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大多游离于专业教育之外,创新创业教育收效甚微,专业教育的标准化限制了人才开放性、综合性知识能力的形成,造成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与社会需求脱节。各高校只有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才能缩小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差距,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同时,二者的有机融合离不开课程建设、师资力量、实践平台以及资金场地的支持。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 专业教育 有机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8(b)-0188-02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主要以专业教育为主,具备了一套比较系统的教育体系,随着国际局势以及时代变化,标准化的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创新型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创新的思维、开放的头脑并将专业技术完善的应用在实际工作中,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势在必行。创新创业教育要在专业教育为主的基础上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1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
2010年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的文件中将创新创业教育定义为“适应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1]。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以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为载体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它更重要的是一种素质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毕业后从事相关实践活动必备的创新精神与创业精神。创新创业教育应该重视创业人格的形成与培养。
专业教育即各个高等学校根据社会需求,划分各类学科和专业,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制订专业教学安排和设立专业课程体系,为社会培养各类高质量专业型人才,学生同时进行专业模块化学习,形成个人擅长的一种教育形式[2]。
2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必要性
2.1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是我国面对国际局势、适应时代要求的必然选择
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转变,专业教育培养的以应试和就业为主的大学毕业生大多缺乏理性探索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人格更是没有形成,导致其不能胜任社会所需岗位,不能给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得不到提升。2016年1月,教育部《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提出:“各地各高校要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3]。”
2.2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是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
我国高校的专业教育受专业化的限制,学生学习的知识只限定于一门专业,对其他专业方面的知识了解得少之又少,束缚了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迫切需要地方高校改革教学理念,改变人才培养方式,大力重视创新创业教育。
3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模式研究
英国和美国的几乎所有学科在专业教育过程中都大量融人了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与实践。美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教育体系和文化氛围,形成了高校、企业、社会三方良性互动发展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磁石模式是指将创新创业课程设立在高校的一个或几个学院中,这些课程面向全校所有学生,课程的教学场地和教学平台都集中在这里,对创业感兴趣的学生可以通过选修课的形式学习课程,并与此专业的同学一起学习,由于这些课程的知识内容较容易,因此可以吸引许多学生选择创新创业教育。磁石模式是高度中心化的,教学场地、教学平台和教学活动都是在一个或几个学院进行。
辐射模式是将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各学院的创业中心统一管理的方式浸润到每一个学科领域,创业项目都具有独立性并分散于各个学院,它并不局限在一个学院或几个学院,更关注于所有专业领域知识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辐射模式更能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各个专业相关的研究领域高度融合,使学生全面理解并掌握创新创业的精髓,相比于磁石模式,辐射模式更有益于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混合模式是将磁石模式与辐射模式相结合的一种模式。可以通过各学院的创业中心负责统一管理,利用特定学院的教师、课程和教学内容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不仅发挥了管理学院和商学院在创新创业教育上的优势,也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得更加高效。
4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的保障机制
在我国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过程中,各高校根据自身发展特点无论选择哪种融合模式都离不开课程建设、师资力量、实践平台的支持。
4.1 课程建设的支持
将创新创业教育注入到专业教育中,强化创新创业课程内容与专业课程内容的交叉融合,在专业教育所体现的知识结构中加入创新创业所需要的创新创业知识、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构建综合化的课程体系,这种方式最大限度利用了课堂所提供的有限资源,在一定时间内既完成了专业教育的教学又完成了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可以优化教学方法,课程内容设置上要面向各专业特点进行个性化开发,开设跨学科、边缘学科的课程,选修课程可以作为培养创新创业实践的一部分,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无碳小车技能竞赛,加强学生创业团队的沟通和交流。
4.2 师资团队的支持
教师是学校教学发展的中坚力量,教师若具有创新创业教育热情,那么,培养出的学生也一定会是创新创业领域的人才。高校应最大限度地为教师增加学习创新创业教育学术交流和研讨的次数,在创新创业教育上取得一些成果的教师继续培训,如在国内外具有优良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模式有机融合的学校学习;同时,通过聘请成功的创业企业中的创业精英与高校教师交流,通过高校和企业联合的方式培养高校教师,高校教师在企业中学习创新创业思维,企业技术创新人才到学校辅助高校教师担任创新创业导师,帮助高校教师传授创新创业教育经历,通过讲解成功案例,使更多的教师重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
4.3 实践平台的支持
着力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搭建多维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实践平台。将大学实验课程、實训课程、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论文与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相结合,充分利用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等平台,为大学生创业实践提供必要的场地支持,原则上要面向全体学生开放高校科研设施、仪器设备等资源,为创新创业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提供硬件支持;构建高校大学生创业服务网络平台,宣传创新创业知识以及企业的管理知识,讲授各专业领域创新创业成功经验,为大学生提供国家政策解读、项目对接和培训实训等指导服务。
5 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单靠高校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下相信各高校根据自身特点一定能找到适合本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模式,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综合型、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希.在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0(6):13-17.
[2] 张维红,蒋林.关于学科、专业、课程建设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Z2):96-98.
[3] 教育部.关于做好2016 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6(1):7-9.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 专业教育 有机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8(b)-0188-02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主要以专业教育为主,具备了一套比较系统的教育体系,随着国际局势以及时代变化,标准化的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创新型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创新的思维、开放的头脑并将专业技术完善的应用在实际工作中,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势在必行。创新创业教育要在专业教育为主的基础上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1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
2010年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的文件中将创新创业教育定义为“适应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1]。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以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为载体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它更重要的是一种素质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毕业后从事相关实践活动必备的创新精神与创业精神。创新创业教育应该重视创业人格的形成与培养。
专业教育即各个高等学校根据社会需求,划分各类学科和专业,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制订专业教学安排和设立专业课程体系,为社会培养各类高质量专业型人才,学生同时进行专业模块化学习,形成个人擅长的一种教育形式[2]。
2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必要性
2.1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是我国面对国际局势、适应时代要求的必然选择
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转变,专业教育培养的以应试和就业为主的大学毕业生大多缺乏理性探索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人格更是没有形成,导致其不能胜任社会所需岗位,不能给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得不到提升。2016年1月,教育部《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提出:“各地各高校要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3]。”
2.2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是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
我国高校的专业教育受专业化的限制,学生学习的知识只限定于一门专业,对其他专业方面的知识了解得少之又少,束缚了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迫切需要地方高校改革教学理念,改变人才培养方式,大力重视创新创业教育。
3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模式研究
英国和美国的几乎所有学科在专业教育过程中都大量融人了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与实践。美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教育体系和文化氛围,形成了高校、企业、社会三方良性互动发展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磁石模式是指将创新创业课程设立在高校的一个或几个学院中,这些课程面向全校所有学生,课程的教学场地和教学平台都集中在这里,对创业感兴趣的学生可以通过选修课的形式学习课程,并与此专业的同学一起学习,由于这些课程的知识内容较容易,因此可以吸引许多学生选择创新创业教育。磁石模式是高度中心化的,教学场地、教学平台和教学活动都是在一个或几个学院进行。
辐射模式是将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各学院的创业中心统一管理的方式浸润到每一个学科领域,创业项目都具有独立性并分散于各个学院,它并不局限在一个学院或几个学院,更关注于所有专业领域知识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辐射模式更能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各个专业相关的研究领域高度融合,使学生全面理解并掌握创新创业的精髓,相比于磁石模式,辐射模式更有益于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混合模式是将磁石模式与辐射模式相结合的一种模式。可以通过各学院的创业中心负责统一管理,利用特定学院的教师、课程和教学内容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不仅发挥了管理学院和商学院在创新创业教育上的优势,也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得更加高效。
4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的保障机制
在我国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过程中,各高校根据自身发展特点无论选择哪种融合模式都离不开课程建设、师资力量、实践平台的支持。
4.1 课程建设的支持
将创新创业教育注入到专业教育中,强化创新创业课程内容与专业课程内容的交叉融合,在专业教育所体现的知识结构中加入创新创业所需要的创新创业知识、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构建综合化的课程体系,这种方式最大限度利用了课堂所提供的有限资源,在一定时间内既完成了专业教育的教学又完成了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可以优化教学方法,课程内容设置上要面向各专业特点进行个性化开发,开设跨学科、边缘学科的课程,选修课程可以作为培养创新创业实践的一部分,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无碳小车技能竞赛,加强学生创业团队的沟通和交流。
4.2 师资团队的支持
教师是学校教学发展的中坚力量,教师若具有创新创业教育热情,那么,培养出的学生也一定会是创新创业领域的人才。高校应最大限度地为教师增加学习创新创业教育学术交流和研讨的次数,在创新创业教育上取得一些成果的教师继续培训,如在国内外具有优良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模式有机融合的学校学习;同时,通过聘请成功的创业企业中的创业精英与高校教师交流,通过高校和企业联合的方式培养高校教师,高校教师在企业中学习创新创业思维,企业技术创新人才到学校辅助高校教师担任创新创业导师,帮助高校教师传授创新创业教育经历,通过讲解成功案例,使更多的教师重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
4.3 实践平台的支持
着力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搭建多维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实践平台。将大学实验课程、實训课程、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论文与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相结合,充分利用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等平台,为大学生创业实践提供必要的场地支持,原则上要面向全体学生开放高校科研设施、仪器设备等资源,为创新创业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提供硬件支持;构建高校大学生创业服务网络平台,宣传创新创业知识以及企业的管理知识,讲授各专业领域创新创业成功经验,为大学生提供国家政策解读、项目对接和培训实训等指导服务。
5 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单靠高校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下相信各高校根据自身特点一定能找到适合本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模式,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综合型、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希.在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0(6):13-17.
[2] 张维红,蒋林.关于学科、专业、课程建设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Z2):96-98.
[3] 教育部.关于做好2016 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6(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