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介绍了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前景、工艺技术及存在问题并给出建议,探讨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在今后的发展趋势及研究方向。
关键词: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发展前景 技术
一、我国生活污水污染现状
中国是世界13个缺水国家之一,全国600多个城市中目前大约一半的城市缺水,水污染的恶化更使水短缺雪上加霜:我国江河湖泊普遍遭受污染,2005年的松花江事件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水污染事故的高发期,而2007年人夏以来太湖、滇池、巢湖的蓝藻接连暴发,则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水污染密集爆发的阶段。全国75%的湖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90%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0%--70%是由于水污染造成的;对我国118个大中城市的地下水调查显示,有115个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其中重度污染约占40%。水污染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加剧了水资源短缺,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带来了负面影响。
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上作《水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说明时敲响警钟: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水污染物排放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水污染防治和水环境保护面临着旧账未清完又欠新账的局面。
二、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前景
地埋式污水处理行业是我国环保产业重点子行业之一,地埋式污水处理行业受益于《“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规划目标:力争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4.5万亿元,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左右,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
目前,地埋式污水处理站作为一种小水量污水的处理形式,在应对占地受限、距离居民区较近、污水收集距离大型污水厂较远的地区或是厂址环境要求严格的项目时有着很大的优势。在有效保证处理效果的同时,增大了绿化面积,减少了恶臭气味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在治理环境的同时又提供了一个优美的环境。因此,在未来的污水处理行业中有着很大的发展和推广空问。
三、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1、新型WSZ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工艺
我国对地埋式有动力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同样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1994年开发出的新型WSZ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工艺流程为:污水→调节池→初沉池→接触氧化池→二沉池→消毒池。调节池停留时间为4-8h,为节省占地面积,初沉池和二沉池均采用竖流式沉淀池,接触氧化池内设置半软性填料,停留时间为2.5-3.2h;199年苏杨等人研究的高效生活污水净化槽技术是以传统化粪池为基础,在好氧区增设曝气装置,同时增设沉淀区并增加了污泥回流系统,此外,在第二厌氧区底部堆积部分漂浮填料以防止污泥流失,提高净化槽负荷。
2、SBR地埋式污水处理设施工艺
地埋式SBR工艺普遍用于处理小区生活污水。污水经格栅去除较大悬浮颗粒物后流入集水井,均匀水质后由提升泵输送至SBR反应池,有机物经好氧微生物的吸附、分解被降解为无机盐、水和二氧化碳。产生的剩余污泥经污泥消化池消化后由吸粪车抽走外运处理。该工艺与传统SBR工艺的区别在于滗水器采用动力提升式,而非传统的重力流;剩余污泥采用潜污泵输送至污泥消化池;曝气机采用潜水曝气机,进气管设有电控阀门。整个工艺结构简单,布置紧凑,节省占地,投资运行费用低,无需调节池和二沉池,不易发生污泥膨胀。
3、UUAR地埋式污水处理设施
2005年浙江大学环境工程系的沈东升等人研究出了农村生活污水地埋式无动力厌氧达标处理技术(UUAR)。该技术采用生活污水自流的方式,应用厌氧生物膜技术及推流原理,采用内充固定空心球状填料的地下厌氧管道式或折流式反应器装置为唯一处理设备,利用附着于空心球状填料内外表面或悬浮的专门驯化专性厌氧或兼氧微生物去除生活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病原菌和部分氮、磷,从而达到净化生活污水的目的。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无日常运行费用,适宜于农村生活污水的分散处理。
4、一体化生物滤池地埋式污水处理设施工艺
2008年,东南大学的曹大伟等人开发了一套地埋式一体化生物滤池工艺。其主体为一体化结构,由缺氧池、生物滤池和沉淀池三部分组成。污水进入缺氧池后,沿折流板形成推流,出水通过半管式溢流布水器自流进入生物滤池。生物滤池通过拔风管进行自然通风,利用两级溅水盘强化充氧效果。出水流入沉淀池进行固液分离,上清液部分回流至缺氧池,其余排出体系。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标准。
四、存在问题与建议
随着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也在不断深化和扩展,地埋式污水处理站的建设也逐步得到了一定的认可和发展。但是在建设地埋式污水处理站的同时存在有待解决的问题,如:
1、由于处理站构筑物均埋人地下。设备间内水蒸汽不易扩散,容易对设备和金属类管道产生腐蚀作用。因此设计时需要对设备材质防腐提出要求,管道应优先考虑UPVC等非金属材质。同时增加机械通风设备.改善室内空气流通性。
2、污水在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休,由于构筑物埋入地下,气体不易挥发,容易在他顶富集,对工作人员和环境都会造成影响。因此可以对这些气体进行收集,通过除臭系统对气体进行处理。
3、由于設备都是埋于地下,当设备出现故障后,不方便检修与更换。因此可以将预留人孔增大,方便工作人员检修。
五、结论
地埋式一体化小型生活污水处理技术适宜于在城市排水管网不能覆盖的地区使用,但不能代替集中式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地埋式一体化小型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经历了从无动力到微动力和有动力的历史沿革,其工艺技术越来越成熟.该装置占地面积小、投资省、处理效率高。适合于中小水皇、水质波动小、分散的生活污水处理,为小型分散污染源生活污水的处理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其必然会成为污水处理技术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参考文献
[1]明银安,冯晓东.地埋式一体化小型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的历史沿革[J].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2008
[2] 张力军.城镇分散型水污染减排实用技术汇编[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
[3] 毕馨升.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与研究进展[J].北方环境.2011
关键词: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发展前景 技术
一、我国生活污水污染现状
中国是世界13个缺水国家之一,全国600多个城市中目前大约一半的城市缺水,水污染的恶化更使水短缺雪上加霜:我国江河湖泊普遍遭受污染,2005年的松花江事件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水污染事故的高发期,而2007年人夏以来太湖、滇池、巢湖的蓝藻接连暴发,则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水污染密集爆发的阶段。全国75%的湖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90%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0%--70%是由于水污染造成的;对我国118个大中城市的地下水调查显示,有115个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其中重度污染约占40%。水污染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加剧了水资源短缺,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带来了负面影响。
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上作《水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说明时敲响警钟: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水污染物排放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水污染防治和水环境保护面临着旧账未清完又欠新账的局面。
二、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前景
地埋式污水处理行业是我国环保产业重点子行业之一,地埋式污水处理行业受益于《“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规划目标:力争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4.5万亿元,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左右,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
目前,地埋式污水处理站作为一种小水量污水的处理形式,在应对占地受限、距离居民区较近、污水收集距离大型污水厂较远的地区或是厂址环境要求严格的项目时有着很大的优势。在有效保证处理效果的同时,增大了绿化面积,减少了恶臭气味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在治理环境的同时又提供了一个优美的环境。因此,在未来的污水处理行业中有着很大的发展和推广空问。
三、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1、新型WSZ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工艺
我国对地埋式有动力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同样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1994年开发出的新型WSZ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工艺流程为:污水→调节池→初沉池→接触氧化池→二沉池→消毒池。调节池停留时间为4-8h,为节省占地面积,初沉池和二沉池均采用竖流式沉淀池,接触氧化池内设置半软性填料,停留时间为2.5-3.2h;199年苏杨等人研究的高效生活污水净化槽技术是以传统化粪池为基础,在好氧区增设曝气装置,同时增设沉淀区并增加了污泥回流系统,此外,在第二厌氧区底部堆积部分漂浮填料以防止污泥流失,提高净化槽负荷。
2、SBR地埋式污水处理设施工艺
地埋式SBR工艺普遍用于处理小区生活污水。污水经格栅去除较大悬浮颗粒物后流入集水井,均匀水质后由提升泵输送至SBR反应池,有机物经好氧微生物的吸附、分解被降解为无机盐、水和二氧化碳。产生的剩余污泥经污泥消化池消化后由吸粪车抽走外运处理。该工艺与传统SBR工艺的区别在于滗水器采用动力提升式,而非传统的重力流;剩余污泥采用潜污泵输送至污泥消化池;曝气机采用潜水曝气机,进气管设有电控阀门。整个工艺结构简单,布置紧凑,节省占地,投资运行费用低,无需调节池和二沉池,不易发生污泥膨胀。
3、UUAR地埋式污水处理设施
2005年浙江大学环境工程系的沈东升等人研究出了农村生活污水地埋式无动力厌氧达标处理技术(UUAR)。该技术采用生活污水自流的方式,应用厌氧生物膜技术及推流原理,采用内充固定空心球状填料的地下厌氧管道式或折流式反应器装置为唯一处理设备,利用附着于空心球状填料内外表面或悬浮的专门驯化专性厌氧或兼氧微生物去除生活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病原菌和部分氮、磷,从而达到净化生活污水的目的。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无日常运行费用,适宜于农村生活污水的分散处理。
4、一体化生物滤池地埋式污水处理设施工艺
2008年,东南大学的曹大伟等人开发了一套地埋式一体化生物滤池工艺。其主体为一体化结构,由缺氧池、生物滤池和沉淀池三部分组成。污水进入缺氧池后,沿折流板形成推流,出水通过半管式溢流布水器自流进入生物滤池。生物滤池通过拔风管进行自然通风,利用两级溅水盘强化充氧效果。出水流入沉淀池进行固液分离,上清液部分回流至缺氧池,其余排出体系。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标准。
四、存在问题与建议
随着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也在不断深化和扩展,地埋式污水处理站的建设也逐步得到了一定的认可和发展。但是在建设地埋式污水处理站的同时存在有待解决的问题,如:
1、由于处理站构筑物均埋人地下。设备间内水蒸汽不易扩散,容易对设备和金属类管道产生腐蚀作用。因此设计时需要对设备材质防腐提出要求,管道应优先考虑UPVC等非金属材质。同时增加机械通风设备.改善室内空气流通性。
2、污水在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休,由于构筑物埋入地下,气体不易挥发,容易在他顶富集,对工作人员和环境都会造成影响。因此可以对这些气体进行收集,通过除臭系统对气体进行处理。
3、由于設备都是埋于地下,当设备出现故障后,不方便检修与更换。因此可以将预留人孔增大,方便工作人员检修。
五、结论
地埋式一体化小型生活污水处理技术适宜于在城市排水管网不能覆盖的地区使用,但不能代替集中式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地埋式一体化小型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经历了从无动力到微动力和有动力的历史沿革,其工艺技术越来越成熟.该装置占地面积小、投资省、处理效率高。适合于中小水皇、水质波动小、分散的生活污水处理,为小型分散污染源生活污水的处理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其必然会成为污水处理技术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参考文献
[1]明银安,冯晓东.地埋式一体化小型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的历史沿革[J].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2008
[2] 张力军.城镇分散型水污染减排实用技术汇编[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
[3] 毕馨升.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与研究进展[J].北方环境.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