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振宁博士建议人们要“常翻翻书”。“每星期抽一定时间去图书馆……乱看看、浏览一下,过了二三个月,你就会了解那些介绍性的杂志(有专门的与不专门的)。”他认为这样的“翻翻”,实际上“可以说是一种渗透性的读书方法”。
如何“翻翻”呢?
一是去粗取精。如今各类书籍太多,人们精力有限,不可能全部都读,因而就要选择高、精类的书籍。清初学者陆世仪说: “凡读书须识货,方不错用工夫。”翻翻便可“识货”,进行筛选。有价值的书留下好好读,其余翻翻, “只供一赏”,了解全貌便罢。“有些书可以全读,但不必细心地读”(培根),翻翻而已。这样可得学习的最佳效果。
二是引起浓厚的兴趣。往往有这样的情形,在翻翻之中,对某一方面的内容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和求知欲,以至探索不止。据说少年闻一多在偶尔翻阅旧小说绣像人物画时产生了莫大的兴趣,以至于后来留学美国选攻美术,即使改行成了文学家后,仍耿耿不能忘怀,抗战初期“逃难”西南,一路上画笔不辍。
三是加强理解和记忆。人们常谓“过目成诵”,过目也就有翻翻的意识。翻翻往往是一种快速阅读,看书看得快常常能更好地理解读过的内容。比如,当你学习某一内容的书籍感到疲倦时,拿起另一内容的书本翻翻,常常会感到对后一本书的内容记忆特别深。为什么翻翻理解强,记忆好?从生理机能方面来看,翻翻时视力和思维活动积极一致,处于思想集中、或注意有效转移、或脑神经放松三种最佳状态,大脑中存留的信息达90%,信息的提取和联系的沟通也较易发生。
四是节省时间。著名历史学家吴于廑先生曾撰文说,每天报纸一大摞而工作又繁忙,于是就只能茶余饭后浏览一下抢时间了。就在这翻翻之中,既抢得了宝贵的时光,又知晓了天下大事。
五是扩展知识。读书有精读、泛读,翻翻是一种泛读的方法。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说得好:“读书恨不博”。为了解有关新知识、新动态,你就应当常翻阅各种书报,这如同给你自己了解世界洞开了一扇窗户,如此积沙垒石,知识也就日益广阔了。
六是意外之效。翻翻无异于增加了获得知识的渠道。人们有时为了一个资料,跑遍各大图书馆,查遍许多藏书仍一无所获。有时翻翻却意外地发现了新大陆,解决了问题,使你顿生“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乐趣。
如何“翻翻”呢?
一是去粗取精。如今各类书籍太多,人们精力有限,不可能全部都读,因而就要选择高、精类的书籍。清初学者陆世仪说: “凡读书须识货,方不错用工夫。”翻翻便可“识货”,进行筛选。有价值的书留下好好读,其余翻翻, “只供一赏”,了解全貌便罢。“有些书可以全读,但不必细心地读”(培根),翻翻而已。这样可得学习的最佳效果。
二是引起浓厚的兴趣。往往有这样的情形,在翻翻之中,对某一方面的内容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和求知欲,以至探索不止。据说少年闻一多在偶尔翻阅旧小说绣像人物画时产生了莫大的兴趣,以至于后来留学美国选攻美术,即使改行成了文学家后,仍耿耿不能忘怀,抗战初期“逃难”西南,一路上画笔不辍。
三是加强理解和记忆。人们常谓“过目成诵”,过目也就有翻翻的意识。翻翻往往是一种快速阅读,看书看得快常常能更好地理解读过的内容。比如,当你学习某一内容的书籍感到疲倦时,拿起另一内容的书本翻翻,常常会感到对后一本书的内容记忆特别深。为什么翻翻理解强,记忆好?从生理机能方面来看,翻翻时视力和思维活动积极一致,处于思想集中、或注意有效转移、或脑神经放松三种最佳状态,大脑中存留的信息达90%,信息的提取和联系的沟通也较易发生。
四是节省时间。著名历史学家吴于廑先生曾撰文说,每天报纸一大摞而工作又繁忙,于是就只能茶余饭后浏览一下抢时间了。就在这翻翻之中,既抢得了宝贵的时光,又知晓了天下大事。
五是扩展知识。读书有精读、泛读,翻翻是一种泛读的方法。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说得好:“读书恨不博”。为了解有关新知识、新动态,你就应当常翻阅各种书报,这如同给你自己了解世界洞开了一扇窗户,如此积沙垒石,知识也就日益广阔了。
六是意外之效。翻翻无异于增加了获得知识的渠道。人们有时为了一个资料,跑遍各大图书馆,查遍许多藏书仍一无所获。有时翻翻却意外地发现了新大陆,解决了问题,使你顿生“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