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与曲艺的优化嫁接

来源 :上海艺术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p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月毕业季,上海越剧院与上海戏剧学院联合推出实验戏·曲《绿袍情》,这部由90后主创主力完成的作品,以新一代越剧男女合演的演出阵容亮相中国大戏院。作为上戏“大学生创新计划”的扶持项目,这是上海越剧第十代演员对公众的一次教学成果展示,同时作为“演艺大世界2019国际戏剧邀请展”唯一一部原创实验戏曲剧目,该剧更要对标邀请展的其他参演剧目,在同一个竞艺平台上接受艺术与市场的双重考验。
  那么这样一部实验作品,在艺术上是否有可取之处呢?
  相较于主创团队的年轻化趋向,《绿袍情》的主题意蕴可谓是传统的。该剧讲述了明成化年间新科进士汪贵赴嘉善上任,途中遇防洪大堤决口,他以身挡水幸而被村民所救。事后,通过明察暗访汪贵了解到县丞和乡绅的盘剥是造成堤坝溃乱、民不聊生的根源所在,于是他下定决心要为百姓铲除毒瘤,与此同时县丞为自保设计使其深陷牢狱之灾,最终在巡抚的公正审理下,奸邪受刑汪贵也得以昭雪。可以说,该剧是一部典型的清官廉政题材作品,从元杂剧《陈州粜米》、《灰阑记》、《勘头巾》,到明清传奇《清忠谱》、《珍珠记》、《十五贯》,再到当代舞台上的秦腔《赤桑镇》、豫剧《七品芝麻官》、京剧《廉吏于成龙》,中国戏剧史中以锄奸惩恶、平冤昭雪为主要情节的清官戏不仅屡见不鲜,并且在不同时代都有佳作涌现。想要在这类传统题材中有所创新,确是难题。所幸《绿袍情》抛却了要以情节取胜的念头,转而在演出形式上做新的实验和尝试,用越剧+宣卷双料加码的形式独树一帜,巧妙地在同一舞台上将戏剧(戏曲)与曲艺进行优化嫁接,辅以田山歌和绍剧的加入,造就了一台生活气息浓厚的创新作品,展示出了古典美在当代青年的理解下所呈现出的独特风貌。
  同为中国传统的表演艺术类型,戏曲和曲艺在名称只有一字之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者内在的密切联系:都是以演员表演为中心的舞台艺术,并且着重点在“曲”,即强调唱的重要性。然而尽管同根同源,并在发展过程中互相交叉、渗透,但两者却在表演手段运用、演员身份定位、以及审美规范上有着不同的选择。戏曲,严格意义上应称为戏剧,是对中国传统演剧形式的特有称谓,其与曲艺样式的不同如《中国曲艺史》中所述:“戏曲艺术的本质特点是‘以歌舞演故事’(王国维语),曲艺艺术的本质特征当是‘以口语说唱故事’”。这表明同是围绕“故事”展开,戏曲的表演手段在于“歌舞”——用歌唱化的语言和舞蹈化的动作“演”故事,而曲艺则重“说唱”——用口语化的叙述方式“说”故事。其中“演”和“说”分别概括了戏曲代言体,曲艺叙事体的特性。所谓代言体是指代人立言,从剧本角度看,是故事的叙事者(剧本作者)让故事中的人物现身说法,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言說、抒情;把剧本放在舞台上,就是角色扮演,是演员“代”剧中人立言,作为事件的直接参与者表现和再现剧中人戏剧活动的形态。曲艺的叙事性可简单理解为讲述,剧本属于叙事体文学,场上可把演唱/表演者等同于叙述者,他不是书(剧本)中的角色,而是处于第三者地位的叙述者, 是故事事件的目击者,以第三人称客观地传达书中人物的言行和心理活动。与之相对应,代言体的戏曲走上了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轨道,在表现剧中人物情感、心理活动方面占据优势;而叙事体促使曲艺形成了以说唱为主,兼顾诵、学、做的表现方式,长于理清书中人物关系、讲述事情来龙去脉。
  关于《绿袍情》中两种艺术样式出现的场次、涉及人物及时长情况,见表1:
  该剧以宣卷先生说书开场,用曲艺说唱的形式在短时间交待了故事背景、人物关系等,其作用相当于南戏、传奇中的副末开场——在正戏开始之前由“副末”色上场向观众介绍剧情大意、剧作主旨等,意在使观众对所演之戏有概括性了解。这样的做法一方面省略了剧中人物自报家门的环节,让观众在演员出场前即对角色阵营有所把控,另一方面通过宣卷先生的“说”,将汪贵跳入水中以身护堤、被水冲走等情节叙述出来,为之后重点场次中的大段唱腔让位,在最大程度上压缩了演出时间,也减少了过多转场所带来的舞美、道具等的变化。同时,宣卷相对新奇的表演手法,瞬间吸引在场观众的注意力,提升观演体验,不仅效率高、而且效果好。
  从第二场“送袍”开始,随着剧中人物的次第登场,正式切入剧情开始了越剧部分的表演。至“审袍”一出宣卷先生再次出场,但与开场纯粹的第三人称说唱不同,这场又加了 “演”的成分:宣卷先生分别用苏北、绍兴、宁波三地的方言和语调摹拟赵甲、王恕、老裁缝三个剧中人物,甚至在表现王恕愤怒时演唱绍剧,制造噱头。尽管这样的处理看似与戏曲无异,但应该认识到的是,这种即时的代剧中人发言的方式,并不是上述的戏曲代言体。戏曲代言体讲究的是“一人一角”,在规定情境中一个演员只承担一个角色的任务,并且要化身成这一角色,说角色之话、做角色之事,总而言之不能跳脱角色的束缚有越界的言行。曲艺则没有这样的限制,在以旁观者的身份讲述之外,它还可以根据剧情的需要进行“一人多角”的短暂代言,此外在代角色发声的过程中还可以随时跳入跳出,如宣卷先生在以第一人称替王恕唱绍剧时,第一句“可恼,可恼也”是王恕这个角色本人,第二句“因王恕大人是浙江绍兴人,故所以要唱绍兴大板(绍剧)”已跳出角色之外,是宣卷先生对自己为什么要唱绍剧进行解释,从第三句“一番话听得我怒发冲冠”起又回到了角色当中。因为没有严格的规定和限制,说书人可以根据情节的发展灵活安排,在唱唱念念说说,说说念念唱唱中完成任务,丰富了舞台的表现样式,增加了观演的趣味性,也调剂了整部剧的冷热气氛。此外,选择在表现巡按大人王恕公堂“审袍”时用宣卷演绎,也是刻意避免与“惩恶、脱袍”一场的公堂戏雷同,减少了相同的舞台布景对观众带来的视觉疲劳。
  因此可以说,将戏曲和曲艺融合在一部作品,以嫁接的方式培育出品质更优的艺术果实,正是《绿袍情》的巧妙之处。如果单作为青年主创们阶段学习的成果汇报,这部戏已显露出其较好的艺术水准,值得肯定。但如果要对标国际戏剧邀请展,《绿袍情》就需要进一步的打磨和提高。
  首先,作为一部由两种艺术样式构成的舞台作品,《绿袍情》应努力完成1+1=1的命题。越剧(戏曲)和宣卷(曲艺)作为该剧的构成元素,需有机的融合成一个和谐的整体,而不是相互独立的个体,即两者融合度的问题。就目前版本而言,剔除最后简短的尾声全剧共分八场,其中第一场、第七场是宣卷,共计15分钟;其余场次均为越剧,演出时长1小时15分钟,两者所占比例为1:5;宣卷开场后,在60分钟的时间内全部由越剧承担,直至第七场“审袍”舞台重新交还给宣卷。这样的场次安排突出了越剧的主体地位,原无可厚非,但问题在于如何处理处于次要地位的宣卷,是独立展示技艺?还是与辅助越剧更好地演绎故事?   独立展示技巧的缺陷显而易见,虽然同台但越剧是越剧,宣卷是宣卷,尽管两者都是江南艺术品类且同操浙江方言,但就舞台呈现来说仍旧是组装货的品相。并且因为两场宣卷间隔时间太久,观众很容易在观演越剧的过程沉浸其中,忘记宣卷的存在,以至于宣卷再次登场时略显突兀。因此,为越剧做助攻或许是更讨巧的做法。
  在前不久的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中,由拉脱维亚国家剧院演出的《安提戈涅》让人眼前一亮,其中叙述者的角色类似《绿袍情》中的宣卷先生,“说”多“演”少,与剧中角色相对隔离,以夹叙夹议方式参与其中。该演出由立于台侧的叙述者最先发声,她面向观众以局外人的身份叙述故事梗概,并告知观众自己将在后续剧情中饰演奶妈一角。随后她介绍了出现在主演区的演员正是主角安提戈涅,再对安提戈涅的精神状态进行评价,然后才算正式进入剧情。在正式演出中,叙述者多次穿插以叙述的方式补充主演区的剧情,并在饰演奶妈时仍立于台侧只念台词,而不参与演出。这样的演出形式显而易见是借鉴了古希腊戏剧中歌队的设定,当叙述者入乎情节之中,就是剧情的参与者,进行主观的演绎;当其出乎情节之外时,又作为剧情的解说者,进行客观的评价和议论。但相较歌队,《安提戈涅》的叙述者又明显吸收了布莱希特叙事体戏剧的营养,用叙述式的线索把整个戏连在一起,取得了很好的舞台效果。那么,《绿袍情》中的宣卷先生是否也可以做这样的处理?就上述表格中每场所涉及的人物来说,相较于越剧,宣卷明显在表现群场方面有着优势:同样甚至更少的时间内,宣卷可容纳更多的人物展示个性,可叙述更复杂的剧情,因此适当提高宣卷的出现频率,使之根据剧情需要多次穿插在越剧场次之间,充当剧情的连缀者,这样不仅可以拿掉一些不是特别必要的桥段,如全场只表现春兰、桂兰为汪贵鸣不平的“告状”一场,同时梳理剧情,填补剧本中没有讲清楚的部分。
  其次,作为一部以越剧为主体的戏曲作品,主创在角色定位、演员行当和流派选择上,或可再多加斟酌。关于该剧中的人物及流派行当,如表2:
  其中,胡大、汤伦由同一演员饰演,该演员本工小生,两个角色均为反串行当。由表2可以直观的看出,对于流派纷呈的越剧来说《绿袍情》稍显单调,并且缺乏对应性,如用软糯、缠绵的尹派小生唱腔来演绎花脸实在是不恰当。作为一个老生戏,该剧想要出彩确实比较难,越剧长于小生小旦的爱情戏,这不是说越剧就不能演以其他行当为主角的非爱情戏,只是如果涉及男女角色的感情戏,从观众的审美取向和视觉效果来看,外形俊美的生旦才更合拍。而《绿袍情》的主角汪贵以老生应工,唱腔苍劲雄厚,造型上挂髯口以示稳重,在越剧观众的观念中这样的形象一般为花旦一行的父兄辈,但该剧却安排妙龄少女春兰对汪贵暗生情愫,这样的组合让观众难以产生联想,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建议进行最优配置,处理好是演员为角色服务,还是角色为演员服务的问题,鼓励青年演员用本行当发挥最大优势,如以尹派小生应工汪貴,不仅突出少年书生的正直、儒雅,与春兰的感情线也更合理;分别用吴小楼、张桂凤的老生唱腔演绎胡大的奸诈与伪善,汤伦的迂腐与自负,也能更加突出两个配角人物鲜明的个性。
  此外,春兰、桂兰两姐妹虽然是以袁、吕两个花旦流派来应工,但两个人物性格、行为动作设定相似度太高,要设法在剧本或表演上区分,以赋予每个角色独特之处。
  再次,该剧的舞台美术存在着风格不统一、指向不明的现象,时而抽象如“告状”一场,一条波浪线代表了泛舟的湖面、时而具体如“送袍”的水晶帘、“留袍”的接官亭和众多悬挂的雨伞等具体意象。与传统戏曲的一桌二椅不同,现代戏曲中引入舞台美术设计用以再现/表现环境及支持表演,那么既然故事发生在嘉善这个水网交融的鱼米之乡,且在文本中又多次提到洪水来犯,修坝筑堤,那为何舞台处理上却缺乏相关意象,如果是想以留白的方式给予观众遐想的空间,那最后一场的雨伞可否删除?或用伞作为贯穿全场的舞美意象,表现嘉善地方多雨的特质,同时增加演员的表现手段。
  剧名《绿袍情》,而剧中绿袍却出现了意向不明确的弊病。古代服饰礼仪中官员品级的服装色彩有明确规定,如隋,六品以下官员分别用红、绿两色,至唐,在沿袭隋制的基础上略有创新,规定亲王及三品以上“色用紫”,四品、五品“色用朱”,六品、七品“服用绿”。“绿袍”原意汪贵品级不高,乃是嘉善的地方官,在舞台上“绿袍”上升成到精神层面,是地方官汪贵与民同袍、刚直不阿的象征,但忽略整部作品的视觉呈现,在这种抽象概念之外,汪贵又总是以绿袍示人,整部戏中出现了三件绿袍,难免混淆了视听,造成文本概念不清晰,意向不明朗。
  最后在整体节奏上,该剧还需做一些调整。要善于运用静场,慢节奏、停顿的方式,以更好的传达人物内心幽密、曲折的波动,切忌撑太满及连轴转,要留给演员足够的表演空间,也要给观众喘息的机会。
  尽管《绿袍情》还不甚成熟,但值得鼓励的是这是一群90后戏曲青年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尝试,同时这也是越剧最年轻一代对于“男女合演”的传承与创新。通过这部作品展现了当代青年对戏曲的思考及他们昂扬的精神风貌,更昭示了戏曲的未来与希望,相信在今后的道路上,我们还将收获更多青春凝聚的硕果。
其他文献
6月22日上午,“平常心象·刘树人书法作品展”在上海图书馆开幕。原上海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党委书记沈佐平,上海市文联原党组副书记、专职副主席迟志刚,上海博物馆党委书记汤世芬,上海市直机关党工委副书记李云龙等参加了开幕式。上海书协副主席、上海吴昌硕艺术研究会执行会长张伟生、上海书协副主席晁玉奎、江苏省甲骨文学会会长王道云分别讲话、致辞,他们高度评价了刘树人的书法造诣和文化素养。上海书协主席丁申阳宣布展
期刊
从前,标签主要通过根据规范标准的分类以实现其重要性,但是今天,似乎标签在审美上和风格上的寓意远甚于其他考量。沃尔夫冈·韦尔施(Wolfgang Welsch)指出, “越来越多的现实元素正在被审美所覆盖;于我们而言,现实之为一整体,将越来越多地成为一个审美结构”1。  在这个时代,资本主义似乎最终(清教徒伦理衰落了)与娱乐、感官并存,并且风格获得了对本质的全面胜利,标签在此发挥了怎样的功能?“品牌
期刊
广播剧有其“声音的戏剧”特长和优势,若充分发挥以语言塑造人物、以声音展现画面的能力,则可将听众的意念当舞台,以听众的想象为舞美,营造出不亚于舞台甚至不亚于影视的效果,在听众的脑中呈现出一个现实而又理想的世界。  一  由上海、西藏两地广播电台首次合作的广播剧《种子方舟》于2019年国际劳动节首播。五月的上海,蓝天白云,其澄明、美丽和高远与西藏最相近,又被飞扬其间的电波维系得更紧密。通过聆听,听众得
期刊
海德格尔认为技术并不等同于技术的本质,同样,在当代艺术中,技术也不能取代艺术,现代社会中人类对世界和自然环境的“物体化”“客观化”抹去了事物本来的“存在”意义,仅仅注重技术和物理刺激的所谓“沉浸式”艺术也忽略了艺术的内核与本质,从而沦落为简单的娱乐设施。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过多的色彩、声效和互动往往并不能在观众(参与者)脑海中留下长久深刻的印象,唯有艺术家深层次的思考为作品提供的
期刊
7月27日至10月13日,由龙美术馆与马克·布拉德福特工作室联合举办“马克·布拉德福特:洛杉矶”将在龙美术馆(西岸馆)免费对公众开放。  马克·布拉德福特(生于1961年)在美國加州洛杉矶出生并长大,他广为人知的大幅绘画作品,通过一种严谨的绘画方法,探讨了抽象作品的社会与政治潜力。艺术家以自称为“社会抽象”的实践方法,考察了持续不对等的影响边缘群体的政治与环境条件。  本次展览利用了龙美术馆(西岸
期刊
7月18日,“石上纯也:自由建筑”展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开幕,展出石上纯也最具代表性的二十组建筑项目,包括六月刚揭幕的“蛇形画廊夏亭”(Serpentine Gallery Pavilion)。“自由建筑”即通过对建筑的场地环境、文化背景、气候条件、使用者等因素进行细致的调研分析,以自然界中的“云、森林、地平线”等為灵感,打破传统建筑设计的概念范畴,真诚而坦率的寻找和创造。  石上纯也(Junya
期刊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对于上海越剧院来说,共襄盛举国庆盛举的同时,还有一件值得纪念的大事,那就是上海越剧院男女合演团建团60周年。正是在新中国成立后,越剧同仁不断探索,在女子越剧进一步发扬光大的同时,令男女合演成为越剧传承发展的重要一脉。  为了纪念两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上海越剧院今天宣布,特别策划“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暨上海越剧院男女合演团建团60周年系列活动”,用越剧汇演、
期刊
在本次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中,有历史题材的当代新书写,有承繼创自出新意的当代转化实践,亦有对当下的观照和体悟。在今年新中国70华诞的年头,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无异于是一场全面的、最高规格的当下舞台视觉艺术的致敬之礼。  这一届中,舞剧的崛起和转变是最大的惊喜。中国其实本身就是舞剧生产大国,具有地域文化色彩的舞剧甚至是许多省份重要的文化产品。然而,已经很长时间,舞剧处于一种尴尬境地。所以通过这次艺术节看
期刊
2018年底陕西小梅花秦腔团带来的秦腔新编历史剧《诗圣杜甫》,在沪上演取得成功。该剧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与较深的思想意蕴:在剧情构思上以人物命运的悬念牵引观众,在情感展现上以诗歌的重新演绎感染观众,在思想启迪上以辛辣的讽刺与深刻的批判警醒观众,在审美层面上以干净洗练的形式之美征服观众。但是秦腔新编历史剧在继承传统与改革创新之间如何取舍,程式化表演与生活化表演之间如何融合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  
期刊
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将于2019年9月底开幕,为期两个月。本届空间艺术季邀请日本越后妻有艺术节和濑户内国际艺术节的策展人北川富朗(Kitagawa Furamu)擔任总策展人,以“相遇”为策展主题,进行整体展览策划。策划方案包含分布于杨浦滨江5.5公里公共空间内——指杨树浦路以南、黄浦江岸线以北、秦皇岛路以东,定海路以西的区域的二十件永久公共艺术作品和五件公开征集艺术作品,以及位于原上海船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