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导入新课
这种导入新课的方式是直接进入正题,讲明这节课需要学习的基本内容,点明重点和难点,提出相应的要求。采用这种方法导入新课可以节省时间,突出重点。但是,整个导入新课的过程一般则显得生硬和不自然,课堂气氛相对平淡,缺乏和谐、融洽的感觉,不能较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这种方式虽然简单,但中学阶段不宜过多利用。然而,在下列情况下可以考虑采用这种方式。
二、通过复习,导入新课
这是政治课教学上比较常用的方式。其过程就是通过提问、作做练习等形式复习旧知识,然后教师进行总结,在总结的基础上,引出新课。采用这种方法就是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找准它们的联结点,通过复习,引出新课,做到推陈出新。这种方法如果使用得当,这个过程则显得自然、和谐,一来可以巩固学过的知识、点出本课的重点、难点;二来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促进师生双方的互动,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此外,采用这种方法对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理清知识脉络有很大的帮助。但是,采用这种方法导入新课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般说来,政治课本在内容编排上先后之间都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找准这种关系是采用这种方法的基础和前提。
例如,在讲到高二《思想政治》第五课如何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时就可以利用提问或练习的形式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主观能动性的含义及特点。之后,教师设置问题:开荒种田是不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然而,中国北方出现的沙尘暴说明人们在发挥主观能动性时是否能随心所欲?为什么不是随心所欲的?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展开,自然而然地使学生明白人们在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是随意的,必然受到某些因素的制约。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总结:那么人们在发挥主观能动性受到那些因素的制约呢?怎样才能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呢?(稍停)这正是本课所要讲的内容,也是本课的重点。于是开始讲课。这样的导入新课过程就显得自然、流畅,而且又顺理成章。
三、联系现实生活,导入新课
采用这种方法就是利用所学的知识和理论,对身边发生的事情及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引出新课。通常情况下,学生对身边的事例及社会热点问题是比较感兴趣的,利用这种方式作为一节课的开始,不但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对学习本学科的兴趣,而且还能引起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但是政治教学一个发展趋势,也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一般说来,学生对身边的事例及社会热点问题的认识还基本上处于感性认识阶段,这种方式能够有助于学生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通过对当前改革开放形势及时政问题进行分析,能够加强和培养学生参政议政的能力和兴趣,促使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帮助学生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有助于他们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思想。
四、利用故事,导入新课
根据教材的内容,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科学性、哲理性都比较强的寓言、典故以及传说等,把比较深奥、抽象的理论故事化、简单化,使其生动具体,通俗易懂,达到深入浅出的目的。这种导入新课的方式使用起来不但便利,而且实用,并且可以一直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尤其适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的教学。采用这种方式导入新课往往能够起到活跃思维,增大兴趣的作用;同时,还能营造一个比较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例如,在讲到辩证唯物主义的人与规律之间的关系时,就可以利用“拔苗助长”的寓言故事导入新课;同样,利用“纸上谈兵”的故事就可以引出从主观出发的错误性、危害性以及从实际出发的正确性和重要性。
五、利用“媒体”教学手段,导入新课
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是未来教学的一个趋势。这种导入新课的方式就是通过利用幻灯片,录音、录象,图表对比,影视节选等“电化”教学手段,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导入新课。由于“多媒体”教学手段具有直观、生动、多样化的特点,在使用时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既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够帮助理解、加深记忆,同时还能更好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利用课堂活动,导入新课
根据教材内容,教师可以别出心裁地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活泼,有趣的课堂活动,如:诗歌朗诵,讲故事,辩论赛,即兴演讲,实验操作等。通过课堂活动,提出问题,引出新课。这种导入新课的形式机动灵活,学生一般都比较感兴趣,乐于合作,如果运用得当,对于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方法都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目的性。教学目的即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归宿,它渗透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因此,导入新课作为一节课的开始,无论从形式的设计上,内容的选择上都要服从、服务于教学目的。
2、启发性。启发性是现代教学的指导思想,它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上要精心构思,通过制造悬念、设置情境等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3、灵活性。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导入方式,力求生动活泼,新颖别致,其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完成教学要求。此外,在方式的选择上还要注重实用性,不要单纯追求形式上的新鲜、独特,关键在于能最大限度完成教学任务。
这种导入新课的方式是直接进入正题,讲明这节课需要学习的基本内容,点明重点和难点,提出相应的要求。采用这种方法导入新课可以节省时间,突出重点。但是,整个导入新课的过程一般则显得生硬和不自然,课堂气氛相对平淡,缺乏和谐、融洽的感觉,不能较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这种方式虽然简单,但中学阶段不宜过多利用。然而,在下列情况下可以考虑采用这种方式。
二、通过复习,导入新课
这是政治课教学上比较常用的方式。其过程就是通过提问、作做练习等形式复习旧知识,然后教师进行总结,在总结的基础上,引出新课。采用这种方法就是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找准它们的联结点,通过复习,引出新课,做到推陈出新。这种方法如果使用得当,这个过程则显得自然、和谐,一来可以巩固学过的知识、点出本课的重点、难点;二来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促进师生双方的互动,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此外,采用这种方法对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理清知识脉络有很大的帮助。但是,采用这种方法导入新课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般说来,政治课本在内容编排上先后之间都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找准这种关系是采用这种方法的基础和前提。
例如,在讲到高二《思想政治》第五课如何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时就可以利用提问或练习的形式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主观能动性的含义及特点。之后,教师设置问题:开荒种田是不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然而,中国北方出现的沙尘暴说明人们在发挥主观能动性时是否能随心所欲?为什么不是随心所欲的?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展开,自然而然地使学生明白人们在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是随意的,必然受到某些因素的制约。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总结:那么人们在发挥主观能动性受到那些因素的制约呢?怎样才能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呢?(稍停)这正是本课所要讲的内容,也是本课的重点。于是开始讲课。这样的导入新课过程就显得自然、流畅,而且又顺理成章。
三、联系现实生活,导入新课
采用这种方法就是利用所学的知识和理论,对身边发生的事情及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引出新课。通常情况下,学生对身边的事例及社会热点问题是比较感兴趣的,利用这种方式作为一节课的开始,不但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对学习本学科的兴趣,而且还能引起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但是政治教学一个发展趋势,也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一般说来,学生对身边的事例及社会热点问题的认识还基本上处于感性认识阶段,这种方式能够有助于学生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通过对当前改革开放形势及时政问题进行分析,能够加强和培养学生参政议政的能力和兴趣,促使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帮助学生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有助于他们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思想。
四、利用故事,导入新课
根据教材的内容,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科学性、哲理性都比较强的寓言、典故以及传说等,把比较深奥、抽象的理论故事化、简单化,使其生动具体,通俗易懂,达到深入浅出的目的。这种导入新课的方式使用起来不但便利,而且实用,并且可以一直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尤其适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的教学。采用这种方式导入新课往往能够起到活跃思维,增大兴趣的作用;同时,还能营造一个比较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例如,在讲到辩证唯物主义的人与规律之间的关系时,就可以利用“拔苗助长”的寓言故事导入新课;同样,利用“纸上谈兵”的故事就可以引出从主观出发的错误性、危害性以及从实际出发的正确性和重要性。
五、利用“媒体”教学手段,导入新课
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是未来教学的一个趋势。这种导入新课的方式就是通过利用幻灯片,录音、录象,图表对比,影视节选等“电化”教学手段,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导入新课。由于“多媒体”教学手段具有直观、生动、多样化的特点,在使用时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既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够帮助理解、加深记忆,同时还能更好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利用课堂活动,导入新课
根据教材内容,教师可以别出心裁地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活泼,有趣的课堂活动,如:诗歌朗诵,讲故事,辩论赛,即兴演讲,实验操作等。通过课堂活动,提出问题,引出新课。这种导入新课的形式机动灵活,学生一般都比较感兴趣,乐于合作,如果运用得当,对于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方法都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目的性。教学目的即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归宿,它渗透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因此,导入新课作为一节课的开始,无论从形式的设计上,内容的选择上都要服从、服务于教学目的。
2、启发性。启发性是现代教学的指导思想,它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上要精心构思,通过制造悬念、设置情境等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3、灵活性。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导入方式,力求生动活泼,新颖别致,其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完成教学要求。此外,在方式的选择上还要注重实用性,不要单纯追求形式上的新鲜、独特,关键在于能最大限度完成教学任务。