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实验室确诊的手足口病病例的皮疹特点进行分析,总结不同病原所致手足口病皮疹特点,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方法对2013年4月—2014年12月疑似或临床诊断手足口病的患儿留取咽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方法检测标本中肠道病毒核酸,根据VP1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进行型别鉴定,据病原学诊断结果分为3组(EV71组、CA16组和CA6组)进行皮疹特点分析。结果 1经病原学确诊并且临床资料完整的病例共809例,EV71组244例,CA16组367例,CA6组198例,年龄3月~12岁。2EV71组咽峡部疱疹发生率最低,CA16组上腭、颊黏膜疱疹发生率最高,CA6组颊黏膜、齿龈、舌部疱疹发生率低,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EV71/CA16、PEV71/CA6、PCA16/CA均<0.05)。3CA6组手背、肘关节、膝关节、前胸、后背皮疹较其他两组多,手心、手指、足趾皮疹较其他两组少,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EV71/CA6、PCA16/CA均<0.01);CA16组足心、足背皮疹较CA6组较少,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A16/CA6均<0.05)。452.9%的患儿(428/809)存在两种形态以上皮疹,CA6组皮疹更具多形性,两种及以上皮疹形态共存病例数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EV71/CA6、PCA16/CA6均<0.01)。结论不同型别肠道病毒感染所致手足口病皮疹特点有所不同,CA6感染所致皮疹更具特征性,尤其在不具备病原检测的条件时,可帮助医生区分肠道病毒型别,判断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