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月23日,国家工信部发布的1~5月工业总体运行情况显示,全国各行业工业增加值的增幅都出现了进一步上升。
与此同时,长三角工业生产在5月份亦均有不同程度的回暖。
1~5月,江苏省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292.1亿元,同比增长11.7%,与1~4月相比,增速提高了0.4个百分点。其中,5月当月实现同比增长14%。
“浙江制造”也出现回稳迹象。5月份,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增幅比4月份提高2.8个百分点。浙江省统计局官员表示,这是浙江经济出现好转的一个重要信号。
上海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则显示,5月份上海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比去年同月下降2.1%,降幅相比4月进一步收窄,而环比则有所上升。
工业拉动力各异
6月23日,江苏省统计局5月份统计数据显示,该省38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33个行业产值同比保持增长,21个行业产值增速加快。
而在传统产业平稳回升的同时,新兴行业的快速发展引人注目。
江苏省统计局综合处处长刘兴远说,5月份新医药行业产值同比增长幅度超过30%,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幅度达20%以上;此外。新能源、新材料和装备制造等行业产值均有较快增长。
而曾经陷入“探底恐慌”的“浙江制造”,在5月也有了企稳回升的迹象。
“浙江工业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浙江省统计局的一位官员表示,浙江化工、黑色和有色金属行业增加值同比增幅均在10个百分点以上。此外,当月浙江汽车产量增长达85.3%,其中小轿车和轻型客车产量则分别增长11和7.9倍。
“经过四五两个月政府投资的密集拉动,工业增加值出现了回升,但由于浙江经济对外依存度较高,整体上仍未走出低迷。”浙江省发改委的一位官员认为。
同样高度依赖外部市场的上海市,其六大重点工业行业的工业总产值增速终结了持续半年之久的同比下滑,从今年1月份的-22.7%“转正”为0.9%。而六大重大行业在上海市工业总产值中“三分天下有其二”。
尽管同时呈现回暖,但是长三角两省一市拉动工业增长的主驱动力各有千秋。
江苏是以股份制企业为主拉动的增长;浙江则大量依靠私营经济,尤其是中小私营企业;而在上海工业的恢复性增长中,国资毫无争议地充当了主力。
刘兴远表示,江苏省股份制企业产值的较快增长,拉动了江苏制造业的整体增长。1~5月,股份制工业增加值达15.8%,超出整体工业增加值4.1个百分点。江苏股份制企业的工业产值,占江苏省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40%以上。
“江苏省的经济构成与浙沪不同,混合型经济特征比较突出,内源性和外源性经济都有,外资、国资、民资以股份制形式存在的情况很常见。”刘兴远认为,这使得江苏省对于金融危机有一定的应对能力。
在浙江,私营企业产值占到了规模以上工业的40%,此次亦起到了拉动整体增长的龙头作用。5月份,浙江私营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在各种所有制经济中增长速度最快。
“小型企业的增速最高,中型企业次之,大型企业仍旧是负增长。”浙江省统计局的一位官员说。
而上海则是国资担当起工业回暖的主力。5月份,上海市国有经济完成工业总产值156.32亿元,同比增长9.1%;相较而言,股份制企业和外资企业增长率仅为1.6%和-5%。政府推动长三角产业转型
工业投资上,苏、浙、沪三地1~5月增速分别为25.1%、5.7%和0.1%。其中江苏工业投资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了8.1个百分点,上海则实现了今年首次正增长。
不过,非国有投资仍然低迷。1~5月浙江和上海的非国有投资同比增长分别仅为4.2%、-0.3%,相形之下,两地的国有投资同比增速分别为34.8%、18.2%。就浙江而言,国有与非国有的投资增速之差超过了30个百分点。
浙江省统计局的一位官员坦言,往年该省的非国有投资增速都在10%以上,并一直高于国有投资增速。对于政府部门来说,目前希望政府投资的溢出效应能够快速见效。
“经济复苏的重要特征,是民间投资逐步替代政府投资。”上述官员透露,目前浙江省有关部门正在起草关于促进非国有投资增长的办法,近期即将出台。
浙江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徐剑锋说,目前,长三角地区的工业投资大多集中在设备引进、改造,以及厂房投资方面。“转型、创新型的投资相对较多,规模扩张型的投资相对较少。”
江苏省1~5月份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投资469.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7%,增速同比加快14.5个百分点。7大高新技术产业中,4个行业的投资增速均在20%以上。
“江苏省的投资结构调整的步伐正在加快。”据刘兴远介绍,1~5月,江苏省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35,4%,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制造投资增长43%新医药、新材料投资增长31%。
在新一轮产业转型的推动力量上,政府推手的迹象越来越明显。
6月22日,江苏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赵克志在全省新能源发展和光伏发电推进工作会上提出,江苏必须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加大政府引导和扶持力度,促进产业升级、壮大产业规模和优化产业布局。
浙江和上海亦出台了自己的产业转型思路。
“浙江将通过大中型企业来带动块状经济的产业协作群,从而拉动小企业的配套投入,以此带动产业链进行转型升级。”徐剑锋透露。
与此同时,长三角工业生产在5月份亦均有不同程度的回暖。
1~5月,江苏省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292.1亿元,同比增长11.7%,与1~4月相比,增速提高了0.4个百分点。其中,5月当月实现同比增长14%。
“浙江制造”也出现回稳迹象。5月份,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增幅比4月份提高2.8个百分点。浙江省统计局官员表示,这是浙江经济出现好转的一个重要信号。
上海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则显示,5月份上海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比去年同月下降2.1%,降幅相比4月进一步收窄,而环比则有所上升。
工业拉动力各异
6月23日,江苏省统计局5月份统计数据显示,该省38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33个行业产值同比保持增长,21个行业产值增速加快。
而在传统产业平稳回升的同时,新兴行业的快速发展引人注目。
江苏省统计局综合处处长刘兴远说,5月份新医药行业产值同比增长幅度超过30%,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幅度达20%以上;此外。新能源、新材料和装备制造等行业产值均有较快增长。
而曾经陷入“探底恐慌”的“浙江制造”,在5月也有了企稳回升的迹象。
“浙江工业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浙江省统计局的一位官员表示,浙江化工、黑色和有色金属行业增加值同比增幅均在10个百分点以上。此外,当月浙江汽车产量增长达85.3%,其中小轿车和轻型客车产量则分别增长11和7.9倍。
“经过四五两个月政府投资的密集拉动,工业增加值出现了回升,但由于浙江经济对外依存度较高,整体上仍未走出低迷。”浙江省发改委的一位官员认为。
同样高度依赖外部市场的上海市,其六大重点工业行业的工业总产值增速终结了持续半年之久的同比下滑,从今年1月份的-22.7%“转正”为0.9%。而六大重大行业在上海市工业总产值中“三分天下有其二”。
尽管同时呈现回暖,但是长三角两省一市拉动工业增长的主驱动力各有千秋。
江苏是以股份制企业为主拉动的增长;浙江则大量依靠私营经济,尤其是中小私营企业;而在上海工业的恢复性增长中,国资毫无争议地充当了主力。
刘兴远表示,江苏省股份制企业产值的较快增长,拉动了江苏制造业的整体增长。1~5月,股份制工业增加值达15.8%,超出整体工业增加值4.1个百分点。江苏股份制企业的工业产值,占江苏省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40%以上。
“江苏省的经济构成与浙沪不同,混合型经济特征比较突出,内源性和外源性经济都有,外资、国资、民资以股份制形式存在的情况很常见。”刘兴远认为,这使得江苏省对于金融危机有一定的应对能力。
在浙江,私营企业产值占到了规模以上工业的40%,此次亦起到了拉动整体增长的龙头作用。5月份,浙江私营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在各种所有制经济中增长速度最快。
“小型企业的增速最高,中型企业次之,大型企业仍旧是负增长。”浙江省统计局的一位官员说。
而上海则是国资担当起工业回暖的主力。5月份,上海市国有经济完成工业总产值156.32亿元,同比增长9.1%;相较而言,股份制企业和外资企业增长率仅为1.6%和-5%。政府推动长三角产业转型
工业投资上,苏、浙、沪三地1~5月增速分别为25.1%、5.7%和0.1%。其中江苏工业投资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了8.1个百分点,上海则实现了今年首次正增长。
不过,非国有投资仍然低迷。1~5月浙江和上海的非国有投资同比增长分别仅为4.2%、-0.3%,相形之下,两地的国有投资同比增速分别为34.8%、18.2%。就浙江而言,国有与非国有的投资增速之差超过了30个百分点。
浙江省统计局的一位官员坦言,往年该省的非国有投资增速都在10%以上,并一直高于国有投资增速。对于政府部门来说,目前希望政府投资的溢出效应能够快速见效。
“经济复苏的重要特征,是民间投资逐步替代政府投资。”上述官员透露,目前浙江省有关部门正在起草关于促进非国有投资增长的办法,近期即将出台。
浙江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徐剑锋说,目前,长三角地区的工业投资大多集中在设备引进、改造,以及厂房投资方面。“转型、创新型的投资相对较多,规模扩张型的投资相对较少。”
江苏省1~5月份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投资469.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7%,增速同比加快14.5个百分点。7大高新技术产业中,4个行业的投资增速均在20%以上。
“江苏省的投资结构调整的步伐正在加快。”据刘兴远介绍,1~5月,江苏省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35,4%,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制造投资增长43%新医药、新材料投资增长31%。
在新一轮产业转型的推动力量上,政府推手的迹象越来越明显。
6月22日,江苏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赵克志在全省新能源发展和光伏发电推进工作会上提出,江苏必须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加大政府引导和扶持力度,促进产业升级、壮大产业规模和优化产业布局。
浙江和上海亦出台了自己的产业转型思路。
“浙江将通过大中型企业来带动块状经济的产业协作群,从而拉动小企业的配套投入,以此带动产业链进行转型升级。”徐剑锋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