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教育局2010年教育工作计划提出要突出抓好学校特色建设关键节点,要一手抓课堂教学,一手抓学生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实施“双轨并行”。为此,我校在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学生社团的建设。
一、学生社团活动的缘起与发展
学生社团是学生在自愿基础上自主构建、自主管理和自我发展的群众性学生组织。它有别于以往由教师主导成立的各种兴趣活动小组或学习小组,是学生按照社团章程、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兴趣成立的有计划活动的组织,是学生自己的组织。学生社团活动,也是学校推行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
我校学生社团活动的雏形,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课外兴趣活动小组,如文学、音乐、体育类。90年代得到一定的发展。2000年后,文学社等一些学科类社团保持活动,原有的集邮、摄影协会等兴趣类社团逐渐瘫痪。近年来,追求个性的学生数量激增,学生社团活动又再兴起,为了满足他们自主学习和活动的要求,学校鼓励学生社团的发展,做到成熟一个就组建一个。
到了2009年9月,我校全面实施学案制课堂教学改革,10月出台《学生社团建设方案(讨论稿)》,成立了学生社团活动指导中心(由政教处、教导处、校团委人员组成,简称指导中心),引导学生开展社团活动,以此培育学校特色、激发办学活力、提升办学水平、促进内涵发展。从此翻开了学生社团建设的新篇章,清泉文学社、影视制作、天文观测、话剧、舞蹈等十几个社团纷纷注册,形成了从社团组建申请、登记、活动、评价、展示等一系列管理制度。2010年9月再修订完善了《高明一中学生社团建设管理方案》,到10月底,我校注册在案的学生社团31个,参加的学生近1200人,形成了学生积极参加社团活动的氛围。
二、学生社团活动的运作与管理
1 学生社团的成立与运作
(1)学生社团的组建:学生社团应由2名以上的同学发起,最初成员人数不少于10名,起草章程。章程包括社团名称、宗旨、活动内容与形式、会员的权利和义务、组织机构、经费来源及管理和其它应说明的事项。
(2)成立申请报告交到指导中心,提交时间为每学期前两个月,在期限以外提交的申请材料,将推到下一学期进行审批。
(3)审批流程:指导中心在十日之内对提交的申请材料审核并存档。申请材料审查合格后,将邀请社团主要负责人答辩。通过审批的新社团将公示于学校公告栏,并成为“试运行社团”,没有通过审核的不能开展活动。
(4)学生社团成立所需申请材料有:
《学生社团申请成立登记表》、社团章程、社团可行性分析报告、主要发起人的基本资料、主要发起人所在班级证明、社团成立最初会员登记表、社团指导老师资料、组建后三个月以上的活动计划。
(5)学生社团成立注意事项:社团发起人、参与人均为学校在籍学生;社团的宗旨、活动范围、内容要符合国家法律、社会公德、校规校纪等规定和要求;社团名称应简单明了,名副其实,等等。
(6)社团的活动:各社团要按计划活动,每次活动要填写活动记录。指导中心定期召开负责人例会,以便了解各社团的活动情况并给以协调。学期结束要总结并有评估检查,评出优秀社团。
(7)活动时间与场所:每周保证两次(周二、三、四的第8节活动课或课后,周六下午),其余活动时间自行安排。活动场所立足校内,走向社会、深入社区的活动要提前申报。
2 学生社团的管理
我校高度重视学生社团的建设,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提倡高一级学生在自愿的基础上人人参与社团活动;高二级学生作为社团活动的骨干适当参与活动;高三级学生作为社团活动的顾问少量参与并指导活动。政教处、校团委负责学生管理和社团日常活动的协调,教导处负责指导老师的配备和协调,总务处提供活动场室、器材等后勤保障,各部门分工协作。实施《高明一中学生社团管理办法》,建立明确、科学的管理体制。每个社团有相对固定的活动场所,有社团牌子,有基本器材,每位社员有社团证,每个社团配有指导教师。
三、学生社团建设的问题与思考
1 学生社团建设的存在问题。
(1)社团存在的现实意义和潜在价值尚未得到充分认同。虽然中学生社团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方式,与校本课程建设、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等有机结合,对青少年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但从家长到教师、从学校到社会,各个层面的认识不尽一致,学校在社团经费投入、场地使用、活动时间和指导教师聘用等方面有待完善。(2)社团的评价和激励体系仍需进一步加强。(3)社团发展的物质保障和专业支持状况不容乐观。大多数学生社团通过成员交纳费用维持开支,有的依靠社会赞助,自筹资金的能力和渠道的有限且不稳定,专业指导教师难找。
2 对学生社团建设的思考。
(1)要解放思想。教育局提“双轨并行”,意思是要一手抓课堂教学,一手抓学生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这两者没有主次之分,轻重之别。不能认为搞学生社团和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会耽误学习时间,分散师生精力,影响教学质量。但这个指导思想还有待深入贯彻落实到所有教育者心中。(2)要协调关系。社团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社团的管理大权“旁落”学生。还要协调好课业负担、班主任(科任老师)班级成绩、家长追求孩子学习成绩与社团活动的关系。(3)要高瞻远瞩。学生社团活动是一种很有特色的课程资源,能否把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并由各社团的社长和指导教师共同撰写课程纲要,把学校长期形成的文化积淀、办学理念和人文精神通过学生社团加以传承,上升为校本课程和办校特色。
(作者单位:广东佛山市高明区第一中学)
(责任编校:白水)
一、学生社团活动的缘起与发展
学生社团是学生在自愿基础上自主构建、自主管理和自我发展的群众性学生组织。它有别于以往由教师主导成立的各种兴趣活动小组或学习小组,是学生按照社团章程、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兴趣成立的有计划活动的组织,是学生自己的组织。学生社团活动,也是学校推行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
我校学生社团活动的雏形,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课外兴趣活动小组,如文学、音乐、体育类。90年代得到一定的发展。2000年后,文学社等一些学科类社团保持活动,原有的集邮、摄影协会等兴趣类社团逐渐瘫痪。近年来,追求个性的学生数量激增,学生社团活动又再兴起,为了满足他们自主学习和活动的要求,学校鼓励学生社团的发展,做到成熟一个就组建一个。
到了2009年9月,我校全面实施学案制课堂教学改革,10月出台《学生社团建设方案(讨论稿)》,成立了学生社团活动指导中心(由政教处、教导处、校团委人员组成,简称指导中心),引导学生开展社团活动,以此培育学校特色、激发办学活力、提升办学水平、促进内涵发展。从此翻开了学生社团建设的新篇章,清泉文学社、影视制作、天文观测、话剧、舞蹈等十几个社团纷纷注册,形成了从社团组建申请、登记、活动、评价、展示等一系列管理制度。2010年9月再修订完善了《高明一中学生社团建设管理方案》,到10月底,我校注册在案的学生社团31个,参加的学生近1200人,形成了学生积极参加社团活动的氛围。
二、学生社团活动的运作与管理
1 学生社团的成立与运作
(1)学生社团的组建:学生社团应由2名以上的同学发起,最初成员人数不少于10名,起草章程。章程包括社团名称、宗旨、活动内容与形式、会员的权利和义务、组织机构、经费来源及管理和其它应说明的事项。
(2)成立申请报告交到指导中心,提交时间为每学期前两个月,在期限以外提交的申请材料,将推到下一学期进行审批。
(3)审批流程:指导中心在十日之内对提交的申请材料审核并存档。申请材料审查合格后,将邀请社团主要负责人答辩。通过审批的新社团将公示于学校公告栏,并成为“试运行社团”,没有通过审核的不能开展活动。
(4)学生社团成立所需申请材料有:
《学生社团申请成立登记表》、社团章程、社团可行性分析报告、主要发起人的基本资料、主要发起人所在班级证明、社团成立最初会员登记表、社团指导老师资料、组建后三个月以上的活动计划。
(5)学生社团成立注意事项:社团发起人、参与人均为学校在籍学生;社团的宗旨、活动范围、内容要符合国家法律、社会公德、校规校纪等规定和要求;社团名称应简单明了,名副其实,等等。
(6)社团的活动:各社团要按计划活动,每次活动要填写活动记录。指导中心定期召开负责人例会,以便了解各社团的活动情况并给以协调。学期结束要总结并有评估检查,评出优秀社团。
(7)活动时间与场所:每周保证两次(周二、三、四的第8节活动课或课后,周六下午),其余活动时间自行安排。活动场所立足校内,走向社会、深入社区的活动要提前申报。
2 学生社团的管理
我校高度重视学生社团的建设,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提倡高一级学生在自愿的基础上人人参与社团活动;高二级学生作为社团活动的骨干适当参与活动;高三级学生作为社团活动的顾问少量参与并指导活动。政教处、校团委负责学生管理和社团日常活动的协调,教导处负责指导老师的配备和协调,总务处提供活动场室、器材等后勤保障,各部门分工协作。实施《高明一中学生社团管理办法》,建立明确、科学的管理体制。每个社团有相对固定的活动场所,有社团牌子,有基本器材,每位社员有社团证,每个社团配有指导教师。
三、学生社团建设的问题与思考
1 学生社团建设的存在问题。
(1)社团存在的现实意义和潜在价值尚未得到充分认同。虽然中学生社团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方式,与校本课程建设、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等有机结合,对青少年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但从家长到教师、从学校到社会,各个层面的认识不尽一致,学校在社团经费投入、场地使用、活动时间和指导教师聘用等方面有待完善。(2)社团的评价和激励体系仍需进一步加强。(3)社团发展的物质保障和专业支持状况不容乐观。大多数学生社团通过成员交纳费用维持开支,有的依靠社会赞助,自筹资金的能力和渠道的有限且不稳定,专业指导教师难找。
2 对学生社团建设的思考。
(1)要解放思想。教育局提“双轨并行”,意思是要一手抓课堂教学,一手抓学生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这两者没有主次之分,轻重之别。不能认为搞学生社团和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会耽误学习时间,分散师生精力,影响教学质量。但这个指导思想还有待深入贯彻落实到所有教育者心中。(2)要协调关系。社团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社团的管理大权“旁落”学生。还要协调好课业负担、班主任(科任老师)班级成绩、家长追求孩子学习成绩与社团活动的关系。(3)要高瞻远瞩。学生社团活动是一种很有特色的课程资源,能否把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并由各社团的社长和指导教师共同撰写课程纲要,把学校长期形成的文化积淀、办学理念和人文精神通过学生社团加以传承,上升为校本课程和办校特色。
(作者单位:广东佛山市高明区第一中学)
(责任编校: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