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焦老师单名一个“迢”字,安徽黟县人士。焦家“耕读传家”,合族之人几百年来种田为生,少数族人有开馆课徒或悬壶济世的,都是读书人的行当。据说焦家祖上有家训:只读书种田,不为官、不为商。
焦迢初中毕业考入县里的师范学校,毕业后分配在乡间小学做了一名乡村教师,教了几年书。焦老师有心深造,一番努力,终于考进了省里的师范学院,苦读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分配在省立中学教语文,不久与同校图书馆一职员结为连理,立业成家,生有一子,即名“耕读”。焦耕读读书用功,后赴美留学,并留在美国就业,去年与一华裔女子结婚。年初,也未劳他们二老的神,来电说已生一子,母子平安云云。
焦家世代读书,焦迢更觉他的事业、家庭皆赖读书所赐,故对读书一事极为重视。焦老师好学不倦,视读书为生命之要义,甚至在课堂上对学生说:“人不读书,禽兽何异?”
焦老师60岁不到,身材修长,皮肤白净,带一副眼镜,穿一身便西服,头发虽稍疏却整齐,皮鞋虽稍旧却光洁,随身总是携带一黑色提包,其中应是教案与阅读之书籍。
焦老师的阅读面甚广,经史子集烂熟于心,中外文史名著亦读了不少,朱熹、王阳明、康德、费尔巴哈亦多有涉猎,故其在课堂上旁征博引,众生得益。唯在科学方面焦老师视为畏途,即科学普及之书亦毫无阅读兴趣。不过,人的精力有限,也只能如此了。
焦老师的夫人姓史名丽,在图书馆工作,终日与书打交道,夫妇二人在家中各有书橱、书桌。史老师不上课,读书无关专业,兴趣广泛,悬疑小说则是最爱。不过,随着年龄增长,也逐步关心起健康类的科普书来了。史老师50多岁,正步入更年期之时,原先对此事毫无思想准备,常觉种种不适,后来看了一些这方面的科普书,心中释然,症状也就减轻了不少。一年体检查出患轻度脂肪肝,她又按书上所说增加运动,第二年复查竟已不再报告有脂肪肝了。史老师甚为高兴,从此对医学、健康之科普知识大感兴趣,甚至对各种媒体上的,乃至道听途说的健康之法都坚信不疑。
二
二位老师都明确:如今经济发展、国泰民安,他们事业有成、家庭幸福,今后的生活要义唯“健康第一”。焦老师有烟酒之好,且少运动,皆为不良生活行为,若为健康,本应纠正。史老师亦曾提出,但焦老师则不以为然,以为抽烟提神、饮酒怡性,文人之需,不可或缺,至于运动则徒费精神,何益之有?史老师无奈,只好任其所为了。
家中饮食之事由史老师主管,自然按史老师的理解执行,少油早已成定案,甜食一律拒之门外,饮食日益清淡。焦老师亦知饮食清淡有益健康,不便异议。
一年,史老师得一书,名曰《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据说极为畅销。史老师仔细研读,书中说绿豆能解百毒,茄子含维生素P,人若为健康计,无需其他,只此两项足矣。史老师大喜,于是家中此两物不断。也亏得史老师擅烹饪,每日有绿豆粥、绿豆汤、绿豆饼、茄子煲、炒茄子、蒸茄子、水煮茄子吃。两个月吃下来,吃得焦老师大倒胃口。幸亏著此书之“神医”被揭穿,绿豆茄子饮食方告一段落。
未几,史老师又得一名《蔬食要义》之书,书中概言蔬食低碳、环保,大有益于健康,又举出许多实例,其中不乏知名人士,终身蔬食而得长寿之例。史老师大喜,决心奉行。史老师又在什么书上看到:杂粮最为有益健康,纤维素含量高,且营养保留最全,许多还有抗癌作用,遂每日皆有食用。初始,焦老师亦觉甚好,但稍久则觉易于疲乏,腹胀,食欲不振。
坚持了大半年,史老师似乎亦感体力不济,因有同事觉其面色不好,询其是否病了?这倒是提醒了史老师,遂去医院诊治,因自觉体力不济、面色不好,应非心肝脾肺之具體病症,或者“调理、调理”即好,遂就中医师诊治。该中医师颇有经验,一望而知,谓是有贫血之症,便以“四物汤加减”治之,乃是当归、熟地、白芍、川芎又加黄芪、玫瑰、大枣、甘草共煎,用以冲阿胶服之。史老师一查书,知为补血圣品,大喜,日日服之。又查得菠菜含铁丰富,有补血之功,亦日日食之,不过似乎改善无多。
三
这年学校组织教师体检,史老师检出有贫血现象,嘱其就血液病科进一步检查。史老师尚未及检查,焦老师却查出大事:体检报告中有肿瘤指标名“癌胚抗原”(CEA)者高出正常许多,且粪便隐血试验阳性。上网一查知疑为癌症,大惊,赶紧找专家就医检查,专家看罢,为之预约3天后做胃肠镜检查。二位老师精神受到重创,只得请假在家。食欲早已全无,不过史老师知红薯、山药、麦片之类为抗癌食品,此时不吃尚待何时?遂将这些食料打成米浆为食。
挨过3天,做了胃肠镜检查,果然发现在胃小弯处有一新生物,遂取组织作病理切片检查,实为胃腺癌。于是入院拟作手术治疗。
入院后医生询问病史,焦老师回忆上腹不适至少已有半年,皆以为是饮食中粗粮过多之故,未想却有此变。
焦老师入院做了胃癌根治手术,术后恢复顺利,病理检查未有淋巴结转移,经治医生称是“尚在早期”,乃是不幸中之大幸。焦老师为恐其子担忧,术前并未告知,此时才让史老师电告其子:切勿挂念。
由于胃癌“尚在早期”,术后仅象征性地做了一点化疗,倒也反应不大。接下来的事便是调养身体了,史老师主张服中药,焦老师亦赞成,于是找到中医专家,按脉诊舌、开方服药不提。
在饮食方面,病人术后民间多流行食用鸽子汤、黑鱼汤之类,稍后见身体虚弱者多用滋补之法,除鸡认为属“发物”而忌食之外,多甲鱼、鲫鱼、猪蹄、鸭子之类以为补益之意。史、焦二位读书甚多,则以为不然,一是觉得胃癌虽已切除,须防复发,曾见书上有说癌细胞要摄取大量营养且比正常细胞生长速度快很多,故癌症病人不宜过多摄取营养物质,以免养痈成患;二是有的书上介绍许多抗癌食品,此时必须尽量食用。
焦老师术后除日常杂粮、蔬食之外,史老师又设计了一种以黄糙米、小米、高粱米加薏苡仁打为浆汁的“抗癌米浆”,让焦老师日日饮用,以为营养、抗癌一举两得。焦老师是明理之人,自然乐于采用。 大半年下来,焦老师身体状况似乎无多改善,尤其消化道方面的症状明显,腹胀、腹泻、食欲不振、虚弱无力。医院检查后认为并无癌症复发的证据,再求教于中医,中医认为是气虚以致脾虚之症,生晒参用到5钱似亦无效,甚感棘手。
四
焦老师夫妇本已届退休年龄,焦老师病后,两人皆已正式退休。
焦老师在家读书、写字,读书或尚可以,书法练习渐觉乏力,日渐减少。史老师亦觉体乏,贫血依旧,铁剂也吃了不少,四物汤加味也不见效。夫妇二人的身体状况不佳,似乎中西医皆无良策,只得以“老了、老了”解释。
如此又过了一年。医疗改革,提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准备与焦老师家签约的是刚分配来的一位范医生,据说还是一位“全科医学硕士”。
签约之前有个说明会,范医生知道这里有一居民叫焦迢,应是他的中学老师,因为用这个名字的人很少。他在会场里注意看着,回想焦老师当年清秀干练的样子,但没看到。等到签约时他才确认,原来坐在离他不远处的一位消瘦老者便是焦老师,遂走过去问候:
“焦老师还记得我吗?我是高三(3)班的范宜生。”
焦老师努力地想,终于想起是有个叫范宜生的学生,便道:“你毕业多年了吧,这些年你在哪里做医生啊?”
“医科大学读了8年,拿了个硕士学位,又‘规范化培训’了3年才拿到全科医生证书,这才分配到这儿来做医生了。”范医生说。
“啊,真不容易,真不容易……”于是焦老师夫妇与范医生签约了。
社区的全科医生是居民健康的守护者,半年下来,范医生通过观察、家访逐渐发现了焦老师夫妇健康问题的症结所在——营养失衡,而其发生的原因却是对營养知识不准确的认识。
范医生知道二位老师喜欢读书,便尽可能地收集一些营养学方面的科普书送给他们,又多次上门拜访并作宣讲,大致是:
素食固然能够大致满足人体的基本需要,但若长期完全不进食动物性食品,可能导致维生素B12等维生素的缺乏,容易引起贫血等病症。植物性蛋白的吸收利用率不及动物蛋白,老年人消化吸收能力下降,长期素食可能导致蛋白质缺乏,引发虚弱、免疫力下降等问题。所以为健康计,不宜完全采用蔬食,尤其是老人。
粗粮比精加工的细粮保存了较多的纤维素,摄入一定量的纤维素有益健康,所以也提倡适当地吃点粗粮。然而,粗粮营养的吸收不及细粮。同样,杂粮营养的吸收也不及米、面等主粮。
癌症病人术后,提高免疫力是预防癌症复发的重要措施,而提高免疫力的关键之一便是要有良好的营养状况,不必担心因此会促进癌细胞的生长,因为癌细胞对营养的需求并不等同于人体的正常细胞。通俗地说,它们“并不在同一锅子里吃饭”。
“抗癌食品”只是民间的说法。从科学的角度看,有些食物中纤维素含量丰富,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肠道蠕动,加快排泄,减少了可能致癌物质的吸收;有些食物富含抗氧化物质,可能有助于保护人体的免疫力等,有助于预防癌症。有些食物中的某些成分提取出来,在动物实验中对某种肿瘤有抑制作用,但并非进食这些食物便能使人体的肿瘤消退。
范医生又直接指出,焦老师做过胃切除手术,消化吸收功能薄弱,以杂粮制成的“抗癌米浆”虽看上去只是米浆,实际上不易吸收,以致引起腹胀、腹泻,反而不利健康,建议不再食用。何况焦老师癌瘤已经切除,亦无复发情况,对此实在不必过于纠结。
范医生的解释使二位老师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焦老师说:“唉,我们缺少了些科学知识,多年来在饮食问题上犯了教条主义的毛病。”
范医生又对焦老师夫妇的饮食做了些具体的指导。几个月下来,二位老师的身体状况大有改善,诸般不适皆已消除,逢人便说:“营养一事大有学问,应该树立科学的营养观念,才能有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