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简要分析了高校法学教育方面的突出问题,并基于大数据时代的视角,对法学教育变革展开了详细论述,据此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改进措施以供参考,希望对相关教育工作者有所启发。
关键词:大数据;法学教育;变革
一、高校法学教育问题分析
(一)课堂教学模式滞后
经过实际调查发现,很多高校中法学教育的开展都局限于课堂上,并且教师习惯于采用说教式的方式授课,导致学生们的学习体验感不佳。不仅如此,执教过程中采用的课程内容、教学设备都不能较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而这种缺陷在社会全面信息化的映衬下进一步凸显出来。这种情况下,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性严重不足,课堂效率也因此而大大降低。
(二)课程内容脱离实际
从高校法学专业的职能定位上来分析,学生在步入社会以后一般会从事社会司法方面的工作,因此为了确保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日常的教学内容一定要联系现代司法的变化趋势。但就眼下的形势来看,我国的司法环境在不断发生着变化,然而高校法学专业的课程内容却没有出现比较大的改动,显然这是法学课程脱离实际的一种真切表现。如今的课程中尤其缺少司法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法律问题研究这方面的内容。
(三)教学体系偏重理论
结合当前社会总体的发展趋势,我国提出加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向各行各业提供专业技能过关、综合实力较强且能适应社会变化的高质量人才。根据这一点,高校在落实法学教育的过程中,除了要关注学生对于专业理论的掌握程度,也要着重培养他们学以致用的能力。但实际上,学校安排了大量的法律逻辑、法理、法律社会学等方面的理论课程,却没有组织开展多元化主题的实践演习活动,教学中缺少了由理论向实践转化的这一环节,这将影响到专业人才的质量,阻碍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四)校外实践经费不足
实习实践都是高校专业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活动,这项活动对于培养大学生的职业技能有着十分显著的作用,所以一般都是学校关注的重点。想要保证校外实习活动的正常开展,则需要学校给予充足的经费支持,但结合目前大部分高校实行的实习经费报销制度来看,绝大多数的校外活动均可予以报销,但校内活动却基本不予报销。受到这种模式的影响,高校频繁出现财务方面的问题,活动经费的利用率也大幅度降低,更重要的是影响了学生的实际参与。
二、大数据时代下推进法学教育变革的路径探索
(一)构建基于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在计算机互联网的支持下,高校应积极开发线上教育课程,并将线上与线下巧妙衔接起来,从而实现优劣互补,完善传统法学教育存在的不足之处。具体实施可参考如下: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以及教学中的重难点,分析传统教学所表现出来的薄弱处和缺陷,以此为依据着手于微课、小程序、直播教学课程等线上教学课程的开发,以便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学习指导。如对于法律逻辑这方面的内容来说,由于知识形式比较抽象,不利于学生进行理解,尤其是學习过程中涉及到的与归纳逻辑有关的问题,其理解难度更大。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便可基于网络去细化逻辑图,完善流程图的设计细节,让学生利用手机去观看这种更直观的课程讲解,从而进一步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联系社会现状,进一步完善法学课程内容
在高校法学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教材无疑是教师执教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需要学习的重点内容,但教学不应局限于此。新时期下,教师要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对法学课程内容做出合理的延展,适当引入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同时也可借助互联网收集一些现代经典司法案例,这对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发展他们的综合素养具有不小的帮助。基于大数据时代的影响,教师应密切关注社会上的各种法制新闻,从互联网中捕捉社会热点,下载当下更新鲜、更具有讨论热度的案例素材,由此丰富法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此外,根据近年来翻转课堂在我国教育教学中展现出的巨大价值,教师也可遵循翻转课堂的理念和原则,组织学生自行收集和整理有用的素材,密切结合大数据时代下司法工作的发展现状去调整知识内容,促进法学教育与行业发展相接轨。
(三)及时引入大数据技术,丰富实践活动形式
为培养出更多司法行业需要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高校应坚决落实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思想,尝试着从多方面入手增加法学教育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根据以往的经验不难得知,传统法学教育中实践活动的开展场所普遍为教学课堂,这种方式虽然也能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但一来不足以点燃学生的探究欲望、二来不能实现法学实践教育与司法工作的有效衔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便可在实践活动设计和实施环节加强大数据技术的使用,具体而言:鼓励学生在活动中拿手机、录像机等设备录制小视频,将整个探究过程拍摄下来,一方面能再一次唤起学生的记忆,使他们对本次的探究学习印象深刻;另一方面也为接下来的教学提供了优质素材。再者,基于大数据创建仿真实践平台,指导学生在虚拟情景中体验真实的工作程序和工作氛围,帮他们迅速完成理论知识的内化,循序渐进提高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
(四)合理规划实习经费的使用,完善教育流程
针对上文提到的经费不足的问题,可着手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改进:一是尽可能地简化财务报销流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实习经费直接下发到每一名学生手中,让学生在实习实训中有更多的自主支配权;二是要强化学生外出实习的安全保障,为此学校可为学生购买保险,用以维护校外实习活动的稳定进行;三是实行教师参与制度,鼓励并督促法学专业的教师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实习活动中,以便在监管学生成长情况的同时,促进自身专业技能的进一步提升;四是完善教师考核机制,将教师在校外实践活动中的表现纳为职称评定的指标,以此提高法学专业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进而优化校外实习活动成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顺利完成大数据时代下的法学教育变革,高校要认真分析当前教育教学的问题所在,不断探索实现教育革新的路径及方法,加快育人机制的完善,从而顺利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施瑾.探索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法学教学模式改革[J].法制博览,2021(19):185-186.
[2]王世涛,王黎黎.大数据时代法学案例教学模式创新[J].航海教育研究,2021,38(02):82-86.
关键词:大数据;法学教育;变革
一、高校法学教育问题分析
(一)课堂教学模式滞后
经过实际调查发现,很多高校中法学教育的开展都局限于课堂上,并且教师习惯于采用说教式的方式授课,导致学生们的学习体验感不佳。不仅如此,执教过程中采用的课程内容、教学设备都不能较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而这种缺陷在社会全面信息化的映衬下进一步凸显出来。这种情况下,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性严重不足,课堂效率也因此而大大降低。
(二)课程内容脱离实际
从高校法学专业的职能定位上来分析,学生在步入社会以后一般会从事社会司法方面的工作,因此为了确保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日常的教学内容一定要联系现代司法的变化趋势。但就眼下的形势来看,我国的司法环境在不断发生着变化,然而高校法学专业的课程内容却没有出现比较大的改动,显然这是法学课程脱离实际的一种真切表现。如今的课程中尤其缺少司法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法律问题研究这方面的内容。
(三)教学体系偏重理论
结合当前社会总体的发展趋势,我国提出加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向各行各业提供专业技能过关、综合实力较强且能适应社会变化的高质量人才。根据这一点,高校在落实法学教育的过程中,除了要关注学生对于专业理论的掌握程度,也要着重培养他们学以致用的能力。但实际上,学校安排了大量的法律逻辑、法理、法律社会学等方面的理论课程,却没有组织开展多元化主题的实践演习活动,教学中缺少了由理论向实践转化的这一环节,这将影响到专业人才的质量,阻碍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四)校外实践经费不足
实习实践都是高校专业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活动,这项活动对于培养大学生的职业技能有着十分显著的作用,所以一般都是学校关注的重点。想要保证校外实习活动的正常开展,则需要学校给予充足的经费支持,但结合目前大部分高校实行的实习经费报销制度来看,绝大多数的校外活动均可予以报销,但校内活动却基本不予报销。受到这种模式的影响,高校频繁出现财务方面的问题,活动经费的利用率也大幅度降低,更重要的是影响了学生的实际参与。
二、大数据时代下推进法学教育变革的路径探索
(一)构建基于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在计算机互联网的支持下,高校应积极开发线上教育课程,并将线上与线下巧妙衔接起来,从而实现优劣互补,完善传统法学教育存在的不足之处。具体实施可参考如下: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以及教学中的重难点,分析传统教学所表现出来的薄弱处和缺陷,以此为依据着手于微课、小程序、直播教学课程等线上教学课程的开发,以便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学习指导。如对于法律逻辑这方面的内容来说,由于知识形式比较抽象,不利于学生进行理解,尤其是學习过程中涉及到的与归纳逻辑有关的问题,其理解难度更大。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便可基于网络去细化逻辑图,完善流程图的设计细节,让学生利用手机去观看这种更直观的课程讲解,从而进一步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联系社会现状,进一步完善法学课程内容
在高校法学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教材无疑是教师执教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需要学习的重点内容,但教学不应局限于此。新时期下,教师要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对法学课程内容做出合理的延展,适当引入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同时也可借助互联网收集一些现代经典司法案例,这对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发展他们的综合素养具有不小的帮助。基于大数据时代的影响,教师应密切关注社会上的各种法制新闻,从互联网中捕捉社会热点,下载当下更新鲜、更具有讨论热度的案例素材,由此丰富法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此外,根据近年来翻转课堂在我国教育教学中展现出的巨大价值,教师也可遵循翻转课堂的理念和原则,组织学生自行收集和整理有用的素材,密切结合大数据时代下司法工作的发展现状去调整知识内容,促进法学教育与行业发展相接轨。
(三)及时引入大数据技术,丰富实践活动形式
为培养出更多司法行业需要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高校应坚决落实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思想,尝试着从多方面入手增加法学教育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根据以往的经验不难得知,传统法学教育中实践活动的开展场所普遍为教学课堂,这种方式虽然也能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但一来不足以点燃学生的探究欲望、二来不能实现法学实践教育与司法工作的有效衔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便可在实践活动设计和实施环节加强大数据技术的使用,具体而言:鼓励学生在活动中拿手机、录像机等设备录制小视频,将整个探究过程拍摄下来,一方面能再一次唤起学生的记忆,使他们对本次的探究学习印象深刻;另一方面也为接下来的教学提供了优质素材。再者,基于大数据创建仿真实践平台,指导学生在虚拟情景中体验真实的工作程序和工作氛围,帮他们迅速完成理论知识的内化,循序渐进提高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
(四)合理规划实习经费的使用,完善教育流程
针对上文提到的经费不足的问题,可着手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改进:一是尽可能地简化财务报销流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实习经费直接下发到每一名学生手中,让学生在实习实训中有更多的自主支配权;二是要强化学生外出实习的安全保障,为此学校可为学生购买保险,用以维护校外实习活动的稳定进行;三是实行教师参与制度,鼓励并督促法学专业的教师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实习活动中,以便在监管学生成长情况的同时,促进自身专业技能的进一步提升;四是完善教师考核机制,将教师在校外实践活动中的表现纳为职称评定的指标,以此提高法学专业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进而优化校外实习活动成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顺利完成大数据时代下的法学教育变革,高校要认真分析当前教育教学的问题所在,不断探索实现教育革新的路径及方法,加快育人机制的完善,从而顺利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施瑾.探索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法学教学模式改革[J].法制博览,2021(19):185-186.
[2]王世涛,王黎黎.大数据时代法学案例教学模式创新[J].航海教育研究,2021,38(02):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