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公共英语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探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x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针对目前高职高专公共英语的教学现状,从教师、学生、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
  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了一些个人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 民办高职高专 公共英语 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H319.1
  随着全国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企业转型急需大量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英语作为一门世界性的通用语言,在我国沿海地区众多的外贸型企业中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高职高专院校,如何在公共英语教学中面对这一需求,培养出在就业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新一代技术型劳动者,为地方经济作出应有的贡献,的确值得我们去认真探讨。
  公共英语课程是高职院校各专业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课堂讲授和读、说、听、写的综合训练,使学生掌握必须的英语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运用英语知识进行交流的能力,并为学习和应用相关专业的业务英语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公共英语教学中应充分贯彻“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的教学原则,注重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的培养,重视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目前最为具体的任务是提高学生“应用英语能力考试”的过级率,鼓励更多的学生向四、六级英语发起挑战。为更好地完成这一任务,我们必须从各个方面了解公共英语的教学现状,深挖潜力,在教学中使教师和学生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为此,笔者特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些粗浅分析,并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和建议:
  一 、公共英语课的教学现状
  越来越多的民办高职高专院校在正确的办学思想指导下,设施完备,生源充足,并吸引了一批有志于教育事业的人士参与学校的各类教学与管理。公共英语课(高职高专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已然成为这类院校各专业学生的一门不容忽视的课程,他们必须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以达到《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的A级要求。若想将来有更强的竞争力,还需力争通过国家英语四级或六级的考试。若要满足学生的这一需求,目前显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我们现在要做的是认真分析问题,找出克服困难的办法。
  1. 学生状况
  高校连年扩招,入学门槛越来越低,学生入学时的基础水平下降并不奇怪,高职高专院校自然不能另外。通过调查,笔者了解到目前这类院校中为数不少的学生在初中时就放弃了英语学习,现在英语再次成为他们的必修课,还要过级考试,这让他们倍感信心不足,有的学生虽然也尝试过学学看,又因为找不到得当的学习方法,见不到学习效果,体会不到任何成就,便再次断定自己学不会英语。另外,很多院校的公共英语合班上课,最直接的结果是使得那些原本在小学或中学就遭遇冷落的学生来到大学再次得不到关注。以上情况都会给公共英语教学增加难度,直接影响其教学效果。
  2. 英语教师状况
  随着民办高职高专院校的不断发展壮大,在校学生人数快速增加,英语教师队伍也正在从量变走向质变,他们中已有不少人拥有较高学历,更有一批专家级的中老年教师加入这个队伍。但在一些这类院校中教师的流动仍然过于频繁,不稳定的教师队伍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教研活动的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3. 教学状况
  目前仍有为数不少的民办高职高专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学沿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即:单词——课文——语法——课文翻译。学生最欠缺的听说能力得不到有效训练。此外,一些教师从教时间短,他们尚不能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去组织教学并实现教学目标。单调、枯燥、缺乏互动的课堂教学很容易使一些刚想重拾英语的学生再次兴味索然。
  二 、几点建议
  1. 引导学生重拾信心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成长史,面对新的环境,有的学生能很快适应,有的则需要更多一点的时间。学校和教师都必须十分重视学生入学后的调适工作。在这方面,英语教学可以发挥其独特的作用。英语是有声语言,是一门“只有不学,没有学不会”的课程,教师若能以饱满的热情去鼓励并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习的毅力,和他们一起坚持,他们就一定会发现“我行,我能做得更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 稳定教师队伍 提高师资整体素质
  在竞争激烈的今天,人才流动不足为怪,但鉴于教师的成长需要相对稳定的环境和时间,过于频繁地更换一线教师显然不利于教学。因此,民办高职高专院校要特别重视人才的引进,目前, 这类院校的英语教师都比较年轻,学校不仅要用他们,更要重视对他们的培养,使他们在业务水平和自身的知识结构方面能得到不断地提高和完善。同时,要倡导尊师重教,建立合理的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使教师能踏踏实实地为学校发展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3. 重视教学研究 提高教学质量
  公共英语教学涉及面广,持续时间长,教学一定要重视“公共”,各行其是显然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计划并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公共英语教学必须坚持集体备课,在制定目标、布置学生学习任务等方面相对统一。积极开展教学法研究,不断创造新的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环节。高职高专的公共英语教学法研究一定要突出其实用性和实践性,要根据各院校的具体情况,做到研究切切实实为教学服务,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结束语
  民辦高职高专教育是对我国高等教育一个重要的补充,他们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教育路线,为国家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一代技术性、应用性人才做出了或正在做出重大贡献,历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他们一定会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参考文献
  · [1] 唐笑芝. 谈公共英语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J]. 有色金属高教研究. 1999(03)
  · [2] 杨志康. 对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的探索与创新[J].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02)
  · [3] 张云. 高职“两个系统”课程建设模式下的公共英语教学[J].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3)
  · [4] 教育部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教学基本要求(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5]山西省高职高专公共英语课程教学建议(试行)
  · [6] 夏代英. 激发学生主动性是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的关键[J]. 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05)
  · [7] 王美敬,杨东益,张晶晶. 职业院校公共英语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模式的途径与实践[J].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2012(04)
其他文献
Abstract  Language is the carrier for spreading culture. Only after understanding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in language, can students master a foreign language to great extent. However, in our English
衡量一个压下规程是否合理,除了看其是否符合金属变形本身的变形规律外,还必须使之能够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转和充分的利用。这样,就须知道每一道次的实际轧制力和轧制功率,以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少有的女性文人代表。她以婉约温文、真挚动人的情感,以及波折婉转的人生经历为素材,创作出了大量诗情画意的诗词之作,奠定了她在女性文学家中的翘
【中图分类号】G712  智能手机软件应用技术专业与企业深度融合,实施“阶段性项目驱动、商业思维和专业技能并进”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以软件编程能力为主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阶段性项目驱动、商业思维和专业技能并进”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就是着眼于当下的市场情况,根据未来几年的市场应用需求和用人需求,围绕着相应职业总结提炼岗位能力,以人为本,将软件開发过程中的典型工作任务提炼、加工成适宜教
2012年第5期提到老年人时,我总会不由得想起一首歌,“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夕阳是晚开的花,夕阳是陈年的酒,夕阳是迟到的爱,夕阳是未了的情。”如今,当这首歌回荡在耳
摘要:文章首先针对二语习得的概念以及其自身特征展开分析,而后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结合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对如何切实推动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且切实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关键字:二语习得;大学;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  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如何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学习效率和效果,成为当前大学英语教师所共同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而在诸多的教学方法和思
董庭兰是盛唐时期著名琴师,他师从凤州参军陈怀古,学得沈家声和祝家声。后来,他周游四方苦学筚篥,用心谱曲,力求创新,以独有的琴声艺术吸引听众,在声韵的组合与变奏中把曲目
摘要:教育与学习是高校的主要生产活动。本文就独立学院中的教与学脱节的现象,主要从高校及教师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点改进的意见。  关键字: 独立学院 教与学脱节 提高  【中图分类号】G807.4  独立学院是近10多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创新的重要成果,为发展民办高等教育事业、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积极贡献。独立高校经过了办学的“依附期”、“独立期”,目前正处于转型的阶段。10多年的发展
摘要:外語教学中基于混合学习(Blended-Learning)的网络探究(Web-Quest)模式内涵及其应用意义简述。  关键词:外语教学;混合式学习(Blended-Learning);网络探究(Web-Quest)  【中图分类号】G434  网络探究译自英文WebQuest一词,Web在这里是指包括因特网在内的广泛意义上的网络资源,Quest是寻找、探究的意思,这一教学模式最早是在199
唐宋元时期,官办医疗救助机构快速发展并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医疗救助机构增多且管理规范化,寺院僧侣的参与程度逐渐削弱并消失,由特殊时期的传染病救治扩展为日常性的疾病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