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刑事诉讼受害人权益保护的想法

来源 :当代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ield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要保障受害人切实参与诉讼程序,受害人可以表达对案件处理方面独立的意见并由司法机关论证是否采纳。要完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规定,有条件地“刑期换赔偿”,设立新的刑种,尝试建立国家补偿制度。
  关键词:受害人;权益;保护
  
  一
  
  现在保护刑事受害人权益仍显薄弱和乏力,最突出的不足是整个刑事诉讼过程中受害人难以切实地参与到诉讼程序中,独立表达对案件的主张。本来,作为一对矛盾,在最初的个人复仇历史时期,受害人与嫌疑人、被告人是整个诉讼过程最充分表达自己意志者,随着法律文明时代的到来,犯罪由国家来追究,受害人的作用和地位随之弱化,弱化得受害人要报复仇人的最原始的声音也被现在我们所设计的诉讼环节和诉讼结构湮没了。所以要保护受害人权益,首先要规定受害人在诉讼过程的地位和权利,让其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愿。
  现在执行的刑诉法当然也规定了受害人的权利,这些权利概括起来,集中体现在请求立案和对公安机关不立案向检察机关提出申诉的权利、对检察机关决定的不起诉申诉或者径行向法院起诉的权利、出席法庭陈述的权利、要求抗诉的权利等等。但不管有多大的权利,受害人在行使这些权利时都从属于公安司法机关,自身表达当事人意志的声音都极其微弱,并且由于长期以来的重实体轻程序的思想和做法,往往使受害人游离于诉讼程序之外而几乎变成一个旁观者。
  没有程序的切实参与,就不会有实体的真正权利。要保护受害人合法权益,在目前的诉讼框架下,公安司法机关首先要切实尊重被害人诉讼权利,不能随意限制或者剥夺其对程序的参与。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进一步通过立法,更明确地确立受害人的地位和作用,确立受害人意见是处理案件重要依据的思想。首先,受害人有权利参与整个诉讼过程,特别是在审查起诉和审判阶段。在各个阶段,都可以表达对案件的感知和认识,表达对案件处理方面自己独立的意见。我们在这里说的受害人意见,既可以是要求从重处理的意见,也可以是原谅犯罪人,要求从轻处理的意见。在侦查和起诉阶段,还可以是要求撤案和要求不诉的意见。总之,以其程序上的参与,表达其对案件的意志并以此影响案件的实体处理。受害人意见作用的程度应因案件的不同而不同,对如有重大社会影响、危害社会结果甚烈者,公安司法机关当然不能听凭其意见,对如交通肇事、过失致人重伤、死亡,轻微的故意伤害、强奸未遂、数额较小的盗窃之类性质案件,则应充分考虑受害人从轻意见,或者说只要受害人提出的意见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公安司法机关就应当采纳,对如自诉的刑事案件,我们认为人民法院查清事实,分清是非的基础,要求从轻的可以完全凭据受害人意见判处。其次,检察机关拟决定不起诉的案件,应该听取被害人意见,在不起诉决定书中应该表述被害人意见一项并予以阐述论证是否采纳。第三,审判机关要明确地告知受害人开庭时间,参加庭审的权利,可以立法规定受害人享有类似于被告人最后陈述那样的程序权利,可以在这一个程序中阐明对案件性质、对通过庭审获取的证据情况、对被告人的量刑,自己的看法和请求。判决书中应表述受害人意见一项并予以论证是否采纳。
  
  二
  
  被害人提取附带民事诉讼是其保护自身权益的重要途径,但现在刑诉法对这个问题上的规定存在缺陷。一是人民法院没有将告知被害人有权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作为自己必须履行的义务。高法规定:“人民法院受理刑事案件后,可以告知因犯罪行为遭受物质损失的被害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已死亡的被害人的近亲属、无行为能力或者限制行为能力的受害人的法定代理人,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可以看出,法院的这种告知行为,不是一种必须尽到的义务,仅仅是“可以”。由于未能告知,可能会使被害人失去一次要求赔偿的机会。虽然被害人可以在以后另行提起民事诉讼,但可能受到需交纳诉讼费用、诉讼时效、被告人人身自由受限制等因素影响而难以理想。因此,有必要将此“可以”改为“应当”。
  另一个缺陷是未将精神损害赔偿列入赔偿范围。在众多的强奸、故意伤害、拐卖妇女儿童等等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案件中,大多数受害人都有精神损害赔偿的诉求,法律无视这样一种为大众所赞同的价值取向而将其拒之赔偿之外,明显是一种需要更改的观念。
  目前,最重要最迫切的是要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重刑事轻民事,重打击轻保护的观念,树立刑事民事并重,打击与保护并重的观念,甚至要建立一套刑事和与刑事相关的民事应该一搅子解决的法律理念。如果仅仅对犯罪者施以刑罚,并不能完整地体现出法律的正义与公平,也难以完成刑事诉讼法所确立的惩罚犯罪,保护人民的根本任务。
  
  三
  
  与附带民事诉讼相联系,也与前面所说的受害人发表对案件处理意见相联系的一个问题,是刑事法庭拿什么来判决赔偿。司法实践中,大量的附带民事诉讼总是以法官劝说受害人让步、放弃权利告终,理由就一个:被告人将身陷牢狱,没有财产可供执行。这也的确是一个事实。为此,笔者提出下面办法:
  (一)在受害人提出或者同意的前提下,由被告人或者其相关社会关系人提供财产,用以作为赔偿资金,法庭对被告人课以比不交纳财产要轻的刑罚,并在判决书上明确表述。这种做法,可以解决相当数量的被告人摆出“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心理,迫使其积极提供其财产,可以调动被告人的社会关系弥补犯罪创伤的积极性。从以往的实践看,相当数量的赔偿金是由其社会关系人提供的,因此这个做法有着现实基础。这种办法,对犯罪人的社会关系不是株连,因为法律并没有对其作出刑法的评价,社会关系人是在自愿的前提下提供财产,并以此获得自身的满足。这种办法也不能简单地说是“用钱买刑期”,因为提供财产以供愈合受害人因遭犯罪的创伤后,法庭对被告人仍须根据犯罪事实和刑法规定对被告人施以刑罚。这种办法,实质是在打击犯罪和保护受害人的现实需要之间找到一处既合法又合情的平衡点,是打击和保护之间选择恰当的价值。
  (二)在一定范围内给被告人以自己选择刑种的自由。英国在开拓新大陆时期,法庭往往给犯罪者一个选择,或者交纳一定数量的罚金,或者判处流放美洲大陆。据此借鉴,我们可以考虑根据案情可能,给那些初犯、偶犯、未成年人犯、过失犯、从犯以及其他主观恶意不强的被告人以选择,其内容主要是在全额赔偿了受害人损害以后,可以由被告人选择法律规定了的刑种,比如拘役、管制,甚至缓刑,并且法庭将申明,如若不能对受害人赔偿,表明其犯罪后果将长期存在,故将依法对其判处较重的其他刑罚。
  (三)增设刑种,可考虑劳役或相类似的新的刑种。现在的刑种,基本上是以剥夺生命或自由为基本内容,刑种的单一使解决现实中的多样的价值取向存有障碍。增设劳役之类,以其收入赔偿受害人不失为一种办法。除劳役外,还可考虑诸如限制消费、放弃权利之类,与丰富刑种相联系,有一个判例值得注意,某人民法院判处犯失火罪者植树若干,令人耳目一新,其社会效果甚佳。
  (四)尝试建立刑事侵害国家补偿制度,为受害人提供公共援助。这是因为国家有责任保护公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一旦公民遭受犯罪侵害,国家有不可推卸之责任和义务给予公民补偿。在目前财政体制下,可考虑将刑事审判所判罚金,在某一层级集中,设立补偿基金。
其他文献
摘 要:检警关系是近年来法学理论界研讨的一个热点话题,也是对建立符合现代法治精神的我国司法体制进行制度设计不可回避的重要内容。目前世界各国主要有检警分立和检警结合两种模式。通过对两种检警关系模式及我国检警关系模式的分析,提出改革和完善我国检警关系的目标模式,探寻一条现实可行的合理路径。  关键词:检警关系; 检警关系模式;检警一体化    在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司法制度中,检察官与警察均是承担刑事
期刊
摘 要:对减、假、保活动进行法律监督是检察机关监所检察部门肩负的一项重要职责,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往往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检察监督的效力受到一定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检察机关对减、假、保活动监督的不足,从加强法律体制改革,建立检察跟踪监督制度,提出充分发挥职能监督作用的设想。  关键词:减刑;假释及保外就医;检察监督;不足;完善    减刑、假释及保外就医制度是我国贯彻执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的重要内容,如果
期刊
摘 要:法律监督能力是检察机关严格依照法定程序和权限,运用符合司法规律的组织体系和管理方式,动员和组织检察人员准确地揭露犯罪,证明犯罪,惩治犯罪,保障人权,监督执法和司法活动,正确解释和适用法律,保障宪法和法律统一正确实施,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本领。本文从法律监督能力的内涵入手,强化基层检察院法律监督能力的意义和对策。  关键词:法律监督;基层;提高    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能力建设是一项影响检察
期刊
摘 要:检察机关作为公益诉讼的原告向法院提起公益诉讼已是当前世界各国立法趋势,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一部分国家都分别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我国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负有监督法律正确实施的职责,其可以通过行使检察权,同破坏法律的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同时,检察官熟悉法律,掌握诉讼技巧,能够有效及时地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此外,我国建国以来的立法及司法实践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
期刊
摘 要:基层检察院承担了99%以上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为保护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应设立捕诉防一体化的未成年人专门检察机构,从办案、教育、宣传三方面开展工作,要加强捕诉防一体化工作机制的监督。  关键词:未成年人 ;专门机构;工作;监督    最高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第五条指出:“人民检察院一般应当设立专门工作机构或者专门工作小组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不具备条件的应当指定
期刊
摘 要:摘 要:逮捕必要性条件具有较大弹性,在司法实践中适用面临困境。造成困境的原因涉及法律规定滞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多个方面,本文力求在摆脱困境方面提出有现实价值的构想。  关键词:逮捕必要性;审查标准;司法理念;慎捕    刑诉法为逮捕的适用规定了三个条件:一是必须要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二是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三是具有社会危险性。第三个条件即逮捕必要性条件具有较大的弹性,在实践操作
期刊
摘 要:从1997年起,我国政府已进行多次公务员薪酬制度改革,连续数次上调公务员薪酬标准,频频加薪的背景下,公务员薪酬如何管理的热点与争论的焦点基本上都聚焦于高薪是否养廉上。本文在分析薪酬增加后,运用展望理论来探讨公务员薪酬水平对政府廉洁度的影响程度,辩证二者之间的实际关系,为我国制定公务员合理薪酬水平提出建议。  关键词:高薪养廉;分配性努力;展望理论;参考点;受贿成本    一、薪酬制度的变动
期刊
摘 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在我国构建,基于各种原因,司法机关(法检)的司法权威尚未从根本上树立,无法满足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本文从两院司法权威形成的渊源入手,对司法权威的弱化的因素与现状进行了分析,从司法权威层面阐述了和谐社会对其的必然要求,并就如何维护两院司法权威共建和谐社会提出了构想,对维护司法权威中需把握的几个问题提出了相关见解。  关键词:两院;和谐社会;司法权威;现状分析;思考    中
期刊
摘 要:在开放型经济和金融国际化背景下,由于银行在经济生活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银行业自身特点,使得银行业是受到监管最多的行业之一。为了避免系统性银行危机,实现银行体系稳健运行和经济健康发展,我国对有效的银行监管具有强烈的要求。本文通过对银行监管强度的量化分析和在国际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来研究如何实现有效的银行监管,以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  关键词:银行监管;有效性;监管强度;市场力量    一、
期刊
摘 要:作为现代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交通运输系统对于维持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保证人民的生活质量,以及合理控制生态环境污染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建立有效的交通系统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总是需要和土地使用、城市规划和其他许多社会经济因素综合在一起全盘考虑。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全球人口的膨胀和不断恶化的环境使现代交通系统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因此,如何在这样的形势下有效的解决交通问题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