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语文课程标准》最大亮点就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过去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在"自主、合作、探究"三者中,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本文结合我二十余年的语文教学,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激发学生兴趣,注重方法指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让学生懂得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及目的性,应根据教材特点、学习目标、学生实际,在课前设计一些问题调动其积极性及主动性,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适当点拨他们阅读方法:1、咬文嚼字。碰到某些字词,需要用心研究,仔细琢磨这个字到底什么意思。抓住词语特定语境对比分析,提高学生语感。2、品味重点语句。如题眼、文眼、主旨句、警句、含蓄句、过渡句、照应句、修辞句等重要语句的表现力、思想观点、情感等。3、研究题材、谋篇布局及体裁。4、分析写作技巧。5、对比式阅读。通过方法指导,使同学们有章可循。
二、深刻体会作品内涵
在语文阅读中,"读懂"作品是基本要求,读懂即理解作品,理解文本内容、风格、特色等,不但要作者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内涵挖掘出来,还应充分理解和体现作品中渗透的作者主观情感。理解文章内容,大致分为三个层次:1、对字、词、句、段的理解。2、对文章主题和思想感情的理解。3、对文章结构特色及其语言风格的理解。阅读就是让学生在自行阅读中,不断提高理解能力,只有这种能力的提高,阅读水平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
三、鼓励学生质疑
"学贵有疑",学生在自读、深入思考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许多疑问,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要有敢于向名篇、名家挑战的勇气,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不必拘泥教案、教参。学生便在质疑中促进阅读,培养学生创新感及学习主动性。只有允许学生质疑,才能使他们摆脱课本的束缚,才会有他们自身体验,敢于"标新立异",从而诱发潜在的创造智能,使他们思维活跃,才智得以释放,能力得到锻炼。
四、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
语文教学应该创设出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只有如此,他们才会有自由发展个性的空间和乐学的园地。例如,在戏剧文学单元教学时,我就让学生表演课本剧,自编自演,"家庭剧"、"宿舍剧"等,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就会被调动起来,既展现了他们的才华,也使得师生关系融洽,教室内洋溢着情绪高涨,思维活跃的氛围。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力的推动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当然,在营造轻松氛围时,可以使用多种手段,不必拘泥形式,但教师应适当引导,不能漫无目的的使课堂效果降低。其实,课堂氛围的营造,关键在于给学生精神自由,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
五、学会欣赏美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章是依据美的法则而创造的"。文艺是从美的角度,把它的实质展现出来。许多艺术作品都是从美感的角度出发,反映社会生活的,因此阅读过程中要懂得作品,读懂作者的感情,在阅读中学会审美。比如,在教授王维《鸟鸣涧》中的"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有的学生就提出诗中有两个"山"字,两个"春"字,有点重复,对此,我就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加以品味,评价,经过这样训练,有利于阅读审美能力的提高。
文章是有情趣的,作者用语言文字叙事状物,喻事表情远意的结晶,它融入了作者喜怒哀乐的感情。因此,阅读中应该注意审美、感受美、欣赏美。美,给人启迪,给人陶冶,学会欣赏美,也就能把握作品的实质。
六、注意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
培养同学们认真读书、勤于思考的习惯,我往往要求学生"四到",即眼到、手到、口到、心到。"心到"就是集中注意力,边阅读边思考;"手到"要求学生勤查工具书,边读书边圈点,做读书笔记等;"眼到"即将文章读透,而不得添删字词或语不达意;"口到"其实尽量要求学生使用普通话诵读课文。任何习惯的养成,都要有持久的强化训练。坚持引导学生反复实践,使他们逐步做到习惯成自然。
总之,新课标的实施,要求改变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教师应改变过去那种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努力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阅读习惯,这需要语文教育工作进一步探究与实践。
一、激发学生兴趣,注重方法指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让学生懂得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及目的性,应根据教材特点、学习目标、学生实际,在课前设计一些问题调动其积极性及主动性,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适当点拨他们阅读方法:1、咬文嚼字。碰到某些字词,需要用心研究,仔细琢磨这个字到底什么意思。抓住词语特定语境对比分析,提高学生语感。2、品味重点语句。如题眼、文眼、主旨句、警句、含蓄句、过渡句、照应句、修辞句等重要语句的表现力、思想观点、情感等。3、研究题材、谋篇布局及体裁。4、分析写作技巧。5、对比式阅读。通过方法指导,使同学们有章可循。
二、深刻体会作品内涵
在语文阅读中,"读懂"作品是基本要求,读懂即理解作品,理解文本内容、风格、特色等,不但要作者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内涵挖掘出来,还应充分理解和体现作品中渗透的作者主观情感。理解文章内容,大致分为三个层次:1、对字、词、句、段的理解。2、对文章主题和思想感情的理解。3、对文章结构特色及其语言风格的理解。阅读就是让学生在自行阅读中,不断提高理解能力,只有这种能力的提高,阅读水平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
三、鼓励学生质疑
"学贵有疑",学生在自读、深入思考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许多疑问,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要有敢于向名篇、名家挑战的勇气,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不必拘泥教案、教参。学生便在质疑中促进阅读,培养学生创新感及学习主动性。只有允许学生质疑,才能使他们摆脱课本的束缚,才会有他们自身体验,敢于"标新立异",从而诱发潜在的创造智能,使他们思维活跃,才智得以释放,能力得到锻炼。
四、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
语文教学应该创设出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只有如此,他们才会有自由发展个性的空间和乐学的园地。例如,在戏剧文学单元教学时,我就让学生表演课本剧,自编自演,"家庭剧"、"宿舍剧"等,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就会被调动起来,既展现了他们的才华,也使得师生关系融洽,教室内洋溢着情绪高涨,思维活跃的氛围。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力的推动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当然,在营造轻松氛围时,可以使用多种手段,不必拘泥形式,但教师应适当引导,不能漫无目的的使课堂效果降低。其实,课堂氛围的营造,关键在于给学生精神自由,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
五、学会欣赏美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章是依据美的法则而创造的"。文艺是从美的角度,把它的实质展现出来。许多艺术作品都是从美感的角度出发,反映社会生活的,因此阅读过程中要懂得作品,读懂作者的感情,在阅读中学会审美。比如,在教授王维《鸟鸣涧》中的"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有的学生就提出诗中有两个"山"字,两个"春"字,有点重复,对此,我就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加以品味,评价,经过这样训练,有利于阅读审美能力的提高。
文章是有情趣的,作者用语言文字叙事状物,喻事表情远意的结晶,它融入了作者喜怒哀乐的感情。因此,阅读中应该注意审美、感受美、欣赏美。美,给人启迪,给人陶冶,学会欣赏美,也就能把握作品的实质。
六、注意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
培养同学们认真读书、勤于思考的习惯,我往往要求学生"四到",即眼到、手到、口到、心到。"心到"就是集中注意力,边阅读边思考;"手到"要求学生勤查工具书,边读书边圈点,做读书笔记等;"眼到"即将文章读透,而不得添删字词或语不达意;"口到"其实尽量要求学生使用普通话诵读课文。任何习惯的养成,都要有持久的强化训练。坚持引导学生反复实践,使他们逐步做到习惯成自然。
总之,新课标的实施,要求改变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教师应改变过去那种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努力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阅读习惯,这需要语文教育工作进一步探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