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幻与现实中的木子

来源 :诗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linpe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木子,1956年生于浙江湖州。他的作品先后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及港台地区展出,以色彩丰富浓烈的油画见长。他的中国画也浓墨重彩,较之传统的中国山水画有着更多的实验色彩和特殊的审美角度。他的作品风格狂放,富于变幻,深受收藏家和美术爱好者追捧并在各大画展及拍卖会获得好评。
  在我看来,木子的油画是特立独行的,有点不着调,而木子哈哈一笑的漏风处,也是对他自己的一种自谦。木子的绘画能力在于糅合了中国水墨、西方造型及各类主义。绘画的本义,不仅仅是立场、人格和姿态———尽管这也很重要,它的本义就是能力本身。一个有心的阅读者一旦真正进入绘画,就会体察甚至直接“撞上”这种东西,就会赞叹、激动、沉醉和玄想。姿态带来凛然,能力则带来沉溺,而绘画归根结底是沉溺的艺术。
  早先看到活灵活现的木子的画,我以为他是80后小伙子,实则是一个精力充沛、神态活泼的“老顽童”。一与他相遇,就感觉到他的气场颇大,思维灵敏,语速颇快。木子的绘画路数,南拳北腿,各路皆用。他的绘画通过世界眼光来展现进入世界的路径,把握了世界的脉络,并通过这个路径,完成自我修整。
  读木子的作品,你会对他有一个新的认识。他接受来自绘画爱好者问询的时候,开心得像个孩子。他说自己虽然叫木子,可不是榆木疙瘩,而是生生不息的木头,敦厚而朴实。他画山画树画草画所有他爱和不爱的东西,他善于挑战自己,把油彩搅浑又理清,用绘画表现雷鸣般的声音,将人们的眼神吸引过来。木子是舞动颜料的人,让绘画成为最有动力顺应风云时代的工具,但他维持着内心的道统,执拗地独立着自己的人格。
  木子用他的可爱善良画出心中的皈依和信仰,这是那些粗鄙的自诩“净畅宁”们无法理解的,他们看到的是亵渎,而不是敬意;是模仿,而不是“画境转换”。如何用一种文化转型的眼光来透视木子这类画家为什么要创作这样的作品,他们创作这些作品背后的心理状态和思维模式是怎样的?我总结,这些画家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回归,以前叫寻根。什么是寻根,一个是大自然,一个是儿童,一个是文盲,没有文化的,人的最低生存境界。中国上世纪90年代文学的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寻根,回到远古,回到古朴、朴素,远离城市。
  当然,本世纪的绘画又有一些变化,我接触不多,感觉已经不完全是寻根,而是基本散了,有点像后现代了,什么东西都没有,完全凭感觉了。90 年代是有理念的,每个画家都有想要表达的东西。现在的画家没有想要表达的东西,就是凭一种才气。特别是网络画家出现以后,基本上是凭一种临时爆发出来的才情、敏感、调侃,没有一点正经,满不在乎。当然80 年新美术潮的画家也满不在乎,但他们是很沉痛的,背后有很深的东西的,我對他们非常看好。他们能画出很纯情的作品。
  近十年来我基本上没看绘画作品。一是没有时间,再是不想看。因为绘画已经碎片化,写实主义的泛滥,已经扼杀了绘画本身。我觉得在木子的绘画中,没有一个是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在一个空的理念之下,好像完全是魔幻加才气。木子凭着丰富的联想、搞怪、魔幻,由绘画中内在的东西来吸引你的眼球,用赤裸裸的、触目惊心的颜色勾画他所爱的生活和世界。但是你也会发现他经常掺杂知识分子的那种梦幻,甚至有性幻想在绘画里流动。
  木子是个诗人,他撕下了程式化的绘画模板,让个人在芸芸众生中凸显而出,用讥讽和嘲弄的手法跟生活和自己对话,向热爱者的世界发起攻击。他用戏弄和不加掩饰的快感,表现了生活的美好与丑陋,在不经意间找到了自我表达的形象。
  湖州,一个安逸之城,一个文化之城。木子的幻想在笔墨中翱越了时空。他不仅是自然描述者,也是对色彩赤裸裸的挥霍者。他给我们展示的世界神话和寓言,将所有的价值观置于绘画的主题中。绘画中的快乐历史,也是木子用夸张、模仿以及形态的变体重现令人信服、深入细致的场景。在木子的作品中,总能发现那种生机勃勃、让人心旷神怡的景象,这也许归功于他生活的独特和美德沐浴中获得的艺术冒险。在木子的作品中,他发出的巨吼很快会淹没很多同代人的声音。
其他文献
父亲说,坟头的石头越来越红了  这是风水吉兆  父親说,墓台的土又长高了一截  这是风水吉兆  父亲又说,去年摆在墓台上的红苹果还完好  无损  这也是风水吉兆  一天中  父亲妥协了三次  一天中  父亲与自己和解了三次
期刊
说到底  我们都是来这个世界上刷脸的  只不过  有的刷的次数多  有的刷的次数少  像单位那个吊儿郎当的  仅刷了一次,就不见了踪影  没什么  一朵花,只要認真地开过  即使记不住你的样子  善良的造物主,至少也记住了你的  香气醒  在大面积的沉睡中  醒,是一种背叛,一种不合时宜的  开放或凋落  这就好比  万马奔腾的草原上  有一匹白色的马忽然停下来  悠闲地散步  它因不经意地退出 
期刊
在空气中久置  一块铁就锈到头了  铁匠往炉子里加了幾块柴薪  炉火一通就打通了脉络  趁热打铁,刀粗具雏形  一刀刀下去,直抵心脏时  不像是一场蓄谋已久的杀戮  倒像是让蒙了灰尘的心脏  接受洗礼偷 生  尝一碗人间烟火  饮一杯世事无常  你看,那个傻子  背着一座山  沿着来时的路  又爬了上去
期刊
“绿风创新风”(艾青题词)   “绿风起西北,诗韵入万家”(臧克家题词)   三十年勤奋耕耘,三十年开拓进取,三十年卓越品质,你心中的《绿风》,初心不改,弥久常新。   2020年的《绿风》将一如既往地做好“三弦琴”“大器”“实力展示”“八方诗潮”“西部诗歌高地”“二重唱”“女诗人方阵”等重点栏目。   《绿风》诗歌双月刊,单月10日出版,国际流行大32开本,128页。每期定价8元,全年4
期刊
一棵树被台风拦腰折断  断裂处白得刺眼  这令我难以接受  感受中树身四周的  灰黑,向其汇聚  以无形之力减轻它的疼痛  一种寂静,在感受中  令世界渐成一体  想到那些不幸的事  我也在承受不幸多年后我仍记得  多年后我仍记得  在那一条冰封的河旁  有位戴皮帽子的男人  跷腿坐在一块石头上  他和他的一只狗  直直地望著我  我走过他  我们无声地打量对方  那个时刻  我感到春天的脚步  
期刊
甚至往往不到百年  就不得不听从  命運的召唤  离开这个尘世  我们都一样  曾经怦然心动  全身心地热爱过  彼此及故乡和大地  草木与亲人  远方和诗  阳光下走着  我们关怀的孩子  那时必须带走阴影  而只留下祝福
期刊
树木还在节外生枝  小溪还在细水长流  路依然远遁  尘嚣远了  鸟儿叼着云朵  落叶锦绣山河  黛峰绿崖,一块大石头  没人坐过  凉透了  一棵柿子树  看我蹒跚而来,远远地  把一盏盏红灯笼  亮在风口采场上的菊花  不是野生的,我栽种的菊  浅黄色的花蕾,斜依着太阳  一朵羸弱的小芬芳  卸下了尘世的负累  云朵给它洒了点雨水,劫后余生  它真实地呈现眼前,属于今天的  当高山退出峻岭,河
期刊
母亲走得很远了  背影仅剩下个小白点  母亲身后  那些小小的白药片  安静地留在药店的柜台里  摆放着排列着炫耀着  降壓的、降糖的、降脂的  管心脏的、管胰腺的、管咳嗽的  治胃痛的、治风湿的  管头痛的、管耳聋的、管颈椎的  其实它们都不十分重要  母亲不识字,没有文化  直到最后母亲也只是认识  白白的,薄薄的,圆圆的  苦涩而不难咽的  药店里最便宜的那种  去痛片
期刊
我去探访父亲在滕庄村的老朋友  他两年前就去世了,父亲也去世了。  我想如果他们都在人间多好,都走了也挺好  他们会在另一个世界再次相遇。他们一定会   相遇  在滕庄村或龙山村。不是你去就是我来  好比生前祁连山中  草原、松林,惊慌失措的旱獭  狼毒花开得让人担心  最喜欢马莲草:翠绿、悠闲  编一个松塔编一匹马驹。多好  河水总是弯过来弯过去。有时急,有时不急  上山的路也总是弯过来又弯过去
期刊
阿尔茨海默症,又称老年痴呆  父亲不幸得了这种病  这是一种漫长的告别  先忘记我,接着忘記我的母亲  最后连自己也忘记了  母亲试图用过去的时光将他喊回  我们试图用一声一声呼唤将他喊回  但他执意离去,且越走越远  多么熟悉的陌生人,多么揪心而无奈  偶尔应答一声,仿佛隔着来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