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外语教学在少数民族地区存在的困难
首先,难在没有语言的根基。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母语是当地语言,汉语是入学后才接触的,相当于第二母语或第一外语。英语在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课,但少数民族民族地区多是经济、文化较为落后地区,师资缺乏,没能系统地按照教学大纲开设课程;即使开设课程,由于英语不是主要考评科目,一周一、二个课时,老师也不是很重视,学生也会抱有学不学无所谓的心理;所以客观地说,英语在少数民族地区实际上是属于第二外语。
其次,难在没有语言的氛围。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日常交流较多使用本民族语言或带有方言的汉语(普通话),极少使用英语进行简单交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落后,限制了当地学校和区内外或国内外学校的沟通交流,师生较少甚至没有机会同外国朋友交流,外语语言的氛围没有形成。
再次,难在教辅设备跟不上。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大多家境贫寒,学生学杂费及日常生活费用已成为家庭较为沉重负担(特别是对于多个孩子家庭),多数家庭很少再在外语教学辅助资料及设备上再给孩子投入,造成孩子知识面较为狭窄,因缺少有声资料听读而发音不准、听力困难。
最后,难在师生观念的陈旧。中国有“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的古训,绝大多数老师认为老师的任务就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传统的英语课堂以教师为中心,主要是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按照课前准备好的教学方案,按部就班地对生词、语法进行讲授,对课文内容进行解释,然后让学生对单词、语法和重点语句进行背诵。在英语课堂中,师生之间极少进行互动,即使有,也是简单的提问和回答,鲜有富于创造性和激趣性的互动环节。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多以分角色朗读课文为主,很少有交流讨论的机会,缺乏互相配合、互相提高的团队式训练,或小组间的竞赛、游戏等新模式,课堂气氛沉闷。
二、何为分组合作学习
分组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上个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是通过学生的分工合作以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分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讨,协同完成小组任务,共同提高学习成绩,使得英语课堂不再以教师为主导,而是以学生为主体,平等和谐地交流,自由地发表看法,极大地活跃了英语课堂学习氛围,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提高了学生英语学习成绩,也促进了学生非智力因素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针对目前少数民族地区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不高,厌学、畏学心理较严重,英语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薄弱,学习成绩较差等现状,分组合作学习采用小组成员间互相配合、分工协作、交流沟通、良性竞争等共同完成既定的学习目标,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英语学习难度和学生学习压力,让学生渐渐对英语学习重燃兴趣,重塑信心,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人际交往能力、彼此赏识、竞争意识等,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达到了社会对学生英语实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
三、分组合作的实践意义
第一,提供更多交流机会,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第二,注重小组整体评价,提高学生责任和合作意识。
第三,以自主学习为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第四,体现因材施教,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四、分组合作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第一,冷场可能。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由于受成长环境的影响,起点较低,加之习惯于传统教学,在课堂上可能不敢大胆发表自己观点或看法,有可能会出现启而不发的冷场现象。
第二,难度不好控制。分组合作学习尽管已有多年的历史,但在我国,真正兴起的是在新课标的颁布和实施之后,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师生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事物,授课教师可能把握不好上课的难度:太容易有可能华而不实,没有深度,学生上完一节课之后意犹未尽之时根本不知道学到什么东西;太难有可能大部分学生接受不了,进而出现启而不发的冷场现象。
第三,教学进度缓慢。分组合作学习的初衷是为了提高教学成效,但是由于诸多原因,学生可能没有很好的配合,这将导致教学进度的缓慢 ,进而影响分组合作学习的实施。
五、如何分组合作
第一,科学合理分组。合理分组是保证合作学习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 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具体协作要求, 进行合理分组。便于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也能保证小组之间合理竞争的公平性和均衡性。
第二,确定目标,明确任务。一是明确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二是明确在完成任务中自己所承担的角色;三是明确教师所期待的小组合作行为;四是根据教师的期待制定小组合作计划;五是根据小组合作计划和自己所承担的角色制定个人计划。
第三,组内讨论。小组讨论有利于挖掘教材内容,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实际上是对教材的进一步延伸。
第四,组间交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过渡到组间交流中。这种交流互助架设起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组与组之间立体化交流的桥梁,扩展了学生在课堂中与他人交往的范围,加大了信息传播与反馈的密度,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第五,评价反馈及奖励。
对于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科学的评价十分重要,科学评价是合作学习成功发展的关键,既要重视小组评价,也要重视个人评价,因为合作学习是依靠学生之间的互学、互帮、互补、互助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在评价过程中,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对于个别问题和共性问题的反馈,教师要分别采取个别解决和集体解决的处理方式。学生的作业,小组成员可以互批,教师也可以有针对性地随机从各小组中抽取小部分作业进行批改,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度,又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总之,分组合作学习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信心,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使得语言教学更具现实意义,提高了少数民族地区外语教学的效果。
首先,难在没有语言的根基。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母语是当地语言,汉语是入学后才接触的,相当于第二母语或第一外语。英语在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课,但少数民族民族地区多是经济、文化较为落后地区,师资缺乏,没能系统地按照教学大纲开设课程;即使开设课程,由于英语不是主要考评科目,一周一、二个课时,老师也不是很重视,学生也会抱有学不学无所谓的心理;所以客观地说,英语在少数民族地区实际上是属于第二外语。
其次,难在没有语言的氛围。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日常交流较多使用本民族语言或带有方言的汉语(普通话),极少使用英语进行简单交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落后,限制了当地学校和区内外或国内外学校的沟通交流,师生较少甚至没有机会同外国朋友交流,外语语言的氛围没有形成。
再次,难在教辅设备跟不上。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大多家境贫寒,学生学杂费及日常生活费用已成为家庭较为沉重负担(特别是对于多个孩子家庭),多数家庭很少再在外语教学辅助资料及设备上再给孩子投入,造成孩子知识面较为狭窄,因缺少有声资料听读而发音不准、听力困难。
最后,难在师生观念的陈旧。中国有“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的古训,绝大多数老师认为老师的任务就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传统的英语课堂以教师为中心,主要是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按照课前准备好的教学方案,按部就班地对生词、语法进行讲授,对课文内容进行解释,然后让学生对单词、语法和重点语句进行背诵。在英语课堂中,师生之间极少进行互动,即使有,也是简单的提问和回答,鲜有富于创造性和激趣性的互动环节。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多以分角色朗读课文为主,很少有交流讨论的机会,缺乏互相配合、互相提高的团队式训练,或小组间的竞赛、游戏等新模式,课堂气氛沉闷。
二、何为分组合作学习
分组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上个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是通过学生的分工合作以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分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讨,协同完成小组任务,共同提高学习成绩,使得英语课堂不再以教师为主导,而是以学生为主体,平等和谐地交流,自由地发表看法,极大地活跃了英语课堂学习氛围,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提高了学生英语学习成绩,也促进了学生非智力因素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针对目前少数民族地区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不高,厌学、畏学心理较严重,英语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薄弱,学习成绩较差等现状,分组合作学习采用小组成员间互相配合、分工协作、交流沟通、良性竞争等共同完成既定的学习目标,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英语学习难度和学生学习压力,让学生渐渐对英语学习重燃兴趣,重塑信心,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人际交往能力、彼此赏识、竞争意识等,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达到了社会对学生英语实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
三、分组合作的实践意义
第一,提供更多交流机会,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第二,注重小组整体评价,提高学生责任和合作意识。
第三,以自主学习为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第四,体现因材施教,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四、分组合作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第一,冷场可能。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由于受成长环境的影响,起点较低,加之习惯于传统教学,在课堂上可能不敢大胆发表自己观点或看法,有可能会出现启而不发的冷场现象。
第二,难度不好控制。分组合作学习尽管已有多年的历史,但在我国,真正兴起的是在新课标的颁布和实施之后,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师生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事物,授课教师可能把握不好上课的难度:太容易有可能华而不实,没有深度,学生上完一节课之后意犹未尽之时根本不知道学到什么东西;太难有可能大部分学生接受不了,进而出现启而不发的冷场现象。
第三,教学进度缓慢。分组合作学习的初衷是为了提高教学成效,但是由于诸多原因,学生可能没有很好的配合,这将导致教学进度的缓慢 ,进而影响分组合作学习的实施。
五、如何分组合作
第一,科学合理分组。合理分组是保证合作学习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 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具体协作要求, 进行合理分组。便于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也能保证小组之间合理竞争的公平性和均衡性。
第二,确定目标,明确任务。一是明确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二是明确在完成任务中自己所承担的角色;三是明确教师所期待的小组合作行为;四是根据教师的期待制定小组合作计划;五是根据小组合作计划和自己所承担的角色制定个人计划。
第三,组内讨论。小组讨论有利于挖掘教材内容,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实际上是对教材的进一步延伸。
第四,组间交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过渡到组间交流中。这种交流互助架设起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组与组之间立体化交流的桥梁,扩展了学生在课堂中与他人交往的范围,加大了信息传播与反馈的密度,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第五,评价反馈及奖励。
对于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科学的评价十分重要,科学评价是合作学习成功发展的关键,既要重视小组评价,也要重视个人评价,因为合作学习是依靠学生之间的互学、互帮、互补、互助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在评价过程中,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对于个别问题和共性问题的反馈,教师要分别采取个别解决和集体解决的处理方式。学生的作业,小组成员可以互批,教师也可以有针对性地随机从各小组中抽取小部分作业进行批改,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度,又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总之,分组合作学习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信心,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使得语言教学更具现实意义,提高了少数民族地区外语教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