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的中学英语课堂存在大量讲解和练习语言知识而忽视学生在学习中主体地位的现象。因此我们要优化教学设计、课堂组织形式和评价方式等教学活动,从而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最终达到高效课堂的目标。
关键词:学生主体,教学活动,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424.21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之衡量标准
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提出:教师的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力求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每个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一节课是否以学生为主体,可以从以下标准衡量教师:
教学目标要多元。教学目标不是单纯地指向语言知识的灌输,而是要把语言学习与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启发学生提问和思考结合起来。
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相关。教学内容的选取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学生的生活相关,并对学生的日常行为有教育意义。
教学活动有层次。教学活动的安排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感受到参与学习活动的乐趣和取得学习进步的喜悦。
一节课是否以学生为主体,用以下标准衡量学生方面: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能主动参与,能否取得进步。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否运用了恰当的学习策略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是否有自我评价意识等。
学生接触的知识是否涉及他们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生活,或者有助于丰富学生的个人体验。
二.优化教学细节之做法
1.复习活动
在过去的教学活动中,有许多教师都对复习环节处理过于简单,多数是为了赶进度,直接引入新课,而忽视了适当的复习能帮助学生回忆上节课的重点,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或者以练习代替复习。这些做法经常操作的话,会让学生很紧张或被动,以致于学习兴趣减弱,最终导致学习效果降低。
为了让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复习,我把课前要呈现的内容设置成不同的任务分配给学生或学习小组,这样既可以给学生展示的机会,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又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欣赏、参与、评价过程中完成复习任务。
教学设计实践:
《新目标》八年级上 Unit 10 I a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 在讲Unit 11之前,我设计了一个复习活动。Unit 10 的topic 是Life goals, 用be going to 句型去talk about future intentions. 重点词汇是computer programmer, professional , engineer , pilot , computer science ,dream job , grow up , move to , retire , save , resolution , get good grades , get a part-time job . 这个话题很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学习兴趣比较浓厚,我让A组学生表演一组包含 be going to 及职业活动的情景对话,其他同学在观看对话的同时,通过具体情景的听力活动复习 be going to 的用法;之后A组学生就对话内容对其他学生提问,检测“听众”的学习效果。B组学生将 dream job 的名称,achieve dream 的途径方法总结并呈现在黑板上。C组学生自编一篇小短文,短文要尽可能多地体现出本单元的重点词汇,然后通过朗读比赛向同学呈现他们的短文,从而使全班学生对重点词汇有更深的印象,并对同学的朗读作出评价,从而提高自己。在整个过程中,老师及时作出适当的点评。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设计者、参与者和评价者,主体地位得以体现。
2.词汇学习活动
词汇的积累和运用直接关系到学习英语水平的提高。因此词汇教学尤显重要。为了在词汇学习中实现教学目标多元化,教学内容相关化及教学活动的层次化,我的做法是:
在处理生词之前要求学生通过默读课文标出生词,并根据读音规则及上下文语境猜测生词的读音和意义。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帮助以加深理解。
老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已有生活经验设置情景对话,让学生在真实交流的过程中获得信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表达欲,从中呈现生词的读音、意义和用法。
可让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对生词进行归类,以便于记忆。如以词性归类,或以所属范围归类等。这样会使单词记忆变得更容易。
对某些单词可以通过拓展来加强记忆。
教学设计实践:
《新目标》八年级上Unit 10 Section A3a 是一篇150词左右的短文,介绍“我”的梦想中的职业,全文共有12个生词。我是这样教生词的:
让学生默读课文,标出生词,总体理解文章的意思,同时猜测生词的读音及词义,可同时参考词汇表。
教师与学生就dream job 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并呈现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在对话中引出课文的几个关键词:dream , artist , part-time job , save , art exhibition , hold , rich , travel , all over the world , somewhere , retire. 通过对话,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感知了目标语言。这种话题与学生生活很贴近,也很容易引起共鸣,学生能保持一种兴奋状态。这样的输入能让学生在愉悦的求知状态下获得知识。
让学生朗读课文,培养语感。它能帮助学生掌握发音和音调,进一步熟悉生词。
把单词分成两类:
dream , artist, hold , art exhibition , rich , travel , all over , retire, somewhere achieve , part-time job , save
让学生发挥想象,把两组单词各组成一段话。如:My dream job is to be an artist. I am going to hold many art exhibitions. Then I will be rich. And I can travel all over the world. When I retire, I am going somewhere quiet and beautiful.
小文段整合出来之后,让学生同桌之间进行比拼:看谁读得准;看谁读得快;看谁记得牢。在这种比赛过程中,学生可以轻松地掌握生词的意义,发音和用法。
可对一些生词进行拓展,以加强记忆。如:artist, art, art school, art exhibition.
3 汇报展示活动
汇报展示活动是常见的一种课堂组织形式。为了使该活动发挥真正的作用,从而让学生能运用适当的策略进行交流,我是这样开展的:
变“给全班作展示”为“给小组或同桌作展示”。因为当全班活动转变为小组活动时,会有更多的学生成为“表演者”。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在单个学生做示范时,给“听众”布置任务,让“听众”对他的展示作出评价,提出意见,同时教师对“听众”进行指导。这样,当“听众”有了任务,听课就会更加积极和主动。
教学设计实践:
《新目标》八年级上Unit9 Section B 3a 是一篇介绍李云迪的文章。李云迪是我们生活中的人物,学生对他都有所理解。我是这样做的:六位学生为一组,小组内每两人完成不同的任务。六位同学分别有好、中、差三个层次的同学构成。学习程度较好的同学为A部,负责朗读课文和给全组解释本课文的一些重点词句,通过他们的展示,让全组同学对课文有个了解。学习中等的两位同学为B部,负责就课文内容提问全组同学,这些问题可以参考课文或自己设计,要有难易之分。例如:
When was Li Yundi born?
What does he do?
What could he do when he was a small boy?
What could he do when he was four?
What could he do when he was seven?
What kind of competition did he take part in in 2000?
What do you think of him?
What can we learn from him?
第一到第六个问题属于比较简单的事实细节,只要能读懂文章就可以找到答案,有长有短,每个小组成员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回答其中的问题,并在听的过程中近距离地了解其它问题的答案。像第7、8个问题,需要学生先明确自己的观点,再组织语言进行回答。这个过程的学习,学生不仅锻炼了语言组织能力,还提炼文章的中心思想。而C部的两位同学是学习程度稍差的,他们除参与刚才的活动外,还要负责就本文的一些语言点提问,如短语、句型的汉译英或英译汉。这个活动既能满足学困生的参与欲望,又能使他们因自身角色要求而不得不积极主动地关注课文,从而有所收获。
这样的展示活动,使所有学生都有了不同的任务,他们各司其职,团结协作,取长补短,各有所得,进而顺利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另外,组与组之间还有一个汇报竞赛以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每一组安排一名汇报者从他们的角度向全班展示小组的学习收获,并由其他组进行评价或提问。在这个活动中,由于“听众”有提问和评价的任务,他们就会由“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从而更关注别人的发言,并在听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和判断,学习效率就相应得以提高。
总之,要创建有效的课堂,英语教师应通过趣味性和多样性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有效地使用各种教学策略,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魏书生说过“课堂应该是乐园,教者应该是愉快、乐观、满怀信心。”只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郝惠珍,2001, 现代英语教学法[M]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人民教育出版社,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Go for it! 八年级上册学生用书
[3]贾砚萍,2003 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4]教育部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学生主体,教学活动,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424.21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之衡量标准
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提出:教师的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力求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每个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一节课是否以学生为主体,可以从以下标准衡量教师:
教学目标要多元。教学目标不是单纯地指向语言知识的灌输,而是要把语言学习与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启发学生提问和思考结合起来。
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相关。教学内容的选取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学生的生活相关,并对学生的日常行为有教育意义。
教学活动有层次。教学活动的安排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感受到参与学习活动的乐趣和取得学习进步的喜悦。
一节课是否以学生为主体,用以下标准衡量学生方面: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能主动参与,能否取得进步。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否运用了恰当的学习策略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是否有自我评价意识等。
学生接触的知识是否涉及他们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生活,或者有助于丰富学生的个人体验。
二.优化教学细节之做法
1.复习活动
在过去的教学活动中,有许多教师都对复习环节处理过于简单,多数是为了赶进度,直接引入新课,而忽视了适当的复习能帮助学生回忆上节课的重点,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或者以练习代替复习。这些做法经常操作的话,会让学生很紧张或被动,以致于学习兴趣减弱,最终导致学习效果降低。
为了让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复习,我把课前要呈现的内容设置成不同的任务分配给学生或学习小组,这样既可以给学生展示的机会,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又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欣赏、参与、评价过程中完成复习任务。
教学设计实践:
《新目标》八年级上 Unit 10 I a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 在讲Unit 11之前,我设计了一个复习活动。Unit 10 的topic 是Life goals, 用be going to 句型去talk about future intentions. 重点词汇是computer programmer, professional , engineer , pilot , computer science ,dream job , grow up , move to , retire , save , resolution , get good grades , get a part-time job . 这个话题很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学习兴趣比较浓厚,我让A组学生表演一组包含 be going to 及职业活动的情景对话,其他同学在观看对话的同时,通过具体情景的听力活动复习 be going to 的用法;之后A组学生就对话内容对其他学生提问,检测“听众”的学习效果。B组学生将 dream job 的名称,achieve dream 的途径方法总结并呈现在黑板上。C组学生自编一篇小短文,短文要尽可能多地体现出本单元的重点词汇,然后通过朗读比赛向同学呈现他们的短文,从而使全班学生对重点词汇有更深的印象,并对同学的朗读作出评价,从而提高自己。在整个过程中,老师及时作出适当的点评。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设计者、参与者和评价者,主体地位得以体现。
2.词汇学习活动
词汇的积累和运用直接关系到学习英语水平的提高。因此词汇教学尤显重要。为了在词汇学习中实现教学目标多元化,教学内容相关化及教学活动的层次化,我的做法是:
在处理生词之前要求学生通过默读课文标出生词,并根据读音规则及上下文语境猜测生词的读音和意义。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帮助以加深理解。
老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已有生活经验设置情景对话,让学生在真实交流的过程中获得信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表达欲,从中呈现生词的读音、意义和用法。
可让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对生词进行归类,以便于记忆。如以词性归类,或以所属范围归类等。这样会使单词记忆变得更容易。
对某些单词可以通过拓展来加强记忆。
教学设计实践:
《新目标》八年级上Unit 10 Section A3a 是一篇150词左右的短文,介绍“我”的梦想中的职业,全文共有12个生词。我是这样教生词的:
让学生默读课文,标出生词,总体理解文章的意思,同时猜测生词的读音及词义,可同时参考词汇表。
教师与学生就dream job 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并呈现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在对话中引出课文的几个关键词:dream , artist , part-time job , save , art exhibition , hold , rich , travel , all over the world , somewhere , retire. 通过对话,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感知了目标语言。这种话题与学生生活很贴近,也很容易引起共鸣,学生能保持一种兴奋状态。这样的输入能让学生在愉悦的求知状态下获得知识。
让学生朗读课文,培养语感。它能帮助学生掌握发音和音调,进一步熟悉生词。
把单词分成两类:
dream , artist, hold , art exhibition , rich , travel , all over , retire, somewhere achieve , part-time job , save
让学生发挥想象,把两组单词各组成一段话。如:My dream job is to be an artist. I am going to hold many art exhibitions. Then I will be rich. And I can travel all over the world. When I retire, I am going somewhere quiet and beautiful.
小文段整合出来之后,让学生同桌之间进行比拼:看谁读得准;看谁读得快;看谁记得牢。在这种比赛过程中,学生可以轻松地掌握生词的意义,发音和用法。
可对一些生词进行拓展,以加强记忆。如:artist, art, art school, art exhibition.
3 汇报展示活动
汇报展示活动是常见的一种课堂组织形式。为了使该活动发挥真正的作用,从而让学生能运用适当的策略进行交流,我是这样开展的:
变“给全班作展示”为“给小组或同桌作展示”。因为当全班活动转变为小组活动时,会有更多的学生成为“表演者”。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在单个学生做示范时,给“听众”布置任务,让“听众”对他的展示作出评价,提出意见,同时教师对“听众”进行指导。这样,当“听众”有了任务,听课就会更加积极和主动。
教学设计实践:
《新目标》八年级上Unit9 Section B 3a 是一篇介绍李云迪的文章。李云迪是我们生活中的人物,学生对他都有所理解。我是这样做的:六位学生为一组,小组内每两人完成不同的任务。六位同学分别有好、中、差三个层次的同学构成。学习程度较好的同学为A部,负责朗读课文和给全组解释本课文的一些重点词句,通过他们的展示,让全组同学对课文有个了解。学习中等的两位同学为B部,负责就课文内容提问全组同学,这些问题可以参考课文或自己设计,要有难易之分。例如:
When was Li Yundi born?
What does he do?
What could he do when he was a small boy?
What could he do when he was four?
What could he do when he was seven?
What kind of competition did he take part in in 2000?
What do you think of him?
What can we learn from him?
第一到第六个问题属于比较简单的事实细节,只要能读懂文章就可以找到答案,有长有短,每个小组成员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回答其中的问题,并在听的过程中近距离地了解其它问题的答案。像第7、8个问题,需要学生先明确自己的观点,再组织语言进行回答。这个过程的学习,学生不仅锻炼了语言组织能力,还提炼文章的中心思想。而C部的两位同学是学习程度稍差的,他们除参与刚才的活动外,还要负责就本文的一些语言点提问,如短语、句型的汉译英或英译汉。这个活动既能满足学困生的参与欲望,又能使他们因自身角色要求而不得不积极主动地关注课文,从而有所收获。
这样的展示活动,使所有学生都有了不同的任务,他们各司其职,团结协作,取长补短,各有所得,进而顺利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另外,组与组之间还有一个汇报竞赛以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每一组安排一名汇报者从他们的角度向全班展示小组的学习收获,并由其他组进行评价或提问。在这个活动中,由于“听众”有提问和评价的任务,他们就会由“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从而更关注别人的发言,并在听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和判断,学习效率就相应得以提高。
总之,要创建有效的课堂,英语教师应通过趣味性和多样性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有效地使用各种教学策略,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魏书生说过“课堂应该是乐园,教者应该是愉快、乐观、满怀信心。”只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郝惠珍,2001, 现代英语教学法[M]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人民教育出版社,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Go for it! 八年级上册学生用书
[3]贾砚萍,2003 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4]教育部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