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喜欢学习文言文吗?在调查结果中,有85%的学生不喜欢文言文学习,原因是教法简单,教师逐字逐句的翻译,要求学生弄懂每个字的意思,教师尽管讲得口干舌燥,可学生听起来昏昏欲睡,效果很差。再有就是背诵内容多,堂上老师讲,课下学生背,背诵基本成为课外作业。如此一来,学生的课余负担加重,对文言文的抵触心理日益加剧,并且,学生还认为背诵文言文对今后无多大用处。那么怎么教好文言文呢?
一、读的重要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意思是说反复朗读能领会文章的旨意,强调了读的作用及其重要意义。文言文比现代文更讲究韵律,古人常采用“吟唱”的方式来诵读诗文,如今的文言文课堂教学依旧应注重大诵读(朗读和背诵)。《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第四学段(7—9年级)对文言文阅读教学提出了简要而明确的要求:“阅读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优秀诗文80篇。”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没有文言语感,文字生疏,也没有停顿断句常识。要学好文言文,最好的方法就是把“读”摆在首位,在教学中要突出朗读教学。知识经济时代虽然我们并不提倡“吟唱”,但“书读百遍”(诵读)仍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
二、“读”领风骚
那么如何在文言文教学中有效地把诵读与内容理解结合起来,以读带讲,让学生读得其法,读得其乐,读得其效。以下是余映潮老师的一个教例,会给我们以启发。主要教学环节如下:
读——读懂词意。(6分钟左右)
(1)同学们读课文,读注释。
(2)请同学们向老师自由提问,看还有哪些字不认识,哪些字词的意思弄不懂。
读——读顺句子。(6分钟左右)
(1)同学们杂然地习读课文,要求做到不掉字,不换字,不倒字,不多字,不“哽”字。
(2)教师重点辅导两个句子的读法。
①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其一犬坐于前。
(一)读——读评故事。(14分钟左右)
(1)全班同学分段朗读课文,每读一段之后,一个同学读课文中的编者已写好的评点。同学们从屠户的角度、从情节的角度理解课文内容。
(2)全班同学再分段朗读课文,每读一段之后,一个同学读自己写的课文评点。同学们从“狼”的角度理解课文内容。
(3)同学们继续分段朗读课文,每读一段之后,老师自说对课文的评点。引导同学们从“语言表达”的角度理解课文内容。
如此读读评评、评评读读,三读三评。
(二)读——品读意味。(8分钟左右)
(1)全班同学分组朗读课文。
(2)每个同学以“……表现了………”或“……写出了……”说一句品析课文语言的话。
(3)教师就最为重要、最为精彩的内容小结,学生记录:
课文语言简洁生动。如开头20字,写出了故事的时、地、人、环境,渲染出了紧张的气氛;又如结尾20字,点出主题,寓意深刻;中间100多字,写出了一个波澜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凡写人、狼的动作神情之处,无不表现人、狼的性格特点。文章正是通过一连串简练生动的描写,把狼的“变诈”、屠夫的机智,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读——演读情境。(3分钟左右)
(1)师生用读故事的语调朗读课文,读出情景,读出高潮。
(2)课堂小结,完成板书:
狼黠——增笑
从文言文教学的角度看,这是一个全新的设计。打破了我们很多教师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读———译———抄———背”的教学思路,没有串讲,没有翻译,有的只是:朗读。所谓“教学千法读为本”,是指出声的诵读。“读懂词意——读顺句子——读评故事——品读意味”的教程既表现了余老师思路的科学严密,更表现了余老师是真正地在用朗读的方法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意蕴。文言文阅读应该注重把课文读通,读顺畅,读出感受。周振甫先生曾说:“立体的懂,它的关键就在于熟读背出”。这就要求教师努力调动学生的情感,让他们融入到古人的智慧中。大量的熟读、背诵,让学生 “入乎其内”,读出文言文的抑扬顿挫,读出文言文的原汁原味。
三、诵得其法
初中生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所以要学会理解记忆。诵读应该以了解内容为前提,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通过不同的方法来背诵。如记叙性的文字可按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或抓住时间词语来背诵。(例如:《曹刿论战》的时间线:“十年春,齐师伐我——乃入见——公与之乘——既克”);描写性的文字可按作者的描写的内容顺序来背诵。(例如:《三峡》的描写顺序:“两岸连山——夏水襄陵——春冬之时——晴初霜旦”);层次感强的文字可按文章的层次结构来背诵。(例如:《记承天寺夜游》的层次:“记叙寻张怀民——描写庭下积水——议论闲人);议论性文字可抓论点、论据或中心句、分承句来记忆。(例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还可以抓警句,抓关键词语来背诵。也可以化静变动,让学生主动参与,以表演促背诵。也可以通过速背、对背、比赛等多种形式强化背诵。力求化难为易,使学生背得其法,背得其乐,背得其效。
总之,朗读是一把重要的学习语言的钥匙。文言作品往往在节奏、韵律上有现代作品不可及的美感,重视朗读,以读引领课堂,以诵读促理解,以理解促鉴赏、以鉴赏促陶冶,最终以陶冶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
一、读的重要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意思是说反复朗读能领会文章的旨意,强调了读的作用及其重要意义。文言文比现代文更讲究韵律,古人常采用“吟唱”的方式来诵读诗文,如今的文言文课堂教学依旧应注重大诵读(朗读和背诵)。《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第四学段(7—9年级)对文言文阅读教学提出了简要而明确的要求:“阅读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优秀诗文80篇。”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没有文言语感,文字生疏,也没有停顿断句常识。要学好文言文,最好的方法就是把“读”摆在首位,在教学中要突出朗读教学。知识经济时代虽然我们并不提倡“吟唱”,但“书读百遍”(诵读)仍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
二、“读”领风骚
那么如何在文言文教学中有效地把诵读与内容理解结合起来,以读带讲,让学生读得其法,读得其乐,读得其效。以下是余映潮老师的一个教例,会给我们以启发。主要教学环节如下:
读——读懂词意。(6分钟左右)
(1)同学们读课文,读注释。
(2)请同学们向老师自由提问,看还有哪些字不认识,哪些字词的意思弄不懂。
读——读顺句子。(6分钟左右)
(1)同学们杂然地习读课文,要求做到不掉字,不换字,不倒字,不多字,不“哽”字。
(2)教师重点辅导两个句子的读法。
①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其一犬坐于前。
(一)读——读评故事。(14分钟左右)
(1)全班同学分段朗读课文,每读一段之后,一个同学读课文中的编者已写好的评点。同学们从屠户的角度、从情节的角度理解课文内容。
(2)全班同学再分段朗读课文,每读一段之后,一个同学读自己写的课文评点。同学们从“狼”的角度理解课文内容。
(3)同学们继续分段朗读课文,每读一段之后,老师自说对课文的评点。引导同学们从“语言表达”的角度理解课文内容。
如此读读评评、评评读读,三读三评。
(二)读——品读意味。(8分钟左右)
(1)全班同学分组朗读课文。
(2)每个同学以“……表现了………”或“……写出了……”说一句品析课文语言的话。
(3)教师就最为重要、最为精彩的内容小结,学生记录:
课文语言简洁生动。如开头20字,写出了故事的时、地、人、环境,渲染出了紧张的气氛;又如结尾20字,点出主题,寓意深刻;中间100多字,写出了一个波澜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凡写人、狼的动作神情之处,无不表现人、狼的性格特点。文章正是通过一连串简练生动的描写,把狼的“变诈”、屠夫的机智,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读——演读情境。(3分钟左右)
(1)师生用读故事的语调朗读课文,读出情景,读出高潮。
(2)课堂小结,完成板书:
狼黠——增笑
从文言文教学的角度看,这是一个全新的设计。打破了我们很多教师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读———译———抄———背”的教学思路,没有串讲,没有翻译,有的只是:朗读。所谓“教学千法读为本”,是指出声的诵读。“读懂词意——读顺句子——读评故事——品读意味”的教程既表现了余老师思路的科学严密,更表现了余老师是真正地在用朗读的方法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意蕴。文言文阅读应该注重把课文读通,读顺畅,读出感受。周振甫先生曾说:“立体的懂,它的关键就在于熟读背出”。这就要求教师努力调动学生的情感,让他们融入到古人的智慧中。大量的熟读、背诵,让学生 “入乎其内”,读出文言文的抑扬顿挫,读出文言文的原汁原味。
三、诵得其法
初中生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所以要学会理解记忆。诵读应该以了解内容为前提,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通过不同的方法来背诵。如记叙性的文字可按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或抓住时间词语来背诵。(例如:《曹刿论战》的时间线:“十年春,齐师伐我——乃入见——公与之乘——既克”);描写性的文字可按作者的描写的内容顺序来背诵。(例如:《三峡》的描写顺序:“两岸连山——夏水襄陵——春冬之时——晴初霜旦”);层次感强的文字可按文章的层次结构来背诵。(例如:《记承天寺夜游》的层次:“记叙寻张怀民——描写庭下积水——议论闲人);议论性文字可抓论点、论据或中心句、分承句来记忆。(例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还可以抓警句,抓关键词语来背诵。也可以化静变动,让学生主动参与,以表演促背诵。也可以通过速背、对背、比赛等多种形式强化背诵。力求化难为易,使学生背得其法,背得其乐,背得其效。
总之,朗读是一把重要的学习语言的钥匙。文言作品往往在节奏、韵律上有现代作品不可及的美感,重视朗读,以读引领课堂,以诵读促理解,以理解促鉴赏、以鉴赏促陶冶,最终以陶冶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