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作为一种道德修养,“慎独”最早见于《礼记》,它说:“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东汉人郑玄曾注解说:“慎独者,慎其闲居之所为。”对此,刘少奇同志曾解释说,一个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今天,人们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辞海》)。
请以“慎独”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写作指导】
“在无人注意的时候”、“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做?这篇作文借话题向我们提出了灵魂的拷问。话题理解的关键是《辞海》中的解释“谨慎不苟”四个字,也就是说,即使在无人关注时,我们做事也要小心谨慎,一丝不苟。只有这样,我们的人格才是高尚的,我们才有可能做好每一件事。这是简单层面的理解。再往深层看,“慎独”其实是道德修养范畴的问题,强调自我审视,一旦法律失去作用时,“慎独”对人格操守的净化作用更为强大。话题较适宜写作思想性较强的随笔类,当然,善长逻辑思维的同学也可写成议论文。
【佳作点评】
莫使有尘埃
柯歆蕾
《佛经》里有这样一首诗:“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如果心是明镜台,那么慎独便是最好的一种修养与态度,让它永远都不会有尘埃。
慎独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境界。在当下纷乱的市场经济秩序里,权力的平衡与制约只能阻止部分罪恶的发生。当权力失去制约时,慎独便是精神最好的“防腐剂”。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彩票站的老板某天受彩民之托,垫钱替他买了一注彩票,不料中了头奖,而那位彩民却并不知情。这位老板仅仅是一个并不富裕的个体户,他完全可以选择隐瞒事实把奖金占为己有。因为除了他之外,没有人知道这件事的全过程。经过一夜的思想斗争,他还是选择用慎独的心态来面对这件事。奖金回到了那位彩民手里,而良好的信誉却让这个彩票站成了彩民们争相光顾的地方。因为选择了慎独,那位老板收获了心灵的自由和来自别人的难得的信任。
另一个故事却恰与之相反。一位学生对图书馆里的一本书爱不释手,却苦于无法买到它。终于有一天,他利用帮助图书馆员整理书籍之际,趁所有人不注意带走了那本不属于他的书。此后他陷入了深深的不安之中。老师同学们叫他,他都以为是“东窗事发”。从此以后,他再也不敢去图书馆,更不敢见管理员。毕业离校后,他申请到外地工作。最终,他把这本书寄还了母校图书馆,署名是:一个不能自我监督的人。那本书不过十几元,最多几两重,却成了他大学时代压积于心头的大山。不能慎独,让他的心灵承受了难以负荷的重量。
博大精深的国学历来讲究人心的修养,“慎独”出自于《礼记》,收录于《辞海》,却与《佛经》上的箴言不谋而合。自己的心灵是最宝贵的明镜台,不要轻易地看轻它,不要随意地玷污它,在有人监督的时候要珍惜它,在一人独处的时候更要慎重地对待它、保护它。
慎独是祖先几千年前的教训,历久弥新,同样适用于今天这个复杂的社会。慎独源自人心的坚持,在历史的长河里、在无垠的宇宙中永远散发出它独特的光芒。慎独是社会最好的净化物,慎独是和谐世界前进的力量。
时时记得用慎独来拂拭我们的明镜台,用慎独让心灵永远远离尘埃。
[点评]作者的识见是同龄中少有的:如果心是明镜台,那么慎独便是最好的一种修养与态度。权力的平衡与制约只能阻止部分罪恶的发生,当权力失去制约时,慎独便是精神最好的“防腐剂”。这些思索,显示了作者对现实的关注,显示了作者思想的深刻。写作上,作者以佛教的偈语切入,并敏锐地捕捉到了佛教与国学的共通之处,目光犀利。论述上,作者正反结合,事例典型,有以少总多之效果。
圣独
黄江南
古往今来,曲高和寡,圣人寂寞。为何?高尚的情操往往只有几人拥有。有时,圣人与凡人只在一字之差的区别,如“慎独”与“苟独”。寥寥圣人因慎独而圣独,芸芸凡人却仍在茫然。
慎独者,视独处与众处一致,一贯保持谨慎不苟的品质。而苟独者则不然。
曾经看过一篇关于佛教的文章。讲的是禅师每天深夜打坐冥思。一日,小沙弥在禅师讲禅时问道:“师傅,您白日打坐冥思为我们树立榜样即可,为何深夜依旧呢?”禅师笑而不答,反问沙弥:“你用什么打坐?用什么冥想?”沙弥茫然。是心,禅师用心在苦行佛海。所以打坐也罢,冥想也罢,都是在为心而做,那又分什么众行与独行呢?白日与众打坐,深夜独自打坐又有何不同呢?
也许禅师并不是圣人,但禅师的心早已成为圣人的心。因为一颗慎独的心怎能不为“圣”呢?然而,真正一心向佛,独处众处都能苦诣佛学的禅师,又有几个?噫呼,圣独!
孔子与众学子讲学时,能持翩翩君子之风度,思索世间之学问,是一个令人敬仰爱慕的师长形象。孔子独处,又为何呢?孔子独自面对大河,仍不失谨慎不苟的治学态度,有感时间的流逝:逝夫如斯夫,不舍昼夜!这位两千年前的圣人早已向我们“感叹”了“慎独”。真不愧为鲜有的思想家。“慎独”者,圣独也!
然而,到了今世,能真正慎独的人已少之又少了。更多的是众人面前治学严谨,别人监督工作认真,而背后独处时便胡乱一气的人。如光鲜的政客暗地里贪污,如老师眼中的三好学生出校后随地吐痰。也许太多人都在因他人而生活,而非因心而生活。
为他人而活者为苟独,追求表面的虚华与名利;为自己的心而活者为慎独,追求真正的修身养性。于慎独者看来,众处时与独处时无异,是否谨慎不苟,与有无旁人注意根本无关,因为他们的行为是用自己的心来见证的。
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于寂静的旷野发出独自的感叹:无限的空间与沉默使我恐惧。我想这位哲学家是圣人,因为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众处时独处时他都能坚持艺术的哲思,保持一颗谨慎的心。
圣人为能慎独者,而慎独者寥寥数几,故圣独。独,无畏也,宁为寥寥禅师,不为芸芸沙弥也。
[点评]这位作者读过很多书,并且很善于思索。“圣独”、“慎独”、“苟独”三词,仅一字之差,但内在含义有天壤之别。作者从老禅师说到孔子,说明慎独之不易,真正的“慎独”者堪称“圣独”,这观点令人耳目一新。在论述了古代“圣独”后,作者感叹时下的“苟独”,“苟独”者的本质是因他人而生活,而非因心而生活。短短的篇幅,作者将学者要长篇大论的概念阐述得深入浅出,通俗明白,很见作者的写作功夫。
做自己的藤野先生
叶湛
曾经试想自己能同武则天般站在众人之巅张开双臂。而几次试想都让我很是失望:因为我败给了自己,因为我控制不住自己。
鲁迅先生在《藤野先生》中说:我每次看到书桌前的那张先生的照片,就好像在鞭笞自己,于是低头继续写那些为人不齿的文章。鲁迅先生所说的便是他律,而那一低头的动作便成了自律。他可以在独处,甚至是长时间的独处时选择坚持,选择走下去。
不同于先生,我喜欢吴仪的“慎独”。她并不是真正的独处,而是周旋于各色人群之中,她坚持自己的风格。曾经,她不被人理解,毕竟,身为一个女子,高处不胜寒。而高处独处的一个女子做到慎独又是多少的艰难。
而她在离任时将这种慎独以另一种方式保持了下去——“你们忘了我吧”。这便是自我完善,这便是一个大气的女政治家的不凡。她做到了。
又如那个十年如一日在大山中孤独行走的送信人,又如那个坚守在个人的哨岗上不知疲倦的军人。他们或许不被人铭记,他们或许不渴求浮名,他们只是无论何时何地都不会忘了自己是一个什么人。
而我,又是一个什么人呢?我问自己。
我没有藤野先生的鞭笞,我没有吴仪的坚毅与不凡,我更没有那种不知疲倦的工作精神,那种——慎独。
毕淑敏说过:一个人时,你该闭上眼忘了自己是一个人。而当再次睁开双眼,你或许不经意地成就了一个人的孤独与光荣。我喜欢这句话,亦如喜欢毕淑敏一样。我想或许我没有那般这般优秀的品格,而我可以做的,就是——忘我。然后,慎独。
忘我,又该是一种什么状态。
是梵·高的沉醉,而不是尼采的疯狂;是李白的洒脱,而不是仲永的自负;是忘了自己存在,而不是像那只学老鹰俯冲下去捉羊的乌鸦,忘了自己是谁。
我,可以成为自己的藤野先生。也许我没有必要负荆来修炼自己,但我可以选择该有的人生。
如果有来世,我仍愿是女性,因为这个性别的困苦与煎熬,因为这个性别的坚韧与慈悲。而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我愿意选择慎独。
[点评]文章以“做自己的藤野先生”为标题,化用鲁迅先生的名篇题目,说出了自我监管的意愿,新颖别致,灵动活泼。文章的行文也很灵动:“我”控制不住自己,常会想起鲁迅的他律(亦自律),想起吴仪的坚毅与不凡,想起送信人与军人的不知疲倦……于是,作者希望自己学学毕淑敏:闭上眼忘了自己是一个人,成就一个人的孤独与光荣,然后做到慎独。让自己用沉醉、洒脱、慎独来对待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
[作者单位:浙江临海台州中学]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作为一种道德修养,“慎独”最早见于《礼记》,它说:“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东汉人郑玄曾注解说:“慎独者,慎其闲居之所为。”对此,刘少奇同志曾解释说,一个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今天,人们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辞海》)。
请以“慎独”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写作指导】
“在无人注意的时候”、“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做?这篇作文借话题向我们提出了灵魂的拷问。话题理解的关键是《辞海》中的解释“谨慎不苟”四个字,也就是说,即使在无人关注时,我们做事也要小心谨慎,一丝不苟。只有这样,我们的人格才是高尚的,我们才有可能做好每一件事。这是简单层面的理解。再往深层看,“慎独”其实是道德修养范畴的问题,强调自我审视,一旦法律失去作用时,“慎独”对人格操守的净化作用更为强大。话题较适宜写作思想性较强的随笔类,当然,善长逻辑思维的同学也可写成议论文。
【佳作点评】
莫使有尘埃
柯歆蕾
《佛经》里有这样一首诗:“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如果心是明镜台,那么慎独便是最好的一种修养与态度,让它永远都不会有尘埃。
慎独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境界。在当下纷乱的市场经济秩序里,权力的平衡与制约只能阻止部分罪恶的发生。当权力失去制约时,慎独便是精神最好的“防腐剂”。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彩票站的老板某天受彩民之托,垫钱替他买了一注彩票,不料中了头奖,而那位彩民却并不知情。这位老板仅仅是一个并不富裕的个体户,他完全可以选择隐瞒事实把奖金占为己有。因为除了他之外,没有人知道这件事的全过程。经过一夜的思想斗争,他还是选择用慎独的心态来面对这件事。奖金回到了那位彩民手里,而良好的信誉却让这个彩票站成了彩民们争相光顾的地方。因为选择了慎独,那位老板收获了心灵的自由和来自别人的难得的信任。
另一个故事却恰与之相反。一位学生对图书馆里的一本书爱不释手,却苦于无法买到它。终于有一天,他利用帮助图书馆员整理书籍之际,趁所有人不注意带走了那本不属于他的书。此后他陷入了深深的不安之中。老师同学们叫他,他都以为是“东窗事发”。从此以后,他再也不敢去图书馆,更不敢见管理员。毕业离校后,他申请到外地工作。最终,他把这本书寄还了母校图书馆,署名是:一个不能自我监督的人。那本书不过十几元,最多几两重,却成了他大学时代压积于心头的大山。不能慎独,让他的心灵承受了难以负荷的重量。
博大精深的国学历来讲究人心的修养,“慎独”出自于《礼记》,收录于《辞海》,却与《佛经》上的箴言不谋而合。自己的心灵是最宝贵的明镜台,不要轻易地看轻它,不要随意地玷污它,在有人监督的时候要珍惜它,在一人独处的时候更要慎重地对待它、保护它。
慎独是祖先几千年前的教训,历久弥新,同样适用于今天这个复杂的社会。慎独源自人心的坚持,在历史的长河里、在无垠的宇宙中永远散发出它独特的光芒。慎独是社会最好的净化物,慎独是和谐世界前进的力量。
时时记得用慎独来拂拭我们的明镜台,用慎独让心灵永远远离尘埃。
[点评]作者的识见是同龄中少有的:如果心是明镜台,那么慎独便是最好的一种修养与态度。权力的平衡与制约只能阻止部分罪恶的发生,当权力失去制约时,慎独便是精神最好的“防腐剂”。这些思索,显示了作者对现实的关注,显示了作者思想的深刻。写作上,作者以佛教的偈语切入,并敏锐地捕捉到了佛教与国学的共通之处,目光犀利。论述上,作者正反结合,事例典型,有以少总多之效果。
圣独
黄江南
古往今来,曲高和寡,圣人寂寞。为何?高尚的情操往往只有几人拥有。有时,圣人与凡人只在一字之差的区别,如“慎独”与“苟独”。寥寥圣人因慎独而圣独,芸芸凡人却仍在茫然。
慎独者,视独处与众处一致,一贯保持谨慎不苟的品质。而苟独者则不然。
曾经看过一篇关于佛教的文章。讲的是禅师每天深夜打坐冥思。一日,小沙弥在禅师讲禅时问道:“师傅,您白日打坐冥思为我们树立榜样即可,为何深夜依旧呢?”禅师笑而不答,反问沙弥:“你用什么打坐?用什么冥想?”沙弥茫然。是心,禅师用心在苦行佛海。所以打坐也罢,冥想也罢,都是在为心而做,那又分什么众行与独行呢?白日与众打坐,深夜独自打坐又有何不同呢?
也许禅师并不是圣人,但禅师的心早已成为圣人的心。因为一颗慎独的心怎能不为“圣”呢?然而,真正一心向佛,独处众处都能苦诣佛学的禅师,又有几个?噫呼,圣独!
孔子与众学子讲学时,能持翩翩君子之风度,思索世间之学问,是一个令人敬仰爱慕的师长形象。孔子独处,又为何呢?孔子独自面对大河,仍不失谨慎不苟的治学态度,有感时间的流逝:逝夫如斯夫,不舍昼夜!这位两千年前的圣人早已向我们“感叹”了“慎独”。真不愧为鲜有的思想家。“慎独”者,圣独也!
然而,到了今世,能真正慎独的人已少之又少了。更多的是众人面前治学严谨,别人监督工作认真,而背后独处时便胡乱一气的人。如光鲜的政客暗地里贪污,如老师眼中的三好学生出校后随地吐痰。也许太多人都在因他人而生活,而非因心而生活。
为他人而活者为苟独,追求表面的虚华与名利;为自己的心而活者为慎独,追求真正的修身养性。于慎独者看来,众处时与独处时无异,是否谨慎不苟,与有无旁人注意根本无关,因为他们的行为是用自己的心来见证的。
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于寂静的旷野发出独自的感叹:无限的空间与沉默使我恐惧。我想这位哲学家是圣人,因为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众处时独处时他都能坚持艺术的哲思,保持一颗谨慎的心。
圣人为能慎独者,而慎独者寥寥数几,故圣独。独,无畏也,宁为寥寥禅师,不为芸芸沙弥也。
[点评]这位作者读过很多书,并且很善于思索。“圣独”、“慎独”、“苟独”三词,仅一字之差,但内在含义有天壤之别。作者从老禅师说到孔子,说明慎独之不易,真正的“慎独”者堪称“圣独”,这观点令人耳目一新。在论述了古代“圣独”后,作者感叹时下的“苟独”,“苟独”者的本质是因他人而生活,而非因心而生活。短短的篇幅,作者将学者要长篇大论的概念阐述得深入浅出,通俗明白,很见作者的写作功夫。
做自己的藤野先生
叶湛
曾经试想自己能同武则天般站在众人之巅张开双臂。而几次试想都让我很是失望:因为我败给了自己,因为我控制不住自己。
鲁迅先生在《藤野先生》中说:我每次看到书桌前的那张先生的照片,就好像在鞭笞自己,于是低头继续写那些为人不齿的文章。鲁迅先生所说的便是他律,而那一低头的动作便成了自律。他可以在独处,甚至是长时间的独处时选择坚持,选择走下去。
不同于先生,我喜欢吴仪的“慎独”。她并不是真正的独处,而是周旋于各色人群之中,她坚持自己的风格。曾经,她不被人理解,毕竟,身为一个女子,高处不胜寒。而高处独处的一个女子做到慎独又是多少的艰难。
而她在离任时将这种慎独以另一种方式保持了下去——“你们忘了我吧”。这便是自我完善,这便是一个大气的女政治家的不凡。她做到了。
又如那个十年如一日在大山中孤独行走的送信人,又如那个坚守在个人的哨岗上不知疲倦的军人。他们或许不被人铭记,他们或许不渴求浮名,他们只是无论何时何地都不会忘了自己是一个什么人。
而我,又是一个什么人呢?我问自己。
我没有藤野先生的鞭笞,我没有吴仪的坚毅与不凡,我更没有那种不知疲倦的工作精神,那种——慎独。
毕淑敏说过:一个人时,你该闭上眼忘了自己是一个人。而当再次睁开双眼,你或许不经意地成就了一个人的孤独与光荣。我喜欢这句话,亦如喜欢毕淑敏一样。我想或许我没有那般这般优秀的品格,而我可以做的,就是——忘我。然后,慎独。
忘我,又该是一种什么状态。
是梵·高的沉醉,而不是尼采的疯狂;是李白的洒脱,而不是仲永的自负;是忘了自己存在,而不是像那只学老鹰俯冲下去捉羊的乌鸦,忘了自己是谁。
我,可以成为自己的藤野先生。也许我没有必要负荆来修炼自己,但我可以选择该有的人生。
如果有来世,我仍愿是女性,因为这个性别的困苦与煎熬,因为这个性别的坚韧与慈悲。而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我愿意选择慎独。
[点评]文章以“做自己的藤野先生”为标题,化用鲁迅先生的名篇题目,说出了自我监管的意愿,新颖别致,灵动活泼。文章的行文也很灵动:“我”控制不住自己,常会想起鲁迅的他律(亦自律),想起吴仪的坚毅与不凡,想起送信人与军人的不知疲倦……于是,作者希望自己学学毕淑敏:闭上眼忘了自己是一个人,成就一个人的孤独与光荣,然后做到慎独。让自己用沉醉、洒脱、慎独来对待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
[作者单位:浙江临海台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