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梁智明,香港室内设计师,被青岛的美丽自然风光吸引而来,乐而忘返,从此在此扎根落户。宋文京,书画家,本在北京崭露头角,之后却选择了青岛作为艺术创作地。李若愚,北大毕业后立志周游四方、博闻强识,而第一站就选在了青岛。
青岛,以闻名全国的优越城市环境,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的优秀人才,打工、经商、生活,落户扎根,在大多数人的印象当中,青岛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宜居城市”。
不过,真实的数据可能令人感到意外。根据空气污染监测数据,今年以来青岛的PM2.5数值超标一倍左右,其中,空气污染比较严重的区域在黄岛区和李沧区。急速增加的汽车数量、持续扩大的企业生产规模、日夜施工的市政工程建设工地等,都在给青岛的PM2.5数值“添砖加瓦”。为了治理大气污染,提高青岛的空气洁净度,青岛市环保部门承担着大量的工作。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同呼吸,共奋斗”。之所以强调“呼吸”,是因为近两年来PM2.5俨然成为国人最为关心的污染物。
PM2.5,能够长时间停留在大气中的细颗粒物,严重影响能见度,造成大范围的灰霾天气,在被吸进人体之后几乎无法排出。
这种污染物是在一夜之间突然闯进公众视野的。2012年,美国大使馆开始发布PM2.5数据引起广泛争议,我国开始极为重视PM2.5,各个地方政府建立了专门的PM2.5监测站,国家大气污染治理也整体转向,视PM2.5为大敌。
二氧化硫攻坚战
多年以来,徘徊在青岛上空的最大敌人是二氧化硫。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青岛经济发展迅猛,工业规模雄厚,其中不乏庞大重工业,因此也与其它城市一样,青岛上空二氧化硫横行,空气污染状况急速恶化,在1998年,青岛甚至名列全国十大空气污染城市之一。
此后五年,青岛痛定思痛,加大力气治理二氧化硫,期间整顿了上千家企业,制定了一系列政府规章,终在2000年左右首次实现空气污染指数达标。此后,在保持严厉的环保执法力度下,青岛空气质量稳步回升,“十一五”期间的一个排行榜中,青岛空气质量状况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六位。
大气污染治理,最困难之处在于:随着城市规模扩大,治污难度逐层攀升,必须不断加大控制力度才能抵消污染增量。
“企业数量要增加,生产过程需要加工原材料,自然就会排放污染物;城市人口增加,要修建大量的居民楼,这就有扬尘污染;还要为新增居民供水供电供热,每年青岛要增加几十万平方米的集中供热,供热主要依靠烧煤,又有污染物排放。”青岛市环保局污染防治处处长王珉接受本刊记者采访说。
“青岛的经济总量五年到七年翻一倍,如果我们在达标以后只保持现状的话,五年到七年以后空气污染物浓度就又翻了一倍,要保持良好的空气质量,是一个艰苦的逆水行舟的过程。”
2000年,青岛GDP为1150亿元;2012年,青岛GDP为7302亿元。七倍的经济总量增长,如果没有经济结构和能源的调整和管理措施的强化,将带来七倍的空气污染物绝对值增长,亦就是说,要使青岛空气质量维持在2000年的水平,环保部门就要在防治力度、管控严度上付出数倍的努力。
从2006年到2010年,青岛淘汰掉将近300台小型锅炉,并对180台大、中型锅炉强制安装了脱硫设施,通过这种措施使全市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削减27%。在青岛经济总量实现数倍增长的前提下,依旧能实现污染物的减排,实属不易。
PM2.5成大敌
近些年,青岛大气污染结构正在悄然发生重大变化。
“机动车爆发性的增长,全市机动车大量增长,很多人都去买车,青岛机动车增长速度每年至少20万辆以上,这直接导致大气污染的特点发生了变化。以前,青岛市大气污染叫‘煤烟型污染’,主因是燃煤,后来出现了‘混合型污染’,也就是燃煤和施工扬尘混合。到了2010年前后,随着机动车增加,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有机废气的排放量明显增加了,氮氧化物与二氧化硫在有机废气的帮助下,通过光化学反应形成PM2.5。从市民的直观印象上看,就是灰霾天数增多了。”王珉说。
根据老国标(未将PM2.5纳入评价指标的旧国家标准),青岛近年来的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0%以上,令人满意,然而一转换到新国标(将PM2.5纳入评价指标的新国家标准),青岛空气优良率骤降20个百分点。
其中原因,在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经过汽车尾气的“洗礼”,摇身一变成为了PM2.5。若仅监测二氧化硫含量,数据自然是大大降低,一旦改为检测PM2.5含量,就会反映出青岛的空气污染状况依然严峻。
目前,青岛的PM2.5超标水平大约在一倍左右,较为严重的区域有黄岛北部和李沧北部。
据王珉的分析,黄岛北部由于是工业园区聚集地,同时受到港口物流运输影响(大量重型货车排放尾气和道路扬尘)造成空气污染;李沧北部则是作为老工业基地以及各种新开工程(如汽车北站、重庆路改造)形成燃煤污染和扬尘污染。冬季时的市南西部,由于庞大的供热设施运转,导致二氧化硫污染。
春节期间大量烟花燃放也造成青岛PM2.5短时横行。孙萌,青岛环境监测中心工作人员,她指着屏幕上的数据曲线分析道:“从我们监测到的数据来看,2月9日除夕,青岛市区的PM2.5浓度从晚六点开始逐渐上升,到晚上零点达到峰值,浓度在250微克左右,空气质量为重度污染,这与过年放鞭炮驱赶“年兽”的习俗相一致。初一凌晨,烟花爆竹燃放量虽然逐渐减少,但是受当天风力不大等因素影响,PM2.5扩散较为缓慢。”
孙萌说,春节期间,青岛市区接连遭遇大雾等不利天气条件影响,致使环境空气中的PM2.5浓度居高不下,污染天数有所增加。
要GDP。也要蓝天白云
大气污染状况严峻,治理迫在眉睫。污染源头多样化——汽车尾气、道路扬尘、施工扬尘、工业燃煤、供热燃煤、加油站油气挥发、餐饮业油烟、鞭炮烟花燃放…… 对单一源头的防控已无法解决目前问题,青岛市决定多头切断。
今年1月以来,青岛新一轮的PM2.5战役打响,由环保局联同多个相关部门共同实施了“空气质量提升行动”。
“建委检查了200余次建筑工地,对20家工地勒令停工;还对市政和轨道交通工程进行了56次检查,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达24份之多;环保局完成了8台锅炉烟气旁路的拆除、4台锅炉的脱硫改造、14台锅炉的除尘改造,同时淘汰了2500多辆黄标车,完成19座加油站的油气污染治理工作。”王珉说。
排污整改工作由于涉及到企业利益,也受到不少阻力。企业购买脱硫、脱硝、除尘设备要耗费大量资金,此后维持设备运转也同样需要投入成本,如今经济不景气,利润下滑,添置环保设施无疑使企业负担沉重。但是,严峻的空气污染状况不容许企业钻漏洞。
王珉呼吁全青岛市民要改变认识,不能置身事外。“每个人除了是空气污染的受害者也是空气污染的制造者。”
他说:“要收入增加,要经济发展,就会有工业的扩大,必然带来污染排放;市民要改善住房,建造房子的过程也就必然有扬尘;大家生活要舒适,要求有煤气、供热,要买车,这些商品的生产和消费过程都会排放污染物。”王珉认为公众的心态必须改变。“没有什么好东西是不需要付出代价的。例如企业治理污染要付出成本,转嫁到产品价格上,就导致消费者要购买比以前更贵的商品,这就是一种代价。要享有良好的环境,就必须支付环境成本,否则会付出健康的代价,没有人能置身事外。只有大家都从自身做起,为保护环境付出一份努力,蓝天白云才能与我们常在。”
结语
青岛的经济在快速发展。根据已有的城市规划,以黄岛区为主体的西海岸将崛起为一座新城,经济总量甚至与东岸相当。同时,李沧、崂山、城阳在进行城市拓展,由此所带来的环境压力可想而知,要保证青岛的“红瓦绿树,碧海蓝天”,任重道远。
不过,也有利好消息,自2008年开始启动、至今仍在持续的老城区工业搬迁,所形成的产业升级改造、节能减排效应将大大减轻青岛的环保压力。
工业要发展,城市要扩张,生活要更便利;但是同时市民也要更加清新的空气、更加安全的水质。为了满足这种矛盾两难的需要,青岛市环保部门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着繁重的工作。相信在未来,GDP会有,蓝天白云也会有。
青岛,以闻名全国的优越城市环境,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的优秀人才,打工、经商、生活,落户扎根,在大多数人的印象当中,青岛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宜居城市”。
不过,真实的数据可能令人感到意外。根据空气污染监测数据,今年以来青岛的PM2.5数值超标一倍左右,其中,空气污染比较严重的区域在黄岛区和李沧区。急速增加的汽车数量、持续扩大的企业生产规模、日夜施工的市政工程建设工地等,都在给青岛的PM2.5数值“添砖加瓦”。为了治理大气污染,提高青岛的空气洁净度,青岛市环保部门承担着大量的工作。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同呼吸,共奋斗”。之所以强调“呼吸”,是因为近两年来PM2.5俨然成为国人最为关心的污染物。
PM2.5,能够长时间停留在大气中的细颗粒物,严重影响能见度,造成大范围的灰霾天气,在被吸进人体之后几乎无法排出。
这种污染物是在一夜之间突然闯进公众视野的。2012年,美国大使馆开始发布PM2.5数据引起广泛争议,我国开始极为重视PM2.5,各个地方政府建立了专门的PM2.5监测站,国家大气污染治理也整体转向,视PM2.5为大敌。
二氧化硫攻坚战
多年以来,徘徊在青岛上空的最大敌人是二氧化硫。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青岛经济发展迅猛,工业规模雄厚,其中不乏庞大重工业,因此也与其它城市一样,青岛上空二氧化硫横行,空气污染状况急速恶化,在1998年,青岛甚至名列全国十大空气污染城市之一。
此后五年,青岛痛定思痛,加大力气治理二氧化硫,期间整顿了上千家企业,制定了一系列政府规章,终在2000年左右首次实现空气污染指数达标。此后,在保持严厉的环保执法力度下,青岛空气质量稳步回升,“十一五”期间的一个排行榜中,青岛空气质量状况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六位。
大气污染治理,最困难之处在于:随着城市规模扩大,治污难度逐层攀升,必须不断加大控制力度才能抵消污染增量。
“企业数量要增加,生产过程需要加工原材料,自然就会排放污染物;城市人口增加,要修建大量的居民楼,这就有扬尘污染;还要为新增居民供水供电供热,每年青岛要增加几十万平方米的集中供热,供热主要依靠烧煤,又有污染物排放。”青岛市环保局污染防治处处长王珉接受本刊记者采访说。
“青岛的经济总量五年到七年翻一倍,如果我们在达标以后只保持现状的话,五年到七年以后空气污染物浓度就又翻了一倍,要保持良好的空气质量,是一个艰苦的逆水行舟的过程。”
2000年,青岛GDP为1150亿元;2012年,青岛GDP为7302亿元。七倍的经济总量增长,如果没有经济结构和能源的调整和管理措施的强化,将带来七倍的空气污染物绝对值增长,亦就是说,要使青岛空气质量维持在2000年的水平,环保部门就要在防治力度、管控严度上付出数倍的努力。
从2006年到2010年,青岛淘汰掉将近300台小型锅炉,并对180台大、中型锅炉强制安装了脱硫设施,通过这种措施使全市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削减27%。在青岛经济总量实现数倍增长的前提下,依旧能实现污染物的减排,实属不易。
PM2.5成大敌
近些年,青岛大气污染结构正在悄然发生重大变化。
“机动车爆发性的增长,全市机动车大量增长,很多人都去买车,青岛机动车增长速度每年至少20万辆以上,这直接导致大气污染的特点发生了变化。以前,青岛市大气污染叫‘煤烟型污染’,主因是燃煤,后来出现了‘混合型污染’,也就是燃煤和施工扬尘混合。到了2010年前后,随着机动车增加,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有机废气的排放量明显增加了,氮氧化物与二氧化硫在有机废气的帮助下,通过光化学反应形成PM2.5。从市民的直观印象上看,就是灰霾天数增多了。”王珉说。
根据老国标(未将PM2.5纳入评价指标的旧国家标准),青岛近年来的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0%以上,令人满意,然而一转换到新国标(将PM2.5纳入评价指标的新国家标准),青岛空气优良率骤降20个百分点。
其中原因,在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经过汽车尾气的“洗礼”,摇身一变成为了PM2.5。若仅监测二氧化硫含量,数据自然是大大降低,一旦改为检测PM2.5含量,就会反映出青岛的空气污染状况依然严峻。
目前,青岛的PM2.5超标水平大约在一倍左右,较为严重的区域有黄岛北部和李沧北部。
据王珉的分析,黄岛北部由于是工业园区聚集地,同时受到港口物流运输影响(大量重型货车排放尾气和道路扬尘)造成空气污染;李沧北部则是作为老工业基地以及各种新开工程(如汽车北站、重庆路改造)形成燃煤污染和扬尘污染。冬季时的市南西部,由于庞大的供热设施运转,导致二氧化硫污染。
春节期间大量烟花燃放也造成青岛PM2.5短时横行。孙萌,青岛环境监测中心工作人员,她指着屏幕上的数据曲线分析道:“从我们监测到的数据来看,2月9日除夕,青岛市区的PM2.5浓度从晚六点开始逐渐上升,到晚上零点达到峰值,浓度在250微克左右,空气质量为重度污染,这与过年放鞭炮驱赶“年兽”的习俗相一致。初一凌晨,烟花爆竹燃放量虽然逐渐减少,但是受当天风力不大等因素影响,PM2.5扩散较为缓慢。”
孙萌说,春节期间,青岛市区接连遭遇大雾等不利天气条件影响,致使环境空气中的PM2.5浓度居高不下,污染天数有所增加。
要GDP。也要蓝天白云
大气污染状况严峻,治理迫在眉睫。污染源头多样化——汽车尾气、道路扬尘、施工扬尘、工业燃煤、供热燃煤、加油站油气挥发、餐饮业油烟、鞭炮烟花燃放…… 对单一源头的防控已无法解决目前问题,青岛市决定多头切断。
今年1月以来,青岛新一轮的PM2.5战役打响,由环保局联同多个相关部门共同实施了“空气质量提升行动”。
“建委检查了200余次建筑工地,对20家工地勒令停工;还对市政和轨道交通工程进行了56次检查,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达24份之多;环保局完成了8台锅炉烟气旁路的拆除、4台锅炉的脱硫改造、14台锅炉的除尘改造,同时淘汰了2500多辆黄标车,完成19座加油站的油气污染治理工作。”王珉说。
排污整改工作由于涉及到企业利益,也受到不少阻力。企业购买脱硫、脱硝、除尘设备要耗费大量资金,此后维持设备运转也同样需要投入成本,如今经济不景气,利润下滑,添置环保设施无疑使企业负担沉重。但是,严峻的空气污染状况不容许企业钻漏洞。
王珉呼吁全青岛市民要改变认识,不能置身事外。“每个人除了是空气污染的受害者也是空气污染的制造者。”
他说:“要收入增加,要经济发展,就会有工业的扩大,必然带来污染排放;市民要改善住房,建造房子的过程也就必然有扬尘;大家生活要舒适,要求有煤气、供热,要买车,这些商品的生产和消费过程都会排放污染物。”王珉认为公众的心态必须改变。“没有什么好东西是不需要付出代价的。例如企业治理污染要付出成本,转嫁到产品价格上,就导致消费者要购买比以前更贵的商品,这就是一种代价。要享有良好的环境,就必须支付环境成本,否则会付出健康的代价,没有人能置身事外。只有大家都从自身做起,为保护环境付出一份努力,蓝天白云才能与我们常在。”
结语
青岛的经济在快速发展。根据已有的城市规划,以黄岛区为主体的西海岸将崛起为一座新城,经济总量甚至与东岸相当。同时,李沧、崂山、城阳在进行城市拓展,由此所带来的环境压力可想而知,要保证青岛的“红瓦绿树,碧海蓝天”,任重道远。
不过,也有利好消息,自2008年开始启动、至今仍在持续的老城区工业搬迁,所形成的产业升级改造、节能减排效应将大大减轻青岛的环保压力。
工业要发展,城市要扩张,生活要更便利;但是同时市民也要更加清新的空气、更加安全的水质。为了满足这种矛盾两难的需要,青岛市环保部门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着繁重的工作。相信在未来,GDP会有,蓝天白云也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