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科学具有特殊的活动性质,它以观察实验为基础,能够最大限度地将繁复的探究过程再现于课堂。因此,对实验教学加以改进和提升,能够最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文章通过对小学科学教学过程的分析,探索了如何进行有效实验这一重要课题,对小学科学教学有一定的启发性。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6-0088-01
一、前言
观念能引导变革,而实践能发现真理。在新课标改革的今天,“科学”这一课程引入了小学课堂,并在随后的四年中伴随着学生的不断成长。它处在更新与发展中,教师除了及时汲取新知外,还要注重对传统实验有效性进行探讨,在课堂中将其思想精髓真正地表现出来。
二、激发学生兴趣,创设实验情境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在著作中提出:“训练和教养能够形成各种世界观吗?考虑一个人在教学过程所见到、所理解、所思考的东西,能够对他的心灵实施教育吗?”而在更早之前的中外教育著作《学记》和《雄辩术原理》中,同样对如何让学生对课堂学习产生热情提出了见解。科学课所传达的知识的本质是枯燥的,也是抽象的,对小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负担。在教育资源丰富的今天,教师可以利用多种载体与方法优化课堂教学,通过工具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情境,让学生参与到实践中来,探索不同的方法,感悟实验的精髓。实验是科学的生命,小学生又具有旺盛的求知欲,教师要思考如何将课本中静态的文字与图片更加传神地表达,如何借实验这一直观的载体来传输重要的理念,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领会科学的真谛。
三、构建和谐课堂,树立正确观念
(1)教师授课理念的形成。在新课程的改革之下,教师已经不仅仅是班级的领导者,更是学生生活与学习中的指导者。因此,教师不仅要具备优良的品行,更要将自身的探索精神作为表率,以广博的知识赢得尊重,以良好的心态激励学生。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技术高度发达,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提高自身的能力,并通过多样的媒介载体传达给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会获得不同的经验,这种经验可能具有普适性,也可能是针对特殊的个人,没有能够完全套用的实验授课模式。因此,不能依赖旧的教条的方式、方法,而要根据实际情况与调查,合理做出调整,形成属于个人的模式,并不断调整,才能事半功倍。
(2)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科学课教学虽然内容繁杂,但对分数的要求并不过分突出。因此,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轻松愉悦的教学模式,学生会更加放松和无拘无束,也能大胆地表达所思、所想。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在接触新学生时,以足够诚恳、热情的态度去面对学生,尽可能赢得他们的好感与信任,用热忱之心感染学生。只有真诚面对学生,学生才能感受到师长的重视与关心,从中获得激励与动力,更好地投入学习。另外,轻松的环境能引导思维的飞跃,而每位学生由于成长环境与个人资质的不同,会呈现出不同的状态。教师要对每一位学生的奇思妙想给予积极的评价与及时的回应,让他们从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对待错误,不求全责备,而是要给学生以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讓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活动中追求新知,实践中培养能力
(1)以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促进。班级授课制把讲解、答疑、练习统一于课堂中,具有整体性和可控性,但其弊端也非常明显。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单方面灌输的倾向严重。个人兴趣与特长不能被彻底发觉,最终导致人才的单一化和天赋的消退,不能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最大程度的培养。社会在飞速前进与发展,要求人们在集体中必须学会分工与合作,通过及时的沟通交流学习信息,以此互帮互助,实现学习效率的最大化,体现在合作学习模式中也是如此。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特定分组让学生研究具体问题。在课前,督促学生做好预习;学习时,指导每一位小组成员都参与到任务中来;学习后,通过小组提交最终的研究学习成果,让学生真正掌握需要掌握的知识。这种做法的益处在于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它对机械化课堂模式的补充、对单一教学方法的影响,都具有深远的意义,无论是完成哪一种学习任务,合作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合作中,组员相互沟通,共同取得进步。
(2)以实验评价保证科学实验的有效性。科学教育的目的,是让每一位学生都具有探索精神,能在实际生活中获得感悟与体验。若非如此,科学教学就不具备合理的价值,也不能吸引师生的目光。学校对教学工作的评价,不能仅仅是实验结果的衍生,更要让学生从中获得自我提升,才能达到教育目的。
(3)在实践中获得知识的最大掌握。“纸上得来终觉浅”,学以致用才是教育最本质的追求。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尽力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有效提升学生对实验的感受力。自然界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场所,我们可以选择组织课外活动或布置课外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真知。通过这样的努力,相信会有更多的教育者对合作教育模式的可行性,进行更深远的探索和研究。
五、结束语
从严谨的科学实验中寻找规律,从前人的研究成果中得到启发,善于探索和学习的精神与态度,贯穿着科学教育的始终。在未来的教育中,同样需要探索精神,以谋求更大的进步。如何高效地进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是一门重要的艺术,既有客观的经验可以借鉴,又由于环境等不同而千变万化。作为一名教师,要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重要作用,结合学生的具体与实际,以充分的热情、前卫的观念,投入到教学中,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力与学习动力,获得更好的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尹晓.小学科学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2]李全睿.小学科学教学方法现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6-0088-01
一、前言
观念能引导变革,而实践能发现真理。在新课标改革的今天,“科学”这一课程引入了小学课堂,并在随后的四年中伴随着学生的不断成长。它处在更新与发展中,教师除了及时汲取新知外,还要注重对传统实验有效性进行探讨,在课堂中将其思想精髓真正地表现出来。
二、激发学生兴趣,创设实验情境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在著作中提出:“训练和教养能够形成各种世界观吗?考虑一个人在教学过程所见到、所理解、所思考的东西,能够对他的心灵实施教育吗?”而在更早之前的中外教育著作《学记》和《雄辩术原理》中,同样对如何让学生对课堂学习产生热情提出了见解。科学课所传达的知识的本质是枯燥的,也是抽象的,对小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负担。在教育资源丰富的今天,教师可以利用多种载体与方法优化课堂教学,通过工具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情境,让学生参与到实践中来,探索不同的方法,感悟实验的精髓。实验是科学的生命,小学生又具有旺盛的求知欲,教师要思考如何将课本中静态的文字与图片更加传神地表达,如何借实验这一直观的载体来传输重要的理念,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领会科学的真谛。
三、构建和谐课堂,树立正确观念
(1)教师授课理念的形成。在新课程的改革之下,教师已经不仅仅是班级的领导者,更是学生生活与学习中的指导者。因此,教师不仅要具备优良的品行,更要将自身的探索精神作为表率,以广博的知识赢得尊重,以良好的心态激励学生。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技术高度发达,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提高自身的能力,并通过多样的媒介载体传达给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会获得不同的经验,这种经验可能具有普适性,也可能是针对特殊的个人,没有能够完全套用的实验授课模式。因此,不能依赖旧的教条的方式、方法,而要根据实际情况与调查,合理做出调整,形成属于个人的模式,并不断调整,才能事半功倍。
(2)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科学课教学虽然内容繁杂,但对分数的要求并不过分突出。因此,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轻松愉悦的教学模式,学生会更加放松和无拘无束,也能大胆地表达所思、所想。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在接触新学生时,以足够诚恳、热情的态度去面对学生,尽可能赢得他们的好感与信任,用热忱之心感染学生。只有真诚面对学生,学生才能感受到师长的重视与关心,从中获得激励与动力,更好地投入学习。另外,轻松的环境能引导思维的飞跃,而每位学生由于成长环境与个人资质的不同,会呈现出不同的状态。教师要对每一位学生的奇思妙想给予积极的评价与及时的回应,让他们从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对待错误,不求全责备,而是要给学生以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讓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活动中追求新知,实践中培养能力
(1)以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促进。班级授课制把讲解、答疑、练习统一于课堂中,具有整体性和可控性,但其弊端也非常明显。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单方面灌输的倾向严重。个人兴趣与特长不能被彻底发觉,最终导致人才的单一化和天赋的消退,不能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最大程度的培养。社会在飞速前进与发展,要求人们在集体中必须学会分工与合作,通过及时的沟通交流学习信息,以此互帮互助,实现学习效率的最大化,体现在合作学习模式中也是如此。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特定分组让学生研究具体问题。在课前,督促学生做好预习;学习时,指导每一位小组成员都参与到任务中来;学习后,通过小组提交最终的研究学习成果,让学生真正掌握需要掌握的知识。这种做法的益处在于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它对机械化课堂模式的补充、对单一教学方法的影响,都具有深远的意义,无论是完成哪一种学习任务,合作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合作中,组员相互沟通,共同取得进步。
(2)以实验评价保证科学实验的有效性。科学教育的目的,是让每一位学生都具有探索精神,能在实际生活中获得感悟与体验。若非如此,科学教学就不具备合理的价值,也不能吸引师生的目光。学校对教学工作的评价,不能仅仅是实验结果的衍生,更要让学生从中获得自我提升,才能达到教育目的。
(3)在实践中获得知识的最大掌握。“纸上得来终觉浅”,学以致用才是教育最本质的追求。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尽力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有效提升学生对实验的感受力。自然界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场所,我们可以选择组织课外活动或布置课外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真知。通过这样的努力,相信会有更多的教育者对合作教育模式的可行性,进行更深远的探索和研究。
五、结束语
从严谨的科学实验中寻找规律,从前人的研究成果中得到启发,善于探索和学习的精神与态度,贯穿着科学教育的始终。在未来的教育中,同样需要探索精神,以谋求更大的进步。如何高效地进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是一门重要的艺术,既有客观的经验可以借鉴,又由于环境等不同而千变万化。作为一名教师,要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重要作用,结合学生的具体与实际,以充分的热情、前卫的观念,投入到教学中,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力与学习动力,获得更好的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尹晓.小学科学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2]李全睿.小学科学教学方法现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