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图书馆

来源 :初中生世界·七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_1209WT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来到艾城(Edmonton,又译埃德蒙顿,加拿大城市)快一年了,最爱的就是图书馆了。加拿大政府机构办事效率之低,拖拖拉拉,条理不清,实在令人不敢恭维,有人戏称为“资本主义大锅饭”。但图书馆却十分可亲可近、体贴入微,深得我心,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每当瞥见市立图书馆的标志,总会高高兴兴在心里大叫一声:我爱图书馆!
  我爱图书馆的理由之一:想借多少借多少
  第一次去借书的时候,惊见别人一借都是小山似的一堆书或装了大半只购物篮的十几、二十盘录像带,暗暗嘀咕,莫非人家都是金卡用户么?后来更惊讶地发现,所有读者一律平等, 每张卡能借40件东西呢。大概这就体现了人口少的好处,人均占用资源量就高嘛。
  因为人们爱看书,这儿的图书馆“生意”颇为红火。老头儿、老太太自个儿走路还一摇三晃,却乐此不疲地提着自备大布袋把书搬来又搬去。年轻点的,喜欢借录像带和CD唱片, 譬如我,也总是扛着购物篮(图书馆提供)像收割机似的不假思索地从架上狂取。感觉很痛快。
  借书容易,还书更容易。任何借品,就近“扔”到任何一家社区图书馆都行,大可不必非跑到当初借出的那家不可。说是“扔”,真是扔,只要在门外,从特定的小窗口把借品投进去就好了。24小时随便“扔”,不必等图书馆开门,不必等管理人员当面一一扫描归位。对此 ,我曾无限提心吊胆过,据多年以来在国内的学校图书馆积累的“斗争经验”,那些趾高气扬而漫不经心的阿姨大婶们随时有可能把我业已归还的书籍弄得下落不明,赖一笔高额的丢失费 ,非得我亲自再去跳上跳下地苦苦寻找回来。不过这里我很放心,借借还还了上百次,从没弄错过。
  我爱图书馆的理由之二:舒服得想睡觉
  初次走进图书馆,简直有点赏心悦目。宽敞明亮、干净整洁是不用说了,美观大方、方便实用的书桌坐椅,精心铺陈的壁画墙饰,都让人感叹那普通却人性化的设计理念。
  我这个贪图舒服的人,一见那些款式优美、质地精良的皮沙发,真是喜不自禁,恨不能捧着本书在上面又躺又趴。事实上,我有两次真的坐在那儿打起瞌睡了。结果两次都被巡视的管理员叫醒,一次是关心我是不是OK,没生病吧;另一次被公事公办地教训说图书馆内不允许睡觉。
  看书久了,可以找台电脑上上网,凭借书证号每天有一个小时免费。
  渴了吗?不必自带饮料,找个fountain尽管喝个够。这个叫“喷泉”的东西出现在各种公共场所的各个角落,用手按动弹性开关,可以喝的自来水便通过小喷嘴喷射出来,然后用嘴接住水柱就行,卫生方便。
  饿了呢,图书馆是不管饭的,只好到外面吃个汉堡了。原则上是不准在馆内吃东西的,但,吃点巧克力、kitkat、饼干,一般也没人管。
  夏天,冷气开得很足,体质孱弱者最好带件外套。冬日,室内温暖如春,坐在一尘不染的落地大窗边的书桌旁,偶尔抬头望向窗外雪花飘飘,是不是有点心旷神怡?
  我爱图书馆的理由之三:HOLD万岁
  什么叫HOLD呢?当初我也不懂,最早去图书馆,看见有一个角落,立着几排书架,各类书籍、录像带、CD唱片大大小小、高高低低地杂放着,书脊上黏着的浅蓝色纸片标记着号码和字母。这是干什么呢?工作人员介绍说,这些东西都是被读者HOLD的,那些蓝纸上标记的是HOLD主人的借书证号和姓氏前四位字母,正等待领取呢。
  你看,如果你对穿梭于如林罗立的书架间搜寻感到头痛,而要借的书恰恰在离你家最远的那几个社区图书馆里,偏偏想借的书不幸已被借走,不得不排队守候,那么你大可以加入HOLD大军,就坐在家里,24小时不受限制,上网,登录图书馆的主页,查到感兴趣的东西,直接下个定单,指定你想去哪个社区图书馆拿,就大功告成了。
  第一次采取HOLD行动,我还惶恐不安:谁知人家会不会理睬我、究竟要等多久……才过没几天,接到一个古怪的电话,通知说你在图书馆HOLD的书到了,7天之内去拿吧。说古怪是因为电话那头的声音十分呆板、愣头愣脑的——原来这种通知电话全部都是由机器自动处理的。
  自从发现了此项服务,我就热爱上了HOLD,经常上网检索一下,柯布西耶的著作,奥黛丽、老杰克·尼克尔森的片子,史蒂芬·金的小说,等等。有的没的HOLD一下,一次容许HOLD 25 项呢。时辰一到,蹩进离家最近的社区图书馆里,稀里哗啦装进书包背回来就是,轻松省力,甭提多方便了。
  爱上图书馆多半是因为爱读书。但这里的图书馆不仅有志于给爱读书的人提供最大方便,似乎更有美好的愿望吸引不怎么爱读书、怕麻烦不读书的人也来转转。
  它真可爱,如此想要讨你欢心,让你爱上它,然后茶余饭后、八小时之外时不时想起它、念着它,来看书吧,来借书吧!
  (选自《少女》 2004年第4期,本刊有改动)
其他文献
在刘绍棠40多年的写作生涯中,他一直致力于表现“中国气派,民族风格,乡土题材,地方特色”。《本命年的回想》一文写的是京郊运河旁作者的家乡过年的情景,充满了地方特色和民俗风情,具有浓浓的年味儿。  文章开头以二十四节气引出春节,一个“最”字,把春节置于“第一节日”的地位。接着,作者运用“预热”“增温”“红火”“发烧”四个词,程度逐步升级,表现了越到年根,年味儿越浓。  文中,作者共写了10件事,具体
〔摘要〕 相对于十七大报告,十八大报告外交政策文本既有“不变”的因素,又有“变”的因素。其“不变”体现了中国外交的稳定性:继续保持和平发展,这是基于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发展的战略机遇及发展步骤与目标未发生重大变化;其“变”体现了中国外交发展的新趋势:向着更加积极作为的方向发展,这既是由于中国综合实力的提升为此提供了条件,也是日益增长的国家海外利益及国际政治形势发展的要求。不论是“不变”还是“变”,
亲爱的同学们,你是否常常迷醉于诗词的美妙意境之中?让我悄悄地告诉你,初初也是哦!古诗词是古代贤哲思想、智慧的结晶,千百年来传唱不衰。作为初中生的我们多读诗词,不仅可以体会诗词的美妙意境,增长历史文化知识,而且有助于我们提高阅读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文学素养。  “读史书使人明智,读诗书使人灵秀”。初初相信,大家一定也想成为“灵秀”之人吧!要想在品读诗词时受益良多,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阅读《幼时记趣》,我们每每会被沈复先生在文中体现出的童心、童趣所打动。不过,你思考过没有,沈复先生儿时的这份“物外之趣”是怎么产生的呢?下面,让我们展开探究性阅读,来追溯其“趣”之源头所在——  首先,眼睛变成镜头——细察。  鲁迅先生说过:“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在《幼时记趣》中,“我”的观察是用心、细致而有成果的。首先,“我”有观察事物的好眼力:“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其次,“我”有爱好观
【习作巡诊】  难忘那声音  李耀炜  家中的一隅摆放着一台老式缝纫机,它属于我的奶奶。  家中的老物件大多更新了,父母也曾多次提议把这台缝纫机扔了,但每次都被我阻止,只因我有一份弥足珍贵的情思需要它为我保藏。  从前,爷爷奶奶与我们同住,我孩提时的大部分时光都是与两位老人一起度过的。奶奶是个闲不下来的人,她在退休后很快又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做针线活。奶奶生得一双巧手,我幼时穿的衣服多是出自她之手
时光荏苒,我在泰国那空沙旺女校的三年求学时光已经渐渐遥远。现在想来感触颇多,我非常感谢命运的安排,没想到小时候的兴趣会使汉语慢慢地走进我的生活,并改变了我人生的道路。我立志不但要把汉语学好,而且一定要拿到奖学金去中国留学,我要向所有的人证明我一定会有很好的前途。  学校的那些日子  那空沙旺女校成立之初是一所女校,2000 年才开始招收男生。我们班有34个学生,31个女生、3个男生。由于离家较远,
为什么要写这四件事呢?当时写的时候,有一本杂志要我写回忆童年的文章。我想:每个人只有一个童年,一个少年。我读这些诗的时候,大概和同学们一般大小,是十三四岁。真是年华似流水啊,已经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已是七十几岁的人了。  我感觉到同学们是非常幸福的,而我们那时的学习条件没有这么好,没有这么敞亮的教室,但是,老师教我们也是激情澎湃的。比如刚才讲到新派的老师,我至今还记得:他姓黄,戴着金丝边眼镜,穿着
寒假特别策划——“春节的面孔”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过农历的新年(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头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在腊八那天,人家里,寺观里,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的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各种的米,各种的豆,与各种的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
人们常说,科技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没错,随着电子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产品风靡全球,代表着新型阅读方式的电子书也备受欢迎。不过,不少人依然对纸质书青睐有加,因为纸质书带给人阅读的质感和真实感。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爱读书的同学们,你会选择传统的纸质书还是新潮的电子书?你更喜欢哪一种阅读方式?来跟笑笑说说看吧!  一枝独秀论  结局、繁华殆尽:我觉得我更喜欢纸质书,更有怀旧的感觉
太阳金字塔 在墨西哥,它坐落在曾经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市之一的多提哈罕的中心,那里是古印第安人祭祀太阳神的地方。塔顶原是一座太阳神庙,但现已被毁。  它的天文位置奇特:天狼星的光线,经过南边墙上的气流通道,可直射到置于上层厅堂中的死者头部;北极星的光线,经过北边墙上的气流通道,可直射到下层厅堂。  它的建筑技术高超:金字塔塔身由下而上层层堆叠而又逐渐缩小,像是婚礼上夺目的多层生日蛋糕。塔身每一面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