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新学科,又是一门研究人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形成规律的教育科学,是百年树人的基础工程,周期长,见效慢。为此《中小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由过去侧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转变为侧重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修养和健康人格的教育,由此可看,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是一次重大的变革,它必将在促进和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起到其他学科教育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那么如何上好思想品德课来体现课标新的教育理念呢?笔者在教学中从“四关注”入手,落实了教学目标。
一、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先导,是会学的前提。只有学生把学习看成是一种需要,一种享受,才会产生巨大的内驱力,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索。教学工作是教与学的有机统一。教是主导,学是主体,教是为了学。教师只有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需要、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的知、情、意和个性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学生的学习潜能才能得以充分发挥。为此,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生的“三多”,以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首先,多动脑。即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比校、抽象、概括。教师可以用恰当的“问题”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使他们于“无疑”处生“疑难”,产生新奇感和探索感,使思维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
其次,多动口。即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各抒己见,以开拓思路、活跃气氛。如讲到我国的公有制经济时,联系党的十五大的精神,结合股份制经济的发展,讨论和领会“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可以多样化”的理论含义。既启发了学生思维,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再次,多动手。即鼓励学生勤做学习笔记,写预习提纲,编制试题,动手解答,以巩固知识、加深理解。
二、关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实践是认识的第一源泉,新课程强调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活动,这将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思想品德课如何才能吸引学生,增强教育的实效性,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呢?笔者认为就是要在注重实际、精讲多练上下工夫。首先,注重学生的思想实际。马克思说:“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要被群众掌握,不仅靠自身的科学性,更重要的是要结合群众的实际。因此,政治理论要使学生信服,并被学生转化为内在动力,教师必须了解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扎实备课,教学时才能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得心应手地牵着学生的思维畅游于知识的海洋,课堂效果非常良好。其次,联系实际要求新颖、灵活。如教学《文明交往礼为先》时,让学生以小品表演的形式,模拟星期日同学来我家做客的情景,学生在观察小品的同时,思考这两位表演者用了哪些礼貌用语,在观察、思考、反思中使学生懂得了在交往中要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因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教学时要符合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以适合他们追求新鲜、好奇、灵活的心理。
三、关注“主体参与”意识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从教学观念上讲,一定要把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在首位。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学生的实践活动往往只限定在做作业这一个环节上,而在其他教学环节,学生几乎是“无事可做”。新理念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首先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突出“主体参与”。“主体参与”是指不仅把学生作为学的主体,而且要看作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发挥其主动性、能动性,达到锻炼学生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所以,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大胆尝试实践教学,把学生看作教学主体,努力唤醒、激励其“主体参与”意识,与教师共同参与教学活动。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离开了学,教就没有了存在价值,因此必须确立起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自学,理解、说明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主要起激励、组织、点拨的作用。
四、关注全面提升综合能力
传统教学没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学生只是一个被动的受体,这不但严重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压制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开发,助长了学生的学习依赖性,阻碍了学生素质的提高。思想品德课要优化教学过程,必须改变单向灌输,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布鲁姆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我们要努力探索师生互动,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行为习惯的养成,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把“备”的重点放在对学生的了解和分析上;把“教”的重点放在学生学习方法指导上;把“学”的重点放在对学生分层要求、分类提高上;把“导”的重点放在学生心理、思维的疏导上;把“考”的重点放在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使学生素质和能力得以全面发展和提高。
总之,政治教师肩负提高学生素质,培育一代新人的历史责任,用新教学理念上好一堂思想品德课,仅做到以上几点还是远远不够的。上好一节课的方法多种多样,要充分认识“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其中蕴含的道理,教学方法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和更新。
一、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先导,是会学的前提。只有学生把学习看成是一种需要,一种享受,才会产生巨大的内驱力,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索。教学工作是教与学的有机统一。教是主导,学是主体,教是为了学。教师只有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需要、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的知、情、意和个性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学生的学习潜能才能得以充分发挥。为此,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生的“三多”,以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首先,多动脑。即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比校、抽象、概括。教师可以用恰当的“问题”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使他们于“无疑”处生“疑难”,产生新奇感和探索感,使思维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
其次,多动口。即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各抒己见,以开拓思路、活跃气氛。如讲到我国的公有制经济时,联系党的十五大的精神,结合股份制经济的发展,讨论和领会“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可以多样化”的理论含义。既启发了学生思维,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再次,多动手。即鼓励学生勤做学习笔记,写预习提纲,编制试题,动手解答,以巩固知识、加深理解。
二、关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实践是认识的第一源泉,新课程强调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活动,这将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思想品德课如何才能吸引学生,增强教育的实效性,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呢?笔者认为就是要在注重实际、精讲多练上下工夫。首先,注重学生的思想实际。马克思说:“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要被群众掌握,不仅靠自身的科学性,更重要的是要结合群众的实际。因此,政治理论要使学生信服,并被学生转化为内在动力,教师必须了解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扎实备课,教学时才能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得心应手地牵着学生的思维畅游于知识的海洋,课堂效果非常良好。其次,联系实际要求新颖、灵活。如教学《文明交往礼为先》时,让学生以小品表演的形式,模拟星期日同学来我家做客的情景,学生在观察小品的同时,思考这两位表演者用了哪些礼貌用语,在观察、思考、反思中使学生懂得了在交往中要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因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教学时要符合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以适合他们追求新鲜、好奇、灵活的心理。
三、关注“主体参与”意识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从教学观念上讲,一定要把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在首位。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学生的实践活动往往只限定在做作业这一个环节上,而在其他教学环节,学生几乎是“无事可做”。新理念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首先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突出“主体参与”。“主体参与”是指不仅把学生作为学的主体,而且要看作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发挥其主动性、能动性,达到锻炼学生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所以,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大胆尝试实践教学,把学生看作教学主体,努力唤醒、激励其“主体参与”意识,与教师共同参与教学活动。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离开了学,教就没有了存在价值,因此必须确立起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自学,理解、说明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主要起激励、组织、点拨的作用。
四、关注全面提升综合能力
传统教学没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学生只是一个被动的受体,这不但严重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压制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开发,助长了学生的学习依赖性,阻碍了学生素质的提高。思想品德课要优化教学过程,必须改变单向灌输,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布鲁姆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我们要努力探索师生互动,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行为习惯的养成,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把“备”的重点放在对学生的了解和分析上;把“教”的重点放在学生学习方法指导上;把“学”的重点放在对学生分层要求、分类提高上;把“导”的重点放在学生心理、思维的疏导上;把“考”的重点放在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使学生素质和能力得以全面发展和提高。
总之,政治教师肩负提高学生素质,培育一代新人的历史责任,用新教学理念上好一堂思想品德课,仅做到以上几点还是远远不够的。上好一节课的方法多种多样,要充分认识“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其中蕴含的道理,教学方法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