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结合当代的教育教学形式及现代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们应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式的教学形式及方法,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已成为当今教育行业的的一种共识,本文乃是结合自己在教育行业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实践,探讨基于“优化组合”教师怎样做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兴趣 交流 参与 互动 合作探究 激发潜能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主体性。学生学会现有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让学生学会怎样去学,真正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标提倡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已日渐受到全体教师的重视,教学中,优化合作学习,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会起到莫大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的合作需求和学习学习兴趣
合作是一种需求,而不是一种命令。学生只有有了合作的需求,他们才会有开发智力、挖掘潜能的内驱力;也只有有了合作的需求,他们才能以饱满的情绪、集中的力量、活跃的思维能力及强烈的求知欲投入到合作学习的活动中去。那么合作的需求从何而来呢?有四方面的因素值得注意。一是选择有价值的问题,合作交流是在一定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必然以问题为导引。当研讨的问题具有开放性,仅个人思考不全面或在解题策略、结论上存在争议时,学生自然会产生强烈的合作欲望。二是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合作学习并非多多益善,更非想用就用。合理、敏锐地捕捉合作时机始终都是有效合作的关键要素之一。三是合作的内容的选择。提供给学生讨论的内容必须依据学生的教学元认知,把那些具有思考性、开放性、趣味性等需要发挥小组集体智慧的内容让学生进行合作。例如,方法不确定,答案也不是唯一的内容,个人无法完成的内容等等。教育家赞可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四是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否则,他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学的知识,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丧失信心,不能坚持学习。所谓“强扭的瓜不甜”也就是这个道理。因此,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此可见,对于合作学习,我们应该把学生的“合作需求”放在首位,只有当学生对研究的内容发生兴趣,个人力量完成不了,又很想知道为什么时,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合作愿望。
二、引导学生正确思考
结合教学实践,举个例子,在教“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时,老师为了较好地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根据情况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28*12”后,要求学生以4个人为一个小组合作讨论“28*12”有哪些计算方法,并要求发言,布置后,学生没有讨论,而是自己写着算法,几分钟过去了,还是没有进展,无奈,老师只能进行下一个环节;问题是老师需要的合作学习却达不到结果,因为学生没思考又怎么交流呢?这样的合作学习效果肯定是不好的。
小组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独立学习基础上的,独立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前提,没有独立思考的合作学习是一种无本之木,源源之水的无效行为。
三、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
在课堂合作教学中,会有这种现象:学生在参与小学合作学习时,教师立于讲台,不知道做什么,等学生讨论结束,教师不介入合作学习的进程,只是看一看学生的活动情况,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有效的发挥。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跟教师的适时指导与参与是分不开的,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也需要经历一个由易到难、由扶到放的过程,那么如何发挥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引导作用呢?要掌握关键三点:意识整体思考,不能想用就用,认真思考问题:(1)为什么这节课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2)怎么样提问题?(3)可能会出现那些情况,教师如何引导?二是教师全程参与(1)在讨论前,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教师要运用直观、形象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手段来再现教材提供的情境,如一些实物、图片、声音、录像,或者使用一些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教师要做适当的讲述,提出明确具体目的,要求让学生带着目标进行合作学习。(2)在小组讨论中——教师要把握“介入”时機,适时指导与参与。如当学生思路狭窄时,教师要启发他们怎么样拓展,当讨论偏离主题时,要及时发现、点拨。学习中学生遇到学习障碍时,教师要适当点拨。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参与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并运用启动式、提示式等方法使学生能进一步的深入学习。在学生合作学习到了关键时刻,教师往往可以“突破”式的点拨,使得学习目标一步达成。(3)在小组讨论后教师要进行适时评价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反思,已获得成功体验。教学实践表明: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师的教学行为密切相关。
四、教师合理进行评价总结
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小组合作成员的共同努力,每个小组成员必须尽最大的努力,才能实现小组的目标,从而完成课堂的目标,且参与者的自身也有所收获,因此,评价不能只针对个人,还要针对小组,这样才能增强和提高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进行评价时要把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以鼓励评价为主,同时参照对合作小组集体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小组合作学习过程评价从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彩展示、学习效果方面来评价;对小组成员的评价主要从小组分配的任务是否完成、与别人合作交流是否积极等方面来评价。通过小组自评、互评,组员自评、互评来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选出优秀的小组和个人,形成竞争,以利于下一次合作学习的开展。“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传授学生知识,而是使学生成为一个终生的学习者”。那么通过实施合作学习,学生对教与学的关系和他们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有了正确的理解,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变成了现实。合作学习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的环境,这是当今新课标要求所不可缺少的教育形式。这种交流的本身就是一种真正的沟通。
总之,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合作学习有其独特的教学功能,只要我们不断探索和研究,优化组合,定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辽宁省昌图县此路小学)
[关键词]兴趣 交流 参与 互动 合作探究 激发潜能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主体性。学生学会现有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让学生学会怎样去学,真正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标提倡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已日渐受到全体教师的重视,教学中,优化合作学习,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会起到莫大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的合作需求和学习学习兴趣
合作是一种需求,而不是一种命令。学生只有有了合作的需求,他们才会有开发智力、挖掘潜能的内驱力;也只有有了合作的需求,他们才能以饱满的情绪、集中的力量、活跃的思维能力及强烈的求知欲投入到合作学习的活动中去。那么合作的需求从何而来呢?有四方面的因素值得注意。一是选择有价值的问题,合作交流是在一定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必然以问题为导引。当研讨的问题具有开放性,仅个人思考不全面或在解题策略、结论上存在争议时,学生自然会产生强烈的合作欲望。二是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合作学习并非多多益善,更非想用就用。合理、敏锐地捕捉合作时机始终都是有效合作的关键要素之一。三是合作的内容的选择。提供给学生讨论的内容必须依据学生的教学元认知,把那些具有思考性、开放性、趣味性等需要发挥小组集体智慧的内容让学生进行合作。例如,方法不确定,答案也不是唯一的内容,个人无法完成的内容等等。教育家赞可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四是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否则,他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学的知识,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丧失信心,不能坚持学习。所谓“强扭的瓜不甜”也就是这个道理。因此,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此可见,对于合作学习,我们应该把学生的“合作需求”放在首位,只有当学生对研究的内容发生兴趣,个人力量完成不了,又很想知道为什么时,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合作愿望。
二、引导学生正确思考
结合教学实践,举个例子,在教“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时,老师为了较好地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根据情况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28*12”后,要求学生以4个人为一个小组合作讨论“28*12”有哪些计算方法,并要求发言,布置后,学生没有讨论,而是自己写着算法,几分钟过去了,还是没有进展,无奈,老师只能进行下一个环节;问题是老师需要的合作学习却达不到结果,因为学生没思考又怎么交流呢?这样的合作学习效果肯定是不好的。
小组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独立学习基础上的,独立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前提,没有独立思考的合作学习是一种无本之木,源源之水的无效行为。
三、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
在课堂合作教学中,会有这种现象:学生在参与小学合作学习时,教师立于讲台,不知道做什么,等学生讨论结束,教师不介入合作学习的进程,只是看一看学生的活动情况,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有效的发挥。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跟教师的适时指导与参与是分不开的,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也需要经历一个由易到难、由扶到放的过程,那么如何发挥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引导作用呢?要掌握关键三点:意识整体思考,不能想用就用,认真思考问题:(1)为什么这节课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2)怎么样提问题?(3)可能会出现那些情况,教师如何引导?二是教师全程参与(1)在讨论前,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教师要运用直观、形象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手段来再现教材提供的情境,如一些实物、图片、声音、录像,或者使用一些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教师要做适当的讲述,提出明确具体目的,要求让学生带着目标进行合作学习。(2)在小组讨论中——教师要把握“介入”时機,适时指导与参与。如当学生思路狭窄时,教师要启发他们怎么样拓展,当讨论偏离主题时,要及时发现、点拨。学习中学生遇到学习障碍时,教师要适当点拨。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参与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并运用启动式、提示式等方法使学生能进一步的深入学习。在学生合作学习到了关键时刻,教师往往可以“突破”式的点拨,使得学习目标一步达成。(3)在小组讨论后教师要进行适时评价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反思,已获得成功体验。教学实践表明: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师的教学行为密切相关。
四、教师合理进行评价总结
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小组合作成员的共同努力,每个小组成员必须尽最大的努力,才能实现小组的目标,从而完成课堂的目标,且参与者的自身也有所收获,因此,评价不能只针对个人,还要针对小组,这样才能增强和提高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进行评价时要把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以鼓励评价为主,同时参照对合作小组集体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小组合作学习过程评价从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彩展示、学习效果方面来评价;对小组成员的评价主要从小组分配的任务是否完成、与别人合作交流是否积极等方面来评价。通过小组自评、互评,组员自评、互评来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选出优秀的小组和个人,形成竞争,以利于下一次合作学习的开展。“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传授学生知识,而是使学生成为一个终生的学习者”。那么通过实施合作学习,学生对教与学的关系和他们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有了正确的理解,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变成了现实。合作学习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的环境,这是当今新课标要求所不可缺少的教育形式。这种交流的本身就是一种真正的沟通。
总之,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合作学习有其独特的教学功能,只要我们不断探索和研究,优化组合,定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辽宁省昌图县此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