小祷告室,光线神秘而柔和。勒先生采用这种做法是从很早的建筑中得到启发。1911年,他在罗马附近的皇帝亚德里安的行宫遗迹中发现,一座在崖壁中挖出的祭殿就是通过管道把天然光引进去的,他记录下这种采光方法,称之为“采光井”并应用在此教堂之中。而这所教堂的墙面处理和南立面上窗孔的开法同其在北非所见相关。阿尔及利亚的摩札比谷民居体量清楚,色彩明亮,建筑墙壁厚窗小。他特别注意到:摩札比人在后窗上的开窗很是节制,窗口朝外面扩大,形成深凹的八字形,自内向外视野扩大,自外边射进室内的光线也能分散开来。事实上,在法国南部的地中海沿岸地区民间建筑多有类似的处理和做法,大都是因为那里的光线极其强烈。对于屋顶与墙面之间那40厘米的线性光线的设计灵感来源,没有资料可供笔者参考,只能猜想或许是勒先生某日清晨起床拉开窗帘的一瞬间阳光射入房间所带给他灵感的吧,设计来源于生活大概就是这样的道理。
  在建筑墙面上开内外大小不同的窗户在中国的传统民居中也有相似的做法。徽派建筑,四周高墙飞起,称之为“封火墙”。建筑开窗在很高的位置,窗户的面积很小,外窄内宽。但在这种民居中开窗不再是为了采光,而是为了通风和防盗,建筑的采光主要是通过天井,自然光从院落引入室内。在福建地区的土楼建筑里,封闭围合的高墙也只在最高层开窗,这样做的目的除了采光之外,也有通风和防御的作用。
  在阿特兰迪亚教堂中还有一种有趣的开窗方式,是在唱诗班空间的后方有两排方形的斜窗,窗口与墙体形成一定的角度斜向嵌入墙体,当光线垂直射向墙面进入室内空间的光线呈斜向射入,形成另一番的空间氛围。
  光进入空间,以自然的状态存在,构建起空间,同时光作用于建筑表面,与建筑共生。印象派画家提出关于光与色彩的关系:物体的色彩在不同的光照环境中会发生变化,而建筑物,从材质、色彩、形体来看,都与自然光照产生联系。光线在物体表面想成光面、阴影面和投影。光、影作用在建筑之上,明暗对比显现层次,并把层次在知觉深度中的作用呈现出来。黑色的阴影是物体表面看上去向后退缩,明亮的部分看上去向外凸出,建筑上的光影对比能增强建筑形象的层次感个主体感。隈研吾先生这样评价过东京大学的建筑:“各色瓷砖的颜色与所有的影子的颜色重叠在一起,调整了色调,影子的颜色就围绕建筑的环境的颜色,也可以说空气的颜色。在建筑上巧妙地投射影子,不仅可以统一建筑各部分的基调,还可以统一建筑和环境之间的色彩,使建筑融入环境,使自然与建筑融为一体,就要制造影子”在其设计的“CHOKKURA广场”中就是探索光影与建筑,建筑与自然很好的一个例子。
  从鹿野苑石刻博物馆到光的教堂,再到朗香教堂,从中国传统民居到CHOKKURA广场,建筑家,设计师,工匠始终在探索自然光与建筑的关联,这种关联应该朝着共生发展,当光自然的存在于建筑之中,空间便能自然地生成,建筑也能称之为自然的建筑,与自然共生。
  【参考文献】
  [1]吴焕加.论朗香教堂[J].世界建筑,1994(04)
  [2]隈研吾.自然的建筑[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91
其他文献
儿时的乡村,家家户户还没有冰箱冰柜,只能用吊筐冷藏食物。每当春天来临,母亲把冬天腌制好的咸肉和平日里吃的玉米饼子,装进柳筐里,用绳子吊在仓房的大柁上。因为春天来了,天气渐渐转暖,咸肉和玉米饼子会发霉,就采取这种既简单又方便的冷藏方法。  咸肉是腊月里杀年猪时卖掉一大半后留下的一点肉和杂碎,除了过年包饺子做炖菜外,剩下的用坛子腌起来。平时家里招待客人,用来包顿饺子,(在当时那个贫困的年代是最好的招待
期刊
水利学校关于水利学校,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说过,我原准备以它为题,写一部长篇小说,而今我毕业离校已经十四年了,并且一直写作,但那部酝酿中的作品始终没有诞生。它多半不可能
哗哗的海浪载着游轮摇曳在浩瀚的海洋中。  夜色下的游轮远看像深蓝色绸缎上一枚琥珀。远处灯火愈亮,数十艘游船停泊在港口,挺直的桅杆像骑士手中的长枪等待着人们的检阅。沉睡的维多利亚港,好像与繁华的温哥华是两个世界,这里就是未来一个月我要生活的城市。  走出游轮,我看到了写着我名字的牌子,拿着它的是一个戴着鸭舌帽大约三十岁的男人,两鬓毛发茂密。这是男房东伊万斯,他身边的女人是女房东海伦。当然,还有女房东
期刊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一组起源于胃肠道肌层的间叶性肿瘤,由于GIST患者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病变累及范围广泛,常给临床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景观设计中水景的审美意蕴,指出水景再景观设计中具有听觉的动态美、水色的流动美、造景的意境美几方面的特点,其次着重介绍了水景元素在中外的审美应用,以期在今后的景观设计中能更好的应用水景这一重要资源。  关键词:水景;景观设计;自然  一、景观设计中水景的审美意蕴  水是万物之源,对于每种生物来说,水都不可或缺,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代表着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与理解。水可静观,也可动赏,光、
《孟子》中的“恻隐之心”,历代大多将其解释为性之发用的情,这是一种将情感对象化打量的结果.面对《孟子》文本本身,本文认为“恻隐之心”是一种先于主体情感的情感,是一种
目的:探讨临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对并发症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0例,均为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4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应用血透室常规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至今,我还记得那条中国大街,就是后来的中央大街.大街的南端通向一个宽敞的圆形广场,北头一直伸展到松花江畔的圣母报喜教堂.大街使用规格一致的长方形灰色花岗岩石块铺成马
我在昭通读中专那几年,家中的生活仍然比较拮据。记得刚拿到录取通知书那会儿,母亲为凑齐我第一学期的学费和生活费,几乎向所有的亲戚朋友说尽了好话,最后还是差那么四五百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