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自古以来,无数文人骚客为之歌咏。而《诗经》作为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就有大量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男女婚爱的爱情诗。这些爱情诗,从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向我们展现了当时下层人民的婚爱习俗,对待爱情的态度以及古人们热烈而浪漫、清新而纯净的爱情。
关键词:《诗经》;爱情诗;情感美;意境美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风、雅、颂三部分。《诗经》包括民间歌曲、宫廷歌曲和祭祀乐舞三类不同内容和形式的作品。《诗经》中有大量的爱情诗,这些爱情诗,从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向我们展现了当时下层人民的婚爱习俗,对待爱情的态度以及古人们热烈而浪漫、清新而纯净的爱情。
1 情感美
1.1 歌颂恋爱自由
从《诗经》爱情诗的分布看,当时在卫国淇水之滨和郑国的溱、洧两水之滨,以及陈国的东门之外等地区,都有男女公开聚会找对象的风俗。其中《郑风·溱洧》就是描写溱、洧之滨情侣约会以及反映自由恋爱生活的代表作。
《诗经》中,反映男女自由恋爱的诗数量很多,在这些诗中,都洋溢着自由欢快的气氛,从中可以想象到双双对对情侣互赠信物、约定终身的情景。在这种自由恋爱、自由定情的场合中建立起来的恋爱关系基本上都是以感情为基础的。相对于后世的封建礼教而言,《诗经》中对自由恋爱的讴歌是神圣而高雅的。歌颂恋爱自由是《诗经》独特之美,也是《诗经》的魅力之所在。
1.2 崇尚感情专一
在《诗经》的爱情诗中,有许多诗突出地歌颂了相互忠贞专一的感情。《诗经》的第一篇《召南·关睢》,就开宗明义地借雌雄有固定配偶的睢鸠来象征对于爱情的忠诚专一,表达了对爱情中双方相互忠诚专一的美好向往。在《召南·关睢》中,生动而坦诚地描写男主人公在河边邂逅一位温柔优雅的淑女之后产生的一系列复杂心理。从对淑女的一见钟情、暗恋、追求到设想如何共享欢乐等等,恋爱心理十分复杂,但是却毫无掩饰,真情流露,感人至深。
自古以来,人们都崇尚对爱情的从一而终,不论是从两三千年前春秋战国时候,也就是《诗经》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时期,还是后来封建礼教统治下的封建时期,都崇尚对待爱情的忠贞与与专一,包括我们现代社会,提倡的正确爱情观中也包含了对婚姻爱情忠贞,从此我们不难看出在爱情中,忠贞与专一的重要性。《诗经》爱情诗中的从一而终的爱情观是值得我们后人所学习的,也是值得我们现代社会所提倡的。
2 意境美
《诗经》爱情诗运用情境交融的手法,具有独特的意境美。情景交融是指文艺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情景交融包括寓情于景和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指先抒情,后写景。借景抒情指先写景,后抒情。情景交融是较为常见的写作方法。《诗经》虽然是产生在两三千年之前,但是其写作手法已相当成熟,其中有大量诗篇都运用了情景交融的写法,使诗歌具有高度的意境美,特别是在《诗经》中的爱情诗上,情景交融手法的运用,给这些诗歌增添了不少魅力。《秦风·蒹葭》便是一首情境俱美的佳作,不仅有丰富真挚的感情,而且意境也是相当的美。《陈风·月出》更是一首优美的爱情月光曲。在描写感情的同时与月光相结合,不仅突出了男主人公对心上人的热烈情感,而且将月光与男主人公的感情糅合,使感情表达的更为强烈与真挚。
在我们读从古到今的诗歌中,情景交融的手法运用的相当普遍,但又是极具表现力的手法。而早在《诗经》中,则已经出神入化地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寓情于景,情景两相呼应,使诗更加具有意境与美感。《诗经》中情景交融的手法给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与参考,它推动了我国诗歌文学的不断发展与前进,直到现在,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在文学作品中也经常运用。
3 研究《诗经》中爱情诗的意义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文化博大精深,而在我们的文化中,诗歌又可以算是一朵奇葩,在浩瀚的诗海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古代人们的生活、风俗、面貌,还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增加自己的内在涵养。当我们阅读一篇篇诗歌的时候,心中就会激荡起圈圈的涟漪。仔细品味这些丽质天成的古老的恋歌,能给我们今天的诗人许多的启迪。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唯一一部脱去了脂粉与俗气的情爱文学圣典。它用它那优美而高雅的文字记录下了中国古代人们或美好或痛苦的婚戀生活。《诗经》虽然产生在两三千年前,但是其追求自由恋爱、崇尚感情专一的爱情观却时时刻刻发人深省,这种冲破封建礼教的精神之恋,比起我们现代婚恋作品充斥着低俗的肉欲,无不让人产生无尽的追恋和精神的皈依感。而《诗经》情景交融之美的开创,更是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后世的文学创作得以丰富和发展。《诗经》中的爱情诗之于我们来说,是一笔神圣的财富。它是我们中华民族春秋战国时代的自由生活经历的真实记录,《诗经》中的爱情诗告诉我们,要摆脱“非人”的镣铐,回到人之所以为人的真实境界,就必须赢得主体精神的自由,而这也正是《诗经》这部古老经典具有不朽文化价值的根源所在。
参考文献:
[1] 宋书功.诗经情诗正解.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2007:103.
[2] 陈新璋.唐诗宋词名篇注评.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385.
[3] 宋书功.诗经情诗正解.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2007:237.
[4] 兰世雄.唐宋诗词名句鉴赏.安徽人名出版社,2004:91.
关键词:《诗经》;爱情诗;情感美;意境美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风、雅、颂三部分。《诗经》包括民间歌曲、宫廷歌曲和祭祀乐舞三类不同内容和形式的作品。《诗经》中有大量的爱情诗,这些爱情诗,从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向我们展现了当时下层人民的婚爱习俗,对待爱情的态度以及古人们热烈而浪漫、清新而纯净的爱情。
1 情感美
1.1 歌颂恋爱自由
从《诗经》爱情诗的分布看,当时在卫国淇水之滨和郑国的溱、洧两水之滨,以及陈国的东门之外等地区,都有男女公开聚会找对象的风俗。其中《郑风·溱洧》就是描写溱、洧之滨情侣约会以及反映自由恋爱生活的代表作。
《诗经》中,反映男女自由恋爱的诗数量很多,在这些诗中,都洋溢着自由欢快的气氛,从中可以想象到双双对对情侣互赠信物、约定终身的情景。在这种自由恋爱、自由定情的场合中建立起来的恋爱关系基本上都是以感情为基础的。相对于后世的封建礼教而言,《诗经》中对自由恋爱的讴歌是神圣而高雅的。歌颂恋爱自由是《诗经》独特之美,也是《诗经》的魅力之所在。
1.2 崇尚感情专一
在《诗经》的爱情诗中,有许多诗突出地歌颂了相互忠贞专一的感情。《诗经》的第一篇《召南·关睢》,就开宗明义地借雌雄有固定配偶的睢鸠来象征对于爱情的忠诚专一,表达了对爱情中双方相互忠诚专一的美好向往。在《召南·关睢》中,生动而坦诚地描写男主人公在河边邂逅一位温柔优雅的淑女之后产生的一系列复杂心理。从对淑女的一见钟情、暗恋、追求到设想如何共享欢乐等等,恋爱心理十分复杂,但是却毫无掩饰,真情流露,感人至深。
自古以来,人们都崇尚对爱情的从一而终,不论是从两三千年前春秋战国时候,也就是《诗经》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时期,还是后来封建礼教统治下的封建时期,都崇尚对待爱情的忠贞与与专一,包括我们现代社会,提倡的正确爱情观中也包含了对婚姻爱情忠贞,从此我们不难看出在爱情中,忠贞与专一的重要性。《诗经》爱情诗中的从一而终的爱情观是值得我们后人所学习的,也是值得我们现代社会所提倡的。
2 意境美
《诗经》爱情诗运用情境交融的手法,具有独特的意境美。情景交融是指文艺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情景交融包括寓情于景和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指先抒情,后写景。借景抒情指先写景,后抒情。情景交融是较为常见的写作方法。《诗经》虽然是产生在两三千年之前,但是其写作手法已相当成熟,其中有大量诗篇都运用了情景交融的写法,使诗歌具有高度的意境美,特别是在《诗经》中的爱情诗上,情景交融手法的运用,给这些诗歌增添了不少魅力。《秦风·蒹葭》便是一首情境俱美的佳作,不仅有丰富真挚的感情,而且意境也是相当的美。《陈风·月出》更是一首优美的爱情月光曲。在描写感情的同时与月光相结合,不仅突出了男主人公对心上人的热烈情感,而且将月光与男主人公的感情糅合,使感情表达的更为强烈与真挚。
在我们读从古到今的诗歌中,情景交融的手法运用的相当普遍,但又是极具表现力的手法。而早在《诗经》中,则已经出神入化地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寓情于景,情景两相呼应,使诗更加具有意境与美感。《诗经》中情景交融的手法给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与参考,它推动了我国诗歌文学的不断发展与前进,直到现在,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在文学作品中也经常运用。
3 研究《诗经》中爱情诗的意义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文化博大精深,而在我们的文化中,诗歌又可以算是一朵奇葩,在浩瀚的诗海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古代人们的生活、风俗、面貌,还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增加自己的内在涵养。当我们阅读一篇篇诗歌的时候,心中就会激荡起圈圈的涟漪。仔细品味这些丽质天成的古老的恋歌,能给我们今天的诗人许多的启迪。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唯一一部脱去了脂粉与俗气的情爱文学圣典。它用它那优美而高雅的文字记录下了中国古代人们或美好或痛苦的婚戀生活。《诗经》虽然产生在两三千年前,但是其追求自由恋爱、崇尚感情专一的爱情观却时时刻刻发人深省,这种冲破封建礼教的精神之恋,比起我们现代婚恋作品充斥着低俗的肉欲,无不让人产生无尽的追恋和精神的皈依感。而《诗经》情景交融之美的开创,更是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后世的文学创作得以丰富和发展。《诗经》中的爱情诗之于我们来说,是一笔神圣的财富。它是我们中华民族春秋战国时代的自由生活经历的真实记录,《诗经》中的爱情诗告诉我们,要摆脱“非人”的镣铐,回到人之所以为人的真实境界,就必须赢得主体精神的自由,而这也正是《诗经》这部古老经典具有不朽文化价值的根源所在。
参考文献:
[1] 宋书功.诗经情诗正解.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2007:103.
[2] 陈新璋.唐诗宋词名篇注评.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385.
[3] 宋书功.诗经情诗正解.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2007:237.
[4] 兰世雄.唐宋诗词名句鉴赏.安徽人名出版社,200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