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教学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应更多地回归常规性基础训练;强调丰富而有条理的知识储备;强化良好的写作思维训练和必要的语法知识训练;恰当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指导。
一、写作要重视学生的写作思维的发展
1、发展学生的思维不要忽视了口语训练
口语训练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语言思维能力。从语言文字的发展史来看,语言先于文字,语言是表情达意的第一阶段,也是最直接的阶段。现代语言学家邦文尼斯特认为,语言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思维品质的改善,有助于学生个体情感态度、个性化思维品质的形成。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首先应发展学生语言的能力,通过语言能力的提高进而促进和发展其写作思维能力。
口语训练也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突出口语教学“无意识训练原则”收效更佳。课标指出:“应重视指导学生在各种交际实践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口语交际教学,还应鼓励学生在各学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阅读教学是口语训练的绝好机会。可以让学生对某一人物或某一情节进行讨论;可以分门别类做些阅读笔记以积累词汇;可以练一练阅读复述以提高语言组织能力;可以就学习的文章发表自己的见解以提高语言表现力。
通过口语训练,逐渐使学生养成开口前组织语言,对语言进行修饰,提高语言表述准确性的好习惯,克服口语表达“语无伦次”的弊病。说出来,才能写出来。只有在语言得到一定的发展后,学生的写作能力才能有所提高。
2、写作源于模仿
鲁迅先生说:“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创造离不开常规性的基础训练,学生习作的创造性来源于模仿,叶圣陶和吕叔湘说:“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在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对目前写作教学效果不佳的状况,笔者认为,是因为我们的作文教学过多地期待学生在整篇写作训练中能够有所突破、有所创造,却忽视了常规性、基础性的作文专项训练的“蓄势”过程。这一现象在初中写作教学中表现尤为突出。小学生为什么要在积累了一定的词汇和初步学会观察后的三四年级才开始练习写作,是很值得思考、借鉴的。很多教师认为学生已经上到初中、高中,其实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作文水平并没有与其年龄同步增长,这种对作文的期待,实际上是在犯着一个跨越阶段的、“拔苗助长”的错误,这也是导致很多学生“谈文色变”的原因之一。
因此,初中写作教学应重视有所突破、有所创造的作文“蓄势”过程,应回归扎实的基本功训练,将整篇作文训练化整为零,实施“聚沙成塔”工程。
二、构建有效的读写结合框架,以读带写
学生写作水平的高低受其语文素养的制约。语文素养包括语言积累(即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特点、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内容。
阅读教学肩负阅读、作文两重要求,对阅读材料的研读过程可以解决语文素养的多方面问题,以课文为范例,对阅读材料进行深层次挖掘,引导学生探究作者“怎样表达‘是什么’”。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及写作能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教材是作文素材的宝库,是学生灵活作文的基础。可以将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和将要学习的教材中的部分内容分类、重组,可以跨学段,跨学年,跨学期,跨单元,前粘后融,划分以下一些模块,如“雅词名句”、“语法修辞”、“精彩片段”、“续写想象”、“史料评议”、“游记散文”、“记叙典范”、“经典议论”、“化用诗词”等,整体建构读写一体的作文框架并以这一框架引领作文训练。
三、专项训练与整篇训练有机结合
概括说,作文训练无非有两种基本形式:整篇训练和择机而做的片段训练。二者各有利弊:整篇训练耗时长,训练中的指导、控制相对有些难度,批阅反馈不及时,学生写作易流于形式、流于被动。但这种训练能统观全篇,环节完整,像构思布局、呼应铺垫等都能得到较好的训练。片段训练较有针对性,学生写作心理负担小,用时少,批阅灵活,但整体布局、一气呵成的写作习惯不好培养。
从写作训练规律来看,先片段后整体,“片段训练,聚沙成塔”的训练方式,对提高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有一定帮助。因为片段训练是一种写作过程的分解式训练,是作文专项训练,是基本功的训练,只有写作基本功扎实了,整篇训练才有了水到渠成的可能性。专项训练和整篇训练相结合,能更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1、必要的语法训练,使语言表述更准确生动
淡化语法,不是不要语法,语法是语言运用的基本规则,学生作文辞不达意、缺乏生动的症结之一,是语法问题。给学生开一个语法专题,阅读教学中经常作些“定状补、词组类型”的提示,不但对作文表达有益,对修改病句、压缩语段等也大有好处。通过这样的训练,逐步养成学生对写作语言进行修饰的好习惯,对增强语言表述的准确性、严谨性、生动性都大有好。
2、引用和化用诗文、典故、历史故事等细节训练,使文章富有文采
教给学生把所积累的诗文、典故、历史故事等,采用直引、拆拼、借原形赋新义等方法引用、化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可使文章生动而富于变化,也能表现一个学生写作中的机智。训练中可以结合学过的诗歌,由简单一句引用到较复杂的片段引用,让所学诗歌实际应用。如有的学生学习诗歌后,在《往事》的作文训练中,一个学生写母亲去世后自己的感受,这样开头:“蝉凄切,雨初歇,看泪眼,何堪又逢清秋节;明月夜,舞清影,伤离别,多少往事在心头。”这样的练笔也很巧妙、也很富有浓浓的情感。
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些练字训练、景物描写,人物描写、格式安排等专项训练,一段时间的片段练习后,组成一篇大作文,要求学生在大作文过程中标注哪些是景物描写,哪些是议论抒情,哪些是引用、化用。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明晰写作的过程,这也是砺练写作思维的过程。
一、写作要重视学生的写作思维的发展
1、发展学生的思维不要忽视了口语训练
口语训练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语言思维能力。从语言文字的发展史来看,语言先于文字,语言是表情达意的第一阶段,也是最直接的阶段。现代语言学家邦文尼斯特认为,语言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思维品质的改善,有助于学生个体情感态度、个性化思维品质的形成。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首先应发展学生语言的能力,通过语言能力的提高进而促进和发展其写作思维能力。
口语训练也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突出口语教学“无意识训练原则”收效更佳。课标指出:“应重视指导学生在各种交际实践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口语交际教学,还应鼓励学生在各学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阅读教学是口语训练的绝好机会。可以让学生对某一人物或某一情节进行讨论;可以分门别类做些阅读笔记以积累词汇;可以练一练阅读复述以提高语言组织能力;可以就学习的文章发表自己的见解以提高语言表现力。
通过口语训练,逐渐使学生养成开口前组织语言,对语言进行修饰,提高语言表述准确性的好习惯,克服口语表达“语无伦次”的弊病。说出来,才能写出来。只有在语言得到一定的发展后,学生的写作能力才能有所提高。
2、写作源于模仿
鲁迅先生说:“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创造离不开常规性的基础训练,学生习作的创造性来源于模仿,叶圣陶和吕叔湘说:“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在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对目前写作教学效果不佳的状况,笔者认为,是因为我们的作文教学过多地期待学生在整篇写作训练中能够有所突破、有所创造,却忽视了常规性、基础性的作文专项训练的“蓄势”过程。这一现象在初中写作教学中表现尤为突出。小学生为什么要在积累了一定的词汇和初步学会观察后的三四年级才开始练习写作,是很值得思考、借鉴的。很多教师认为学生已经上到初中、高中,其实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作文水平并没有与其年龄同步增长,这种对作文的期待,实际上是在犯着一个跨越阶段的、“拔苗助长”的错误,这也是导致很多学生“谈文色变”的原因之一。
因此,初中写作教学应重视有所突破、有所创造的作文“蓄势”过程,应回归扎实的基本功训练,将整篇作文训练化整为零,实施“聚沙成塔”工程。
二、构建有效的读写结合框架,以读带写
学生写作水平的高低受其语文素养的制约。语文素养包括语言积累(即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特点、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内容。
阅读教学肩负阅读、作文两重要求,对阅读材料的研读过程可以解决语文素养的多方面问题,以课文为范例,对阅读材料进行深层次挖掘,引导学生探究作者“怎样表达‘是什么’”。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及写作能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教材是作文素材的宝库,是学生灵活作文的基础。可以将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和将要学习的教材中的部分内容分类、重组,可以跨学段,跨学年,跨学期,跨单元,前粘后融,划分以下一些模块,如“雅词名句”、“语法修辞”、“精彩片段”、“续写想象”、“史料评议”、“游记散文”、“记叙典范”、“经典议论”、“化用诗词”等,整体建构读写一体的作文框架并以这一框架引领作文训练。
三、专项训练与整篇训练有机结合
概括说,作文训练无非有两种基本形式:整篇训练和择机而做的片段训练。二者各有利弊:整篇训练耗时长,训练中的指导、控制相对有些难度,批阅反馈不及时,学生写作易流于形式、流于被动。但这种训练能统观全篇,环节完整,像构思布局、呼应铺垫等都能得到较好的训练。片段训练较有针对性,学生写作心理负担小,用时少,批阅灵活,但整体布局、一气呵成的写作习惯不好培养。
从写作训练规律来看,先片段后整体,“片段训练,聚沙成塔”的训练方式,对提高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有一定帮助。因为片段训练是一种写作过程的分解式训练,是作文专项训练,是基本功的训练,只有写作基本功扎实了,整篇训练才有了水到渠成的可能性。专项训练和整篇训练相结合,能更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1、必要的语法训练,使语言表述更准确生动
淡化语法,不是不要语法,语法是语言运用的基本规则,学生作文辞不达意、缺乏生动的症结之一,是语法问题。给学生开一个语法专题,阅读教学中经常作些“定状补、词组类型”的提示,不但对作文表达有益,对修改病句、压缩语段等也大有好处。通过这样的训练,逐步养成学生对写作语言进行修饰的好习惯,对增强语言表述的准确性、严谨性、生动性都大有好。
2、引用和化用诗文、典故、历史故事等细节训练,使文章富有文采
教给学生把所积累的诗文、典故、历史故事等,采用直引、拆拼、借原形赋新义等方法引用、化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可使文章生动而富于变化,也能表现一个学生写作中的机智。训练中可以结合学过的诗歌,由简单一句引用到较复杂的片段引用,让所学诗歌实际应用。如有的学生学习诗歌后,在《往事》的作文训练中,一个学生写母亲去世后自己的感受,这样开头:“蝉凄切,雨初歇,看泪眼,何堪又逢清秋节;明月夜,舞清影,伤离别,多少往事在心头。”这样的练笔也很巧妙、也很富有浓浓的情感。
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些练字训练、景物描写,人物描写、格式安排等专项训练,一段时间的片段练习后,组成一篇大作文,要求学生在大作文过程中标注哪些是景物描写,哪些是议论抒情,哪些是引用、化用。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明晰写作的过程,这也是砺练写作思维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