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来源 :北京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sic_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我国社会进入后疫情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学生心理问题激增、教师信息素养欠缺、课程内容聚焦难度增加等挑战。为了更好面对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进而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切实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新时代;后疫情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我国社会进入后疫情时代,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也逐渐回归到正常状态。当前,对高校育人目标全面化、教育方式多样化、教育内容时代化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于学生、教师和课程三方面。如何在后疫情时代背景下将抗“疫”元素加入思想政治教育线上线下课堂,及时有效地解决学生心理和情感问题,提升教师的信息技能素养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原因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影响,人们更加倡导追求健康的生活,更关注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高校思政教育也要进行育人目标更加全面的转变,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育人的重点除了知识传授以外,更注重学生吸取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
  新冠肺炎疫情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也影响到人的正常心理健康,产生情绪波动起伏。一方面,面对没有完全消失的新冠肺炎病毒,高校作为人群高度密集的地方,很容易成为公共卫生事件的集中突发区域,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很容易因此受到影响。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在面对疫情形势的情绪表现上,学生选择频次最高的情绪依次为平静、担心、安全,较高的为怀疑、紧张、茫然,只有极少数学生选择了心慌、恐惧、失控和绝望的情绪。[1]说明学生在接收不断更新的疫情信息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焦虑与慌乱的心理。另一方面,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之后,由于学生不能随意外出,接收外界信息的主要途径来自于网络。一些错误的疫情信息通过互联网平台肆意传播,不仅影响大学生价值观塑造,而且因大学生对众多的网络信息缺乏相应的辨别能力,比较容易产生抱怨、愤怒等负面情绪。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及时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1.教育载体之变,显现教师缺乏信息素养
  新时代网络课堂的广泛运用,到如今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已经成为新常态,这一改变在教学载体灵活性的基础上也反映出教育方式多样化。教育的载体空间已经突破教室和学校,遍布于网络覆盖的所有地方,在线教育已被日常化,形成了一个全链条式。从内容到方式,从讲授课程、知识讨论、课后作业到考试检测的在线教学模式,线上线下双线混合教学将成为未来学校在教学意义上的基本形态。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载体的转变不仅是以课程载体为代表的传统载体和以网络载体和手机媒介载体为代表的新兴载体之间的转变,而且还包括了显性载体和隐性载体之间的转变。这就对思政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一个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人不仅需要拥有获取、整合、管理、评价信息的能力,而且还应在此基础上建构新的理解,具有利用信息技术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识、能力、思维及修养。[2]这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出身的思政课教师而言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有些教师由于不能将新媒体网络技术运用自如,所以对于课程资源的挖掘能力不足,不能够做好舆论动态的信息收集和时事政治的素材整理;对于社交平台软件功能不熟悉,准备不充分,影响到师生之间的课堂互动,教学效果不佳。
  2.形势语境之变,加大课程内容聚焦难度
  思想政治教育要与时俱进,适应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符合国际国内的环境形势,确保今天的受教育者获得未来适应社会的技能和綜合素质。2020年以来,国内外形势发生着众多变化,我国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决策方案、管控方式、经济运营、医疗保障以及有条不紊恢复生产发展等都体现了我国政策优势和智慧。党领导全国人民抗击疫情的实践及因此凝聚的抗疫精神,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时教材。同时,战“疫”故事和战“疫”经验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公民个体层面都充分彰显了大德、大爱、大担当的中国精神,展示了中国故事、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的内容。[3]面对如此具有时代性的教学内容,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的工作者,如果只将全部有用的知识一味灌输传授给学生,而不加以甄选重点、难点和优化内容,没有对于理论的深入理解和体会,岂不是又将与时事政治紧密结合的内容变成了印在纸张上的“死知识”。
   后疫情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策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4]直面新挑战,抓住新机遇,在危机中育新机,在变局中开新局,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提升。
  1.因事而化: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因事而化,要抓住事物、解疑释惑、化解难题。当代大学生需要化解的不仅是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更重要的是对前途未来的困惑和对疫情后续进展的迷茫。应坚持围绕学生,遵循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加强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在关心、帮助学生中教育和引导学生。
  第一,树立崇高信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刻感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追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理论源头,提高全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当代中国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5]面对新时代,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必须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培养和引导青年学生正确看待疫情的发生与发展,并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实践行动中成为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第二,夯实坚定信念。要引导学生学会危中见机、化危为机,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贡献力量。要引导学生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认真做到“两个维护”,不惧怕、不畏缩,坚定信念与决心,跟着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时,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也要特别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要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祖国的伟大、学校的关心、集体的温暖。   第三,增强必胜信心。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是引导大学生坚定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党中央果断决策,从武汉封城阻断疫情扩散到快速投入建成火神山医院,再到全国医疗物资的迅速集结,众多党员干部投身一线参与抗疫行动,爱心人士捐款捐物不停歇等,这些都让我们看到“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常态化疫情防控战役也需要来自高校青年学生的共同参与和努力。要增强青年学生的必胜信心,始终相信在新时代背景下,任何艰难险阻都阻挡不了中国人民的前进。
  2.因时而进:提高教师信息技能素养
  第一,因时而进,要抓住时机、锐意进取、谋求发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更应该提升信息技能素养,与时俱进,这是信息化环境下教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性要素之一,对全面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也是教师个人职业素质的进步发展。
  第二,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创新在线教学模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6]新时代尤其需要将生动实践融入思政课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让线上线下思想政治教育“活起来”。互联网、移动技术、大数据三者的结合,无疑会对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产生重大影响。[7]线上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不应局限于讲授课件或观看视频、阅读资料,在线学习的重点应该是学生学习,应坚持“八个统一”,有效增强学生的国家使命感、民族认同感、社会责任感、生命敬畏感,并提升政治辨别力和心理承受力。例如: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抗疫思政课”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邀请了学校附属医院参加国家中医援鄂医疗队的队员们走上云端思政课堂,讲述在武汉抗疫一线的亲身经历和感悟,教材生动鲜活,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亲和力、说服力。
  第三,构建全媒体矩阵,加强师生互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校园自媒体矩阵来加强常态化思想政治学习宣传,着重在“两微”平台有实效性地开展精神文明教育,努力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媒体构建沟通交流平台,了解和把握每一个学生所想做、所思考的事情,分级分层分类地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日常检查学生健康安全状况和所处位置信息时,应该进一步了解学生在物质和精神上的需求,让师生在沟通交流中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从而摆脱封闭感、无聊感和迷茫感。
  3.因势而新:对接课程中后疫情时代新内容
  因势而新,要抓住大势、与时俱进、创新发展。这不是脱离实际的创新,也不是颠覆本质的改革。而是掌握了情势、规律,来增强内容的适应性、信服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特征决定了其内容要紧扣国家大势,不断适应时代情势变化。出发点在“势”,落脚点在“新”,要及时进行调整更新,有效对应结合课程中后疫情时代新素材。
  第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整合实践教学资源,将抗击疫情中体现爱国主义精神元素的事例融入实践教学中。另一方面,要持续组织学生进行志愿行动和捐赠活动,将爱国情怀有效转化为具体实践。爱国主义最终要回归于个人的具体实践,脱离实践的爱国主义是不存在的。[8]进入后疫情时代,整个社会都处于如火如荼的复工复产复学状态,要教育引导学生将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追梦之旅,于实践中感悟并践行爱国主义精神。
  第二,教学内容也要加强公共危机意识和安全教育。在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的时期,向学生开展危机和安全方面的教育,往往收效甚微。而通过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能够用实际行动示范性教学,引导学生参与防控疫情实践,践行青年的使命与担当。此外,还要采用反面教材开展警示教育,收集在疫情防控过程中触犯法律法规、有违社会公德、破坏公共秩序及侵害公共利益的典型人物与事例来教导学生认清其错误言行的本质及危害,使思想政治教育更有张力。
  参考文献:
  [1]常凡,艾华,张靖,等.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高等医学院校学生心理需求与应对举措研究—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0(9):3-4.
  [2]吴砥,周驰,陈敏.“互联网+”时代教师信息素养评价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0(1):56-64.
  [3]郑琳川.重大疫情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与实践出路[J].思想政治课研究,2020(4):1-5.
  [4][6]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8.
  [5]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深刻感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 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8(6):4-5.
  [7]艾四林.新时代如何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80.
  [8]彭菊花,盧育强.后疫情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9):37-41.
  [责任编辑:翟 迪]
其他文献
摘 要:詹姆斯·W.凯瑞提出的“传播仪式观”为传播学提供新的研究范式。借鉴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实践探索,高校可以通过加强信息传递中仪式化的文化表达、符号体系建构、文化内涵的挖掘传承等方面提升宣传思想工作效果。  关键词:传播仪式观;宣传思想工作;大学文化;新闻发布  仪式蕴含着组织中个体的个人愿望、生活态度和社会情绪。参与者往往根据自我认识对仪式符号解码。当其中携带的集体记忆、习俗、价值体系等与个体产
期刊
作为北方城郭,北京似乎永远是阳光灿烂大道通天。你也许很少想到,此刻在你的脚下,还有另外一个北京——悲欢冷暖,激情梦想正如翻涌的岩浆述说着五味杂沉的人生百态。停一停你的脚步,听一听地下的故事。也计它的丰富曲折不亚于我们地上的生活。
期刊
摘 要:以通识课程全英文“西方文明史”慕课的教学实践为案例,论述课程思政如何担负起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课程思政要旗帜鲜明,教学内容和教材编写都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同时要注重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课程思政更要润物无声,做好老师、讲好自己的课是课程思政的前提。一名好老师要有人文情怀,一门
期刊
摘 要:林学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实践之一,森林长周期生长和艰辛努力培育的特點赋予林学教学很多的思政元素。通过笔者在教学中创新实践的“5分钟林思考”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和部分案例,提出教学目的:树情怀、立使命、培修养;教学方法:“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最高境界“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教学模式:专业榜样、大政方针、实践引领、思想引领。“5分钟林思考”努力把“立德树人”贯穿教育全过程,为国家
期刊
摘 要:巡视巡察上下联动是新时代深化巡视巡察工作的新要求。北京语言大学党委贯彻落实巡视巡察上下联动要求,以巡察机关党委为抓手,扎实开展对机关职能部门巡察工作,从“两个责任”、监督内容、监督路径、监督成果等四个方面夯实基础,推动巡视巡察上下联动。  关键词:巡视巡察;两个责任;监督;四个落实   加强组织领导,推动“两个责任”的联动  巡视巡察工作责任体系的核心是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
期刊
摘 要:探究中国舞蹈文化自信的实现路径,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对于蓬勃发展的中国舞蹈而言,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必要性。高等艺术院校自觉肩负使命担当,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文化自信”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指导,从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索世界舞蹈中国化之路、让艺术的脉搏永远随人民的心跳动、搭建中国舞蹈学术共同体四方面入手,探究推动中国舞蹈发展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实现方式,为中国舞蹈更好地讲述中国
期刊
摘 要: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高校加快了完善学术评价的进程。在教师晋升学术评价的过程中,教授会作为特定学术共同体组织形式,其自身建设和文化建设影响着科学合理学术评价体系的构建。通过对一所大学三个院系教授会文化的调研,了解在教师晋升学术评价过程中教授会成员呈现的价值文化、评价文化、程序文化和交流文化,思考加强学术共同体文化建设,完善学术评价的可行路径。  关键词:教授会;文化建设;学术评价
期刊
摘 要:课程思政不仅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而且也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力抓手。北京化工大学在推进课程思政工作中,结合“大化工”办学的自身特点,建立了制度、培训、内容、方法和保障“五位一体”的课程思政体系。在探索中不断发展,逐步形成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可复制、可推广的高校课程思政工作方案。  关键词:课程思政;五位一体;工作机制;延展思索   深刻理解和认识课程思政工作的重要意义  在习近平总
期刊
摘 要:高素质干部队伍是高质量巡察工作的基本保障,高质量巡察工作是发现、培养高素质干部的优质平台。“打铁必须自身硬”,巡察干部要从政治过硬、思想过硬、能力过硬和作风过硬等方面提升自我修养。巡察工作应通过建强临时党支部搭建党建引领平台、健全“选育管用”全链条机制搭建干部发现培养平台、聚焦重点难点搭建攻关研究平台等多样化平台引领巡察干部发展。  关键词:高校巡察;高质量;高素质干部队伍   高校巡察干
期刊
摘 要: “实践”范畴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核心范畴,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历史逻辑统一的基础,更是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的关键。有效贯穿运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范畴,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思维,创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理解,是更好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有效举措。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