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优秀的企业是调教出来的,不能完全靠高管个人的政治觉悟、人品,首先是“胚子”要好——股权或股东结构要好,其次是要有好的制度设计和规则意识,深圳市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1139)董事长包德元对《董事会》记者强调。
深圳燃气无疑是优秀的,公司近几年来净利润年增速在20%-30%,股东回报丰厚,这离不开公司董事会规范而高效的运作。对于此间董事长的角色定位,包德元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董事长要有自知之明,放下身段,坦诚互动,处理好与股东、董事和总裁的关系。在这样的前提下,董事长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定战略、带团队上,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调教企业,首先胚子要好”
《董事会》: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产权基础。深圳燃气2006年股份制改造至今,形成了深圳市国资委控股51%,香港中华煤气、新希望集团分别参股26.82%和8.33%的格局。为什么会安排这样一种跨所有制、有梯度的股权结构?
包德元:一个优秀的企业和一个优秀的人,都是调教出来的。一个好的企业,首先胚子要好——股权或股东结构要好。深圳燃气的股权结构改造,在公用企业里面,当时是比较合理的:国资占60%,外资香港中华煤气占30%,民企新希望集团占10%;A股上市后,形成目前的持股比例。
什么是国有企业改制?改制是把一部分的所有制性质改变,而不是将一部分国企股权让给包括央企在内的其他国企。很多人仅仅讲股东之间的制约,我认为还要有互补;改制后,国资、外资和民营都有,不同所有制的股东利益诉求不一样,就会产生互补和制约。
深圳燃气的成功改制,为公司董事会的规范运作打下了良好基础。首先,公司董事有15个,除了5位独董,股权董事的比例是6:3:1,与股权结构相匹配。我们的模式是,大股东与两家股东中的任何一家达成一致就能干成事,避免了部分改制企业出现的两家股东互相扯皮、牵制大于协同的现象。其次,公司重大经营决策大股东一家说了不算,如果三分之一以上董事不同意就形成不了决议,在实际运营中,我们跟股东和董事的沟通非常好,也解决了改制后的一股独大随意侵占小股东利益、完全控制公司经营等问题。
股权结构设置要符合企业科学发展的要求,决不能简单的51%:49%。
《董事会》:深圳燃气选择香港中华煤气、新希望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具体是怎么考虑的?
包德元:我们的想法很明确,深圳燃气追求持续稳定经营,最终将公司打造为百年老店,所以要选择行业的标杆企业来合作,双方才有共同的经营理念,如果找一家看似有钱,但经营理念不一样的投资公司或房地产公司,就如同找对象一样,就会门不当户不对,对企业发展不利。改制不仅是吸引企业发展资金,也要引入先进的管理和技术。香港中华煤气是百年老店,在管理和技术上有很多借鉴的地方。至于选择新希望集团,这家公司在民企中经营比较规范,我们也想把民企的激励机制、敢想敢干的理念引进来。
深圳燃气由国有独资改制为中外合资企业的第二年,在公司还没有分红的情况下,股东就决定对公司进行同比例增资3亿元,充分说明了这两家战略投资者对公司的发展前景非常看好,也证明了我们选择这两家合作伙伴是正确的。
和总裁相处讲求“规则+协商”
《董事会》:有了好的股权结构基础,董事会要实现规范运作,还有许多条件需要满足。比如,董事长和总裁的关系处理,这在国企中并不容易。
包德元:深圳燃气的董事长和总裁都是大股东推荐的,如果关系处理不好,董事会的职责和作用很难发挥。在我们公司,首先强调组织上、制度上的保障,注重发挥党委会的作用,注重党委会和董事会的协调。
公司党委会制定了具体明确的议事规则,对董事会审议的重大决策事项,在董事会审议前提交党委会征求意见和统一思想,党委会的决策方式是民主集中制,一人只有一票,董事长、总裁、副总裁都是党委委员,党委会形成的意见个人必须服从,包括董事长、总裁。因此,优秀的企业是调教出来的,不能完全靠董事长、总裁的政治觉悟和人品。深圳燃气从制度上解决了董事长和总裁谁说了算、谁说了不算的难题。
在运营中,如果董事长和总裁在日常管理中再出现问题,除了人品、素质、性格等因素外,董事长要承担主要的责任,因为他没有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董事会》:您的意思是,在董事长、总裁的关系处理中,董事长发挥着主要的作用?
包德元:2004年公司改制后,我对总裁说,属于总裁职责范围之内的,你大胆地去做;如果有些事情比较重要,你又拿捏不太准的,可以事先跟我商量一下。
这么多年,我原则上不列席总裁办公会,只有在研究年度计划等重大事项时,我会去列席。我的考虑是,我去了说还是不说?如果我说了,总裁也说了,有些方面两人不一致,与会人员到底听谁的?既然是总裁办公会,就应该由总裁主导。
不过我们在流程上进行了一项设置:总裁办公会纪要最后发出前,我要看,但不批。从2004年到现在,两任总裁发出的办公会纪要中,我给出明确修改意见的只有3、4次。我认为特别不合适时,会和总裁商量,请总裁调整。这就保障了董事长和总裁在执行中不会出现重大的分歧。
每个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都是不一样的,你不能老认为自己做法最好,这就涉及个人的理念、修养。很多时候,别人的决定并没有大毛病,不会造成什么后果,那就不要轻易干涉。在这个问题上,董事长一定要摆好位置,不是说你不满意的地方都要改,这样的话总裁就没办法干活了。不过,我会采取跟总裁提醒一下的办法,供他参考。
《董事会》:有的国企董事长较为强势,这时候,总裁往往担任“常务副总”的角色。您能这么做,很不简单。
包德元:你要理解,这个企业不是你的,你是股东推荐、董事选出来的。
很多时候,包括该董事长自己拿主意的事情,比如人事问题,我也多跟总裁、副总裁们商量、通气。如果反映非常强烈,我会慎重考虑,不会坚持。我和公司副总们也讲过多次,多跟下面的人商量,多听意见,因为最后的主意还是你拿,但下级觉得很受尊重,增进了彼此的信任,往往对最终的正确决策有很大的帮助。 所以,董事长和总裁的权责,要进行适当的分工,但也不要区分得过分清楚,应该有一个缓冲带,否则很容易扯皮;更不能一意孤行,要主动沟通、增强互信,把对事情不同的看法说清说透,大家都会有自己的价值判断。
“放下身段,你只是召集人”
《董事会》:您刚才谈了和总裁相处的法则,那么董事长和董事会的关系,您怎么看?很多国企即便进行了规范董事会建设,心理上仍认为企业需要一个“一把手”,这个人就是董事长。
包德元:按照外界的理解,董事长多少可以代表董事会;而在老百姓眼里,董事长是一家公司的一把手,这是约定俗成的概念。
董事长在董事会运作中确实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董事会运作得好不好、效率高不高,董事长的责任非常大。但必须明确的一点是,在运作的过程中,董事长一定不要把自己当作一把手,不是说我通知你这个事就要这么干了,而要当召集人,主动跟股东和董事沟通。
这不是空话。深圳燃气不存在内部人控制问题。公司15个董事中,在公司工作的只有3个,占五分之一,内部人无法控制。即便算上大股东推荐的其他3个董事,总共才有6人,也无法控制董事会。公司还有5个独董,绝大多数独董候选人提出来的时候我是不认识的。
我认为一个优秀的企业是调教出来的,没有多少人有那么高的思想觉悟。董事长要有自知之明,公司不是你自己的,目前的治理架构不能你一个人说了算。在工作中你要放下身段,争取大家的支持,要有良好的互动沟通,认真处理好与股东、董事和总裁的关系。
《董事会》:您与董事怎么沟通?
包德元:我们公司的董事会会议每次议题不少,但是开会时间不长,为什么?不是不认真,而是因为事前有充分的沟通,所以董事会的会议效率非常高。
有些议题如果一时半会达不成共识,可以放一放;基本上达成共识的,才上董事会审议。会议审议的材料递交给董事后,董事有什么不清楚的,可以直接向公司职能部门、高管和董事长问询,解释直到董事满意为止。当然,董事长对需要上会审议的问题要心里有数,而不能简单地依靠高管、职能部门跟董事们解释,否则会让董事们觉得董事长像甩手掌柜。在重大问题上,由于事前的充分沟通,这些年来没有发生重大分歧。
在董事会会议上,董事长还要善于把控和引导,把控董事会会议的氛围、方向。如果大家在会上一味争吵,或者仓促上会,仅一个人说了算,董事会就没法运作。所以说董事长协调作用非常重要。
这么多年来,深圳燃气董事会的运作是规范和高效的。当然,说一千道一万,根本的一点是企业要经营得好、发展得好,不然再怎么沟通也没用。从2004年到2011年,公司的净利润增长380%,净资产增长310%;这几年的净利润增速都在20%-30%。股东也获得了良好的回报,2009-2011年公司实际现金分红占比分别达到了45.67%、49.96%、42.35%。
“搭架构、带班子、定战略”
《董事会》:您一直强调一个优秀的企业是调教出来的,董事长在其中承担着什么样的责任?
包德元:我的理念就是一方面要把事情做好,二是要把班子带好。首先,企业是个大家庭,家庭经营得好,大家才好,希望大家把心思、精力放在工作上。其次,有的企业做得很大,但企业文化不行。我曾在给员工推荐书的信中写下这样一句话,“员工是企业的主人,一个优秀的员工,必定要历经服从—执行—超越雇佣关系的过程;员工必须建立‘我们就是整个团队’的认同感和荣誉感,把工作任务当作自己的事情,忠诚负责,满怀热情,全力以赴”。
作为董事长,我首先是把架构搭建好。比如2002年我们一心一意发展主业,搞主辅分离,现在主营业务突出,燃气收入占比超过95%。第二是把班子带好,国企的班子特别重要,不能搞内斗,我自己首先要以身作则。有了这两个前提,能够放的我尽量都放。因为董事长有干不完的事,如2004年改制、2006年股份制改造、2007年筹备上市、2009年股票上市、2011年再融资。董事长要把更多精力放在定战略、带团队上,不要被具体的事务性东西缠住,这不利于发挥班子的积极性。
《董事会》:您对管理团队成员似乎很开明。
包德元:不能说开不开明,大家在一起共事一定要相互信任,相信团队的成员,同时要尽力为企业为团队做有利的事,而不是以自己是否有利来判断。
比如公司的股权激励我积极支持,国企搞股权激励很不容易,特别是我们这样的一个行业。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2012年总算得以落实。我们的行权条件定得相当高,剔除非经常损益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每年要增长25%以上,四年翻一番。
对我个人来说,股权激励如果2011年做,我还有机会行权,但那年公司定向增发股票,把股权激励搁置了;所以这次的股权激励由于我快退休了,不可能行权,但只要对公司有利,对团队有利,我还是积极去做,董事长在这个问题上要有相对高的认识,把企业的发展放在第一位。
《董事会》:谈到薪酬激励乃至国企改革,目前国企内部和社会上有着不同的看法。您怎么看?
包德元:目前国有的管理体制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这几年公司净利润每年增长20%-30%,但员工的收入不能和企业效益同步增长,这个愧对员工。我跟国资委说,对发展好的企业,员工的工资也要合理的增长。
关于企业用人自主权问题,今后国资部门应该实施分类管理,对于公司治理良好、规范运作的上市公司,经营班子交给董事会来决定。当然,国资委也比较支持,公司有两位副总就是内部通过竞聘产生的。国资委完全可以把经营决策权全部交给企业董事会,通过推荐的董事行使经营决策权。
现在大家都很关心国企改革下一步怎么改?我的看法是,让更多的国企成为公众上市公司,让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来管,这比一个部门来管要好得多。
深圳燃气无疑是优秀的,公司近几年来净利润年增速在20%-30%,股东回报丰厚,这离不开公司董事会规范而高效的运作。对于此间董事长的角色定位,包德元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董事长要有自知之明,放下身段,坦诚互动,处理好与股东、董事和总裁的关系。在这样的前提下,董事长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定战略、带团队上,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调教企业,首先胚子要好”
《董事会》: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产权基础。深圳燃气2006年股份制改造至今,形成了深圳市国资委控股51%,香港中华煤气、新希望集团分别参股26.82%和8.33%的格局。为什么会安排这样一种跨所有制、有梯度的股权结构?
包德元:一个优秀的企业和一个优秀的人,都是调教出来的。一个好的企业,首先胚子要好——股权或股东结构要好。深圳燃气的股权结构改造,在公用企业里面,当时是比较合理的:国资占60%,外资香港中华煤气占30%,民企新希望集团占10%;A股上市后,形成目前的持股比例。
什么是国有企业改制?改制是把一部分的所有制性质改变,而不是将一部分国企股权让给包括央企在内的其他国企。很多人仅仅讲股东之间的制约,我认为还要有互补;改制后,国资、外资和民营都有,不同所有制的股东利益诉求不一样,就会产生互补和制约。
深圳燃气的成功改制,为公司董事会的规范运作打下了良好基础。首先,公司董事有15个,除了5位独董,股权董事的比例是6:3:1,与股权结构相匹配。我们的模式是,大股东与两家股东中的任何一家达成一致就能干成事,避免了部分改制企业出现的两家股东互相扯皮、牵制大于协同的现象。其次,公司重大经营决策大股东一家说了不算,如果三分之一以上董事不同意就形成不了决议,在实际运营中,我们跟股东和董事的沟通非常好,也解决了改制后的一股独大随意侵占小股东利益、完全控制公司经营等问题。
股权结构设置要符合企业科学发展的要求,决不能简单的51%:49%。
《董事会》:深圳燃气选择香港中华煤气、新希望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具体是怎么考虑的?
包德元:我们的想法很明确,深圳燃气追求持续稳定经营,最终将公司打造为百年老店,所以要选择行业的标杆企业来合作,双方才有共同的经营理念,如果找一家看似有钱,但经营理念不一样的投资公司或房地产公司,就如同找对象一样,就会门不当户不对,对企业发展不利。改制不仅是吸引企业发展资金,也要引入先进的管理和技术。香港中华煤气是百年老店,在管理和技术上有很多借鉴的地方。至于选择新希望集团,这家公司在民企中经营比较规范,我们也想把民企的激励机制、敢想敢干的理念引进来。
深圳燃气由国有独资改制为中外合资企业的第二年,在公司还没有分红的情况下,股东就决定对公司进行同比例增资3亿元,充分说明了这两家战略投资者对公司的发展前景非常看好,也证明了我们选择这两家合作伙伴是正确的。
和总裁相处讲求“规则+协商”
《董事会》:有了好的股权结构基础,董事会要实现规范运作,还有许多条件需要满足。比如,董事长和总裁的关系处理,这在国企中并不容易。
包德元:深圳燃气的董事长和总裁都是大股东推荐的,如果关系处理不好,董事会的职责和作用很难发挥。在我们公司,首先强调组织上、制度上的保障,注重发挥党委会的作用,注重党委会和董事会的协调。
公司党委会制定了具体明确的议事规则,对董事会审议的重大决策事项,在董事会审议前提交党委会征求意见和统一思想,党委会的决策方式是民主集中制,一人只有一票,董事长、总裁、副总裁都是党委委员,党委会形成的意见个人必须服从,包括董事长、总裁。因此,优秀的企业是调教出来的,不能完全靠董事长、总裁的政治觉悟和人品。深圳燃气从制度上解决了董事长和总裁谁说了算、谁说了不算的难题。
在运营中,如果董事长和总裁在日常管理中再出现问题,除了人品、素质、性格等因素外,董事长要承担主要的责任,因为他没有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董事会》:您的意思是,在董事长、总裁的关系处理中,董事长发挥着主要的作用?
包德元:2004年公司改制后,我对总裁说,属于总裁职责范围之内的,你大胆地去做;如果有些事情比较重要,你又拿捏不太准的,可以事先跟我商量一下。
这么多年,我原则上不列席总裁办公会,只有在研究年度计划等重大事项时,我会去列席。我的考虑是,我去了说还是不说?如果我说了,总裁也说了,有些方面两人不一致,与会人员到底听谁的?既然是总裁办公会,就应该由总裁主导。
不过我们在流程上进行了一项设置:总裁办公会纪要最后发出前,我要看,但不批。从2004年到现在,两任总裁发出的办公会纪要中,我给出明确修改意见的只有3、4次。我认为特别不合适时,会和总裁商量,请总裁调整。这就保障了董事长和总裁在执行中不会出现重大的分歧。
每个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都是不一样的,你不能老认为自己做法最好,这就涉及个人的理念、修养。很多时候,别人的决定并没有大毛病,不会造成什么后果,那就不要轻易干涉。在这个问题上,董事长一定要摆好位置,不是说你不满意的地方都要改,这样的话总裁就没办法干活了。不过,我会采取跟总裁提醒一下的办法,供他参考。
《董事会》:有的国企董事长较为强势,这时候,总裁往往担任“常务副总”的角色。您能这么做,很不简单。
包德元:你要理解,这个企业不是你的,你是股东推荐、董事选出来的。
很多时候,包括该董事长自己拿主意的事情,比如人事问题,我也多跟总裁、副总裁们商量、通气。如果反映非常强烈,我会慎重考虑,不会坚持。我和公司副总们也讲过多次,多跟下面的人商量,多听意见,因为最后的主意还是你拿,但下级觉得很受尊重,增进了彼此的信任,往往对最终的正确决策有很大的帮助。 所以,董事长和总裁的权责,要进行适当的分工,但也不要区分得过分清楚,应该有一个缓冲带,否则很容易扯皮;更不能一意孤行,要主动沟通、增强互信,把对事情不同的看法说清说透,大家都会有自己的价值判断。
“放下身段,你只是召集人”
《董事会》:您刚才谈了和总裁相处的法则,那么董事长和董事会的关系,您怎么看?很多国企即便进行了规范董事会建设,心理上仍认为企业需要一个“一把手”,这个人就是董事长。
包德元:按照外界的理解,董事长多少可以代表董事会;而在老百姓眼里,董事长是一家公司的一把手,这是约定俗成的概念。
董事长在董事会运作中确实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董事会运作得好不好、效率高不高,董事长的责任非常大。但必须明确的一点是,在运作的过程中,董事长一定不要把自己当作一把手,不是说我通知你这个事就要这么干了,而要当召集人,主动跟股东和董事沟通。
这不是空话。深圳燃气不存在内部人控制问题。公司15个董事中,在公司工作的只有3个,占五分之一,内部人无法控制。即便算上大股东推荐的其他3个董事,总共才有6人,也无法控制董事会。公司还有5个独董,绝大多数独董候选人提出来的时候我是不认识的。
我认为一个优秀的企业是调教出来的,没有多少人有那么高的思想觉悟。董事长要有自知之明,公司不是你自己的,目前的治理架构不能你一个人说了算。在工作中你要放下身段,争取大家的支持,要有良好的互动沟通,认真处理好与股东、董事和总裁的关系。
《董事会》:您与董事怎么沟通?
包德元:我们公司的董事会会议每次议题不少,但是开会时间不长,为什么?不是不认真,而是因为事前有充分的沟通,所以董事会的会议效率非常高。
有些议题如果一时半会达不成共识,可以放一放;基本上达成共识的,才上董事会审议。会议审议的材料递交给董事后,董事有什么不清楚的,可以直接向公司职能部门、高管和董事长问询,解释直到董事满意为止。当然,董事长对需要上会审议的问题要心里有数,而不能简单地依靠高管、职能部门跟董事们解释,否则会让董事们觉得董事长像甩手掌柜。在重大问题上,由于事前的充分沟通,这些年来没有发生重大分歧。
在董事会会议上,董事长还要善于把控和引导,把控董事会会议的氛围、方向。如果大家在会上一味争吵,或者仓促上会,仅一个人说了算,董事会就没法运作。所以说董事长协调作用非常重要。
这么多年来,深圳燃气董事会的运作是规范和高效的。当然,说一千道一万,根本的一点是企业要经营得好、发展得好,不然再怎么沟通也没用。从2004年到2011年,公司的净利润增长380%,净资产增长310%;这几年的净利润增速都在20%-30%。股东也获得了良好的回报,2009-2011年公司实际现金分红占比分别达到了45.67%、49.96%、42.35%。
“搭架构、带班子、定战略”
《董事会》:您一直强调一个优秀的企业是调教出来的,董事长在其中承担着什么样的责任?
包德元:我的理念就是一方面要把事情做好,二是要把班子带好。首先,企业是个大家庭,家庭经营得好,大家才好,希望大家把心思、精力放在工作上。其次,有的企业做得很大,但企业文化不行。我曾在给员工推荐书的信中写下这样一句话,“员工是企业的主人,一个优秀的员工,必定要历经服从—执行—超越雇佣关系的过程;员工必须建立‘我们就是整个团队’的认同感和荣誉感,把工作任务当作自己的事情,忠诚负责,满怀热情,全力以赴”。
作为董事长,我首先是把架构搭建好。比如2002年我们一心一意发展主业,搞主辅分离,现在主营业务突出,燃气收入占比超过95%。第二是把班子带好,国企的班子特别重要,不能搞内斗,我自己首先要以身作则。有了这两个前提,能够放的我尽量都放。因为董事长有干不完的事,如2004年改制、2006年股份制改造、2007年筹备上市、2009年股票上市、2011年再融资。董事长要把更多精力放在定战略、带团队上,不要被具体的事务性东西缠住,这不利于发挥班子的积极性。
《董事会》:您对管理团队成员似乎很开明。
包德元:不能说开不开明,大家在一起共事一定要相互信任,相信团队的成员,同时要尽力为企业为团队做有利的事,而不是以自己是否有利来判断。
比如公司的股权激励我积极支持,国企搞股权激励很不容易,特别是我们这样的一个行业。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2012年总算得以落实。我们的行权条件定得相当高,剔除非经常损益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每年要增长25%以上,四年翻一番。
对我个人来说,股权激励如果2011年做,我还有机会行权,但那年公司定向增发股票,把股权激励搁置了;所以这次的股权激励由于我快退休了,不可能行权,但只要对公司有利,对团队有利,我还是积极去做,董事长在这个问题上要有相对高的认识,把企业的发展放在第一位。
《董事会》:谈到薪酬激励乃至国企改革,目前国企内部和社会上有着不同的看法。您怎么看?
包德元:目前国有的管理体制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这几年公司净利润每年增长20%-30%,但员工的收入不能和企业效益同步增长,这个愧对员工。我跟国资委说,对发展好的企业,员工的工资也要合理的增长。
关于企业用人自主权问题,今后国资部门应该实施分类管理,对于公司治理良好、规范运作的上市公司,经营班子交给董事会来决定。当然,国资委也比较支持,公司有两位副总就是内部通过竞聘产生的。国资委完全可以把经营决策权全部交给企业董事会,通过推荐的董事行使经营决策权。
现在大家都很关心国企改革下一步怎么改?我的看法是,让更多的国企成为公众上市公司,让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来管,这比一个部门来管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