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银行是一种更为民主、更为普惠,而非少数专业精英控制的金融服务模式,因此更容易得到社会大众的拥戴。
我们是银行?我们是互联网公司?我们是互联网银行!这是深圳前海微众银行2014年12月28日上线的官方网站标语,带有浓厚的互联网气息。
1月4日,背靠社交网络巨头腾讯公司的“深圳前海微众银行”发放了首笔小额贷款,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见证之下完成了互联网民营银行“首秀”。
除了微众银行之外,包括阿里微商银行在内的5家民营银行,也在“批筹准备”之中,虽然各家正式方案和形态尚未展露,但没有网点和柜台,不需要面签,甚至不用抵押,这些迥异于传统银行机构的新“标配”条件,似乎正成为互联网银行努力尝试的模板之一。
新闻一出,瞬间让尚未正式对外营业的互联网银行“火”了起来。互联网银行这一概念也开始在中国崭露头角。
姗姗来迟的互联网银行
1995年10月,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ecurity First Network Bank)成立于美国亚特兰大,这是世界最早的互联网银行。而中国首家互联网银行才刚刚到来,可谓姗姗来迟。
不设立物理柜台和网点,非现场开户,借助互联网、移动通信及大数据等方式在线实现为客户提供存款、贷款、支付、结算等银行服务,这就是互联网银行。国际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近期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逾七成中国消费者会考虑开办互联网银行账户。
随着深圳前海微众银行开门营业,互联网银行正式走入人们的生活。作为国内第一家真正意义的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未来的贷款流程将完全实现互联网化。许多受访者表示“对微众银行还是很期待的”。
微众银行首先试水的是一款线上信贷产品“信用付”,即让客户在一些消费中,支持“先消费,后付款”,14天内免利息,类似于“京东白条”的业务形式,是类似的信用消费贷款还有蚂蚁金服前不久推出的“花呗”。
与传统银行相比,互联网银行无营业网点、无营业柜台,依托互联网平台和技术为客户提供服务。借助大数据技术,像阿里巴巴或者腾讯这样的互联网公司,提供互联网银行服务比传统银行具有优势。
互联网银行具有普惠基因
互联网银行的一大亮点是,无需财产担保,而是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和大数据信用评级发放贷款。互联网银行不仅是解决现有金融业存在的“嫌贫爱富”现象,还为小微企业增加融资渠道、降低资金成本。
麦肯锡全球董事徐源宏这样定义互联网银行:“互联网金融是普惠金融,不管是个人客户还是企业客户都是在金字塔相对底层,不富裕但数量庞大,你要提供的银行金融服务,肯定要和传统银行不一样。”
如何体现与传统银行的不一样呢?
互联网银行的发展壮大最大的受益者当然是广大的客户,而在重多的客户中,中低端客户将被提到前所未有的位置。
因为传统金融更多地关注部分优质大客户、VIP贵宾客户等核心客户,众多的普通客户长期处于金融服务边缘。而互联网银行更多地重视中低端客户的挖掘,有针对性地增加或推出低成本、低门槛的普惠金融产品,满足长期被忽视的群体的金融服务需求。
在业务模式上,微众银行定位于“个存小贷”,服务个人消费者和小微企业客户。互联网金融“小而美”恰恰匹配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
互联网银行是一种更为民主、更为普惠,而非少数专业精英控制的金融服务模式,因此更容易得到社会大众的拥戴。
倒逼银行改革
就如同比尔·盖茨预言的那样“传统银行不能对电子化作出改变,将成为21世纪灭绝的恐龙。”
互联网金融具有小额、快捷、便利、交易成本低、信息较为公开透明、普惠等特征。因此,互联网金融出现不仅向传统金融提出了明显的挑战,也给现代金融市场注入无限活力与生机。
麦肯锡发布了《2014年中国个人金融服务调研报告》。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的零售银行业正在快速发展。自2009年起,中国零售银行业收入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有望于2020年突破2.6万亿元大关。届时中国将成为亚洲最大的零售银行市场。
在这一波零售银行发展的浪潮中,四大行的优势正在丧失。数据显示,把四大行看做自己首要选择的受访者占比为73%。这一比例在2007年时达79%,2011年时达78%。而把股份行看做主要存款银行的受访者比例,从2007年的6%、2011年的10%上升至如今的16%。
通过这些数据不难看出,如果传统银行业再不改革将会“坐以待毙”。
作为银行业新星的互联网银行通过更加便捷的方式来实现对贷款人的评定。比如,微众银行通过摄像头对准脸部“刷脸”认证,软件系统识别出身份,与公安部身份数据进行匹配后,通过社交媒体等大数据分析,软件将对贷款人的信用进行评定,从而计算出贷款金额。这将大大的缩短贷款时间、也使贷款手续不再繁琐。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微众银行借助大数据和“刷脸”放贷,无需网点和柜台,这是对传统银行的“有益探索和补充”。
温彬认为,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到来和客户行为方式的变化,靠网点支撑业务发展的传统银行模式运营成本快速上升,银行必须拥抱互联网金融。不管是传统银行还是互联网银行改变的是渠道和效率,金融本质不会改变,所以最终还是取决于产品和服务的创新能否满足市场的需要。
其实,无论在行业管理还是市场运营上,网络银行都将以独特的管理和经营模式走在前面,这将打破传统银行的优越地位,使银行业原有的工作和业务环节面向市场,促使其向内部挖掘,逐步走向市场化经营。
体现在利益和配置社会资源上,就是通过改革压缩非市场化利润空间,以更多、更优惠、更便捷的方式向社会提供金融服务,真正起到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目标。
冲击传统银行?
1月5日,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站以《中国首家互联网银行开业》为题对微众银行进行了报道,该文说,微众银行开业“反映出中国政府希望新型的民营银行能够扩大亟须贷款的小规模借款者的融资渠道”。
李克强总理也用了“微众银行一小步,金融改革一大步”肯定了互联网银行。
互联网银行在中国一诞生便得到了如此多的肯定之声。互联行创始人林立人这样预测未来的银行业“未来没有银行,如果有,那它一定是互联网银行。”
我们不禁要问,互联网银行是否会是传统银行的终结者呢?
诚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不可避免,但传统银行并非与互联网金融相对立,传统银行也同样可以在互联网金融方面占据优势。
其实,传统银行一直也在利用互联网手段提高运营效率,四大行一直在逐渐降低对网点的依赖。据工行统计,其69%的业务已通过网上办理。由此可见,把互联网当成经营手段是所有银行都在做的事。
互联网能够在虚拟的空间拉近距离,却不能缩短现实间的距离,能够提供海量的数据,却不能解决人和人之间的信任问题,
而传统银行拥有广泛的客户资源,有较受公众认可的信赖感,还有相当完善的物理和电子渠道。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互联网银行与传统银行可以优势互补、相辅相成。
从本质上看,互联网银行,只是传统金融服务的新模式,而非取代者。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对传统银行业是促进、补充,对整个金融业来说也是增量。
不管怎样,互联网银行的种子已经播下,承载着光荣与梦想的互联网银行成长之路值得期待。
我们是银行?我们是互联网公司?我们是互联网银行!这是深圳前海微众银行2014年12月28日上线的官方网站标语,带有浓厚的互联网气息。
1月4日,背靠社交网络巨头腾讯公司的“深圳前海微众银行”发放了首笔小额贷款,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见证之下完成了互联网民营银行“首秀”。
除了微众银行之外,包括阿里微商银行在内的5家民营银行,也在“批筹准备”之中,虽然各家正式方案和形态尚未展露,但没有网点和柜台,不需要面签,甚至不用抵押,这些迥异于传统银行机构的新“标配”条件,似乎正成为互联网银行努力尝试的模板之一。
新闻一出,瞬间让尚未正式对外营业的互联网银行“火”了起来。互联网银行这一概念也开始在中国崭露头角。
姗姗来迟的互联网银行
1995年10月,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ecurity First Network Bank)成立于美国亚特兰大,这是世界最早的互联网银行。而中国首家互联网银行才刚刚到来,可谓姗姗来迟。
不设立物理柜台和网点,非现场开户,借助互联网、移动通信及大数据等方式在线实现为客户提供存款、贷款、支付、结算等银行服务,这就是互联网银行。国际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近期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逾七成中国消费者会考虑开办互联网银行账户。
随着深圳前海微众银行开门营业,互联网银行正式走入人们的生活。作为国内第一家真正意义的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未来的贷款流程将完全实现互联网化。许多受访者表示“对微众银行还是很期待的”。
微众银行首先试水的是一款线上信贷产品“信用付”,即让客户在一些消费中,支持“先消费,后付款”,14天内免利息,类似于“京东白条”的业务形式,是类似的信用消费贷款还有蚂蚁金服前不久推出的“花呗”。
与传统银行相比,互联网银行无营业网点、无营业柜台,依托互联网平台和技术为客户提供服务。借助大数据技术,像阿里巴巴或者腾讯这样的互联网公司,提供互联网银行服务比传统银行具有优势。
互联网银行具有普惠基因
互联网银行的一大亮点是,无需财产担保,而是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和大数据信用评级发放贷款。互联网银行不仅是解决现有金融业存在的“嫌贫爱富”现象,还为小微企业增加融资渠道、降低资金成本。
麦肯锡全球董事徐源宏这样定义互联网银行:“互联网金融是普惠金融,不管是个人客户还是企业客户都是在金字塔相对底层,不富裕但数量庞大,你要提供的银行金融服务,肯定要和传统银行不一样。”
如何体现与传统银行的不一样呢?
互联网银行的发展壮大最大的受益者当然是广大的客户,而在重多的客户中,中低端客户将被提到前所未有的位置。
因为传统金融更多地关注部分优质大客户、VIP贵宾客户等核心客户,众多的普通客户长期处于金融服务边缘。而互联网银行更多地重视中低端客户的挖掘,有针对性地增加或推出低成本、低门槛的普惠金融产品,满足长期被忽视的群体的金融服务需求。
在业务模式上,微众银行定位于“个存小贷”,服务个人消费者和小微企业客户。互联网金融“小而美”恰恰匹配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
互联网银行是一种更为民主、更为普惠,而非少数专业精英控制的金融服务模式,因此更容易得到社会大众的拥戴。
倒逼银行改革
就如同比尔·盖茨预言的那样“传统银行不能对电子化作出改变,将成为21世纪灭绝的恐龙。”
互联网金融具有小额、快捷、便利、交易成本低、信息较为公开透明、普惠等特征。因此,互联网金融出现不仅向传统金融提出了明显的挑战,也给现代金融市场注入无限活力与生机。
麦肯锡发布了《2014年中国个人金融服务调研报告》。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的零售银行业正在快速发展。自2009年起,中国零售银行业收入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有望于2020年突破2.6万亿元大关。届时中国将成为亚洲最大的零售银行市场。
在这一波零售银行发展的浪潮中,四大行的优势正在丧失。数据显示,把四大行看做自己首要选择的受访者占比为73%。这一比例在2007年时达79%,2011年时达78%。而把股份行看做主要存款银行的受访者比例,从2007年的6%、2011年的10%上升至如今的16%。
通过这些数据不难看出,如果传统银行业再不改革将会“坐以待毙”。
作为银行业新星的互联网银行通过更加便捷的方式来实现对贷款人的评定。比如,微众银行通过摄像头对准脸部“刷脸”认证,软件系统识别出身份,与公安部身份数据进行匹配后,通过社交媒体等大数据分析,软件将对贷款人的信用进行评定,从而计算出贷款金额。这将大大的缩短贷款时间、也使贷款手续不再繁琐。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微众银行借助大数据和“刷脸”放贷,无需网点和柜台,这是对传统银行的“有益探索和补充”。
温彬认为,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到来和客户行为方式的变化,靠网点支撑业务发展的传统银行模式运营成本快速上升,银行必须拥抱互联网金融。不管是传统银行还是互联网银行改变的是渠道和效率,金融本质不会改变,所以最终还是取决于产品和服务的创新能否满足市场的需要。
其实,无论在行业管理还是市场运营上,网络银行都将以独特的管理和经营模式走在前面,这将打破传统银行的优越地位,使银行业原有的工作和业务环节面向市场,促使其向内部挖掘,逐步走向市场化经营。
体现在利益和配置社会资源上,就是通过改革压缩非市场化利润空间,以更多、更优惠、更便捷的方式向社会提供金融服务,真正起到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目标。
冲击传统银行?
1月5日,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站以《中国首家互联网银行开业》为题对微众银行进行了报道,该文说,微众银行开业“反映出中国政府希望新型的民营银行能够扩大亟须贷款的小规模借款者的融资渠道”。
李克强总理也用了“微众银行一小步,金融改革一大步”肯定了互联网银行。
互联网银行在中国一诞生便得到了如此多的肯定之声。互联行创始人林立人这样预测未来的银行业“未来没有银行,如果有,那它一定是互联网银行。”
我们不禁要问,互联网银行是否会是传统银行的终结者呢?
诚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不可避免,但传统银行并非与互联网金融相对立,传统银行也同样可以在互联网金融方面占据优势。
其实,传统银行一直也在利用互联网手段提高运营效率,四大行一直在逐渐降低对网点的依赖。据工行统计,其69%的业务已通过网上办理。由此可见,把互联网当成经营手段是所有银行都在做的事。
互联网能够在虚拟的空间拉近距离,却不能缩短现实间的距离,能够提供海量的数据,却不能解决人和人之间的信任问题,
而传统银行拥有广泛的客户资源,有较受公众认可的信赖感,还有相当完善的物理和电子渠道。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互联网银行与传统银行可以优势互补、相辅相成。
从本质上看,互联网银行,只是传统金融服务的新模式,而非取代者。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对传统银行业是促进、补充,对整个金融业来说也是增量。
不管怎样,互联网银行的种子已经播下,承载着光荣与梦想的互联网银行成长之路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