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号:G40(2016)1-01-01
散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散文本身就是美的艺术品,文字是它的载体。教师通过散文教学来引导学生欣赏、分析作品描写了什么形象和是怎样描写的,创造了什么意境和是怎样创造的;并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引导他们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关键词:散文教学 音韵美 语言美 意境美
新的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要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为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就应利用散文这种文学体裁的优势,让学生清楚什么是美,衡量美的尺度是什么,从而指导学生去体验美、感悟美、创造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一、通过朗诵,感受散文的音韵美
在散文教学中,优美的朗诵能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情感和思维等诸多因素,使文章中的人、物、情、景跃出纸上,形成立体思维,多方面感知材料。正如叶圣陶所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务期尽快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
二、品析词语,感受散文的语言美
散文教学,要善于引导学生品味散文的语言,以求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那些洋溢着诗情画意的优美散文,要让学生体会文中情景交融的意境,开拓其审美联想和想象能力,首先要引导学生品析文中极富艺术表现力的词语,引导学生深悟文中深层意蕴所包含的艺术美、哲理美和情感美。朱自清的《春》这篇散文,作者写草“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写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这些短句浅语都是从口语中来。从达意上说,平易易懂,从修辞说,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后,节奏明快,不平淡,有浓厚的抒情味。作者还善于运用奇妙的比喻,增强语言的情味。如春风拂面,说“像亲的手抚摸着你”,如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等,这些比喻新颖、贴切,不落俗套,富有表现力,蕴籍深厚,句外有意,朴实清新中有隽永的意味。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学习这种语言的表现力。
三、联想和想象,感受散文的意境美
意境,是散文的生命和魅力所在。那么,什么是意境呢?意境,就是作者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与文章中所描绘的具体物象完美地结合起来,达到水乳交融的境地。散文的“意”是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这种感情,必须有所寄托,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或因事明理,这可寄托的景、物就是“境”。教师通过指导学生仔细揣摩作者在用词遣句方面的功力,体味文章的意境美。如《春》在意境表现上就具有鲜明的特色:诗情与画意的结合,和谐地创造情景交融的境界。作者对春天深沉赞美的感情,不是直抒胸臆地“直说”,而是通过含情的画笔,描绘春天的各种风景画来抒写的,赋予各种景物以鲜明的感情色彩。如对花的描写,既绘形绘色地描绘了各种果树的花,又这样描绘盛开的野花:“野花遍地都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作者赏花的的欣喜之情,倾注在字里行间,一切“景语”都是“情语”。由于感情的倾注,这些小野花儿都仿佛变成了富于感情的活灵灵的小动物了,内在的诗情与外在的景物和谐地交融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画面的境界也因此抹上了一层浓郁的抒情色调。
总之,在散文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培养审美想象和审美创新能力,提高语文素质,获得健康的审美能力和素养。
参考文献:
1.陈毛美、郑蓉芳主编:《中学语文教材教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出版。
2.杨辛、甘霖主编:《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月出版。
(作者单位:衡阳市湘南实验中学 421000)
散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散文本身就是美的艺术品,文字是它的载体。教师通过散文教学来引导学生欣赏、分析作品描写了什么形象和是怎样描写的,创造了什么意境和是怎样创造的;并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引导他们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关键词:散文教学 音韵美 语言美 意境美
新的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要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为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就应利用散文这种文学体裁的优势,让学生清楚什么是美,衡量美的尺度是什么,从而指导学生去体验美、感悟美、创造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一、通过朗诵,感受散文的音韵美
在散文教学中,优美的朗诵能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情感和思维等诸多因素,使文章中的人、物、情、景跃出纸上,形成立体思维,多方面感知材料。正如叶圣陶所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务期尽快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
二、品析词语,感受散文的语言美
散文教学,要善于引导学生品味散文的语言,以求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那些洋溢着诗情画意的优美散文,要让学生体会文中情景交融的意境,开拓其审美联想和想象能力,首先要引导学生品析文中极富艺术表现力的词语,引导学生深悟文中深层意蕴所包含的艺术美、哲理美和情感美。朱自清的《春》这篇散文,作者写草“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写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这些短句浅语都是从口语中来。从达意上说,平易易懂,从修辞说,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后,节奏明快,不平淡,有浓厚的抒情味。作者还善于运用奇妙的比喻,增强语言的情味。如春风拂面,说“像亲的手抚摸着你”,如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等,这些比喻新颖、贴切,不落俗套,富有表现力,蕴籍深厚,句外有意,朴实清新中有隽永的意味。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学习这种语言的表现力。
三、联想和想象,感受散文的意境美
意境,是散文的生命和魅力所在。那么,什么是意境呢?意境,就是作者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与文章中所描绘的具体物象完美地结合起来,达到水乳交融的境地。散文的“意”是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这种感情,必须有所寄托,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或因事明理,这可寄托的景、物就是“境”。教师通过指导学生仔细揣摩作者在用词遣句方面的功力,体味文章的意境美。如《春》在意境表现上就具有鲜明的特色:诗情与画意的结合,和谐地创造情景交融的境界。作者对春天深沉赞美的感情,不是直抒胸臆地“直说”,而是通过含情的画笔,描绘春天的各种风景画来抒写的,赋予各种景物以鲜明的感情色彩。如对花的描写,既绘形绘色地描绘了各种果树的花,又这样描绘盛开的野花:“野花遍地都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作者赏花的的欣喜之情,倾注在字里行间,一切“景语”都是“情语”。由于感情的倾注,这些小野花儿都仿佛变成了富于感情的活灵灵的小动物了,内在的诗情与外在的景物和谐地交融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画面的境界也因此抹上了一层浓郁的抒情色调。
总之,在散文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培养审美想象和审美创新能力,提高语文素质,获得健康的审美能力和素养。
参考文献:
1.陈毛美、郑蓉芳主编:《中学语文教材教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出版。
2.杨辛、甘霖主编:《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月出版。
(作者单位:衡阳市湘南实验中学 4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