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教学中,学生的动态生成不可预料,沿着课堂生成“走”下去,宽容、转化、正视、用好教学生成,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灵动与精彩。
【关键词】生成;“走”;精彩
在教学中面对教学中的错误生成,有的教师会很冷淡地示意让学生先坐下再好好想想,久而久之,课堂上另类的声音没有了,这种做法严重打消了学生的积极性,影响学生个性思维发展,忽视了课堂生成的价值;如果教师能有意识地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生成进行有效引导、合理利用,将错误的生成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沿着课堂生成“走”下去,数学课堂会呈现异样的灵动而精彩。
一、风物长宜放眼量,宽容教学生成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学生是千差万别的,课堂上的感悟也是因人而异的。数学课堂中,有学生的独立思考就会有不同的思考结果。错误的生成也是其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必然现象,有错误是正常的。
如:在《认识角》的教学中,当学生初步认识了角,知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并让学生用手势表示,这时我发现有学生两手比划一直在那玩,我抓住契机,故意两手一高一低,并且开口朝下,问学生:“现在还是角吗?”结果大多数学生认为不是角。对此我并没有马上给出正确答案,而是引导:“想一想角的特征,再告诉老师。”通过操作,学生自然而然地明白了:无论角的开口朝上还是朝下两手之间的部分都表示角,符合角的特征。紧接着我两个手指没有伸直继续问:“现在还是角吗”,学生通过思考后明白只有相交的两个手指(两条线段)都是直的,组成的才是角。只是这一个小小的细节,学生对角的特征的理解更深刻了。表面上我只是将手指的方向改变或是手指弯了,实际上教师在无形中打破了学生的固定思维,唤醒了学生的再度思考,激起了学生学习的探究热情,使学生的体验更为深刻。
二、横看成岭侧成峰,转化教学生成
学生在学习中引发的错误生成,原因多种多样,教师要针对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辨别,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学习除法竖式时,由于这部分内容学生以前没有接触,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运用乘法口诀试商以后,相机谈话:其实,不僅加、减法可以竖式计算,除法也可以竖式计算,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我话音未落,早有学生大声:“老师,我们预习过了,早会了”,其他学生也点点头。于是我出示一题35÷7= 让学生列竖式计算,结果出现了三种情况,我及时板书到黑板上,将学生分成三组分别讨论。对于学生的错误我并没有急于点拨,包办代替,而是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逐步认识自己的错误根源并相机转化,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了:预习不能只看表面,要深入理解。
三、一蓑烟雨任平生,正视教学生成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更加注重学生的思考过程,适时引导学生把思考过程和估算结合起来,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如:学完了除法的竖式计算,在综合练习时出了这样一道题:“幼儿园给小朋友分18块糖果,每人分3块,一共分给几个小朋友?”让学生独立解答,没想到这么简单的一道题结果出现了两种解答方法:
(1)18÷3=6(个)
(2)18+3=21(个)
读到第二道算式的同学们都笑了起来,做错的同学便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小声说:“看到最后问题是求一共分给几个小朋友?以为是求总数,所以做错了。”看来学生没有认真读题,受思维定式的影响看到一共就想到求总数了,读题审题能力的培养平时训练不够。还有生说:“一共才18块糖,不可能分给21个人,分的人数只能比18少,不可能比18多,做题时一定要看清题意,先估计一下范围,不要闹出笑话。”从这个实例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学生做题容易受思维定式的影响,读题审题能力有待加强。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应用估算进行“纠错”,沿着课堂生成走下去,学生能够正视自己的错误,解决自己的错误,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所以估算和计算在教学中要有效融合,才能达到少错、不错。
四、柳暗花明又一村,用好教学生成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许多不同的思维结果,将课堂中出现的“错误”生成进行深度挖掘,进行“将错就错”的训练,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学《倍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时,由于前面有了做题的基础,从例题到习题,一切都是这样的顺理成章。我灵机一动,书上的题都是先画,画出就直接可以看出倍数关系了;我要反其道而行之,“那出一题考考你们,请在第一行画2个苹果,第二行画桃子,桃子的个数是苹果的2倍。”学生动手画,先画完的同学迫不及待地把作品贴在黑板上,其中有两份作品都画了6个苹果。全班集体交流时,同学们纷纷叫到:“错了,错了!应该画4个。”这时,我示意大家安静,“这两位小朋友虽然个数画错了,但是你们瞧他们画的桃子多可爱呀!如果第二行的桃子就是他们画的6个,你能想办法把这一题改一改吗?”全班同学七嘴八舌议论开了。有同学说:“老师,把题目中的2倍改为3倍就行。”还有学生说:“把第一行的苹果加一个变成3个,第二行的6个桃子的个数正好是苹果的2倍。”
面对学生强烈的表现欲望和因一时冲动而造成的错误生成,我用善意的表扬、提问来呵护孩子脆弱的心灵,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使“错误生成”成为课堂的一大亮点,学生的思维随着问题逐步走向深入,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体验到探索知识所带来的乐趣,课堂上师生之间的默契与和谐,使数学课堂增添了一份活力。
沿着课堂生成“走”下去,吃一堑,长一智,师生才能在“错误生成”中成长,逐步达到智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严建红.让“预设”与“生成”激情共舞[J].吉林教育2014(2)
【关键词】生成;“走”;精彩
在教学中面对教学中的错误生成,有的教师会很冷淡地示意让学生先坐下再好好想想,久而久之,课堂上另类的声音没有了,这种做法严重打消了学生的积极性,影响学生个性思维发展,忽视了课堂生成的价值;如果教师能有意识地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生成进行有效引导、合理利用,将错误的生成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沿着课堂生成“走”下去,数学课堂会呈现异样的灵动而精彩。
一、风物长宜放眼量,宽容教学生成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学生是千差万别的,课堂上的感悟也是因人而异的。数学课堂中,有学生的独立思考就会有不同的思考结果。错误的生成也是其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必然现象,有错误是正常的。
如:在《认识角》的教学中,当学生初步认识了角,知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并让学生用手势表示,这时我发现有学生两手比划一直在那玩,我抓住契机,故意两手一高一低,并且开口朝下,问学生:“现在还是角吗?”结果大多数学生认为不是角。对此我并没有马上给出正确答案,而是引导:“想一想角的特征,再告诉老师。”通过操作,学生自然而然地明白了:无论角的开口朝上还是朝下两手之间的部分都表示角,符合角的特征。紧接着我两个手指没有伸直继续问:“现在还是角吗”,学生通过思考后明白只有相交的两个手指(两条线段)都是直的,组成的才是角。只是这一个小小的细节,学生对角的特征的理解更深刻了。表面上我只是将手指的方向改变或是手指弯了,实际上教师在无形中打破了学生的固定思维,唤醒了学生的再度思考,激起了学生学习的探究热情,使学生的体验更为深刻。
二、横看成岭侧成峰,转化教学生成
学生在学习中引发的错误生成,原因多种多样,教师要针对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辨别,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学习除法竖式时,由于这部分内容学生以前没有接触,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运用乘法口诀试商以后,相机谈话:其实,不僅加、减法可以竖式计算,除法也可以竖式计算,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我话音未落,早有学生大声:“老师,我们预习过了,早会了”,其他学生也点点头。于是我出示一题35÷7= 让学生列竖式计算,结果出现了三种情况,我及时板书到黑板上,将学生分成三组分别讨论。对于学生的错误我并没有急于点拨,包办代替,而是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逐步认识自己的错误根源并相机转化,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了:预习不能只看表面,要深入理解。
三、一蓑烟雨任平生,正视教学生成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更加注重学生的思考过程,适时引导学生把思考过程和估算结合起来,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如:学完了除法的竖式计算,在综合练习时出了这样一道题:“幼儿园给小朋友分18块糖果,每人分3块,一共分给几个小朋友?”让学生独立解答,没想到这么简单的一道题结果出现了两种解答方法:
(1)18÷3=6(个)
(2)18+3=21(个)
读到第二道算式的同学们都笑了起来,做错的同学便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小声说:“看到最后问题是求一共分给几个小朋友?以为是求总数,所以做错了。”看来学生没有认真读题,受思维定式的影响看到一共就想到求总数了,读题审题能力的培养平时训练不够。还有生说:“一共才18块糖,不可能分给21个人,分的人数只能比18少,不可能比18多,做题时一定要看清题意,先估计一下范围,不要闹出笑话。”从这个实例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学生做题容易受思维定式的影响,读题审题能力有待加强。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应用估算进行“纠错”,沿着课堂生成走下去,学生能够正视自己的错误,解决自己的错误,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所以估算和计算在教学中要有效融合,才能达到少错、不错。
四、柳暗花明又一村,用好教学生成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许多不同的思维结果,将课堂中出现的“错误”生成进行深度挖掘,进行“将错就错”的训练,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学《倍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时,由于前面有了做题的基础,从例题到习题,一切都是这样的顺理成章。我灵机一动,书上的题都是先画,画出就直接可以看出倍数关系了;我要反其道而行之,“那出一题考考你们,请在第一行画2个苹果,第二行画桃子,桃子的个数是苹果的2倍。”学生动手画,先画完的同学迫不及待地把作品贴在黑板上,其中有两份作品都画了6个苹果。全班集体交流时,同学们纷纷叫到:“错了,错了!应该画4个。”这时,我示意大家安静,“这两位小朋友虽然个数画错了,但是你们瞧他们画的桃子多可爱呀!如果第二行的桃子就是他们画的6个,你能想办法把这一题改一改吗?”全班同学七嘴八舌议论开了。有同学说:“老师,把题目中的2倍改为3倍就行。”还有学生说:“把第一行的苹果加一个变成3个,第二行的6个桃子的个数正好是苹果的2倍。”
面对学生强烈的表现欲望和因一时冲动而造成的错误生成,我用善意的表扬、提问来呵护孩子脆弱的心灵,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使“错误生成”成为课堂的一大亮点,学生的思维随着问题逐步走向深入,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体验到探索知识所带来的乐趣,课堂上师生之间的默契与和谐,使数学课堂增添了一份活力。
沿着课堂生成“走”下去,吃一堑,长一智,师生才能在“错误生成”中成长,逐步达到智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严建红.让“预设”与“生成”激情共舞[J].吉林教育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