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景观设计是一门科学,其发展的过程中也表现着其自己的科学规律。本论文针对游园景观设计的景观艺术与设计的“异同”进行探析、思考与再认识。其中,景观艺术更多的是强调美学体验,而景观设计则是一门保持和创造人及其活动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谐关系的科学,其发展过程中的每一次变革都需要从相关的艺术世界和艺术家那里获取新的思想,景观设计设计的不仅仅是形状、空间和形态,而是“体验”,是人与自然的一个和谐的“适应度”,是美学体验与功能的实用相贯穿的科学理念。
关键词:游园;景观设计;景观艺术;人与自然;美学体验
一、引言
景观设计顾名思义就是指通过对环境的设计,使得人与自然相互协调、和谐共存,是一门解决人与环境综合生存之间矛盾的学科,景观艺术更多的是强调美学体验。或许,我们可以总结起来说:这都是景观设计师的终生目标和工作,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及其生活同生活的地球和谐相处,因此要求我们要有更广博的学识,更加丰厚的功底,更结合实际地研究问题,总结新的经验,以创作更符合我国国情的新型人居环境。
二、现代游园项目中的景观艺术
(一)景观设计行业的艺术现状
早在十九世纪,国外便已经形成了景观设计这一学科,相对于国内也已经算比较成熟的,而且国外的设计风格与国内的风格迥异。因此,现在有许多人希望能去国外学习景观设计,将来能将中西方文化精髓结合起来。而我国正处在全面发展上升时期,国家的崛起使得国家的建设事业迅猛兴起,景观(规划)设计行业在其艺术表现中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和“鱼龙混杂”的状况。
(二)景观设计师的艺术现状探析
1.景观设计师的主观艺术现状
在以往的诸多景观设计成果来看,有些景观设计师会出现一个弊端,那就是过分依赖于法规,例如国家或某个地方的标准,虽然它概括出了对于不同类型的景观公园所应具备的种种活动区域,但却没有顾及使用对象。也许是过去在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当中有着较大的局限,设计师们往往会一味地倾心于主观的美感意识中,追求神韵和风格,抒发诗情画意,但却往往对观览使用者的空间行为欠乏考虑。或许他们醉心于自己畅想的蓝图之中,自信使用者定是遵循其意图去体验、感受和享用该意境,然而,很遗憾的是,牵强附会的结果常常总是事与愿违的。当景观游园改造完成并投入使用后,设计师应再度回顾察访,倾听使用者的呼声,当然以往的设计师可能也很少有意地做到这一步,其主要兴趣却只是注重同行们的品头论足,这种舍本逐末的孤芳自赏,无疑是更加疏远了设计师们和使用者本应默契的关系了。
2.景观设计师的客观艺术现状
在大规模的城市景观改造的过程中,完全按部就班的或者有部分改良的公园、广场等景观形式在我国各个地方随处可见,例如,我们几乎能在我国的各个大中小城市中看到这样的一幕就是:敞而大的广场上见不到一个人,阔而宽的景观大道上只能见到汽车的身影,不伦不类的罗马柱矗立在广场之上;有些城市在建设亮化工程的的过程中,不顾城市自身的特点和历史文化特色以及自身的财力情况,盲目学习其它城市灯光建设的特点,这必然会导致千城一面的景象。
当然,这并不能完全责怪景观设计师,毕竟在这些城市的政绩工程中,景观设计的决策权基本上掌握在执政部门手中,甚至部分领导好大喜功,往往会优先采用迎合他们口味的设计方案。景观游园的改造设计应该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城市景观的生态环境质量,满足人们对社会性活动的精神需要,在继承中发展,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统一的理想人居环境。
3.景观设计师的艺术现象探析
在现如今的景观设计中,“功能”无疑是最不可动摇的信念,这似乎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了。然而,对于功能的绝对强调与简单、抽象的理解并没有使设计的品质取得更普遍的提高。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好像景观设计中,功能优先的直接体现是根据任务的要求去画出“泡泡图”,以此来规定景观平面的生成,更多地追求某种艺术效果,设计师很少去认真思考人的身体尺度、各种动作行为对该景观的要求以及更复杂微妙的心理需求。景观平面图变得与设计中的功能“泡泡图”一样抽象,一种类型的功能逐渐形成了一套相对固定的形式对应,程式化的作法造成了景观设计的行业发展势头的滞慢。面对这样的情形,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功能”这个词同“艺术美感”之间的意义与价值所在了。
三、结语
“设计必须为人”,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人的习惯,但是这一点在目前的实际工作中还是不多见的;在许多著作中,人们时常这样写道:环境设计者所努力的追求,应该是在功能和美学两个范畴的广泛意义上,使我们的物质环境尽善尽美。显然,许多设计并非是尽善尽美的。景观设计功能准则与美学准则并非相互排斥,对设计成果的享用者来说,两者是同等重要的。最好的景观设计作品是把景觀环境中的不同角色,如社会的、功能的、美学的角色等积极地结合起来并使它们相互包容,使人与自然达到和谐统一,或如古语所云的“天人合一”。
参考文献
中文著作类:
[1] 郑曙旸.环境艺术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38~39.
[2] 王国彬,刘 贯,石大伟.景观设计.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16.
中文译著类:
[1] 张家冀.园冶全释.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3,4.
英文译著类:
[2] 俞孔坚.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Landscape Architecture:A Manual of Site Planning and Design).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388~389.
论文类:
[1] 高冀生.中国高校校园规划的思考与再认识.世界建筑.北京:世界建筑杂志社,2004,76.
外文类(期刊):
[1] Joshiji Chiba,Hirai zumi.Rocks in the sand.Japanese Gardens.Italy:TASCHEN GmbH,2003,65.
作者简介
陈文杨,出生年月:198810,性别:男,民族:汉,籍贯:福建省漳州市,当前职务:专任教师,当前职称:助教,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作者单位:漳州科技职业学院 福建省漳州市 363202)
关键词:游园;景观设计;景观艺术;人与自然;美学体验
一、引言
景观设计顾名思义就是指通过对环境的设计,使得人与自然相互协调、和谐共存,是一门解决人与环境综合生存之间矛盾的学科,景观艺术更多的是强调美学体验。或许,我们可以总结起来说:这都是景观设计师的终生目标和工作,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及其生活同生活的地球和谐相处,因此要求我们要有更广博的学识,更加丰厚的功底,更结合实际地研究问题,总结新的经验,以创作更符合我国国情的新型人居环境。
二、现代游园项目中的景观艺术
(一)景观设计行业的艺术现状
早在十九世纪,国外便已经形成了景观设计这一学科,相对于国内也已经算比较成熟的,而且国外的设计风格与国内的风格迥异。因此,现在有许多人希望能去国外学习景观设计,将来能将中西方文化精髓结合起来。而我国正处在全面发展上升时期,国家的崛起使得国家的建设事业迅猛兴起,景观(规划)设计行业在其艺术表现中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和“鱼龙混杂”的状况。
(二)景观设计师的艺术现状探析
1.景观设计师的主观艺术现状
在以往的诸多景观设计成果来看,有些景观设计师会出现一个弊端,那就是过分依赖于法规,例如国家或某个地方的标准,虽然它概括出了对于不同类型的景观公园所应具备的种种活动区域,但却没有顾及使用对象。也许是过去在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当中有着较大的局限,设计师们往往会一味地倾心于主观的美感意识中,追求神韵和风格,抒发诗情画意,但却往往对观览使用者的空间行为欠乏考虑。或许他们醉心于自己畅想的蓝图之中,自信使用者定是遵循其意图去体验、感受和享用该意境,然而,很遗憾的是,牵强附会的结果常常总是事与愿违的。当景观游园改造完成并投入使用后,设计师应再度回顾察访,倾听使用者的呼声,当然以往的设计师可能也很少有意地做到这一步,其主要兴趣却只是注重同行们的品头论足,这种舍本逐末的孤芳自赏,无疑是更加疏远了设计师们和使用者本应默契的关系了。
2.景观设计师的客观艺术现状
在大规模的城市景观改造的过程中,完全按部就班的或者有部分改良的公园、广场等景观形式在我国各个地方随处可见,例如,我们几乎能在我国的各个大中小城市中看到这样的一幕就是:敞而大的广场上见不到一个人,阔而宽的景观大道上只能见到汽车的身影,不伦不类的罗马柱矗立在广场之上;有些城市在建设亮化工程的的过程中,不顾城市自身的特点和历史文化特色以及自身的财力情况,盲目学习其它城市灯光建设的特点,这必然会导致千城一面的景象。
当然,这并不能完全责怪景观设计师,毕竟在这些城市的政绩工程中,景观设计的决策权基本上掌握在执政部门手中,甚至部分领导好大喜功,往往会优先采用迎合他们口味的设计方案。景观游园的改造设计应该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城市景观的生态环境质量,满足人们对社会性活动的精神需要,在继承中发展,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统一的理想人居环境。
3.景观设计师的艺术现象探析
在现如今的景观设计中,“功能”无疑是最不可动摇的信念,这似乎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了。然而,对于功能的绝对强调与简单、抽象的理解并没有使设计的品质取得更普遍的提高。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好像景观设计中,功能优先的直接体现是根据任务的要求去画出“泡泡图”,以此来规定景观平面的生成,更多地追求某种艺术效果,设计师很少去认真思考人的身体尺度、各种动作行为对该景观的要求以及更复杂微妙的心理需求。景观平面图变得与设计中的功能“泡泡图”一样抽象,一种类型的功能逐渐形成了一套相对固定的形式对应,程式化的作法造成了景观设计的行业发展势头的滞慢。面对这样的情形,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功能”这个词同“艺术美感”之间的意义与价值所在了。
三、结语
“设计必须为人”,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人的习惯,但是这一点在目前的实际工作中还是不多见的;在许多著作中,人们时常这样写道:环境设计者所努力的追求,应该是在功能和美学两个范畴的广泛意义上,使我们的物质环境尽善尽美。显然,许多设计并非是尽善尽美的。景观设计功能准则与美学准则并非相互排斥,对设计成果的享用者来说,两者是同等重要的。最好的景观设计作品是把景觀环境中的不同角色,如社会的、功能的、美学的角色等积极地结合起来并使它们相互包容,使人与自然达到和谐统一,或如古语所云的“天人合一”。
参考文献
中文著作类:
[1] 郑曙旸.环境艺术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38~39.
[2] 王国彬,刘 贯,石大伟.景观设计.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16.
中文译著类:
[1] 张家冀.园冶全释.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3,4.
英文译著类:
[2] 俞孔坚.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Landscape Architecture:A Manual of Site Planning and Design).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388~389.
论文类:
[1] 高冀生.中国高校校园规划的思考与再认识.世界建筑.北京:世界建筑杂志社,2004,76.
外文类(期刊):
[1] Joshiji Chiba,Hirai zumi.Rocks in the sand.Japanese Gardens.Italy:TASCHEN GmbH,2003,65.
作者简介
陈文杨,出生年月:198810,性别:男,民族:汉,籍贯:福建省漳州市,当前职务:专任教师,当前职称:助教,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作者单位:漳州科技职业学院 福建省漳州市 36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