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利用护理干预方法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随机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来我院进行抗凝治疗的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机械瓣)患者中选出2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个组,每组130例患者。对其中一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作为对比组;另外一组患者则引用护理干预模式,作为研究组。分别对两组患者护理结束后抗凝知识认知度、不良反应、治疗依从性进行记录和分析。结果:经过对两组患者的分析可以看出,研究组患者对于抗凝知识的知晓率及抗凝治疗的依从性明显优于对比组,同时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比组。两组患者相关数据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进行抗凝治疗的同时,还应该对其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这样才能够提高患者对于抗凝知识的认知度和治疗依从性,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 心脏瓣膜置换手术 抗凝治疗 护理干预 依从性 认知度
心脏瓣膜置换(机械瓣)手术之后需要终身进行口服抗凝药物的治疗。如果患者在抗凝治疗过程中没有按照医嘱进行,就可能导致抗凝治疗效果降低,造成患者出现局部出血或血栓等情况,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1]。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来我院进行抗凝治疗的心脏瓣膜置换术(机械瓣)后患者中选出260例,将其分为两小组,每组130例患者,其中对比组中男性共57例,女性73例,患者的年龄从31岁至62岁不等,平均年龄为(41.13±8.82)岁。患者当中进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的共38例,进行二尖瓣置换术的共63例,联合两种置换术的共29例。研究组患者当中男性58例,女性72例,患者的年龄从33岁至65岁不等,平均年龄为(41.27±8.91)岁。患者当中进行主动脉瓣置管手术的共42例,进行二尖瓣置换手术的共51例,联合两种置换手术的共37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没有较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在本次研究当中将2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个小组,对其中一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作为对比组;对另外一组则引用护理干预模式,作为研究组。
其中常规治疗方法就是在治疗过程中和患者出院时告知患者要按照医嘱进行服药。
而护理干预模式则需要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并对各类不良反应进行预防。首先,通过向患者发放健康知识手册对患者进行先期教育,同时利用这些手册为患者进行面对面的教育,其次,了解患者在生活中抗凝治疗的进行情况。为患者明确规定抗凝药物使用的方法、时间、剂量,并告知其注意事项,如果没有得到医生的许可,不允许擅自变更服药方法[2]。第三,在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对患者的PT值进行检查,并告知患者出院后还需定期复查。同时告知患者其它种类的药物对于抗凝药物的影响。第四,如果患者在住院治疗过程中出现了出血,则需立即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理。同时如果患者发生了血栓的情况,可以利用溶栓药物联合功能锻炼来进行恢复[3]。
2 结果
经过对两组患者相关数据的分析,将其汇总整理制成如下表格:
从上述三表当中看出,研究组患者对于抗凝知识的知晓率和抗凝治疗的依从性明显优于对比组,同时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比组。两组患者相关数据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是通过人工心脏瓣膜来置换人体病变或失去功能的心脏瓣膜。但术后,置换机械瓣患者需要终身服用抗凝类药物,生物瓣抗凝治疗三月,避免发生出血或血栓的情况。但在治疗过程中,如果未遵照医嘱用药,则有可能引发各类不良反应。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该引入护理干预的方法,向患者教导健康知识,并使其了解抗凝治疗的作用及不良反应的预防,从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利用护理干预的研究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比组,同时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要低于对比组。
参考文献
[1]何小平,秦太昌,王志斌.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08(05):616-617.
[2]金玉爱,王美兰,陈晓宇.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对抗凝治疗依从性调查[J].护理与康复,2012,07(01):19-21.
[3]丁巧玲,吴丽仙.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出院患者抗凝依从性的调查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1,45(05):130-131.
【关键词】 心脏瓣膜置换手术 抗凝治疗 护理干预 依从性 认知度
心脏瓣膜置换(机械瓣)手术之后需要终身进行口服抗凝药物的治疗。如果患者在抗凝治疗过程中没有按照医嘱进行,就可能导致抗凝治疗效果降低,造成患者出现局部出血或血栓等情况,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1]。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来我院进行抗凝治疗的心脏瓣膜置换术(机械瓣)后患者中选出260例,将其分为两小组,每组130例患者,其中对比组中男性共57例,女性73例,患者的年龄从31岁至62岁不等,平均年龄为(41.13±8.82)岁。患者当中进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的共38例,进行二尖瓣置换术的共63例,联合两种置换术的共29例。研究组患者当中男性58例,女性72例,患者的年龄从33岁至65岁不等,平均年龄为(41.27±8.91)岁。患者当中进行主动脉瓣置管手术的共42例,进行二尖瓣置换手术的共51例,联合两种置换手术的共37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没有较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在本次研究当中将2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个小组,对其中一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作为对比组;对另外一组则引用护理干预模式,作为研究组。
其中常规治疗方法就是在治疗过程中和患者出院时告知患者要按照医嘱进行服药。
而护理干预模式则需要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并对各类不良反应进行预防。首先,通过向患者发放健康知识手册对患者进行先期教育,同时利用这些手册为患者进行面对面的教育,其次,了解患者在生活中抗凝治疗的进行情况。为患者明确规定抗凝药物使用的方法、时间、剂量,并告知其注意事项,如果没有得到医生的许可,不允许擅自变更服药方法[2]。第三,在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对患者的PT值进行检查,并告知患者出院后还需定期复查。同时告知患者其它种类的药物对于抗凝药物的影响。第四,如果患者在住院治疗过程中出现了出血,则需立即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理。同时如果患者发生了血栓的情况,可以利用溶栓药物联合功能锻炼来进行恢复[3]。
2 结果
经过对两组患者相关数据的分析,将其汇总整理制成如下表格:
从上述三表当中看出,研究组患者对于抗凝知识的知晓率和抗凝治疗的依从性明显优于对比组,同时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比组。两组患者相关数据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是通过人工心脏瓣膜来置换人体病变或失去功能的心脏瓣膜。但术后,置换机械瓣患者需要终身服用抗凝类药物,生物瓣抗凝治疗三月,避免发生出血或血栓的情况。但在治疗过程中,如果未遵照医嘱用药,则有可能引发各类不良反应。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该引入护理干预的方法,向患者教导健康知识,并使其了解抗凝治疗的作用及不良反应的预防,从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利用护理干预的研究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比组,同时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要低于对比组。
参考文献
[1]何小平,秦太昌,王志斌.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08(05):616-617.
[2]金玉爱,王美兰,陈晓宇.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对抗凝治疗依从性调查[J].护理与康复,2012,07(01):19-21.
[3]丁巧玲,吴丽仙.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出院患者抗凝依从性的调查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1,45(05):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