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分析肾肿瘤超声造影诊断应用效果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的肾肿瘤病患80例,分析超声造影方式诊断效果,通过比对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其准确性分析。结果:检查准确率,常规超声为75%,三维超声造影为91.25%。结论:超声造影在肾脏肿瘤的血供、声像等特点上具有清晰的展示效果,对于临床肾脏肿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三维超声造影 肾脏肿瘤 二维超声 诊断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10-0305-01
二维超声造影可以有效地展现肾脏肿瘤的灌注消退和增强的过程,以及快速的抓取到肾脏肿瘤的血供情况。而三维超声造影技术在二维超声基础上可以将肾脏内部的血管交错结构进行清除的展现,将肿瘤和血管之间的内在状况得到更为清晰的表现,观察到肿瘤动脉期增强的具体方式【1】。从而超声造影技术在临床肿瘤诊断上其价值值得关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的肾肿瘤病患80例,术前均通过超声和造影得到疾病的初步检查,其中男性为45例,女性为35例;年龄范围为26-72岁,平均年龄为(51.3±14.9)岁;通过病理诊断证实,其中有肾囊肿为11例,肾透明细胞癌为33例,肾嫌色细胞癌为10例,肾乳头状细胞癌为14例,错构瘤为12例。
1.2 方法
病患取仰卧位、俯卧位和侧卧位,通过常规超声进行冠状切、纵切、横切的多角度观察扫描,对肿瘤的边界、大小、内部回声、血供情况进行了解观察,做好病灶位置确定,而后再通过二维超声造影和三维超声造影分别对其进行检查。通过超声将肾脏站位和附近正常组织进行切面后,运用0.9%的5ml氯化钠注射液将造影剂进行溶解,混合均匀,然后采用超声增强模式,将1.5ml的造影劑通过静脉注射方式注入到肘部,而后再进行0.9%的5ml氯化钠注射液注入,需要的情况下可以进行重复药物注入,造影的过程全部需要3min观察。以造影剂出入肿块的快慢时间,相比与肾皮质的情况分类为慢进慢出、快进快出、慢进快出、快进慢出等。同时可以将造影后病灶部分高于瘤旁肾皮质的增强情况为高强化,等同于的情况为等强化,低于的情况为低强化。
1.3 统计学分析
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spss17.0统计学软件做分析,计数资料运用卡方来检验,同时以p<0.05作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常规超声与三维超声造影在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上,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超声造影在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的鉴别准确情况上与病理诊断的结果最为相符合。
3 讨论
肾脏肿瘤与其他肿瘤情况一样,在早期并没有典型的症状,不容易被察觉,如果一旦出现了血尿、腰痛、腹部重物等就已经达到了中晚期的阶段,对治疗非常不利。而早期的确诊是临床及时治疗的基础,常规检查有CT、超声和MRI等方式。常规超声的实际应用性较弱,无法诊断出肾错构瘤和小肾癌,但是超声造影却可以补充其弊端。超声造影剂可以通过其产生的二次谐波信号来让低流速血流信号和微小肿瘤的血流冠状情况得到清晰的显示,同时避免了呼吸对检查造成的影响;可以显示出肾脏血流分布独有特点以及恶性肿瘤的血管生长情况,这些都是其有效地临床诊断依据。通过本研究发现,三维超声造影技术在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率上均高于常规超声,让诊断的价值得到显著的提升。
本研究中,发现恶性的肾脏肿瘤的造影具有高强化和快进快出的特点,其原因是在于肿瘤分化的情况较低,病灶区域内的血管成分多而间质成分较少,此外还有动-静脉瘘的因素存在。由于肿瘤实质生长发育较快速,而实质内的血管却难以满足其生长的需求,从而就出现液化的坏死区域,当增强情况下就表现为不匀称的充盈状态。在肾囊肿的分给内和周边可以显现造影剂的进入,但是一般表现为低强化状态,少数为等强化,在液性暗区例没有发现进入造影剂。错构瘤的组织间质成分多,血管少,管壁厚、宫腔狭窄,同时有扭曲的走形从而让增强效果表现为低强出、慢进慢出。错构瘤出现出血坏死、囊性病变、少脂肪型的时候,普通超声诊断容易发生误诊,无法与肾细胞癌进行有效地区别。
对比普通超声检测,超声造影可以在分辨率上得到进一步提升,常规超声无法对直径在200um的血管进行有效的检测,而超声造影剂的平均直径在2.5um,因此可以较为清晰的显现出微细血管,从而表现肿瘤血液灌在的具体情况,提升病灶的血流情况的敏感性和精准度。但是超声造影一定程度上也是有局限的,在实时超声造影检测上只能表现获取局部和邻近的病变时相显示,但是如果属于特殊性病变或者多样性的病变,或者造影剂快速的浓度变化,通过一次造影无法全面的进行有效观察。因此对于特殊性的病变在定性诊断上要积极运用活检来确诊。
总体而言,三维超声造影技术可以更为直观、清晰、准确的展示肾脏肿瘤的周围血管三维立体空间情况以及血流灌注的模式,清晰的展现了病灶的三维空间组织病变情况,对疾病的确诊提供了更有效的依据。
参考文献
【1】谢晓红,马苏亚,徐萍,等.实时动态三维超声造影技术在肝肾肿瘤诊断中的应用[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4(12):808-809
【2】陈寒冰.超声造影在肾癌诊断中的应用评价[D].苏州大学,2013
【3】韩文英.超声造影与增强CT在肾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4
通讯作者:王薇(1973~)女,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心血管及腹部脏器超声造影工作。
【关键词】 三维超声造影 肾脏肿瘤 二维超声 诊断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10-0305-01
二维超声造影可以有效地展现肾脏肿瘤的灌注消退和增强的过程,以及快速的抓取到肾脏肿瘤的血供情况。而三维超声造影技术在二维超声基础上可以将肾脏内部的血管交错结构进行清除的展现,将肿瘤和血管之间的内在状况得到更为清晰的表现,观察到肿瘤动脉期增强的具体方式【1】。从而超声造影技术在临床肿瘤诊断上其价值值得关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的肾肿瘤病患80例,术前均通过超声和造影得到疾病的初步检查,其中男性为45例,女性为35例;年龄范围为26-72岁,平均年龄为(51.3±14.9)岁;通过病理诊断证实,其中有肾囊肿为11例,肾透明细胞癌为33例,肾嫌色细胞癌为10例,肾乳头状细胞癌为14例,错构瘤为12例。
1.2 方法
病患取仰卧位、俯卧位和侧卧位,通过常规超声进行冠状切、纵切、横切的多角度观察扫描,对肿瘤的边界、大小、内部回声、血供情况进行了解观察,做好病灶位置确定,而后再通过二维超声造影和三维超声造影分别对其进行检查。通过超声将肾脏站位和附近正常组织进行切面后,运用0.9%的5ml氯化钠注射液将造影剂进行溶解,混合均匀,然后采用超声增强模式,将1.5ml的造影劑通过静脉注射方式注入到肘部,而后再进行0.9%的5ml氯化钠注射液注入,需要的情况下可以进行重复药物注入,造影的过程全部需要3min观察。以造影剂出入肿块的快慢时间,相比与肾皮质的情况分类为慢进慢出、快进快出、慢进快出、快进慢出等。同时可以将造影后病灶部分高于瘤旁肾皮质的增强情况为高强化,等同于的情况为等强化,低于的情况为低强化。
1.3 统计学分析
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spss17.0统计学软件做分析,计数资料运用卡方来检验,同时以p<0.05作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常规超声与三维超声造影在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上,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超声造影在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的鉴别准确情况上与病理诊断的结果最为相符合。
3 讨论
肾脏肿瘤与其他肿瘤情况一样,在早期并没有典型的症状,不容易被察觉,如果一旦出现了血尿、腰痛、腹部重物等就已经达到了中晚期的阶段,对治疗非常不利。而早期的确诊是临床及时治疗的基础,常规检查有CT、超声和MRI等方式。常规超声的实际应用性较弱,无法诊断出肾错构瘤和小肾癌,但是超声造影却可以补充其弊端。超声造影剂可以通过其产生的二次谐波信号来让低流速血流信号和微小肿瘤的血流冠状情况得到清晰的显示,同时避免了呼吸对检查造成的影响;可以显示出肾脏血流分布独有特点以及恶性肿瘤的血管生长情况,这些都是其有效地临床诊断依据。通过本研究发现,三维超声造影技术在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率上均高于常规超声,让诊断的价值得到显著的提升。
本研究中,发现恶性的肾脏肿瘤的造影具有高强化和快进快出的特点,其原因是在于肿瘤分化的情况较低,病灶区域内的血管成分多而间质成分较少,此外还有动-静脉瘘的因素存在。由于肿瘤实质生长发育较快速,而实质内的血管却难以满足其生长的需求,从而就出现液化的坏死区域,当增强情况下就表现为不匀称的充盈状态。在肾囊肿的分给内和周边可以显现造影剂的进入,但是一般表现为低强化状态,少数为等强化,在液性暗区例没有发现进入造影剂。错构瘤的组织间质成分多,血管少,管壁厚、宫腔狭窄,同时有扭曲的走形从而让增强效果表现为低强出、慢进慢出。错构瘤出现出血坏死、囊性病变、少脂肪型的时候,普通超声诊断容易发生误诊,无法与肾细胞癌进行有效地区别。
对比普通超声检测,超声造影可以在分辨率上得到进一步提升,常规超声无法对直径在200um的血管进行有效的检测,而超声造影剂的平均直径在2.5um,因此可以较为清晰的显现出微细血管,从而表现肿瘤血液灌在的具体情况,提升病灶的血流情况的敏感性和精准度。但是超声造影一定程度上也是有局限的,在实时超声造影检测上只能表现获取局部和邻近的病变时相显示,但是如果属于特殊性病变或者多样性的病变,或者造影剂快速的浓度变化,通过一次造影无法全面的进行有效观察。因此对于特殊性的病变在定性诊断上要积极运用活检来确诊。
总体而言,三维超声造影技术可以更为直观、清晰、准确的展示肾脏肿瘤的周围血管三维立体空间情况以及血流灌注的模式,清晰的展现了病灶的三维空间组织病变情况,对疾病的确诊提供了更有效的依据。
参考文献
【1】谢晓红,马苏亚,徐萍,等.实时动态三维超声造影技术在肝肾肿瘤诊断中的应用[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4(12):808-809
【2】陈寒冰.超声造影在肾癌诊断中的应用评价[D].苏州大学,2013
【3】韩文英.超声造影与增强CT在肾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4
通讯作者:王薇(1973~)女,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心血管及腹部脏器超声造影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