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高端复合型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环境教学的重要目标,为实现这一课程教学目标,搭建系统科学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是其核心因素。因此,立足于对我国环境教育的发展现状,结合环境教育在国内外的行业发展趋势,开展创新性的环境科学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进行多元维度的探究,本文主要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课程教学体系的创新,教材建设的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以及教学实践的创新等角度论述对环境课程高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环境科学;高端复合型人才;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X-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30-0286-01
环境教育一词出现在1972年的首次人类环境会议上,明确界定了环境教育所具有的现实意义与学理需求,直接推动着环境教育在在全国范围的兴起与广泛推广。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的环境教育也浩浩荡荡的开展起来,培养高端复合型的创新性人才更是高校的培养目标。所以,本文简要探析对环境教育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操作方式,并对环境教育的现实意义做出简要阐述。
一、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与实践
我国高等院校的环境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主要结合通识教育,环境科学的专业基础教学,专业教育等模式的结合。高校环境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主要依托于通识教育,结合高素质,综合性强的专业教育,并且以高等院校环境教育方向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实现创新性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在高校的环境教育中,实行大气环境专业方向的教育,实现环境教育与与生态学,大气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重新制定,将学校高等院校的环境教育成为高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基地。
与此同时,环境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需要依据不同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针对性的设计,依据现实情况进行本土化的方案创新。校方可以依据不同的课程性质聘请专业化的教学人员担任任课老师,对学生在环境科学方面的专业知识,技能培养等方面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二、课程体系与实践的创新
通过对高校环境教育教学课程体系的分析,结合环境教育专业独特的学科发展特点,在对现代教学观念的总结归纳中,对高等院校环境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需要遵循学科平等的原则,在文理兼备,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优化以及创新性,实践性的双重结合中,构建一套特色鲜明,立足现实,紧跟潮流的人才培养体系。
在环境科学的专业课程教学中需要重点结合大气环境,气象生态方面的案例分析,以培养学生对大气环境,环境气象方面的综合思维能力。依据不同的人才培养方面分别设立大气环境,环境气象以及环境生态等方向的专业课程。并且,依据不同的教育层级,搭建校级,省级,国家级别的精品课程,通过精品课程的搭建,为高等院校环境教育方向的课程质量提升,教学效果改善,学生学习能力的质量提升提供直接的外部敦促作用,通过精品课程的项目建设实现环境教育专业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为环境教育专业培养高端复合型人才提供良好的教学基础。
三、教材建设的创新实践
高质量的教材编写,全面系统的教材体系搭建是环境教育方向培养高端复合型人才的首要条件。在教材编写的过程中,高校的教学人员需要结合环境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教学大纲的任务安排要求以及本专业学生在实际就业岗位上的职业素养要求,结合多方面的信息诉求,在全方位,多层次的角度上推进高水平的专业教材编写工作,实现对现有教材体系的完善,提升,构建一套具有先进性,特色性,以及影响力大的新型教材。
在教材的建设过程中,教材编写人员需要完全贯彻落实实践,特色与时代的鲜明特征,积极开展对国外著名學者的经验交流,学习国外优秀的教育教学经验,尝试将最新型的,最先进的理论成果策略性的融入到教材内容的编写环节,让其成为具有鲜明特色与一定影响力的优质教材。
四、教学实践创新
注重教学实践的创新也是培养环境科学高端复合型人才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环节的拓展帮助学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并且鼓励学生在学以致用中熟练的运用课程理论解决现实问题。因此,高校需要强化对环境科学的实践创新,坚持在产学研一体化教学中,实现学生课程实践能力的提升,注重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思维拓展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在日常的实践教学中,需要不断的深化实践教学的课程改革,强调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依据现有的实践教学水准以及学生的课程实践能力,科学,合理的建立切实符合环境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中贯彻落实对学生实习,实训的能力培养要求,科学合理的安排实践教学环节,积极探索新型的实践教学的模式与课程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环境科学专业的学习人情与课程参与积极性,在对实践课程学习自主性的提升中实现学生动手技能的改善。在日常的实践教学课程中,老师可以采用分层次的实践教学模式,依据不同实践能力的学生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在因材施教中帮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能获得相应的成长与进步。与此同时,根据学校的现实情况,鼓励理论课程的老师与实践教学的老师进行双向的交流与沟通,各自吸取相应的优势教学特征,在彼此的学习借鉴中实现学生环境科学专业素养的提升与改善。
五、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
培养环境科学高端复合型人才,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是一大重要的影响因素。教学方式的创新拓展直接决定环境科学的课程呈现方式,通过潜在的课程搭建模式幫助学生实现专业素养的提升与课程教学效果的改善。
在日常的课程教学模式中,老师可以立足于对课程内容的把控,结合环境科学方向的专业发展特性,依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获取能力,开展具有针对性的课程教学方法,除此之外,教学方法的搭建必须遵循“优化课内,强化课外”的操作原则,构建一套兼具“活动性,研究性,开放性”的教学方法。
与此同时,多媒体技术也可以全方位的渗透在环境科学的课程教学中,结合视频,音频,图文,动画等全媒体的表现形式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对环境科学专业的课程参与热情,并且积极鼓励学生培养对该专业的学习兴趣,在主观能动性的调动激发中引导学生开展自发性的探究性学习行为。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也可以帮助学生对抽象,复杂的理论进行直观,简洁性的理解,通过课程教学内容的熟练,以及在学以致用中提升学生运用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通过实践实现对知识内容的再次反哺,帮助学生在环境科学方面专业素养的提升与专业技能的改善,实现高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结束语
为了适应我国新时期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并且培养出环境科学方面高端复合型的创新性人才,实现环境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因此,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上,需要充分考虑环境教育毕业生的发展需求以及人才用人单位的参考意见,实现高端复合型环境科学方向人才培养方案的改进与探究,教学人员需要积极吸纳来自世界各地先进的教学理念与人才培养模式,立足于本国环境教育的国情基础,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本土化在创造。加强和完善高等院校的实践教学环节,在师资结构的优化调整中实现高端复合型创新性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崔凤,唐国建.中国大陆的环境教育及其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86-89.
[2] 柴立元,王云燕.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创新与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4(5):60-65.
[关键词]环境科学;高端复合型人才;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X-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30-0286-01
环境教育一词出现在1972年的首次人类环境会议上,明确界定了环境教育所具有的现实意义与学理需求,直接推动着环境教育在在全国范围的兴起与广泛推广。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的环境教育也浩浩荡荡的开展起来,培养高端复合型的创新性人才更是高校的培养目标。所以,本文简要探析对环境教育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操作方式,并对环境教育的现实意义做出简要阐述。
一、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与实践
我国高等院校的环境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主要结合通识教育,环境科学的专业基础教学,专业教育等模式的结合。高校环境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主要依托于通识教育,结合高素质,综合性强的专业教育,并且以高等院校环境教育方向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实现创新性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在高校的环境教育中,实行大气环境专业方向的教育,实现环境教育与与生态学,大气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重新制定,将学校高等院校的环境教育成为高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基地。
与此同时,环境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需要依据不同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针对性的设计,依据现实情况进行本土化的方案创新。校方可以依据不同的课程性质聘请专业化的教学人员担任任课老师,对学生在环境科学方面的专业知识,技能培养等方面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二、课程体系与实践的创新
通过对高校环境教育教学课程体系的分析,结合环境教育专业独特的学科发展特点,在对现代教学观念的总结归纳中,对高等院校环境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需要遵循学科平等的原则,在文理兼备,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优化以及创新性,实践性的双重结合中,构建一套特色鲜明,立足现实,紧跟潮流的人才培养体系。
在环境科学的专业课程教学中需要重点结合大气环境,气象生态方面的案例分析,以培养学生对大气环境,环境气象方面的综合思维能力。依据不同的人才培养方面分别设立大气环境,环境气象以及环境生态等方向的专业课程。并且,依据不同的教育层级,搭建校级,省级,国家级别的精品课程,通过精品课程的搭建,为高等院校环境教育方向的课程质量提升,教学效果改善,学生学习能力的质量提升提供直接的外部敦促作用,通过精品课程的项目建设实现环境教育专业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为环境教育专业培养高端复合型人才提供良好的教学基础。
三、教材建设的创新实践
高质量的教材编写,全面系统的教材体系搭建是环境教育方向培养高端复合型人才的首要条件。在教材编写的过程中,高校的教学人员需要结合环境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教学大纲的任务安排要求以及本专业学生在实际就业岗位上的职业素养要求,结合多方面的信息诉求,在全方位,多层次的角度上推进高水平的专业教材编写工作,实现对现有教材体系的完善,提升,构建一套具有先进性,特色性,以及影响力大的新型教材。
在教材的建设过程中,教材编写人员需要完全贯彻落实实践,特色与时代的鲜明特征,积极开展对国外著名學者的经验交流,学习国外优秀的教育教学经验,尝试将最新型的,最先进的理论成果策略性的融入到教材内容的编写环节,让其成为具有鲜明特色与一定影响力的优质教材。
四、教学实践创新
注重教学实践的创新也是培养环境科学高端复合型人才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环节的拓展帮助学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并且鼓励学生在学以致用中熟练的运用课程理论解决现实问题。因此,高校需要强化对环境科学的实践创新,坚持在产学研一体化教学中,实现学生课程实践能力的提升,注重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思维拓展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在日常的实践教学中,需要不断的深化实践教学的课程改革,强调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依据现有的实践教学水准以及学生的课程实践能力,科学,合理的建立切实符合环境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中贯彻落实对学生实习,实训的能力培养要求,科学合理的安排实践教学环节,积极探索新型的实践教学的模式与课程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环境科学专业的学习人情与课程参与积极性,在对实践课程学习自主性的提升中实现学生动手技能的改善。在日常的实践教学课程中,老师可以采用分层次的实践教学模式,依据不同实践能力的学生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在因材施教中帮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能获得相应的成长与进步。与此同时,根据学校的现实情况,鼓励理论课程的老师与实践教学的老师进行双向的交流与沟通,各自吸取相应的优势教学特征,在彼此的学习借鉴中实现学生环境科学专业素养的提升与改善。
五、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
培养环境科学高端复合型人才,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是一大重要的影响因素。教学方式的创新拓展直接决定环境科学的课程呈现方式,通过潜在的课程搭建模式幫助学生实现专业素养的提升与课程教学效果的改善。
在日常的课程教学模式中,老师可以立足于对课程内容的把控,结合环境科学方向的专业发展特性,依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获取能力,开展具有针对性的课程教学方法,除此之外,教学方法的搭建必须遵循“优化课内,强化课外”的操作原则,构建一套兼具“活动性,研究性,开放性”的教学方法。
与此同时,多媒体技术也可以全方位的渗透在环境科学的课程教学中,结合视频,音频,图文,动画等全媒体的表现形式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对环境科学专业的课程参与热情,并且积极鼓励学生培养对该专业的学习兴趣,在主观能动性的调动激发中引导学生开展自发性的探究性学习行为。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也可以帮助学生对抽象,复杂的理论进行直观,简洁性的理解,通过课程教学内容的熟练,以及在学以致用中提升学生运用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通过实践实现对知识内容的再次反哺,帮助学生在环境科学方面专业素养的提升与专业技能的改善,实现高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结束语
为了适应我国新时期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并且培养出环境科学方面高端复合型的创新性人才,实现环境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因此,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上,需要充分考虑环境教育毕业生的发展需求以及人才用人单位的参考意见,实现高端复合型环境科学方向人才培养方案的改进与探究,教学人员需要积极吸纳来自世界各地先进的教学理念与人才培养模式,立足于本国环境教育的国情基础,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本土化在创造。加强和完善高等院校的实践教学环节,在师资结构的优化调整中实现高端复合型创新性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崔凤,唐国建.中国大陆的环境教育及其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86-89.
[2] 柴立元,王云燕.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创新与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4(5):6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