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我曾写过一篇随笔。开始几段是这样的:
他还差四个月就高中毕业了。他在旧金山最好的私立天主教会学校上学。但是,他不知道自己面临的将是怎样的命运。
我知道他,是通过他的父亲——我的同事。
那天我在开会,他竟然把我叫了出去。我看他神情异常紧张,脸色比往日的嘴唇还要红。我想,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能有什么天大的事儿,让他如此神不守舍。
他说他必须请假离开一下,学校打来电话,他儿子发生了一些事情。那天,他没有像答应的那样回来上班,第二天他也没能来上班。
我猜想不出他孩子能出什么事。他8岁随父母从香港移民到旧金山,妻子是马来西亚移民,育有一儿一女。儿子高中12年级,他刚好50岁。为了儿子的将来,他们把他送到了这里最好的教会学校。去年夏天,还送儿子去英国学习。他儿子滑冰很棒,拿过奖,近乎专业水平。看得出来,他们这对亚洲父母,不是一般的亚洲(在美国,亚洲父母被认为是不惜血本投资教育的)。
这篇随笔写完,四五年过去了,我仍然无法把这件事情放下,于是,有了小说《零度忍耐》。
在写作过程中,我又了解到美国很多的州已经通过了法案,允许成人适量吸食和存储大麻;吸大麻者更可以通过医生处方,合理合法地吸食大麻,这,也包括青少年。这当然是一件令我这样的母亲担忧的事情,因为当时和两个儿子聊到此事时,他们没有一点儿我预想到的惊讶和不解,反而风轻云淡地告诉我他们曾经都被“过堂”。显然,他们两人都很“幸运”,因为当时他们觉得大麻的滋味很disgusting (“令人作呕”),于是,他们成为了“安全”一族。我惊叹:毒品原来就在我们的身边,在孩子的书包里,在孩子上学放学的路上……
而在之后了解学校董事会处理这一事件的过程中,一个念头在我的脑海里再也挥之不去——也许我们每一个人都吸过毒,也许这个毒,不是大麻,而是一种盲从、一种任性、一种执迷,甚至是一种传统、一种信仰……
我不知道。等到了修改的时候,我的脑海里闪现的问题已经变成了:我们需要一个怎样的世界留给我们的孩子们?
他还差四个月就高中毕业了。他在旧金山最好的私立天主教会学校上学。但是,他不知道自己面临的将是怎样的命运。
我知道他,是通过他的父亲——我的同事。
那天我在开会,他竟然把我叫了出去。我看他神情异常紧张,脸色比往日的嘴唇还要红。我想,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能有什么天大的事儿,让他如此神不守舍。
他说他必须请假离开一下,学校打来电话,他儿子发生了一些事情。那天,他没有像答应的那样回来上班,第二天他也没能来上班。
我猜想不出他孩子能出什么事。他8岁随父母从香港移民到旧金山,妻子是马来西亚移民,育有一儿一女。儿子高中12年级,他刚好50岁。为了儿子的将来,他们把他送到了这里最好的教会学校。去年夏天,还送儿子去英国学习。他儿子滑冰很棒,拿过奖,近乎专业水平。看得出来,他们这对亚洲父母,不是一般的亚洲(在美国,亚洲父母被认为是不惜血本投资教育的)。
这篇随笔写完,四五年过去了,我仍然无法把这件事情放下,于是,有了小说《零度忍耐》。
在写作过程中,我又了解到美国很多的州已经通过了法案,允许成人适量吸食和存储大麻;吸大麻者更可以通过医生处方,合理合法地吸食大麻,这,也包括青少年。这当然是一件令我这样的母亲担忧的事情,因为当时和两个儿子聊到此事时,他们没有一点儿我预想到的惊讶和不解,反而风轻云淡地告诉我他们曾经都被“过堂”。显然,他们两人都很“幸运”,因为当时他们觉得大麻的滋味很disgusting (“令人作呕”),于是,他们成为了“安全”一族。我惊叹:毒品原来就在我们的身边,在孩子的书包里,在孩子上学放学的路上……
而在之后了解学校董事会处理这一事件的过程中,一个念头在我的脑海里再也挥之不去——也许我们每一个人都吸过毒,也许这个毒,不是大麻,而是一种盲从、一种任性、一种执迷,甚至是一种传统、一种信仰……
我不知道。等到了修改的时候,我的脑海里闪现的问题已经变成了:我们需要一个怎样的世界留给我们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