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在古都洛阳,在河南科技大学的校园里,15名学子筑起生命之墙、串起生命之链勇救落水青年的事迹正被人们传颂着。5月23日,赵兴坤、张亚萌等15名学生被河南科技大学授予“见义勇为模范大学生”,他们所在的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工程094班被授予“见义勇为模范班集体”。
手拉手!别松手!
5月的洛阳美如画、醉人心。14日下午,河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工程094班15名学生来到洛浦秋风园过他们自己的“水果节”。
下午5点40分左右,该班学生方锋锋散步到洛河岸边,看到10多米外有两个青年正站在河边黑色铁栅栏外的水边洗手,并没有十分注意。但当他再看过去时,那两人已在洛河水中,双手不停地拍打着河水。
开始方锋锋还以为他们在游泳,可是越看越不对劲儿。他们落水了!虽然那两个青年并没有呼救,但方锋锋马上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有人落水了!有人落水了!”方锋锋向同学们大声喊道。
听到方锋锋的呼喊,同学们立即从周围聚拢过来,越过河堤水泥护栏,顺着河堤斜坡冲到距离河水很近的栅栏边。
铁栅栏下有一个台阶,台阶距水面约30厘米。大约45度的斜坡延伸至水下,由于斜坡上全是泥浆,显得异常湿滑。据一位在附近居住的市民介绍,这里的地势非常危险,掉进河里的人很难从斜坡上岸,即使会游泳也要游到有台阶的地方才能登岸。
河水里的两个青年还在挣扎。看到河里的险情,班长赵兴坤来不及多想,第一个翻过栅栏,带头跳进水里。随后,闫振南、方锋锋、魏敬晨也跟着翻过栏杆跳入水中。
其中一个落水者距离岸边一米多,河水已漫过他的胸口,另一个落水者距离岸边已有三四米,挣扎得很厉害。本来同学们要先救距离岸边较近的青年,但在眼神交会时,他们看到那名青年把眼光投向远处激烈挣扎的青年,似乎在说:先救他。
先救离岸较远、情况更糟的人!不容多想,赵兴坤向远处游去。他游过去刚抓住那名青年,便被死死地搂住脖子,再也不肯松手。立刻,赵兴坤动弹不得,身子也随即往下沉。
赵兴坤使劲儿把他往上拖,不料那人又把在旁边施救的闫振南一下按入水中。闫振南喝了几口水,也在水中挣扎起来。
说时迟那时快,赵兴坤一手拉住方锋锋伸出的手,一手拉起挣扎的闫振南……
与此同时,岸上的同学也加入救人队伍中。有的报警,有的找人帮忙,想尽办法齐心协力来救人。又有几个同学翻进铁栅栏,他们一边抓住铁栅栏,一边尽量向前伸着手臂,伸向水中的同学。
“手拉手!”“别松手!拉紧啊!”“不能都下去!”团支书张亚萌一边在栅栏边焦急地高喊,一边阻止还要下水施救的同学。
一双双抓紧的手串起希望之链,一颗颗无私的心筑起生命之墙。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距离岸边较远的青年成功获救。
这时,爬上岸的赵兴坤和同学们已是筋疲力尽,但他们依然惦记着还在水中挣扎的青年。看到去寻找救生设备的王志祥拿着救生圈跑回来,赵兴坤接过游泳圈再次跳入水中。但赵兴坤发现,那个青年已不见踪影了……
此时,接到报警的民警以及洛阳市水上义务搜救队的队员也赶到现场。看到被救的落水者已脱离生命危险,同学们选择了悄悄离开。
回校的路上,赵兴坤感到后怕:跳入水中救人的只有他一个人水性较好,情况那么紧急,要不是大家齐心协力,要不是张亚萌的冷静指挥,这次救人的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洛浦秋风园已恢复了往日的美丽与安静,但人们不会忘记,河南科技大学15名学子用自己的行动,担起了自己的责任,诠释了青春的含义。他们是:赵兴坤、方锋锋、闫振南、魏敬晨、徐振海、沙坤伦、刘少华、张玉坤、姜家平、高立斌、郭业青、王志祥、王德保、王展、张亚萌。
我们是一家人
“在这次救人过程中,班集体的力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没有同学们的共同参与,没有大家的鼓励,没有紧急时刻的默契和同心协力,没有手拉手串起的希望之链,我们不可能成功救人。”谈起5月14日的救人事件,班长赵兴坤深有感触地说。
关键时刻的默契和同心协力,源于同学们平时的团结融洽。“094班最大的特点就是团结,凝聚力很强。”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易军鹏介绍说。
这是个团结的班集体。从大一开始,生物工程094班的同学们就养成了积极参与集体活动的习惯,平时敲门加上一嗓子“跑操了!”“上自习了!”这是号角,也是命令。每周开展的团日活动,除了完成“规定项目”,他们还商讨一些有特色的“自选项目”,若是遇到比赛等活动,更没有一个人愿意落下,即使不参加比赛也要去呐喊助威。集体活动让大家的名字越喊越短,感情却越来越好,心也越来越近。“有次我发高烧,班里女生拿了3件羽绒服给我取暖,还冒着大雪把我送到医院。住院期间,没课的同学到医院安慰我、照顾我,还帮我补习功课。”同学们对自己的好,张亚萌至今难以忘怀。赵兴坤介绍说,男生生病好逞强、不爱吃药,女生知道了就会送药、送埋怨。“不收都不行!”赵兴坤笑着补充道,“我们班就像一个大家庭。”
这是个有担当的班集体。暑期社会实践是同学们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好平台。2011年暑假,王德保、魏敬晨、高立斌等同学组建了“赴鹤壁浚县育新学校爱心支教团”,张亚萌、赵兴坤、周晓昕等同学组建了“赴山东临沂费县食品安全宣传实践团”。在十几天的时间里,王德保和队员们本着“激发学生灵感、挖掘学生潜能、让学生拥有更强创新意识”的宗旨,通过讲座、论坛、体育比赛、电影放映等活动,让当地的学生体验到了科学的神奇和魅力。该团队被学校评为“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王德保也被学校评为“社会实践先进个人”。虽然20多天的食品安全宣传活动很辛苦,但张亚萌和同学们在克服困难、发挥作用中体会到了奉献的快乐。“帮别人,也是在帮自己。”赵兴坤总结说。
这是个能创新的班集体。在信息时代,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尤显可贵。生物工程094班的王德保是班里有名的“发明达人”,平时爱琢磨的他,不断有令人羡慕的专利要申请。2011年1月,王德保申请的实用新型专利“牙刷刷头”已获批准;他申请的发明专利“紧急救生衣”,2012年3月已进入公示期;2012年4月,他又同时申请了“防脱衣撑”“光纤雨伞”两项实用新型专利。“平时一旦有了想法,我就赶快记下来,身边有好几个这样的记录本。”王德保说。“防脱衣撑和光纤雨伞两项发明都是和同学们反复商讨的结果。”如今,王德保的身边已经聚集了一群善观察、爱思考、敏行动的发明爱好者。
这是个有追求的班集体。追求是向上的动力,是自我的完善和提升。在见义勇为的15名同学中,沉着指挥的张亚萌和带头冲进水里救人的赵兴坤都是中共预备党员,王德保、郭业青、徐振海、张玉坤、姜家平、刘少华是入党积极分子,他们用行动再次证明了“火车跑得快还要车头带”的正确性。且让我们看看他们获得的荣誉吧:张玉坤获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学校一等奖学金,方锋锋、魏敬晨、刘少华、王志祥、沙坤伦、姜家平、王展等11人曾获学校三等奖学金,徐振海、王德保、郭业青等8人分别获得学校优秀学生干部、文明学生、模范团干、优秀团员等荣誉称号。
我们愿一直“傻”下去
15名学子勇救落水青年的感人事迹,经过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人民网、新华网等几十家媒体的报道与转载迅速传播开来。
有媒体采访时问他们,救人时害怕吗?赵兴坤说:“现在想想很后怕,但是我们从没有后悔,再一次遇到那样的情况,我们还是会跳下去救人。”
对于他们舍己救人的行为,有赞誉和钦佩,有思考和建议,但也有人说他们傻。面对鲜花和赞扬,赵兴坤却遗憾地说:“再给我20秒,只要20秒,我就能把另一个人救起来。”面对有人说他们傻的话,赵兴坤坚定地说:“如果救人是傻,我们愿一直傻下去!”
5月24日,被救者任洪涛带着锦旗和感谢信来到河南科技大学,感谢15名学生的救命之恩。“谢谢!”“没事儿,应该的。”当任洪涛和赵兴坤再次相见,他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一句看似简单的感谢,表达了被救者心中的无限谢意;一句听似简单的回应,表达了施救者心中的担当和责任。
“谁道人间无真情?人间真情胜千金。这件事我会永铭心间,向你们学习,我会永远记住你们的,生物工程094班,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才是最可爱的人!”任洪涛在感谢信中写道。任洪涛和15名大学生互留了联系方式,他们相约以后要经常联系。
“作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我不会忘记自己所受的教育以及肩负的责任与使命,我时时刻刻记得宣誓时所说的那句话,‘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这句话所蕴涵的精神和意义一直影响和引导着我的人生方向。”在5月23日学校召开的表彰大会上,赵兴坤代表15名见义勇为大学生发言时说。
责编:赵 东
手拉手!别松手!
5月的洛阳美如画、醉人心。14日下午,河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工程094班15名学生来到洛浦秋风园过他们自己的“水果节”。
下午5点40分左右,该班学生方锋锋散步到洛河岸边,看到10多米外有两个青年正站在河边黑色铁栅栏外的水边洗手,并没有十分注意。但当他再看过去时,那两人已在洛河水中,双手不停地拍打着河水。
开始方锋锋还以为他们在游泳,可是越看越不对劲儿。他们落水了!虽然那两个青年并没有呼救,但方锋锋马上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有人落水了!有人落水了!”方锋锋向同学们大声喊道。
听到方锋锋的呼喊,同学们立即从周围聚拢过来,越过河堤水泥护栏,顺着河堤斜坡冲到距离河水很近的栅栏边。
铁栅栏下有一个台阶,台阶距水面约30厘米。大约45度的斜坡延伸至水下,由于斜坡上全是泥浆,显得异常湿滑。据一位在附近居住的市民介绍,这里的地势非常危险,掉进河里的人很难从斜坡上岸,即使会游泳也要游到有台阶的地方才能登岸。
河水里的两个青年还在挣扎。看到河里的险情,班长赵兴坤来不及多想,第一个翻过栅栏,带头跳进水里。随后,闫振南、方锋锋、魏敬晨也跟着翻过栏杆跳入水中。
其中一个落水者距离岸边一米多,河水已漫过他的胸口,另一个落水者距离岸边已有三四米,挣扎得很厉害。本来同学们要先救距离岸边较近的青年,但在眼神交会时,他们看到那名青年把眼光投向远处激烈挣扎的青年,似乎在说:先救他。
先救离岸较远、情况更糟的人!不容多想,赵兴坤向远处游去。他游过去刚抓住那名青年,便被死死地搂住脖子,再也不肯松手。立刻,赵兴坤动弹不得,身子也随即往下沉。
赵兴坤使劲儿把他往上拖,不料那人又把在旁边施救的闫振南一下按入水中。闫振南喝了几口水,也在水中挣扎起来。
说时迟那时快,赵兴坤一手拉住方锋锋伸出的手,一手拉起挣扎的闫振南……
与此同时,岸上的同学也加入救人队伍中。有的报警,有的找人帮忙,想尽办法齐心协力来救人。又有几个同学翻进铁栅栏,他们一边抓住铁栅栏,一边尽量向前伸着手臂,伸向水中的同学。
“手拉手!”“别松手!拉紧啊!”“不能都下去!”团支书张亚萌一边在栅栏边焦急地高喊,一边阻止还要下水施救的同学。
一双双抓紧的手串起希望之链,一颗颗无私的心筑起生命之墙。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距离岸边较远的青年成功获救。
这时,爬上岸的赵兴坤和同学们已是筋疲力尽,但他们依然惦记着还在水中挣扎的青年。看到去寻找救生设备的王志祥拿着救生圈跑回来,赵兴坤接过游泳圈再次跳入水中。但赵兴坤发现,那个青年已不见踪影了……
此时,接到报警的民警以及洛阳市水上义务搜救队的队员也赶到现场。看到被救的落水者已脱离生命危险,同学们选择了悄悄离开。
回校的路上,赵兴坤感到后怕:跳入水中救人的只有他一个人水性较好,情况那么紧急,要不是大家齐心协力,要不是张亚萌的冷静指挥,这次救人的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洛浦秋风园已恢复了往日的美丽与安静,但人们不会忘记,河南科技大学15名学子用自己的行动,担起了自己的责任,诠释了青春的含义。他们是:赵兴坤、方锋锋、闫振南、魏敬晨、徐振海、沙坤伦、刘少华、张玉坤、姜家平、高立斌、郭业青、王志祥、王德保、王展、张亚萌。
我们是一家人
“在这次救人过程中,班集体的力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没有同学们的共同参与,没有大家的鼓励,没有紧急时刻的默契和同心协力,没有手拉手串起的希望之链,我们不可能成功救人。”谈起5月14日的救人事件,班长赵兴坤深有感触地说。
关键时刻的默契和同心协力,源于同学们平时的团结融洽。“094班最大的特点就是团结,凝聚力很强。”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易军鹏介绍说。
这是个团结的班集体。从大一开始,生物工程094班的同学们就养成了积极参与集体活动的习惯,平时敲门加上一嗓子“跑操了!”“上自习了!”这是号角,也是命令。每周开展的团日活动,除了完成“规定项目”,他们还商讨一些有特色的“自选项目”,若是遇到比赛等活动,更没有一个人愿意落下,即使不参加比赛也要去呐喊助威。集体活动让大家的名字越喊越短,感情却越来越好,心也越来越近。“有次我发高烧,班里女生拿了3件羽绒服给我取暖,还冒着大雪把我送到医院。住院期间,没课的同学到医院安慰我、照顾我,还帮我补习功课。”同学们对自己的好,张亚萌至今难以忘怀。赵兴坤介绍说,男生生病好逞强、不爱吃药,女生知道了就会送药、送埋怨。“不收都不行!”赵兴坤笑着补充道,“我们班就像一个大家庭。”
这是个有担当的班集体。暑期社会实践是同学们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好平台。2011年暑假,王德保、魏敬晨、高立斌等同学组建了“赴鹤壁浚县育新学校爱心支教团”,张亚萌、赵兴坤、周晓昕等同学组建了“赴山东临沂费县食品安全宣传实践团”。在十几天的时间里,王德保和队员们本着“激发学生灵感、挖掘学生潜能、让学生拥有更强创新意识”的宗旨,通过讲座、论坛、体育比赛、电影放映等活动,让当地的学生体验到了科学的神奇和魅力。该团队被学校评为“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王德保也被学校评为“社会实践先进个人”。虽然20多天的食品安全宣传活动很辛苦,但张亚萌和同学们在克服困难、发挥作用中体会到了奉献的快乐。“帮别人,也是在帮自己。”赵兴坤总结说。
这是个能创新的班集体。在信息时代,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尤显可贵。生物工程094班的王德保是班里有名的“发明达人”,平时爱琢磨的他,不断有令人羡慕的专利要申请。2011年1月,王德保申请的实用新型专利“牙刷刷头”已获批准;他申请的发明专利“紧急救生衣”,2012年3月已进入公示期;2012年4月,他又同时申请了“防脱衣撑”“光纤雨伞”两项实用新型专利。“平时一旦有了想法,我就赶快记下来,身边有好几个这样的记录本。”王德保说。“防脱衣撑和光纤雨伞两项发明都是和同学们反复商讨的结果。”如今,王德保的身边已经聚集了一群善观察、爱思考、敏行动的发明爱好者。
这是个有追求的班集体。追求是向上的动力,是自我的完善和提升。在见义勇为的15名同学中,沉着指挥的张亚萌和带头冲进水里救人的赵兴坤都是中共预备党员,王德保、郭业青、徐振海、张玉坤、姜家平、刘少华是入党积极分子,他们用行动再次证明了“火车跑得快还要车头带”的正确性。且让我们看看他们获得的荣誉吧:张玉坤获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学校一等奖学金,方锋锋、魏敬晨、刘少华、王志祥、沙坤伦、姜家平、王展等11人曾获学校三等奖学金,徐振海、王德保、郭业青等8人分别获得学校优秀学生干部、文明学生、模范团干、优秀团员等荣誉称号。
我们愿一直“傻”下去
15名学子勇救落水青年的感人事迹,经过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人民网、新华网等几十家媒体的报道与转载迅速传播开来。
有媒体采访时问他们,救人时害怕吗?赵兴坤说:“现在想想很后怕,但是我们从没有后悔,再一次遇到那样的情况,我们还是会跳下去救人。”
对于他们舍己救人的行为,有赞誉和钦佩,有思考和建议,但也有人说他们傻。面对鲜花和赞扬,赵兴坤却遗憾地说:“再给我20秒,只要20秒,我就能把另一个人救起来。”面对有人说他们傻的话,赵兴坤坚定地说:“如果救人是傻,我们愿一直傻下去!”
5月24日,被救者任洪涛带着锦旗和感谢信来到河南科技大学,感谢15名学生的救命之恩。“谢谢!”“没事儿,应该的。”当任洪涛和赵兴坤再次相见,他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一句看似简单的感谢,表达了被救者心中的无限谢意;一句听似简单的回应,表达了施救者心中的担当和责任。
“谁道人间无真情?人间真情胜千金。这件事我会永铭心间,向你们学习,我会永远记住你们的,生物工程094班,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才是最可爱的人!”任洪涛在感谢信中写道。任洪涛和15名大学生互留了联系方式,他们相约以后要经常联系。
“作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我不会忘记自己所受的教育以及肩负的责任与使命,我时时刻刻记得宣誓时所说的那句话,‘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这句话所蕴涵的精神和意义一直影响和引导着我的人生方向。”在5月23日学校召开的表彰大会上,赵兴坤代表15名见义勇为大学生发言时说。
责编:赵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