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的脾气

来源 :中学生百科·文综理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dastude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初从文学作品中见到关于枣的记载是《诗经》吧,《诗经》里有“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句子,人们在翻译时,往往将“剥”翻译成“击打”,其实,“剥”是“落”的意思,可以想见在那个时候,枣是成熟掉落在地上的,人们并不需要击打,击打是人们后来总结出来的经验。
  因为日积月累的经验,人们终于摸透了枣树的“犟脾气”:越是被抽打厉害的,来年结果越多,反之,越是未被抽打的,来年结果就越少。因此,民间有“有枣无枣三竿子”的说法。枣树的这种特性。似乎阐释了一个历史的真理:未经磨难,难有成就;磨难愈多,成就越大。
  中国历史向来就有一条二律相悖的规律: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好坏成反比。
  至少,杜甫是一个例子。无独有偶,这位大诗人也写过枣树,他的《又呈吴郎》劝告吴郎不要小家子气,禁止老妇人到他家打枣。诗中写道:“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杜甫漂泊到夔州时,住在成都西郊的草堂里,草堂前有几棵枣树,西邻的一个寡妇常来打枣,杜甫从不介意,只因老妇人衣食无着、无儿无女,枣树就是她的生活来源。后来,杜甫搬家后,把草堂让给亲戚吴郎,吴郎一来就在草堂周围插上篱笆,禁止他人打枣。杜甫就写下此诗来劝告吴郎。“唐朝诗圣有杜甫,能知百姓苦中苦”,诗圣的悲悯情怀,不知会不会感化吴郎?我没到过现在的杜甫草堂,也不知这几棵枣树如今还在不在?
  枣树貌不惊人,但枣花蜜是最好的蜜,枣果被称为百果之王,枣木也是良材。
  白居易有《杏园中枣树》一诗:“人言百果中,唯枣凡且鄙。皮皴似龟手,叶小如鼠耳。胡为不自知,生花此园里?”先是以自嘲语气写枣树丑陋没有自知之明。来到这个世上纯属错误。然而接下来却说:“东风不择木,吹煦长未已。眼看欲合抱,得尽生生理。”赞美枣树旺盛的生命力是谁也挡不住的。诗末云:“寄言游春客,乞君一回视。君爱绕指柔,从君怜柳杞。君求悦目艳,不敢争桃李。君若作大车,轮轴材须此!”只有忍辱负重的枣树是担负重任的良材。
  枣树在鲁迅先生的《秋夜》里最是让人费解:“在我的后院,可以看到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当时的文学批评家李长之指责鲁迅这种写法“简直是堕入了恶趣”,鲁迅讥讽他为“李天才”,言外之意:李长之乃天生的蠢材!后来有学者研究出这两棵枣树一棵象征鲁迅,一棵象征周作人,两兄弟隔膜很深,互相孤立;还有人说“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是作者无聊寂寞心境的外化:连树都是如此单调!鲁迅希望一棵是枣树。另一棵最好是别的什么树,可另一棵树竟然也是枣树!
  枣树,在逆境中顽强地生长,在孤寂中壮大。鲁迅在《秋夜》中还写道“但是,有几枝还低亚着,护定他从打枣的竿梢所得的皮伤,而最直最长的几枝,却已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枣树在先生笔下,其实是黑夜中正义的灵魂,也是先生无声的、顽强的自我象征,这种写法只是表明他对枣树的偏爱,强调自己的人格和立场罢了,这一点,和白居易是相通的。
  同时代的郁达夫写有一篇名作《故都的秋》,选入中学语文教材很久了,可惜的是大多数老师没有注意这篇文章中关于枣树的描写,“北方的果树,到秋来,也是一种奇景。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起来……”
  这段文字看似闲笔,其实颇具深意,枣树不择地点地顽强生长,随遇而安,不就是郁达夫颠沛流离又不甘沉沦的生活写照吗?
  当下,不少名家的作品中也出现了枣树的影子,比如叶兆言的《枣树的故事》,似乎是先锋小说的路子,枣树在其中只是一个道具,在文中闪烁不定,让人有些看不懂了。
  相比而言,很多人还是更喜欢苏东坡笔下的枣树:“簌簌衣襟落枣花”,米粒大小的黄绿色枣花轻轻飘落衣巾,若有若无,好像柔软的绿色雪花,只有敏感的诗人才能用心灵捕捉它落在衣巾上的声音。
  现在的人们热衷繁华与高贵,会欣赏娇艳的桃李,美艳的玫瑰,名贵的兰花,对于卑微的枣花是少有人留意的了。
其他文献
《西游记》中孙悟空从东海龙王那里借了一根“定海神针”,又称“如意金箍棒”,重6250千克,而且可大可小,变化多端,实在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宝贝兵器。那么从现代科学的观点来看,金箍棒可能是什么材料制成的呢?  从密度来看,金属密度最大的是锇。《西游记》中说孙悟空把那绣花针从耳朵里取出来,迎风一晃,变得“碗来粗细”。估计那“碗来粗细”肯定不是指的大海碗,应该类似于现在的酒杯,也就是说直径在3~5厘米的样子
期刊
在美国的俄克拉何马州曾发生过这样一件怪事:两匹马拖着一辆大车,车夫坐在车上。因天气闷热,他打起瞌睡来了。突然,一声巨响把他从昏睡中惊醒过来。他用双手擦擦眼睛,一瞧不得了,两匹马和一根车辕无影无踪,再看看车子和摸摸自己,却是安然无恙。  还有一对夫妇也遭到了这种厄运。在1950年的一个晴朗的夏日,他们躺在床上休息。突然,一声刺耳的巨响赶走了睡神。他们俩起来看了看,以为这声音是梦中听到的,于是重新躺了
期刊
《麦克白》是欧洲文艺复兴时代莎士比亚的重要悲剧代表作之一。剧中描写一个战功显赫的英雄麦克白在邪恶的女巫和追名逐利的夫人诱惑下,杀死国王成为嗜血暴君的故事。然而,几百年来,它居然成了西方戏剧史上最晦气、最不吉利的一部戏。  《麦克白》的首次演出就很叫人瞠目结舌。它的第一次演出是1606年在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的王家剧院里进行的。詹姆士一世正是剧中被杀的那位慈祥的国王邓肯的后裔。由于当时舞台上不允许女性
期刊
所谓五味,是指酸甜苦辣咸。五味最早的定义来自中医,但是,在中医里,五味并没有“辣”,而是“辛”。现在一般将“辛辣”放在一起,而这两者是有区别的。之所以在普通人口中,“辣”代替“辛”,在专家那里“辛辣”后来连在一起,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以前没有辣椒。辣椒随欧洲人传入中国,大概只有400年的历史。其实,中医在五味之外还有两味,分别是淡味和涩味。淡味也许可以看作“没有味道也是一种味道”。我们一般都说五味
期刊
《平凡的世界》据说是上世纪80年代年轻人的“圣经”,怀着好奇心,我也试着去读这部小说。当终于合上三本小说中的最后一本,脑海里仍不断翻滚着故事中人物的梦想和激情。  故事讲的是大西北一个平凡的小山村里两代人从文化大革命到改革开放的苦恨、拼搏和爱情。穷山沟里碎碎的事情,农民的事情,民工的事情,矿工的事情,也有领导干部的事情,路遥用一支笔,细细地勾勒了他们不为人知的喜怒哀乐。小说极具沉重的美,黄土地,信
期刊
《我和狗狗的十个约定》是一部足以温暖你,感动你的电影。  主人公明莉生长在北海道的函馆,这个漂亮开朗的14岁少女,有着樱花般明媚的笑容。她的妈妈芙美子,温柔贤惠,更像是明莉的朋友。爸爸祐市虽然也很疼爱她,但是医院的繁忙工作总是让他早出晚归。缺少爸爸的陪伴,也许这是少女明莉唯一时常感到遗憾的事情吧。  明莉的妈妈病重住进了医院,虽然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但是细心而又慈爱的妈妈依旧用温柔的笑容和轻松的语气
期刊
境界,让死亡充满韵味;死亡,让人生归于纯净。关于《相约星期二》中的老教授莫里,这句话其实是对他的一生最精准的概括。境界,让一个人有了分明的层次感,有了重重叠叠与来回往复,让人生不至于空洞、苍白,让人真正感觉到自己在活着。莫里,只是一名普通的教师,在生命即将以染病的形式终结时,与他最喜爱的学生米奇·阿尔博姆相约星期二,为米奇讲了最后一堂课。这一课,有关人生;这一课,几近于是对人类文化的告别性反思。幸
期刊
乾隆十七年(1752年),皇太后六十圣诞的万寿恩科,殿试结束后,主考官照例将前十名考生的试卷上呈皇帝,等待钦点状元。评卷大臣们一致推秦大士为一甲一名,但这不能算数,最终结果还得由皇帝亲自定夺。秦大士是南京士子,自幼聪明好学,10岁便能写诗作文,23岁考中举人,而且写得一手好书法。的确才华横溢。  看到秦大士的文章。乾隆当即折服,论真才实学,今科状元非此人莫属。但是,当乾隆看到秦大士的籍贯时。不由得
期刊
长沙有个巷子名叫“苏家巷”,还连通着一条叫“老泉别径”的街。这是在纪念宋朝的一位才子苏洵。苏洵是四川人,年轻时候,家里有些闲田,而且妻子程氏家里也算是眉山的富裕家庭,所以苏洵并不喜欢求学,而是整日遛鸟、唱歌、旅游,过着神仙似的日子。他在27岁那年,突然醒悟过来,觉得这是浪费自己的生命。他下定决心求学,以实现自己治理国家的理想,可又怕自己年纪已大,家人不支持,便私下对老婆程氏说:“你看我这年纪读书,
期刊
夜晚的天空为什么是黑的?很多人根本不用动脑筋就能回答:因为太阳下山了。实际上,真相远没有我们想象的这么简单。道理很简单,在浩瀚的宇宙中,太阳并不是唯一,除它之外,还有着无数颗同样的恒星,并且这些恒星也同太阳一样,源源不断地在发光。那么,当太阳在夜晚暂时“抛弃”地球之后。我们的夜晚理应还被许许多多的恒星眷顾才对。只是,它们的照耀为什么就没能给我们一个明亮的夜空呢?  也许有人会说,“夜晚的天空为什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